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秘书学的角度解读刘穆之的佐政生涯【字数:11485】
内容南朝“刘宋”第一号功臣刘穆之是历史上出名的“名人秘书”。此篇论文从秘书学角度对其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刘穆之在从事秘书职位时对刘裕所做的贡献,刘穆之在辅佐君主刘裕中体现了哪些现代秘书需要具备的职能素养,以及结合当今秘书工作势态,进行初步探究分析。论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简要介绍刘穆之生平及人生经历,以及当前学界对其研究的现状,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中心论点。第二部分研究刘穆之的佐证之道,从直言相谏、恪尽职守、夙夜在公三个方面写。第三部分研究刘穆之佐政之道的形成原因。从家学渊源、乱世筑炼、个人品质、仕履生涯来论述。第四部分研究刘穆之的仕履生涯对当今秘书工作者的启示,从秘书工作者要完善自身职业素质、对待领导要尽心尽责、秘书要敢于谏言、工作上要有远见卓识、为人做事要换位思考几个方面来论述。
目 录
一、引言 1
二、刘穆之的佐证之道的表现 2
(一)刘穆之优秀的职业素养 2
1夙夜在公的帮助刘裕助取朝权 2
2.夙兴夜寐的帮助刘裕出谋划策 3
(二)刘穆之优秀的人格品质 4
1.直言相谏 4
2.恪尽职守 5
三、刘穆之佐政之道的形成原因 7
(一)联姻士族 7
(二)政局复杂 8
(三)个人才干 8
四、对当今秘书工作者的启示 9
(一)完善自身职业素质 9
(二)对待领导要尽心尽责 10
(三)秘书要勇于谏言献策 10
(四)工作上要有远见卓识 11
五、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从秘书学角度解读刘穆之的佐政生涯
一、引言
刘穆之(360417年),字道和,小字道民,东莞郡莒县(今山东莒县)人。东晋末年,刘穆之受何无忌赏识,被推荐给刘裕做主簿,成为刘裕的心腹秘书。他是刘邦一个庶子的后人,也就是齐悼惠王刘肥的后代。刘穆之家族世居京口。刘穆之年少时勤奋好学,学识渊博,能通晓很多常人不知道的知识,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因此,琅邪内史江敳很欣赏他,并招募他做主簿。通过对刘穆之研究现状的分析,由此看出,现今学界对刘穆之的研究大多是关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于他如何从一介寒士变成开国功臣的。涉及刘穆之在秘书层面的研究很少,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创新点,具有一定研究的价值。
东晋末年,政局混乱,孙恩暴动,各大家族已经纷纷退出政治舞台。在政局复杂的大环境下,刘穆之机缘巧合下跟随刘裕,做了他的主簿,择主而事,开始了他的佐证生涯,一步一步的官至宰相。这一段历程让刘穆之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重要方面有深刻的见解和想法。
作为刘裕的秘书和心腹,刘穆之的学识才能深得后世称赞,陆游对刘穆之的评价:“萧相守关成汉业,穆之一死宋班师。”在得知刘穆之去世,刘裕就班师回朝。可见其当时的重要性。刘穆之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刘裕,作为刘裕的秘书,刘穆之自始至终都是恪尽职守、夙夜在公,为刘裕出谋划策,辅佐刘裕一步一步的控制当时的军事政治大权。而在刘裕征伐在外时,刘穆之尽心为刘裕稳固后方,让刘裕安心在外征伐,为刘裕提供一个坚固牢靠的后方。并为刘裕选拔重要的人才,刘穆之为刘宋开国奠定一个牢固的基础。晋安帝义熙十二年,刘裕率军先后收回洛阳和长安,本来应该继续北伐,由于穆之病故,因而停下脚步匆匆南归。刘穆之一生的全部聪明和才智都献给刘裕事业。他是刘裕事业的集大成者。
