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代作之表研究【字数:10681】
内容苏辙曾为张方平、李肃之等人代作了23篇表文,分为谢事表、乞事表和贺事表三类。结合秘书文字工作的实际情况,与苏辙的代作经历情况相似,以代作表文为例,研究苏辙的此类文章对如今现代秘书文字工作的指导价值。苏辙的代作表文在对偶、用典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不同内容的代作表文在遣词造句的语气和姿态上亦有所不同。通过对这些代作表文的主要特点的分析,探索出典故的生命力、对偶的音韵美、格式的严谨、遣词造句的艺术、成语的点缀美对于秘书文字工作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秘书文字工作者在不同的文书写作中,可以根据行文类别的不同而侧重不同的书写特色。
目 录
一、引言 1
二、苏辙代作表文的内容分类 1
(一)谢事表 2
(二)贺事表 2
(三)乞事表 3
三、主要特点 3
(一)骈体居多,对偶工整 3
(二)用典精当,明白易晓 5
(三)语言凝练,平易畅达 6
四、苏辙代作表文的借鉴价值 6
(一)典故的生命力 6
(二)对偶的凝练、音韵美 7
(三)格式的严谨 8
(四)遣词造句的姿态艺术 8
(五)成语的点缀美 9
五、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致 谢 11
苏辙代作之表研究
一、引言
“表”作为一种特殊文体,是下臣向帝王陈情言事、有所请求、感谢、陈述、建议时所用,表达一些对于帝王的情感和希望等。结合我们秘书工作的专业性和秘书的职业特色,其表文中的代作表类便成为非常合适的研究方向。
苏辙是古文大家,在文学上的盛名很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三苏”即是苏辙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的并称。自古以来,其兄苏轼的成就过高,在文学领域拥有极高的关注度,苏辙一些文学成就的光芒也因此被掩盖了。如今,对于苏轼的研究泛滥,相信越来越多的学者正在转移目光,看见苏辙文章的特色之处。
苏辙的代作表文的特点延续骈文的普遍性特点,也有多议论,多文气,语言凝练,行文畅达疏宕的独特之处。在对于苏辙骈文成就上,前人中稍有研究,如:吴子良《林下偶谈》云:“本朝四六,以欧公为第一,苏王次之他日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二苏四六,亦谓其不减古文。盖四六与古文,同一关键也。然二苏四六尚议论,有气燄,而荆公则以辞趣典雅为文。能兼之者,欧公耳。”又如:苏辙的骈文同他的其他文章一样,自幼受其父兄的熏陶,论文的主张和文章写作都受到他们的影响。一般来,其早期庙堂台阁一类骈文,往往议论风发,文气十足,确有其父兄纵横奔放之风。清人沈德潜评其文时说:“一往疏宕之气,亦如公之评太史公文。”可以说,这些评论最适合于苏辙后期文章(包括骈文)的实际。
苏辙的代作表文共有23篇,以苏辙的代作表文为例,研究其表体文的主要特色。对偶,用典,成语的使用,不同主题的代作表文中的遣词造句,语气,姿态等不同,挖掘苏辙表体文的众多特点,探索其对于秘书公文写作乃至秘书职业工作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为古代公文写作与现代公文写作的研究搭建桥梁,给现代秘书工作者带来启示和指导。
二、苏辙代作表文的内容分类
苏辙的表体文章共103篇,其中代作表文共计23篇,主要分布在熙宁三年﹙1070年﹚至元丰二年﹙1079年﹚间。在这9年间,张方平先奏改辟苏辙为陈州教授,后辟苏辙签书应天府判官,两次成为其麾下幕僚。在苏辙的这两次幕僚经历之中,为张方平代作的文章不占少数,其中为其写作的代作表文便多达13篇。在这一阶段苏辙的职业身份与秘书文字工作者的情况相似,均为为他人代笔写作,并且数量适合本次研究,因此决定以这23篇代作表文为代表,研究其表体文的特色。苏辙的代作之表主要分为谢事表、乞事表、贺事表三大类。
