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田家英的传统秘书思想
田家英是毛泽东同志的五大秘书之一,是我国优秀的秘书工作者,其优秀的秘书思想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现代秘书工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论文在探析田家英热衷于传统秘书文化的原因的基础上,结合案例,对田家英秘书思想进行更深层次的剖析和研究,提炼其继承中国特色传统文化思想的基本内核,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力求为当今秘书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关键词 田家英,求真务实,民本思想,匹夫有责,文以载道
目 录
1 引言(或绪论) 1
2 田家英传统秘书思想的形成因素 1
2.1 内在因素的影响2
2.2 外在因素的影响3
3 田家英传统秘书思想的分析4
3.1 求真务实4
3.2 民本思想7
3.3 匹夫有责 10
3.4 文以载道 12
结论 14
致谢 15
注释 16
参考文献17
1 引言(或绪论)
田家英作为毛泽东同志的五大秘书之一,从1948年8月起直至1966年5月的18年间,除了担任中共中央主席秘书之外,他还担任过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办公厅副主任等重要职位,因此田家英不仅是我国的秘书发展史上一个优秀的秘书工作者,更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党史人物。研究田家英的秘书思想必然要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着手,通过概览彼时中共秘书工作的全景图,以便更深入地研究田家英的秘书工作思想。1948年,田家英始任毛泽东秘书,正值中国共产党力求解放全中国之时,秘书工作千头万绪,任重道远,田家英严格按照毛主席指示,在党内做好秘书的参谋工作、文字工作、日常事务工作等,充分发挥了秘书的辅助作用,在党外做好地下联络工作、宣传工作,团结了党外一大批优秀工作人员。至1966年,中国处于百废待兴之时,历经战争动乱之后,以求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改革发展来消除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伤害,并振兴祖国。我国的秘书工作也在这种更新换代的时代背景之下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从共和国成立到“文革”前的秘书工作的发展逐渐走上正轨,党中央和中央政府越来越重视秘书机构建设,形成了一系列比较规范的秘书工作制度,会务工作水平有了很大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提高,调查研究成为一时之风,秘书工作在这种求真求实的氛围中迅猛发展。而这些改变,都与田家英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针对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对于田家英秘书思想的研究学者们往往是从其秘书思想和秘书工作本身的角度来研究,而论文在对学者研究成果的充分理解上,通过研究视角的创新,着重研究田家英的秘书思想与传统文化的契合之处,并对形成田家英传统秘书思想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结合案例,对田家英秘书思想进行更深层次的剖析和研究,提炼其继承中国特色传统文化思想的基本内核,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以总结出对现代秘书工作的有益启示。
2 田家英传统秘书思想的形成因素
要研究分析田家英的传统秘书思想,就必须分析田家英传统秘书思想的形成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对其传统秘书思想分析得更为全面透彻,更为精准正确。而田家英传统秘书思想的形成既有内在因素的影响,也有外在因素的影响,只有结合内外两种因素来研究才能更具体形象地分析田家英传统秘书思想的形成。2.1内在因素的影响
2.1.1 读万卷书的苦学精神
田家英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国学精髓的精通并非是受到较高的学校教育而得来的,而是来源于他坚强不息的自学和苦学精神。在他9岁前父母便先后早逝,初中才上了一年便因家庭因素的影响不得不辍学,但是贫困和苦难并没有成为他成长道路上不可消亡的绊脚石,反而是成为了他磨砺意志的磨刀石,坚定了他“走遍天下路,读尽世上书[1]”的意志。14岁时凭着这苦学精神和对校园学习的渴望,用自己在报刊上发表文章的稿费和长时间来的自我学习的积累换取了一次重返校园的机会,之后靠卖文维持学业。田家英终生勤奋好学,时刻以“朝闻道,夕死可矣[1]”来自勉,更是经常把“自恨读书迟[1]”挂在嘴边,成为毛泽东的秘书后,学习更加刻苦,走到哪里就把书带到哪里,更是将自己的工资大部分都投入到了寻书买书当中,而作为毛泽东秘书的他,对毛泽东著作更是通读熟读,深刻体会其中蕴含的毛泽东思想和精神。
