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秘书学角度看欧阳修的秘书素养【字数:9605】

内容唐宋时期,中国古代文坛诞生了一批文学大家,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具有秘书的身份,这是他们文化与政治生涯的一大特点。而欧阳修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的同时,欧阳修还是一名优秀的秘书工作者。不管是突出的佐政能力还是良好的品德修养,欧阳修都是值得现代秘书工作者学习的榜样。所以,本文从秘书学视角对欧阳修的秘书素养进行深度剖析,旨在从理论层面上为现代秘书工作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Key Words:Secretary; cultivation; Ouyang Xiu 目 录
一、引言:从秘书学角度研究欧阳修的历史与现状及意义 1
二、欧阳修的秘书素养成因 2
(一) 家学渊源 2
(二) 社会环境 3
(三) 政治环境 3
二、欧阳修秘书之道的表现 4
(一) 渊博的知识 5
1.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 5
2.深厚的文学造诣 5
3.突出的书法成就 5
(二) 卓越的能力 5
1.游刃有余的公文写作能力 5
2.材优干济的佐政能力 6
(三) 秘书素养 6
1.居安思危 6
2.刚正不阿 7
3恪尽职守. 7
四、欧阳修秘书素养之现代启示 8
(一)意志的培养 8
(二)写作能力的提升 8
(三)敢于谏言 8
(四)人才的发现 9
五、结语 9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3
一、引言
阅览众多前人有关唐宋文学的研究,不难发现,学者研究的重点方向趋向于对于唐宋作家及其作品的分析研究。而在这些唐宋作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他们扮演过双重角色。他们是文学创作者的同时也担任过秘书职位,所以他们在引领一代文风的同时,也成为了政治场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便形成北宋文人文化生涯与仕宦生涯互相影响的特点。因此,从秘书学这一角度对唐宋文人及其作品进行剖析解读,既可以拓宽唐宋文学的研究领域,也能促进现今的秘书工作。
唐宋时期是秘书工作迅速发展的一段重要时期。很多文人通过会试步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入仕途以后都会受命担任基层秘书岗位,朝廷对于官员的考核也大多看其在秘书工作上的表现。因此,很多文人借助其文采踏上政治道路后便担当起了秘书的角色。而欧阳修恰恰是古代秘书工作者中一颗闪亮耀眼的文化之星。
欧阳修(公元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吉安(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王安石、苏辙、苏洵并列“唐宋八大家”,先后担任过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兵部尚书,谥号文忠,后人尊称其为欧阳文忠公。欧阳修自幼熟读韩愈作品,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在实际文学创作中将古文理论与散文创作相结合,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成为唐宋文学史上引领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历史上许多通过参加科举步上仕途的文人一样,欧阳修在经历过科考之路后,首次为官就被授任将仕郎,在西京(今洛阳)担任留守“推官”(掌管文书的幕僚)。在欧阳修跌宕起伏的为官生涯中,他担任过许多秘书性质的官职。如:景祐元年(1034)任宣德郎,充任馆阁校勘,参与编修《崇文总目》;景祐三年,因受范仲淹一派改革失败的牵连,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康定元年,欧阳修得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继续参与编修《崇文总目》;庆历三年(1043),任右正言、知制诰,负责草拟皇帝诏令;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韩琦、富弼 推行“庆历新政”失败后被贬,欧阳修因此受到牵连,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欧阳修写下了经典游记散文——《醉翁亭记》;皇祐元年(1049),欧阳修再次回京,先后担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职。至和元年(1054),受仁宗任命开始修撰《新唐书》,并自修《五代史记》(即《新五代史》),不久被提升为翰林学士,这一职务的主要职责就是为皇帝出谋献策,自此,欧阳修成为了皇帝的高级秘书。
欧阳修身为北宋诗文运动的领导者,“庆历新政”革新者,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政治改革史和史学史上都具有极其高的地位。因此后代以他的文学创作、政治生涯、史学方面的成就贡献为研究方向的居多,而结合秘书学学科知识对欧阳修进行的研究颇少,然而欧阳修在很多秘书史料中被看作是“名人秘书”。在古代诸多秘书工作者中,欧阳修是一位极具个性、影响深远的人物。因此,对欧阳修这一古代秘书人物代表的生平、经历以及作品进行研究本身就是秘书史研究的重要内容,而且通过从秘书学的角度研究发现了欧阳修在秘书学方面具有卓越的历史贡献,一方面,他创作了大量值得现代秘书工作者借鉴的公务文书,另一方面,欧阳修佐政期间为朝廷举荐了大量人才,他慧眼识人的独到眼光及知人善任的胸怀是当今社会一部分秘书工作者所欠缺的。因此,本文拟从全新的视角——秘书学的角度来看待这位古代全才欧阳修。希望能够通过以古照今的研究方式对现代秘书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欧阳修秘书素养成因
家学渊源
欧阳修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而是典型的寒门子弟,其父欧阳观仅仅担任过绵州军事推官。在欧阳修四岁之时,父亲离世,之后欧阳修便跟随母亲投奔任随州推官的叔父欧阳哗。正因如此,欧阳修与母亲早年期间的生活十分清贫,但也就是在这样的家世背景下培养了欧阳修励志奋发的意志,如其所自谓:“顾我实孤生,饥寒谈孔孟”。因为生活拮据,家里没钱供欧阳修读书,其母郑氏用芦苇杆在沙地上画画,通过这样的方式教他读书识字。等到欧阳修年纪稍长一些,就会向临近的读书人家借书抄读,往往书未抄完,就能够背诵出其中的篇章,表现出了极好的悟性.“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年人”。十岁,得《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这实际上成为欧阳修文风革新的重要资源.。
欧阳修出身低微,经历过家世变故、艰苦生活的锤炼。正是他良好的家风,使其在日后的为官生涯中能够经受挫折,锻炼出了坚韧的意志力。年少时期的勤奋苦读为他积累了深厚的文学功底。此外,韩愈的文学作品中所展现的雄健奔放的文风更对欧阳修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其日后变革时文,领导北宋诗文运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社会环境
北宋时期,社会矛盾日益显露,贫富差距明显,国势衰微。欧阳修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文学大家、参政人才。天圣九年(1031),欧阳修赴洛阳任西京留守推官,从此登上政坛与文坛。成为以西京留守钱惟演为主盟者的洛阳文人集团中的重要成员。其后又结识了尹源、张汝士、杨愈、张先、尹沫和梅尧臣等人,和他们一起进行了很多诗文创作活动。天圣年间正是当时学风、文风发生微妙变化的转折时期.欧阳修有意识地抛弃时文,转而专心于古文创作,“今世人所谓四六者,非修所好。少为进士时,不免作之。自及第,遂弃不复作。在西京佐三相幕府,于职当作,亦不为作。”酝酿着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景枯元年(1034),欧阳修由王曙推荐召试学士院,通过考试后,授宣德郎、试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充镇南节度掌书记、馆阁校勘。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mishu/12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