(一)谢事表
谢表即古代下臣感谢君主的奏章。苏辙的23篇代作表文里谢表共14篇,其中又分为谢批答表、谢免罪表、谢免陪祀表、谢颁历表、谢南郊加恩表、谢致仕表等。
《代张公谢致仕表》便是苏辙为张方平代笔,请求辞官,陈述退隐之心,此篇为感谢圣上恩准而作。开篇表明虽然已经退休,圣上的圣恩与重用仍然不能忘记,“身喜归休,心惭误宠”;接着写入仕四十余年,自觉才疏学浅,“早绝意于功名、久甘心于闲退。”最后表明归隐山林之心,“老身已有,将遂志于山林;而物性自然,终倾心于葵藿。”这是张方平退休后上呈皇帝的一篇表文,主要表达了对皇帝批准辞官的感谢与陈述自身归隐之心的迫切,以及表明对于圣上的忠诚之心不会改变。再以《代张公谢免陪祀表》为例,开篇写道:“睿眷优隆,不遗旧物。老身衰病,辜奉明恩,未即谴诃,重加抚谕”,来表明皇上恩泽浩荡,而自身年老病衰,本该“自当勉强筋骸之力,奔走笾豆之间”为国效力,不得已辜负了圣上的恩典。同时也用“虽蒲柳之质既衰,而葵藿之心未已。”来表明忠心,虽然身体衰弱,但身为臣子的忠诚之心永远不会停止。
熙宁七年(1074)三月,苏辙任齐州掌书记,李肃之代李师中知齐州。李肃之到任后,苏辙即代之作《齐州代李肃之谏议谢免罪表》。以此为例,这篇文章是代李肃之所写,重在感谢陛下的恩德,感谢陛下对自己罪过的免责,解释了卷入风波的原因,“力小任重,常自知其不任;势薄地寒,果大招于浮议”。也表示了自身反省的诚意,“敢不勉励疲驽,要粉身而后已;训敕子弟,期累世以无忘”。在话里行间凸显自身的公正廉洁、为国大义、牺牲小我、死而后已的浓烈忠君爱国的情感。通篇让人读来十分诚恳。先认错,再解释缘由,接着表明忠心,会世代忠君爱国,深切感谢陛下的恩德。
(二)贺事表
贺表即在国家有盛大的庆典时,下臣向帝王呈文表示祝贺、称颂的一类文体。苏辙23篇代作表文中贺表有4篇,有《代张公贺南郊表》、《代南京留守贺南郊表》等。
以《代张公贺南郊表》为例,同样是为张方平所作。该篇为贺皇帝祭天大礼。开篇以“飨帝之功,允屡于元圣;好生之德,遂洽于斯民”夸赞皇帝的伟大功绩与治国之仁德,执政之有方,方有太平盛世,“伏惟皇帝陛下仁孝天锡,恭俭日跻,祗事神祗,勤恤鳏寡”。主要表现祝贺之情,称颂皇帝雄才大略,治国有方,深切表现出对皇帝治理国家以致如此盛世的称赞、颂扬以及喜悦之情。
目 录
一、引言 1
二、苏辙代作表文的内容分类 1
(一)谢事表 2
(二)贺事表 2
(三)乞事表 3
三、主要特点 3
(一)骈体居多,对偶工整 3
(二)用典精当,明白易晓 5
(三)语言凝练,平易畅达 6
四、苏辙代作表文的借鉴价值 6
(一)典故的生命力 6
(二)对偶的凝练、音韵美 7
(三)格式的严谨 8
(四)遣词造句的姿态艺术 8
(五)成语的点缀美 9
五、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致 谢 11
苏辙代作之表研究
一、引言
“表”作为一种特殊文体,是下臣向帝王陈情言事、有所请求、感谢、陈述、建议时所用,表达一些对于帝王的情感和希望等。结合我们秘书工作的专业性和秘书的职业特色,其表文中的代作表类便成为非常合适的研究方向。
苏辙是古文大家,在文学上的盛名很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三苏”即是苏辙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的并称。自古以来,其兄苏轼的成就过高,在文学领域拥有极高的关注度,苏辙一些文学成就的光芒也因此被掩盖了。如今,对于苏轼的研究泛滥,相信越来越多的学者正在转移目光,看见苏辙文章的特色之处。
