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特点人民日报政府网语料的对比分析【字数:12048】
内容这篇文章是以《人民日报》2018年7月和“苏州政府网”2017年12月开始至2018年暑期的新闻材料为依据建立语料库,其中《人民日报》中第一人称代词出现的次数为233次,“苏州政府网”中144次。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先对《人民日报》中第一人称代词“我”“我们”的使用频率进行统计,然后再选取具体句子进行对比分析,综合阐述“我”“我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写明其使用特点。第二部分,对“苏州政府网”中的第一人称代词使用频率进行统计、对比,综合阐述其差异,写明使用特点。最后主要是从不同语体分析《人民日报》和“苏州政府网”中的第一人称代词,将其使用频率和具体句子作对比,综合阐述两种不同机关报刊文件中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特点差异,并得出结论。
目 录
一、引言 1
二、《人民日报》中“我”“我们”使用特点分析 2
(一)《人民日报》中“我”“我们”词频统计 2
(二)《人民日报》中“我”的使用特点 3
1.“我”的句法结构分析 3
2.“我”的语义分析 4
(三)《人民日报》中“我们”的使用特点 4
1.“我们”的句法结构分析 4
2.“我们”的语义分析 5
(四)《人民日报》中“我”“我们”的使用特点对比分析 5
1.“我”“我们”的句法结构对比分析 5
2.“我”“我们”的语义对比分析 5
三、“苏州政府网”中“我”“我们”使用特点分析 6
(一)“苏州政府网”中“我”“我们”词频统计 6
(二)“苏州政府网”中“我”的使用特点 7
1.“我”的句法结构分析 7
2.“我”的语义分析 7
(三)“苏州政府网”中“我们”的使用特点 7
1.“我们”的句法结构分析 7
2.“我们”的语义分析 8
(四)“苏州政府网”中“我”“我们”的使用特点对比分析 8
1.“我”“我们”的句法结构对比分析 8
2.“我”“我们”的语义对比分析 8
四、《人民日报》和“苏州政府网”中“我”“我们”使用特点差异 9
(一)《人民日报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和“苏州政府网”中“我”的使用特点差异 9
1.评论性语体下“我”的句法语义对比分析 10
2.报道性语体下“我”的句法语义对比分析 10
(二)《人民日报》和“苏州政府网”中“我们”的使用特点差异 10
1.评论性语体下“我们”的句法语义对比分析 11
2.报道性语体下“我们”的句法语义对比分析 12
五、结语 12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6
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特点
——基于《人民日报》与“苏州政府网”语料的对比分析
一、引言
人称代词,指语言中用来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的特有词汇。第一人称代词,又叫做“自称”。两千多年的变化使得现代白话文中第一人称代词只剩下了“我”“我们”“咱们”。
田海龙(2001)文中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讨论人区别使用第一人称代词“我”或“我们”的现象。第一人称代词“我”在句中表示个人,而“我”的这种用法比较正式,主要用于书面语或正式的发言和讲演中,较少用于非正式的言谈交际中,有时也在句子中充当强调作用。“我们”在句子中经常用来表示集体,而“我们”在特定情境下可以指代“我”,张春泉(2007)从“修辞学”的角度把握人称代词的表达效果,提到“我们”在语境中的活用,认为接受心理在语境中起重要作用,能够充分地表达自我感情。最后“咱们”仅仅只用于口语当中,也使对话的双方更加的亲近。对于第一人称代词,相关教学用书《现代汉语》(增订六版)中发现有关第一人代词的定义及使用。在期刊、论文、报纸当中有写到第一人称代词的发展史,第一人称代词的虚指研究,第一人称代词在单复数的功能这几个方面。而在机关报刊文件中可以看到,对俄国情咨文、美国领导人发言稿、外交发言稿中第一人称代词的研究是很值得借鉴的。尽管这样,前人只是对其只作了比较笼统的概述,没有针对具体语体中的人称代词进行研究。所以第一人称代词在机关报刊文件中的使用特点还未探知,其功能也只显示了一部分。第一人称代词对机关报刊文件写作的重要性鲜为人知。
