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书信体散文研究兼论对现代电邮礼仪的启示【字数:11537】
内容;所谓“书信”,是指相隔较远,暂时见不到的人们相互交流情感和思想的工具。而在没有网络、交通很不发达的古代,书信则是极为重要的工具了。从古至今,在中国历史上存在过各种书信的形式上书、札、贴、奏记、状等等。这些书信体裁存在于不同的历史时期,种类众多,以书信对象身份的尊卑贵贱为区分条件,不但名称不同、格式不同,甚至还有用骈、用散的写法。写作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北宋文人曾巩的书信作品。在当时整个的大环境之下,从其作品的语言特色、结构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其文章的主要写作特点,得出对现代邮件甚至是其他文章格式书写以及为人处世、与人交往的启示。
目 录
一、 引言 1
二、曾巩书信体散文概述 1
三、曾巩书信体散文的创作阶段及主要内容 3
四、曾巩书信体散文的文体特色 7
(一) 结构特点 7
(二) 语言风格 8
五、曾巩书信体散文对当代电邮礼仪的启示 9
(一) 书仪方面的启示 9
(二) 行文结构的启示 10
(三) 用语方面的启示 11
六、结语 11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曾巩书信体散文研究
——兼论对当代电邮礼仪的启示
引言
在中国历史上,漫长的文化长河中,独特的政治文化环境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大儒,在他们的著书立说中,文学体裁从最初的诗歌逐渐发展扩大。中国历史上七大文学体裁:骈文、辩论文、杂记、诗、词、曲、小说。其中骈文、辩论文、杂记都属于古代散文这一大类。古代散文的外延是非常广的一个概念,除了上文所说的三种,还有说、论、奏议、赠序、铭、祭文、序跋、杂记、童话、民间故事、寓言、传奇传说、等等,也都属于散文的一类。本文主要研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所作作品中书信体散文部分。以下大体从曾巩书信、书信体散文的文体特色以及对当代邮件礼仪的启示等几个方面对曾巩书信体散文研究进行概述总结。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是古今中外有名的礼仪之邦,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情感的表达与思想的交流大多通过一定的礼仪形式和文章样式来表达,从而发展运用了一系列的应用文。其中书信运用最为广泛,蕴含着丰富的礼仪内容,是人与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之间交流不可或缺的工具。我国古代的书信,这种特殊的文体,或者可以说是工具,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我国古典文学中占据一席之地。经历过无数个时代变迁、主流文学的变化,也依旧屹立不倒,没有被淘汰或替代,其较强的实用性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不同时期,书信的格式有一定差别。就一般书信来说,大致包含以下几个部分:称谓语、提称语、思慕语、正文、祝愿语、署名。
二、曾巩书信体散文概述
曾巩,字子固,北宋建昌军南丰人。生于1019年,1083年病逝。卒后追谥文定,后人称之为南丰先生。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师从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主张“文以明道”。为文雍容典重,平易柔婉,与其师欧阳修的风格相近,文风以“古雅、平正、冲和”见称,自然淳朴,敦厚典雅。曾巩一生著述丰富,有《元丰类稿》50卷、《续元丰类稿》 40卷、《外集》10卷流行于世。王琦珍先生在1983 年第4 期《文学遗产》上发表的《学术应超董贾,文章元不让韩欧》一文中认为,曾巩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
在政治思想方面,曾巩对《周礼》极为认可和推崇,“欲黜汉唐之浅陋,追尧舜之高明”。当然,曾巩在“崇古”的同时也注重与时事相结合。重明重智,因地制宜的参古定法,在政治上积极谋求改革,以达到国家富强昌盛的目的。