苏辙的代作表文的特点延续骈文的普遍性特点,也有多议论,多文气,语言凝练,行文畅达疏宕的独特之处。在对于苏辙骈文成就上,前人中稍有研究,如:吴子良《林下偶谈》云:“本朝四六,以欧公为第一,苏王次之他日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二苏四六,亦谓其不减古文。盖四六与古文,同一关键也。然二苏四六尚议论,有气燄,而荆公则以辞趣典雅为文。能兼之者,欧公耳。”又如:苏辙的骈文同他的其他文章一样,自幼受其父兄的熏陶,论文的主张和文章写作都受到他们的影响。一般来,其早期庙堂台阁一类骈文,往往议论风发,文气十足,确有其父兄纵横奔放之风。清人沈德潜评其文时说:“一往疏宕之气,亦如公之评太史公文。”可以说,这些评论最适合于苏辙后期文章(包括骈文)的实际。
苏辙的代作表文共有23篇,以苏辙的代作表文为例,研究其表体文的主要特色。对偶,用典,成语的使用,不同主题的代作表文中的遣词造句,语气,姿态等不同,挖掘苏辙表体文的众多特点,探索其对于秘书公文写作乃至秘书职业工作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为古代公文写作与现代公文写作的研究搭建桥梁,给现代秘书工作者带来启示和指导。
二、苏辙代作表文的内容分类
苏辙的表体文章共103篇,其中代作表文共计23篇,主要分布在熙宁三年﹙1070年﹚至元丰二年﹙1079年﹚间。在这9年间,张方平先奏改辟苏辙为陈州教授,后辟苏辙签书应天府判官,两次成为其麾下幕僚。在苏辙的这两次幕僚经历之中,为张方平代作的文章不占少数,其中为其写作的代作表文便多达13篇。在这一阶段苏辙的职业身份与秘书文字工作者的情况相似,均为为他人代笔写作,并且数量适合本次研究,因此决定以这23篇代作表文为代表,研究其表体文的特色。苏辙的代作之表主要分为谢事表、乞事表、贺事表三大类。
(一)谢事表
谢表即古代下臣感谢君主的奏章。苏辙的23篇代作表文里谢表共14篇,其中又分为谢批答表、谢免罪表、谢免陪祀表、谢颁历表、谢南郊加恩表、谢致仕表等。
《代张公谢致仕表》便是苏辙为张方平代笔,请求辞官,陈述退隐之心,此篇为感谢圣上恩准而作。开篇表明虽然已经退休,圣上的圣恩与重用仍然不能忘记,“身喜归休,心惭误宠”;接着写入仕四十余年,自觉才疏学浅,“早绝意于功名、久甘心于闲退。”最后表明归隐山林之心,“老身已有,将遂志于山林;而物性自然,终倾心于葵藿。”这是张方平退休后上呈皇帝的一篇表文,主要表达了对皇帝批准辞官的感谢与陈述自身归隐之心的迫切,以及表明对于圣上的忠诚之心不会改变。再以《代张公谢免陪祀表》为例,开篇写道:“睿眷优隆,不遗旧物。老身衰病,辜奉明恩,未即谴诃,重加抚谕”,来表明皇上恩泽浩荡,而自身年老病衰,本该“自当勉强筋骸之力,奔走笾豆之间”为国效力,不得已辜负了圣上的恩典。同时也用“虽蒲柳之质既衰,而葵藿之心未已。”来表明忠心,虽然身体衰弱,但身为臣子的忠诚之心永远不会停止。
熙宁七年(1074)三月,苏辙任齐州掌书记,李肃之代李师中知齐州。李肃之到任后,苏辙即代之作《齐州代李肃之谏议谢免罪表》。以此为例,这篇文章是代李肃之所写,重在感谢陛下的恩德,感谢陛下对自己罪过的免责,解释了卷入风波的原因,“力小任重,常自知其不任;势薄地寒,果大招于浮议”。也表示了自身反省的诚意,“敢不勉励疲驽,要粉身而后已;训敕子弟,期累世以无忘”。在话里行间凸显自身的公正廉洁、为国大义、牺牲小我、死而后已的浓烈忠君爱国的情感。通篇让人读来十分诚恳。先认错,再解释缘由,接着表明忠心,会世代忠君爱国,深切感谢陛下的恩德。
(二)贺事表
贺表即在国家有盛大的庆典时,下臣向帝王呈文表示祝贺、称颂的一类文体。苏辙23篇代作表文中贺表有4篇,有《代张公贺南郊表》、《代南京留守贺南郊表》等。
以《代张公贺南郊表》为例,同样是为张方平所作。该篇为贺皇帝祭天大礼。开篇以“飨帝之功,允屡于元圣;好生之德,遂洽于斯民”夸赞皇帝的伟大功绩与治国之仁德,执政之有方,方有太平盛世,“伏惟皇帝陛下仁孝天锡,恭俭日跻,祗事神祗,勤恤鳏寡”。主要表现祝贺之情,称颂皇帝雄才大略,治国有方,深切表现出对皇帝治理国家以致如此盛世的称赞、颂扬以及喜悦之情。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mishu/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