秘书史研究对象主要来源于古代秘书人员。秘书历史源远流长,历史上从东汉后期秘书开始不仅指物,也指机构和人员。而对古代秘书人物形象的研究是有必要的,通过研究古代秘书人员在工作上,道德修养上的行为,来总结出对现代秘书的启示,有利于现代秘书人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研究历史上代表性的古代秘书思想,更能为现代秘书提供宝贵的启示。中国历代君王君临天下,离不开大臣的辅佐也就是现代的秘书的辅佐。因此对古代秘书辅佐君王时的方法技巧的研究,有利于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一步完善现代秘书职能。
二、刘穆之的佐证之道的表现
刘裕在讨伐桓玄,攻克京口,就对刘穆之的才学有所耳闻,后来又经何无忌举荐,于是就请他来任职,先后任命他为主簿;公元408年,刘穆之升任中军太尉司,成为刘裕的首席僚佐;后来又任命为尚书右仆射,在刘裕征战期间,刘穆之留守后方,大小事都由其决定;最后刘穆之官至宰相。刘穆之在东晋末年政局复杂的大环境下登上政治军事舞台,他凭借自己的博学多才和赤胆忠心、恪尽职守的心,成就刘裕宏伟霸业。因此,我们从刘穆之的才干、策略、品质三方面具体分析他的佐政之道。
(一)刘穆之优秀的职业素养
刘穆之他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他至始至终都拥护刘裕,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和态度,一生都尽心尽力。刘穆之夙夜在公殚精竭力的辅佐刘裕,这里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帮助刘裕助取朝权和帮助刘裕出谋划策。
1.夙夜在公的帮助刘裕助取朝权
义熙元年,在桓玄势力被诛灭后,义军内部由于大家都对权力的渴望,所以都开始争夺起权力。义熙四年(407年)正月,因王谧去世,所以扬州刺史职位空缺,需要有人接替,按照刘裕当时的威望,这个职位非他莫属,但因为刘毅等不想刘裕接任,以录尚书事坐镇中枢,因此举荐谢混接替,扬州刺史职位由刘裕担任。刘毅派了尚书皮沈传达建议给刘裕,此事皮沈先告知了刘穆之,于是,刘穆之对刘裕说了这样一番话:晋朝失控已经很久了,现在福命转移,刘毅、孟昶等人和你一起起义,但他们不会一直诚服于你,当他们羽翼丰满之时,最终还是会相互吞并排挤。如若此时将扬州刺史之位拱手让人,日后必有灾祸。的确,当时刘裕复兴晋朝,功高震主,刘裕想要谦让自弱,安分的镇守藩地已经不可能了。最后,刘裕听从了刘穆之的建议,入掌朝政大权。“从征广固,还拒卢循,常居幕中画策,决断众事。刘毅等疾穆之见亲,每从容言其权重,高祖愈信仗之。”刘穆之跟随刘裕,为他出谋划策。“穆之外所闻见,莫不大小必白,虽复闾里言谑,途陌细事,皆一二以闻。高祖每得民间委密消息以示聪明,皆由穆之也。又爱好宾游,坐客恆满,布耳目以为视听,故朝野同异,穆之莫不必知。”①刘穆之不管遇到大小事都会事无巨细的告诉刘裕,刘裕常常得到民间消息来显示他的敏锐,都是得到刘穆之的帮助。“高祖西讨刘毅,以诸葛长民监留府,总摄后事。高祖疑长民难独任,留穆之以辅之;加建威将军,置佐吏,配给实力;长民果有异谋,而犹豫不能发,乃屏人谓穆之曰:“悠悠之言,皆云太尉与我不平,何以至此?高祖还,长民伏诛。”②高祖讨伐刘毅,派诸葛长民管理后方,并让刘穆之协助诸葛长民。诸葛长民却又背叛高祖的野心,只是犹豫而没有发动,刘穆之一边稳住诸葛长民的心,一边等刘裕凯旋回来,刘裕回来后就赐死了诸葛长民。“十一年,高祖西伐司马休之,中军将军道怜知留任,而事无大小,一决穆之。迁尚书右仆射,领选,将军、尹如故”。③刘裕西征司马休之,中军将军刘道怜留守,但事无大小,都由刘穆之决定。刘裕每次出去征战,几乎都是刘穆之在后方稳定城中局势,为刘裕出征有一个稳定的后方做铺垫。由此可以看出,刘穆之的夙夜在公。