在思想方面,曾巩强调史书的修撰应着重于对史迹背后的深微之意的表达。曾巩一生参与了很多史籍的修撰,《宝训》《英综实录》等等,一直秉承着以史书为谏书的原则,有“醇儒”的美誉。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是一位主要从事散文创作并且做出卓越成就的文人。北宋仁宗、英宗和神宗这三个朝代,是曾巩进行政治、学术和文学创作的主要年代。自他青年时代踏入文坛,在之后数十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曾巩创作了大量的散文作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散文风格。
曾巩的散文继承、发扬了我国古代散文“文以载道”的传统,倡导“文道合一”,强调要“蓄道德而能文章”(《寄欧阳舍人书》)为文要做到不虚美、不隐恶,“议之而不徇”而“文章兼胜”。
据后人收录,曾巩现共有完整文章八百四十九篇,节录文章九篇,《曾巩集》中收录曾巩名篇共七十七篇。其中曾巩书信体散文共计31篇,其中包含书28篇,札3篇。依照书信内容大概分为以下几类:政治、人事、亲友类书信体散文。
首先是政治类书信体散文,这里的政治类书信主要包括工程营造、军事、外交等为朝廷服务的书信,主要作品有《上蔡学士书》《答范资政书》《与孙司封书》《福州上执政书》《答孙都官书》《请西北择将将东南益兵札子》《议经费札子》《请减五路城堡札子》《上田正言书》等。
其次是人事类书信体散文,即曾巩在求学求仕或者是为官过程中,为了满足自身利益而写作的书信,书信对象大多是对自己生活或仕途有帮助的人。主要作品有《上欧阳学士第一书》《与抚州知州书》《上齐工部书》《上范资政书》《上杜相公书》《答李沿书》《谢章学士书》《答袁陟书》《代上蒋密学书》《代人上石中允书》等。
最后是亲友类书信体散文,是指曾巩用以记述日常生活、表达个人情感,对象大多是亲人朋友的书信。主要作品有《上欧阳学士第二书》《上欧蔡书》《寄欧阳舍人书》《与杜相公书》《与王介甫第一书》《与王介甫第二书》《谢杜相公书》《与王深父书》《答王深父论杨雄书》等。
三、曾巩书信体散文的创作阶段及主要内容
曾巩的文章“立言于欧阳修、王安石间,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自成一家。”曾巩的散文,比较成熟的部分大都被收录在《元丰类稿》中,其青年时期的或者是不太成熟的作品都被收录在《续稿》里,较为可惜的是《续稿》如今已经失传了。现依照曾巩一生的各个阶段将曾巩的书信体散文作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略加说明。
第一阶段是求学和求仕时期,这一时期从曾巩青少年求学时期开始,到1042年第二次入京应试落第。曾巩的书信体散文写作开始于这一阶段,这一时期曾巩的书信流传下来的不多,作品有《上欧阳学士第一书》《上欧阳学士第二书》等等。因为是求学和求仕时期,所以写信的对象大多是学术的前辈、对自己仕途有帮助的官员或者是同为学子的朋友,因而书信内容大多是关于自己仕途的探讨、文学方面的分析以及当下思想见解的表达,自荐信、感谢信相对偏多。
目 录
一、 引言 1
二、曾巩书信体散文概述 1
三、曾巩书信体散文的创作阶段及主要内容 3
四、曾巩书信体散文的文体特色 7
(一) 结构特点 7
(二) 语言风格 8
五、曾巩书信体散文对当代电邮礼仪的启示 9
(一) 书仪方面的启示 9
(二) 行文结构的启示 10
(三) 用语方面的启示 11
六、结语 11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曾巩书信体散文研究
——兼论对当代电邮礼仪的启示
引言
在中国历史上,漫长的文化长河中,独特的政治文化环境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大儒,在他们的著书立说中,文学体裁从最初的诗歌逐渐发展扩大。中国历史上七大文学体裁:骈文、辩论文、杂记、诗、词、曲、小说。其中骈文、辩论文、杂记都属于古代散文这一大类。古代散文的外延是非常广的一个概念,除了上文所说的三种,还有说、论、奏议、赠序、铭、祭文、序跋、杂记、童话、民间故事、寓言、传奇传说、等等,也都属于散文的一类。本文主要研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所作作品中书信体散文部分。以下大体从曾巩书信、书信体散文的文体特色以及对当代邮件礼仪的启示等几个方面对曾巩书信体散文研究进行概述总结。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是古今中外有名的礼仪之邦,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情感的表达与思想的交流大多通过一定的礼仪形式和文章样式来表达,从而发展运用了一系列的应用文。其中书信运用最为广泛,蕴含着丰富的礼仪内容,是人与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之间交流不可或缺的工具。我国古代的书信,这种特殊的文体,或者可以说是工具,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我国古典文学中占据一席之地。经历过无数个时代变迁、主流文学的变化,也依旧屹立不倒,没有被淘汰或替代,其较强的实用性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不同时期,书信的格式有一定差别。就一般书信来说,大致包含以下几个部分:称谓语、提称语、思慕语、正文、祝愿语、署名。