田家英通过对自身文化素养的积累,不但充实了自己的知识积累,更是使毛泽东对其青睐有加,也为他之后的秘书工作打好了基础。作为秘书,开会、写公文、出谋划策、调查研究、处理文件等工作都对文化素养有一定的要求,而要做好毛泽东的秘书,更是需要更加努力地充实自己才能面对繁多复杂的秘书工作,应对突如其来的特殊情况。1956年9月15日党的“八大”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致的开幕词简短有力,精炼独到,获得了不少赞扬,毛泽东以赞赏的口气在这些同志面前告诉他们这段致辞为田家英所写,并赞他是“一个少壮派[2]”。
田家英通过读书不仅获得了知识文化的积累,也从书中获得了许多真理,成为了他之后处理秘书工作的宗旨,也是他为人处世的准则。对真理的坚持和认同使田家英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是只唯真理,不唯自身利弊,哪怕是面对他敬重的毛泽东主席的质疑,他也要站在真理的角度上不违本心地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2.1.2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田家英拥有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无比热爱,而最能体现田家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的则是他对中国古典艺术的爱惜和珍藏。在新中国诞生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里,田家英为了买到原版线装经籍和收藏清代学者墨迹,这几乎花去了全部业余时间和大部分的稿费、工资,当年北京的西单、琉璃厂等地的古旧书店都是他经常涉足的地方,为了一本执意寻找的书,田家英会埋头在旧书堆里直到找到为止,会不辞辛劳地把一摞摞旧书搬来搬去,有时发现一件珍品,你会看到这个在毛泽东身边妥善稳当的优秀秘书露出孩子般的笑容,高兴得跳起来。到60年代中期,田家英的收藏已有相当可观的规模:清代学人翰墨1500余件;各类书籍30余架,有上万册之多,这些藏品的时间跨度之长以及涉及人物之广为田家英带来了“海内第一家[3]”的收藏美名。
田家英对传统文史哲的热爱让他更加看重对传统知识文化的积累,深厚的文学功底不仅使他在处理秘书工作时游刃有余,更是让同样喜欢文史哲的毛泽东与他惺惺相惜,两人时常就文学问题进行讨论,营造了秘书与领导之间和谐的相处模式;田家英的收藏志趣不仅体现了他个人的涵养品味之高,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高尚的个人情操,田家英的书斋中收藏了不少“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的墨迹,还以谭嗣同的书斋名“莽苍苍斋”前冠一“小”字作为自己的书斋名,田家英还希望在有生之年将“戊戌六君子”的墨迹全部集齐,这不仅仅表现了田家英对谭嗣同的敬重,更由此可见田家英收藏读书的价值取向,以“戊戌六君子”为国为民不惧危难慷慨赴死的精神为代表,这对田家英在秘书工作中时刻以国家以人民的利益为工作标准的行为起到了巨大的影响作用。
目 录
1 引言(或绪论) 1
2 田家英传统秘书思想的形成因素 1
2.1 内在因素的影响2
2.2 外在因素的影响3
3 田家英传统秘书思想的分析4
3.1 求真务实4
3.2 民本思想7
3.3 匹夫有责 10
3.4 文以载道 12
结论 14
致谢 15
注释 16
参考文献17
1 引言(或绪论)
田家英作为毛泽东同志的五大秘书之一,从1948年8月起直至1966年5月的18年间,除了担任中共中央主席秘书之外,他还担任过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办公厅副主任等重要职位,因此田家英不仅是我国的秘书发展史上一个优秀的秘书工作者,更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党史人物。研究田家英的秘书思想必然要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着手,通过概览彼时中共秘书工作的全景图,以便更深入地研究田家英的秘书工作思想。1948年,田家英始任毛泽东秘书,正值中国共产党力求解放全中国之时,秘书工作千头万绪,任重道远,田家英严格按照毛主席指示,在党内做好秘书的参谋工作、文字工作、日常事务工作等,充分发挥了秘书的辅助作用,在党外做好地下联络工作、宣传工作,团结了党外一大批优秀工作人员。至1966年,中国处于百废待兴之时,历经战争动乱之后,以求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改革发展来消除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伤害,并振兴祖国。我国的秘书工作也在这种更新换代的时代背景之下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从共和国成立到“文革”前的秘书工作的发展逐渐走上正轨,党中央和中央政府越来越重视秘书机构建设,形成了一系列比较规范的秘书工作制度,会务工作水平有了很大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提高,调查研究成为一时之风,秘书工作在这种求真求实的氛围中迅猛发展。而这些改变,都与田家英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针对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对于田家英秘书思想的研究学者们往往是从其秘书思想和秘书工作本身的角度来研究,而论文在对学者研究成果的充分理解上,通过研究视角的创新,着重研究田家英的秘书思想与传统文化的契合之处,并对形成田家英传统秘书思想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结合案例,对田家英秘书思想进行更深层次的剖析和研究,提炼其继承中国特色传统文化思想的基本内核,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以总结出对现代秘书工作的有益启示。