本篇文章主要从《人民日报》的评论、要闻板块和“苏州政府网”的新闻发布会和要闻板块进行分析,即在党政机关报刊文件和媒体文件的评论性、报道性两种不同语体下通过分析第一人称代词的句式结构和语义,了解其使用特点。
《人民日报》是全国最大的党政机关报。作为一张严谨权威的综合性报纸,对已知信息能够进行及时、准确地报道,是一份有公信力的报纸。而如今为适应当代人群进行了转型,逐渐摆脱过去严肃的形象变得生动活泼、亲切自然了。“苏州政府网”则非常特殊,它是一份地域性媒体官网,专门来公开苏州地区的政府信息,为政府建立良好形象。两份同样为机关文件,但是所发布的信息范围有明显区别。在《人民日报》中,中外的重大新闻都会进行不同版面的报道,而“苏州政府网”具有特定地域性,只进地区的信息公开,所以在本文所选的两个板块当中,“苏州政府网”的评论性语体非常的特殊,是以新闻发布会形式出现的。
在两份机关报刊媒体文件当中,我选取了两种语体,评论性、报道性语体。这两种语体都有着各自的特点。评论性语体一般是评论板块,是以一个新闻媒体的身份,发布重要信息或者针对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声音。因此,它有极强的政治性、权威性、指导性。报道性语体则生活化很多,它是针对某一新闻事实发表的理性认识及其论证,是面向大众的。因此,它有极强的真实性、群众性、客观性。
在对含第一人称代词的句子进行汇总分析过程中发现,第一人称代词在句子中的句式结构主要是用作主语、宾语和定语三大类,句例如下:
例1.我买了饮料想赔给人家,但是顾客说什么也不肯收,还一个劲儿说辛苦,让我路上注意安全。(2018年07月24日《人民日报》评论版)
此句中第一人称代词位于句子开头,做句子的主语。
例2.不少人看到我是个女骑手,还会为我鼓劲。(2018年07月24日《人民日报》评论版)
此句的两个第一人称代词均为宾语,第一个在“看”这个动词之后,是为动宾结构,第二个在介词“为”之后与之构成介宾短语。
例3.我国现有8亿劳动人口,1.8亿人口受过大学教育,有8000万科技工作者。(2018年07月26日《人民日报》评论版)
例4.前不久,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京召开,习主席总书记明确指出,必须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我国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2018年07月26日《人民日报》评论版)
目 录
一、引言 1
二、《人民日报》中“我”“我们”使用特点分析 2
(一)《人民日报》中“我”“我们”词频统计 2
(二)《人民日报》中“我”的使用特点 3
1.“我”的句法结构分析 3
2.“我”的语义分析 4
(三)《人民日报》中“我们”的使用特点 4
1.“我们”的句法结构分析 4
2.“我们”的语义分析 5
(四)《人民日报》中“我”“我们”的使用特点对比分析 5
1.“我”“我们”的句法结构对比分析 5
2.“我”“我们”的语义对比分析 5
三、“苏州政府网”中“我”“我们”使用特点分析 6
(一)“苏州政府网”中“我”“我们”词频统计 6
(二)“苏州政府网”中“我”的使用特点 7
1.“我”的句法结构分析 7
2.“我”的语义分析 7
(三)“苏州政府网”中“我们”的使用特点 7
1.“我们”的句法结构分析 7
2.“我们”的语义分析 8
(四)“苏州政府网”中“我”“我们”的使用特点对比分析 8
1.“我”“我们”的句法结构对比分析 8
2.“我”“我们”的语义对比分析 8
四、《人民日报》和“苏州政府网”中“我”“我们”使用特点差异 9
(一)《人民日报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和“苏州政府网”中“我”的使用特点差异 9
1.评论性语体下“我”的句法语义对比分析 10
2.报道性语体下“我”的句法语义对比分析 10
(二)《人民日报》和“苏州政府网”中“我们”的使用特点差异 10
1.评论性语体下“我们”的句法语义对比分析 11
2.报道性语体下“我们”的句法语义对比分析 12
五、结语 12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6
