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崇文章创作研究对现代秘书应用文写作的指导意义【字数:11474】

内容 姚崇曾三次担任宰相,作为封建王朝最具影响力的高级秘书之一,姚崇的文章创作对现代秘书也有一定的启发。姚崇的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语言简练、立意高远。奏议文的语气谦卑以表示对帝王的尊敬。大量运用对仗手法、引用典故,使文章行文流畅而富有语言美。大量运用托物喻意的手法,构思精巧,深入浅出的论述,让人更加易于接受。在谋篇布局上层次分明,语气逐渐加强,情感经过层层铺垫渲染逐渐加深,最后达到以情感人的效果。现代秘书在不同的情境下,要善用各类修辞,使应用文更加生动;可灵活运用各类句式,蕴情感于字里行间,从创造出更加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的公文。
目 录
一、引言 1
二、姚崇文学作品的概述 2
(一)文章概述 2
(二)作品分类 2
三、姚崇文章的艺术特色 3
(一)语言特点 3
1.语气谦卑 3
2.托物喻意 4
3.语言简练 5
4.对仗手法 6
5.引用典故 7
(二)结构特点 7
1.叙事结构 7
2.说理结构 8
(三)情感表达 9
四、姚崇文章对现代秘书应用文写作的启示 10
(一)要善用各类修辞,语言生动 10
(二)要善用多种句类,以情动人 10
五、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姚崇文章创作研究
——对现代秘书应用文写作的指导意义
一、引言
秘书发展历史悠久,从最开始的史官到魏晋时期的秘书令再到清朝的军机处,随着秘书所掌控的职能不断扩大,秘书的重要性也在不断提高。而在辅佐上级官僚的过程中,公文处理乃是秘书工作最重要的一部分。秘书除了机要文书的整理,还负责为上级官僚草拟各种必要的场合发言稿,必要时对最高的统治者上奏进行劝诫。由此,秘书和秘书公文对历代封建国家而言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姚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人。他出生于官僚家庭,人到中年才开始发奋学习,通过制举入仕,和苏洵一样是大器晚成的人物。姚崇曾三次为相,纵然仕途坎坷,也不改其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气节。他为官期间挽救国家危机、稳定朝廷政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振兴发展经济,辅佐唐玄宗开创治理“开元盛世”,使唐朝由混乱重新走向繁荣强盛。其卓越的政治才能与反对佛教、消灭蝗灾的思想一起彪炳史册。
目前学界对姚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姚崇的籍贯、生平谋略、家族世系、官宦经历、道德品格、反佛思想、灭蝗措施等几个方面,对于姚崇的文学作品的研究很少,大多是通过研究文章探讨其内涵的思想价值、为官之道,而对于其文章本身写作特点等方面研究非常少。
姚崇曾参与修定唐朝律令《开元前格》。还著有文集十卷,现今已不可考。姚崇传世的作品不多,诗歌仅有八首,文章有二十四篇,多在《全唐文》一书中收录。
姚崇的诗歌多是游晏时的应制诗,如:《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故洛阳城侍宴应制》、《春日洛阳城侍宴》、《奉使蒲州返髻奉答圣制》、《奉和圣制龙池篇》这几首。但这并不代表姚崇没有诗才,《秋夜望月》、《五言过栖岩寺》、《夜渡江》这几首诗立意高远、技艺高超,乃是历来为人称赞的名篇。
姚崇历经四朝,三度为相,作为古代最具影响的秘书人物之一,与其卓越的政治才能相比,他的文学才能也毫不逊色。本文则以姚崇的应用文文本为基础,着重研究姚崇应用文的语言特点、结构特点、写作技巧、情感表达,浅析其文学创作对现代秘书应用文写作的指导意义。
二、姚崇文学作品的概述
(一)文章概述
姚崇共有24篇文章。其中有1篇赋,《扑满赋》。此文以骈体出现,文中大量运用典故,显示出作者极高的文学素养。有奏疏共9篇,分别是《对问冤狱疏》、《请遣捕蝗疏》、《东幸疏》、《请褒赏刘子元吴兢奏》、《请东都别立义宗庙奏》、《请宣示豫州鼎铭符瑞奏》、《对太庙屋坏奏》、《谏造寺度僧奏》、《答捕蝗奏》,这些都是直接奏报帝王的上行文,同为上行文的还有《报倪若水捕蝗牒》、《十事要说》这2篇。《答张九龄书》、《答卢怀慎捕蝗说》这2篇文章都是平行文种,是与朝中官员问答的文章。再有诫5篇:《执镜诫》、《执秤诫》、《弹琴诫》、《辞金诫》、《冰壶诫》;碑1篇:《兖州都督于知微碑》;赞1篇:《先师冉伯牛赞》;箴1篇:《口箴》;文1篇:《遗令诫子孙文》;记1篇:《造像记》。
本文是以姚崇的24篇文章作为研究对象,从应用文的角度进行解读分析,对姚崇的文章进行分类并归纳其文章创作的特点。最后通过与现代应用文的比较,总结姚崇的文章创作对现代秘书应用文创作的指导意义。
(二)作品分类
1.奏:奏是臣子向君王上书进言文体的总称。在唐代,奏是朝廷官员使用最频繁的一类文体,它的内容涵盖广泛:日常政务奏请、报告军情民生、提出治国良策、弹劾大臣的过错、甚至是对皇帝的行为进行批评指正。姚崇共有6篇奏文:其中《请褒赏刘子元吴兢奏》、《请东都别立义宗庙奏》这两篇属于日常政务,请求君王按照以往的惯例奖赏有功之臣以及另立孝敬皇帝的牌位于他处。《对太庙屋坏奏》、《谏造寺度僧奏》、《答捕蝗奏》这三篇内容是关于国家民生,劝诫帝王削减佛教,灭杀蝗虫,稳定社会秩序。《请宣示豫州鼎铭符瑞奏》一文是一篇歌功颂德的文章。
2.疏:在古代,疏作为一种文体,有三种意思:其一,疏是臣子分条向帝王陈述说明的意见书;其二,疏是对古代经书的注解的进一步注解;其三,疏是僧道焚烧祷告的祝告文。姚崇所创作的疏有:《对问冤狱疏》、《请遣捕蝗疏》、《东幸疏》、《答张九龄书》,都是行政公文,所以在本文中,疏取第一种意思。疏作为一种进谏公文,具有条理清晰的特点,也就是说在陈述事情的时候条理分明。在唐代,“疏”还称为“书”,两者的区别不大,彼此可以通用。
3.说:在古代,说是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姚崇创作了两篇说,是《十事要说》和《答卢怀慎捕蝗说》。前者连用反问排比,气势十足,犀利地阐述了玄宗时期朝廷国家中存在的弊病;后者句式对仗工整,引经据典,语气强硬地回答了卢怀慎对灭杀蝗虫这一举措的质疑。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mishu/13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