2 田家英传统秘书思想的形成因素
要研究分析田家英的传统秘书思想,就必须分析田家英传统秘书思想的形成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对其传统秘书思想分析得更为全面透彻,更为精准正确。而田家英传统秘书思想的形成既有内在因素的影响,也有外在因素的影响,只有结合内外两种因素来研究才能更具体形象地分析田家英传统秘书思想的形成。2.1内在因素的影响
2.1.1 读万卷书的苦学精神
田家英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国学精髓的精通并非是受到较高的学校教育而得来的,而是来源于他坚强不息的自学和苦学精神。在他9岁前父母便先后早逝,初中才上了一年便因家庭因素的影响不得不辍学,但是贫困和苦难并没有成为他成长道路上不可消亡的绊脚石,反而是成为了他磨砺意志的磨刀石,坚定了他“走遍天下路,读尽世上书[1]”的意志。14岁时凭着这苦学精神和对校园学习的渴望,用自己在报刊上发表文章的稿费和长时间来的自我学习的积累换取了一次重返校园的机会,之后靠卖文维持学业。田家英终生勤奋好学,时刻以“朝闻道,夕死可矣[1]”来自勉,更是经常把“自恨读书迟[1]”挂在嘴边,成为毛泽东的秘书后,学习更加刻苦,走到哪里就把书带到哪里,更是将自己的工资大部分都投入到了寻书买书当中,而作为毛泽东秘书的他,对毛泽东著作更是通读熟读,深刻体会其中蕴含的毛泽东思想和精神。
田家英通过对自身文化素养的积累,不但充实了自己的知识积累,更是使毛泽东对其青睐有加,也为他之后的秘书工作打好了基础。作为秘书,开会、写公文、出谋划策、调查研究、处理文件等工作都对文化素养有一定的要求,而要做好毛泽东的秘书,更是需要更加努力地充实自己才能面对繁多复杂的秘书工作,应对突如其来的特殊情况。1956年9月15日党的“八大”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致的开幕词简短有力,精炼独到,获得了不少赞扬,毛泽东以赞赏的口气在这些同志面前告诉他们这段致辞为田家英所写,并赞他是“一个少壮派[2]”。
田家英通过读书不仅获得了知识文化的积累,也从书中获得了许多真理,成为了他之后处理秘书工作的宗旨,也是他为人处世的准则。对真理的坚持和认同使田家英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是只唯真理,不唯自身利弊,哪怕是面对他敬重的毛泽东主席的质疑,他也要站在真理的角度上不违本心地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2.1.2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田家英拥有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无比热爱,而最能体现田家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的则是他对中国古典艺术的爱惜和珍藏。在新中国诞生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里,田家英为了买到原版线装经籍和收藏清代学者墨迹,这几乎花去了全部业余时间和大部分的稿费、工资,当年北京的西单、琉璃厂等地的古旧书店都是他经常涉足的地方,为了一本执意寻找的书,田家英会埋头在旧书堆里直到找到为止,会不辞辛劳地把一摞摞旧书搬来搬去,有时发现一件珍品,你会看到这个在毛泽东身边妥善稳当的优秀秘书露出孩子般的笑容,高兴得跳起来。到60年代中期,田家英的收藏已有相当可观的规模:清代学人翰墨1500余件;各类书籍30余架,有上万册之多,这些藏品的时间跨度之长以及涉及人物之广为田家英带来了“海内第一家[3]”的收藏美名。
田家英对传统文史哲的热爱让他更加看重对传统知识文化的积累,深厚的文学功底不仅使他在处理秘书工作时游刃有余,更是让同样喜欢文史哲的毛泽东与他惺惺相惜,两人时常就文学问题进行讨论,营造了秘书与领导之间和谐的相处模式;田家英的收藏志趣不仅体现了他个人的涵养品味之高,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高尚的个人情操,田家英的书斋中收藏了不少“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的墨迹,还以谭嗣同的书斋名“莽苍苍斋”前冠一“小”字作为自己的书斋名,田家英还希望在有生之年将“戊戌六君子”的墨迹全部集齐,这不仅仅表现了田家英对谭嗣同的敬重,更由此可见田家英收藏读书的价值取向,以“戊戌六君子”为国为民不惧危难慷慨赴死的精神为代表,这对田家英在秘书工作中时刻以国家以人民的利益为工作标准的行为起到了巨大的影响作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mishu/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