目 录
一、引言 1
二、刘穆之的佐证之道的表现 2
(一)刘穆之优秀的职业素养 2
1夙夜在公的帮助刘裕助取朝权 2
2.夙兴夜寐的帮助刘裕出谋划策 3
(二)刘穆之优秀的人格品质 4
1.直言相谏 4
2.恪尽职守 5
三、刘穆之佐政之道的形成原因 7
(一)联姻士族 7
(二)政局复杂 8
(三)个人才干 8
四、对当今秘书工作者的启示 9
(一)完善自身职业素质 9
(二)对待领导要尽心尽责 10
(三)秘书要勇于谏言献策 10
(四)工作上要有远见卓识 11
五、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从秘书学角度解读刘穆之的佐政生涯
一、引言
刘穆之(360417年),字道和,小字道民,东莞郡莒县(今山东莒县)人。东晋末年,刘穆之受何无忌赏识,被推荐给刘裕做主簿,成为刘裕的心腹秘书。他是刘邦一个庶子的后人,也就是齐悼惠王刘肥的后代。刘穆之家族世居京口。刘穆之年少时勤奋好学,学识渊博,能通晓很多常人不知道的知识,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因此,琅邪内史江敳很欣赏他,并招募他做主簿。通过对刘穆之研究现状的分析,由此看出,现今学界对刘穆之的研究大多是关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于他如何从一介寒士变成开国功臣的。涉及刘穆之在秘书层面的研究很少,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创新点,具有一定研究的价值。
东晋末年,政局混乱,孙恩暴动,各大家族已经纷纷退出政治舞台。在政局复杂的大环境下,刘穆之机缘巧合下跟随刘裕,做了他的主簿,择主而事,开始了他的佐证生涯,一步一步的官至宰相。这一段历程让刘穆之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重要方面有深刻的见解和想法。
作为刘裕的秘书和心腹,刘穆之的学识才能深得后世称赞,陆游对刘穆之的评价:“萧相守关成汉业,穆之一死宋班师。”在得知刘穆之去世,刘裕就班师回朝。可见其当时的重要性。刘穆之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刘裕,作为刘裕的秘书,刘穆之自始至终都是恪尽职守、夙夜在公,为刘裕出谋划策,辅佐刘裕一步一步的控制当时的军事政治大权。而在刘裕征伐在外时,刘穆之尽心为刘裕稳固后方,让刘裕安心在外征伐,为刘裕提供一个坚固牢靠的后方。并为刘裕选拔重要的人才,刘穆之为刘宋开国奠定一个牢固的基础。晋安帝义熙十二年,刘裕率军先后收回洛阳和长安,本来应该继续北伐,由于穆之病故,因而停下脚步匆匆南归。刘穆之一生的全部聪明和才智都献给刘裕事业。他是刘裕事业的集大成者。
秘书史研究对象主要来源于古代秘书人员。秘书历史源远流长,历史上从东汉后期秘书开始不仅指物,也指机构和人员。而对古代秘书人物形象的研究是有必要的,通过研究古代秘书人员在工作上,道德修养上的行为,来总结出对现代秘书的启示,有利于现代秘书人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研究历史上代表性的古代秘书思想,更能为现代秘书提供宝贵的启示。中国历代君王君临天下,离不开大臣的辅佐也就是现代的秘书的辅佐。因此对古代秘书辅佐君王时的方法技巧的研究,有利于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一步完善现代秘书职能。