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特点
——基于《人民日报》与“苏州政府网”语料的对比分析
一、引言
人称代词,指语言中用来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的特有词汇。第一人称代词,又叫做“自称”。两千多年的变化使得现代白话文中第一人称代词只剩下了“我”“我们”“咱们”。
田海龙(2001)文中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讨论人区别使用第一人称代词“我”或“我们”的现象。第一人称代词“我”在句中表示个人,而“我”的这种用法比较正式,主要用于书面语或正式的发言和讲演中,较少用于非正式的言谈交际中,有时也在句子中充当强调作用。“我们”在句子中经常用来表示集体,而“我们”在特定情境下可以指代“我”,张春泉(2007)从“修辞学”的角度把握人称代词的表达效果,提到“我们”在语境中的活用,认为接受心理在语境中起重要作用,能够充分地表达自我感情。最后“咱们”仅仅只用于口语当中,也使对话的双方更加的亲近。对于第一人称代词,相关教学用书《现代汉语》(增订六版)中发现有关第一人代词的定义及使用。在期刊、论文、报纸当中有写到第一人称代词的发展史,第一人称代词的虚指研究,第一人称代词在单复数的功能这几个方面。而在机关报刊文件中可以看到,对俄国情咨文、美国领导人发言稿、外交发言稿中第一人称代词的研究是很值得借鉴的。尽管这样,前人只是对其只作了比较笼统的概述,没有针对具体语体中的人称代词进行研究。所以第一人称代词在机关报刊文件中的使用特点还未探知,其功能也只显示了一部分。第一人称代词对机关报刊文件写作的重要性鲜为人知。
本篇文章主要从《人民日报》的评论、要闻板块和“苏州政府网”的新闻发布会和要闻板块进行分析,即在党政机关报刊文件和媒体文件的评论性、报道性两种不同语体下通过分析第一人称代词的句式结构和语义,了解其使用特点。
《人民日报》是全国最大的党政机关报。作为一张严谨权威的综合性报纸,对已知信息能够进行及时、准确地报道,是一份有公信力的报纸。而如今为适应当代人群进行了转型,逐渐摆脱过去严肃的形象变得生动活泼、亲切自然了。“苏州政府网”则非常特殊,它是一份地域性媒体官网,专门来公开苏州地区的政府信息,为政府建立良好形象。两份同样为机关文件,但是所发布的信息范围有明显区别。在《人民日报》中,中外的重大新闻都会进行不同版面的报道,而“苏州政府网”具有特定地域性,只进地区的信息公开,所以在本文所选的两个板块当中,“苏州政府网”的评论性语体非常的特殊,是以新闻发布会形式出现的。
在两份机关报刊媒体文件当中,我选取了两种语体,评论性、报道性语体。这两种语体都有着各自的特点。评论性语体一般是评论板块,是以一个新闻媒体的身份,发布重要信息或者针对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声音。因此,它有极强的政治性、权威性、指导性。报道性语体则生活化很多,它是针对某一新闻事实发表的理性认识及其论证,是面向大众的。因此,它有极强的真实性、群众性、客观性。
在对含第一人称代词的句子进行汇总分析过程中发现,第一人称代词在句子中的句式结构主要是用作主语、宾语和定语三大类,句例如下:
例1.我买了饮料想赔给人家,但是顾客说什么也不肯收,还一个劲儿说辛苦,让我路上注意安全。(2018年07月24日《人民日报》评论版)
此句中第一人称代词位于句子开头,做句子的主语。
例2.不少人看到我是个女骑手,还会为我鼓劲。(2018年07月24日《人民日报》评论版)
此句的两个第一人称代词均为宾语,第一个在“看”这个动词之后,是为动宾结构,第二个在介词“为”之后与之构成介宾短语。
例3.我国现有8亿劳动人口,1.8亿人口受过大学教育,有8000万科技工作者。(2018年07月26日《人民日报》评论版)
例4.前不久,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京召开,习主席总书记明确指出,必须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我国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2018年07月26日《人民日报》评论版)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mishu/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