二、曾巩书信体散文概述
曾巩,字子固,北宋建昌军南丰人。生于1019年,1083年病逝。卒后追谥文定,后人称之为南丰先生。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师从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主张“文以明道”。为文雍容典重,平易柔婉,与其师欧阳修的风格相近,文风以“古雅、平正、冲和”见称,自然淳朴,敦厚典雅。曾巩一生著述丰富,有《元丰类稿》50卷、《续元丰类稿》 40卷、《外集》10卷流行于世。王琦珍先生在1983 年第4 期《文学遗产》上发表的《学术应超董贾,文章元不让韩欧》一文中认为,曾巩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
在政治思想方面,曾巩对《周礼》极为认可和推崇,“欲黜汉唐之浅陋,追尧舜之高明”。当然,曾巩在“崇古”的同时也注重与时事相结合。重明重智,因地制宜的参古定法,在政治上积极谋求改革,以达到国家富强昌盛的目的。
在思想方面,曾巩强调史书的修撰应着重于对史迹背后的深微之意的表达。曾巩一生参与了很多史籍的修撰,《宝训》《英综实录》等等,一直秉承着以史书为谏书的原则,有“醇儒”的美誉。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是一位主要从事散文创作并且做出卓越成就的文人。北宋仁宗、英宗和神宗这三个朝代,是曾巩进行政治、学术和文学创作的主要年代。自他青年时代踏入文坛,在之后数十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曾巩创作了大量的散文作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散文风格。
曾巩的散文继承、发扬了我国古代散文“文以载道”的传统,倡导“文道合一”,强调要“蓄道德而能文章”(《寄欧阳舍人书》)为文要做到不虚美、不隐恶,“议之而不徇”而“文章兼胜”。
据后人收录,曾巩现共有完整文章八百四十九篇,节录文章九篇,《曾巩集》中收录曾巩名篇共七十七篇。其中曾巩书信体散文共计31篇,其中包含书28篇,札3篇。依照书信内容大概分为以下几类:政治、人事、亲友类书信体散文。
首先是政治类书信体散文,这里的政治类书信主要包括工程营造、军事、外交等为朝廷服务的书信,主要作品有《上蔡学士书》《答范资政书》《与孙司封书》《福州上执政书》《答孙都官书》《请西北择将将东南益兵札子》《议经费札子》《请减五路城堡札子》《上田正言书》等。
其次是人事类书信体散文,即曾巩在求学求仕或者是为官过程中,为了满足自身利益而写作的书信,书信对象大多是对自己生活或仕途有帮助的人。主要作品有《上欧阳学士第一书》《与抚州知州书》《上齐工部书》《上范资政书》《上杜相公书》《答李沿书》《谢章学士书》《答袁陟书》《代上蒋密学书》《代人上石中允书》等。
最后是亲友类书信体散文,是指曾巩用以记述日常生活、表达个人情感,对象大多是亲人朋友的书信。主要作品有《上欧阳学士第二书》《上欧蔡书》《寄欧阳舍人书》《与杜相公书》《与王介甫第一书》《与王介甫第二书》《谢杜相公书》《与王深父书》《答王深父论杨雄书》等。
三、曾巩书信体散文的创作阶段及主要内容
曾巩的文章“立言于欧阳修、王安石间,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自成一家。”曾巩的散文,比较成熟的部分大都被收录在《元丰类稿》中,其青年时期的或者是不太成熟的作品都被收录在《续稿》里,较为可惜的是《续稿》如今已经失传了。现依照曾巩一生的各个阶段将曾巩的书信体散文作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略加说明。
第一阶段是求学和求仕时期,这一时期从曾巩青少年求学时期开始,到1042年第二次入京应试落第。曾巩的书信体散文写作开始于这一阶段,这一时期曾巩的书信流传下来的不多,作品有《上欧阳学士第一书》《上欧阳学士第二书》等等。因为是求学和求仕时期,所以写信的对象大多是学术的前辈、对自己仕途有帮助的官员或者是同为学子的朋友,因而书信内容大多是关于自己仕途的探讨、文学方面的分析以及当下思想见解的表达,自荐信、感谢信相对偏多。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mishu/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