二、刘穆之的佐证之道的表现
刘裕在讨伐桓玄,攻克京口,就对刘穆之的才学有所耳闻,后来又经何无忌举荐,于是就请他来任职,先后任命他为主簿;公元408年,刘穆之升任中军太尉司,成为刘裕的首席僚佐;后来又任命为尚书右仆射,在刘裕征战期间,刘穆之留守后方,大小事都由其决定;最后刘穆之官至宰相。刘穆之在东晋末年政局复杂的大环境下登上政治军事舞台,他凭借自己的博学多才和赤胆忠心、恪尽职守的心,成就刘裕宏伟霸业。因此,我们从刘穆之的才干、策略、品质三方面具体分析他的佐政之道。
(一)刘穆之优秀的职业素养
刘穆之他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他至始至终都拥护刘裕,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和态度,一生都尽心尽力。刘穆之夙夜在公殚精竭力的辅佐刘裕,这里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帮助刘裕助取朝权和帮助刘裕出谋划策。
1.夙夜在公的帮助刘裕助取朝权
义熙元年,在桓玄势力被诛灭后,义军内部由于大家都对权力的渴望,所以都开始争夺起权力。义熙四年(407年)正月,因王谧去世,所以扬州刺史职位空缺,需要有人接替,按照刘裕当时的威望,这个职位非他莫属,但因为刘毅等不想刘裕接任,以录尚书事坐镇中枢,因此举荐谢混接替,扬州刺史职位由刘裕担任。刘毅派了尚书皮沈传达建议给刘裕,此事皮沈先告知了刘穆之,于是,刘穆之对刘裕说了这样一番话:晋朝失控已经很久了,现在福命转移,刘毅、孟昶等人和你一起起义,但他们不会一直诚服于你,当他们羽翼丰满之时,最终还是会相互吞并排挤。如若此时将扬州刺史之位拱手让人,日后必有灾祸。的确,当时刘裕复兴晋朝,功高震主,刘裕想要谦让自弱,安分的镇守藩地已经不可能了。最后,刘裕听从了刘穆之的建议,入掌朝政大权。“从征广固,还拒卢循,常居幕中画策,决断众事。刘毅等疾穆之见亲,每从容言其权重,高祖愈信仗之。”刘穆之跟随刘裕,为他出谋划策。“穆之外所闻见,莫不大小必白,虽复闾里言谑,途陌细事,皆一二以闻。高祖每得民间委密消息以示聪明,皆由穆之也。又爱好宾游,坐客恆满,布耳目以为视听,故朝野同异,穆之莫不必知。”①刘穆之不管遇到大小事都会事无巨细的告诉刘裕,刘裕常常得到民间消息来显示他的敏锐,都是得到刘穆之的帮助。“高祖西讨刘毅,以诸葛长民监留府,总摄后事。高祖疑长民难独任,留穆之以辅之;加建威将军,置佐吏,配给实力;长民果有异谋,而犹豫不能发,乃屏人谓穆之曰:“悠悠之言,皆云太尉与我不平,何以至此?高祖还,长民伏诛。”②高祖讨伐刘毅,派诸葛长民管理后方,并让刘穆之协助诸葛长民。诸葛长民却又背叛高祖的野心,只是犹豫而没有发动,刘穆之一边稳住诸葛长民的心,一边等刘裕凯旋回来,刘裕回来后就赐死了诸葛长民。“十一年,高祖西伐司马休之,中军将军道怜知留任,而事无大小,一决穆之。迁尚书右仆射,领选,将军、尹如故”。③刘裕西征司马休之,中军将军刘道怜留守,但事无大小,都由刘穆之决定。刘裕每次出去征战,几乎都是刘穆之在后方稳定城中局势,为刘裕出征有一个稳定的后方做铺垫。由此可以看出,刘穆之的夙夜在公。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mishu/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