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张居正的人际关系处理【字数:11723】

内容秘书这一行业的存在直接推动了秘书工作的发展。在这个形形色色,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要做好秘书工作的最基本前提就是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只有人际关系处理得好,才能获得同行、上司甚至更多人的信任和支持,为秘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秘书”一词早在汉朝就已经出现,自演变以来有多种不同的叫法。从明代“内阁”这一称法出发,以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关键字检索法和内容分析法这三种方法来浅谈张居正在明朝时期是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并对张居正在处理人际关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出他的人际关系处理方式对现代秘书人际关系处理的一些启示,达到秘书人员在今后的秘书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的目的。
KeyWords:InterpersonalEnvironment;JuzhengZhang;Secretary;InterpersonalRelations 目 录
一、引言 1
二、张居正人际关系处理中的成功之处 1
(一)与恩师徐阶的情感联络 1
(二)对共同利益者的支持 3
(三)对政敌的宽容 4
三、张居正处理人际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5
(一)放不下自身利益 5
(二)个性过于强势 6
(三)决策上的越权嫌疑 7
四、张居正的人际关系处理对现代秘书的启示 7
(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 7
(二)善于听取他人意见 8
(三)摆正自身定位 9
(四)淡化自身利益 10
五、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浅谈张居正的人际关系处理
一、引言
张居正,汉族,字叔大,号太岳,中国湖广江陵人,又叫张江陵,谥号“文忠”。明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是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内阁首辅之一。著有《张太岳集》、《帝鉴图说》等。
张居正自小就天资聪慧,五岁的时候便研读《论语》、《孟子》,十岁通晓六经大义,深得亲朋的喜爱。虽然在他求学的途中坎坷颇多,但张居正从不因此而懈怠,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被选为庶吉士。从嘉靖三十七年至嘉靖四十五年间,又接连升职,因受恩师徐阶的举荐成为裕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王的日讲官,凭借自身的才华赢得了裕王的信任。裕王上台之后张居正也成功的被升任为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此后才算真正入阁,步入明朝政坛。
万历时期,张居正位至首辅,所做的一系列改革也受到了不凡的成效,虽然在政坛上功绩卓越,却在人际关系处理上有待争议。在其担任首辅期间对宦官冯保和李太后的极尽阿谀,得罪了不少文官,故在他死后引发了一阵“弹劾”的热潮。而一直以来在张居正压制下的万历也对其怨恨颇深,最终张居正死后被抄家,并且还剥夺了谥号,他所推行的改革也被一并推翻,形同虚设。身前光彩无比死后却背负了一身的骂名。
然而明朝少了这位政治家后,政治也好经济也罢纷纷陷入危机,明朝的臣民们再也看不到张居正执政期间的的中兴景象了。这时候人们才想起这位曾经风靡一时的内阁首辅了。可谓国衰而思良臣,万历末年朝廷上纷纷出现了要为张居正鸣冤叫屈的呼声。
一直到崇祯三年,张居正才重新获得了生前的称号,也恢复了其家属的官衔,至此张居正又获得了人们的充分肯定。
二、张居正人际关系处理中的成功之处
(一)与恩师徐阶的情感联络
人与人之间的有情感联系是来自于平时的接触和交流,且不论是以何种方式的呈现。张居正和徐阶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亦师亦友。因为当年张居正还是翰林院庶吉士的时候,徐阶已经是翰林院的学士了。所以从官职上来讲两者为师生关系,从另一方面来说在政治立场上张居正和徐阶又是志同道合的政友。而徐阶对于张居正的赏识早在张居正写《论时政疏》的时候就注意到了这位拥有政治之才的年轻人。嘉靖时期,朝中官员贪污腐败严重,又加上朝廷国防实力虚弱北方边境兵力又不充足,二十七年八月俺答入侵大同,九月又进犯宣府,对朝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作为一个一心只想为国效力的实干主义者张居正坐不住了,他怎么能看着自己的国家成为这副样子呢!所以他写下了一篇奏疏《论时政疏》。
奏疏中直指当时朝廷存在的弊病,然而这篇奏疏并没有得到任何反响。但恰恰因为这篇奏疏被徐阶一眼就看出了这位热血青年的政治才能。张居正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也是徐阶看中的一点。明末周圣楷的《张居正传》中写到:“时少师徐阶在政府,见公沉毅渊重,深相期许”从这个“深”字便可以看出徐阶对于张居正是十分看重和赏识的。以至于后来徐阶极力推荐张居正做裕王的讲习官,为他以后进入内阁打下了基础。其实张居正在回忆这些事情的时候也提到过徐阶对自己的看重,因为在《张太岳集》里就有这么一句:“惟臣居正一人知之,诸臣皆不闻也。”而徐阶在致仕以后看到张居正改革所面临的风险时特地写信给他要他保护好自己:“阶荷公知爱,不啻骨肉,辄敢以此奉告,譬如家人对语,无复顾忌,惟公亮之亮之。”
张居正对于徐阶的情感是敬佩和爱戴的,体现在嘉靖时期的“庚戌之变”,在这场变故中徐阶以俺答送来的逼降书写的是汉字而不是蒙文这一点出发,因为其完全背离外交之礼,提出的一个可操作的退敌良策。就是让皇上一方面做好战斗的准备,一方面派使臣同俺答协商,并要求俺答退到长城以外重新写一份逼降书,我朝再按其条件一一落实,这样一来一回明军的援军也就能有赶来的时间了。张居正对于这一建议一开始不以为然,后来仔细琢磨越发觉得佩服眼前的这位老师了。这一缓兵之计不仅缓和了当时的危机也不和严嵩的“投降,献供”发生冲突,从这件事以后张居正便更加坚定的站在徐阶的政治阵营中了。在严嵩倒台之后,徐阶开展了一项拨乱反正的工作就是为那些被严嵩父子所害的官员平反昭雪。张居正在后来写给徐阶的信《张太岳集书牍十四.答上师相徐存斋》中是这样称赞的:“丙寅之事,老师手扶日月,照临寰宇,沉几密谋,相与图议于帷幄者,不肖一人而已。”
(二)对共同利益者的支持
内阁里面徐阶走了,李春芳也走了,高拱也败了,而这时候坐收渔翁之利的只剩下了一个人,那就是张居正。他能够坐上首辅这个位置得益于和冯保密切的人际关系。《明史》也证实了这一点,其中有一句话是说:张居正凭借冯保作为内助,冯保又借两位皇太后的懿旨驱逐高拱,所以居正就代替了高拱成为了首辅。然而地位虽然高了,但是权利还是不如冯保和李太后。他想要完成自己的政治理想,最起码需要获得冯保和李太后这两个和万历关系最近的人的支持。这时候就免不了对这两人的称赞。万历不过是个十岁的小孩子,李太后也希望有个能臣能够好好教导小皇帝,所以对张居正来说从小万历的教育上着手也能讨好这位李太后。而冯保在成功驱逐高拱之后守住了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位子,可以说张居正和冯保以及李太后是属于同一条战线上的人,各自的目的也不产生冲突,所以不妨碍这三人成为共同利益者。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mishu/7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