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社会学视角下的旅游纪念品开发以博物院为例
目前旅游业呈现出由“门票经济”升级转向“产业经济”的趋势。“购”是旅游产业链的重要一环,但作为旅游商品的重要成分,纪念品市场仍存在许多问题,使旅游纪念品开发滞后于社会期望。旅游纪念品的消费明显具有社会属性,故笔者通过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方法、田野调查法,以旅游纪念品的消费行为为自变量,以与消费者相关的社会环境因素为因变量,用消费社会学的视角对旅游纪念品开发进行研究,发现南京博物院旅游纪念品的消费群体主要由青年和女性构成,消费方式也由理性向感性转变。文章通过记录、调查总结了南京博物院旅游纪念品的消费特征,得出了四点结论,并对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进行了展望。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问题的提出2
(一)研究背景2
1.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升级转向“产业经济”的趋势背景2
2.旅游纪念品开发研究力度有待增强的现实背景2
3.相关政策背景2
(二)研究对象的选取3
二、研究设计3
(一)理论视角3
1.消费的社会分层理论3
2.消费认同理论3
3.消费文化理论4
(二)相关概念界定4
1.旅游纪念品4
2.消费群体构成4
(三)研究假设5
(四)研究变量5
(五)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5
1.文献研究法5
2.文本分析方法5
3.田野调查法5
三、南京博物院旅游纪念品消费群体构成5
(一)主要消费群体为女性和青年5
(二)南京博物院旅游纪念品消费的认同区隔6
1.青年群体的认同6
2.女性群体的认同6
3.理性消费向感性消费的转变7
四、南京博物院旅游纪念品的消费特征7
(一)南京博物院各类旅游纪念品的消费状况7
(二)南京博物院旅游纪念品的消费体验8
1.实地消费体验8
2.网络消费体验9
3.多样卖点9
五、结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0
(一)旅游纪念品未完全得到社会认同10
(二)旅游纪念品消费群体构成明显10
(三)旅游纪念品消费具有明显符号象征性特征10
(四)人们消费的文化、观念等社会因素影响了现今旅游纪念的开发10
六、旅游纪念品开发对策10
(一)加大设计开发力度10
(二)赋予符号象征意义11
(三)加强网络营销11
(四)可持续的开发模式11
(五)提供知识产权保护11
致谢11
参考文献11
附录 调查问卷统计结果13
消费社会学视角下的旅游纪念品开发——以南京博物院为例
引言
王宁在《消费社会学》中根据学科分工标准、目标、视角三原则展开了对消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讨论。他认为,消费社会学在实质上是一种独特的观察社会的角度和思维方式,并可以进一步分为一般学科视角和具体研究视角,其研究对象即作为社会现象和过程的消费。[1]所有消费活动都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并受到各种社会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旅游纪念品的消费同样具有社会属性。
在“吃住行游购娱”中,“购”的需求弹性是最大的,经济前景巨大。旅游商品收入占旅游业总收入的比例,可以体现一个景区乃至一个国家旅游业经济效益的好坏。[2]旅游纪念品作为旅游购物的主要对象、旅游商品的主要成分,是旅游业的高附加值产品,是旅游体验的重要元素,拥有广阔的潜在市场;其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的特征,可以极大提高旅游业的经济效益;作为地方文化的载体,代表了当地的旅游形象,开发旅游纪念品有利于传承传统地域文化,促进当地群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认同和文化保护意识;加上旅游纪念品的礼品性,旅游纪念品对旅游地起到很好的宣传推广作用。
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1. 旅游业由“门票经济”升级转向“产业经济”的趋势背景
2002年,杭州西湖成为国内首个免费开放的5A景区。在其他景区争相涨价的同时,西湖的免票措施增加了游客数量,旅游业产业链其他环节的收入也相应增加,景区的知名度、美誉度、亲和力、吸引力也都大幅提升。近期关于景点景区“免费收费免费”的新闻也证明了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的升级趋势,而这一趋势实际上为酒店业、餐饮业等周边消费带来了发展机遇,旨在带动旅游产业链的全面发展。在此环境下,开发优秀的旅游纪念品尤为重要。
2008年,《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出台,免费开放为博物馆发展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导致博物馆的运营仅仅依靠政府的财政支撑,而旅游纪念品的发展有助于为博物馆创收,为博物馆的自身建设提供经费支持。
旅游纪念品开发力度有待增强的现实背景
当今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中,“购”的发展和其他要素差距较大。与旅游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旅游纪念品市场仍存在许多问题,旅游纪念品开发也滞后于社会期望。2012年,美国入境旅游人均消费达4千美元,欧美国家五到六成的旅游收入来源于“购”,在亚洲发达国家占四成以上,而在中国仅占28%。[3]以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为例,其文创产品数量多达两万余种,年销售额达到4至5亿,占全部收入的80%。[4]国内相关研究理论也比较缺乏,对纪念品开发的指导不到位。消费是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与社会生活的交点,具有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多重意义。[1]旅游纪念品的消费需求也呈现出与文化过程、社会生活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故本课题以消费社会学视角对当下旅游纪念品开发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不仅对旅游纪念品及消费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完善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而且将有利于开发出真正符合社会期望的旅游纪念品。
3. 相关政策背景
因为旅游纪念品开发关系到文化、服务、物流等多个领域,涵盖设计、生产、营销等多个环节,所以其开发较复杂。现在,面对旅游纪念品市场同质化、山寨、强迫购物、维权困难,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差距较大等多个问题,政府高度重视旅游购物,针对旅游纪念品特别是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给出政策方面的扶持,更应把口头重视化为具体开发研究,推动旅游纪念品的发展,真正实现扩大内需,拉动旅游消费,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关文件内容如表1: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问题的提出2
(一)研究背景2
1.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升级转向“产业经济”的趋势背景2
2.旅游纪念品开发研究力度有待增强的现实背景2
3.相关政策背景2
(二)研究对象的选取3
二、研究设计3
(一)理论视角3
1.消费的社会分层理论3
2.消费认同理论3
3.消费文化理论4
(二)相关概念界定4
1.旅游纪念品4
2.消费群体构成4
(三)研究假设5
(四)研究变量5
(五)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5
1.文献研究法5
2.文本分析方法5
3.田野调查法5
三、南京博物院旅游纪念品消费群体构成5
(一)主要消费群体为女性和青年5
(二)南京博物院旅游纪念品消费的认同区隔6
1.青年群体的认同6
2.女性群体的认同6
3.理性消费向感性消费的转变7
四、南京博物院旅游纪念品的消费特征7
(一)南京博物院各类旅游纪念品的消费状况7
(二)南京博物院旅游纪念品的消费体验8
1.实地消费体验8
2.网络消费体验9
3.多样卖点9
五、结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0
(一)旅游纪念品未完全得到社会认同10
(二)旅游纪念品消费群体构成明显10
(三)旅游纪念品消费具有明显符号象征性特征10
(四)人们消费的文化、观念等社会因素影响了现今旅游纪念的开发10
六、旅游纪念品开发对策10
(一)加大设计开发力度10
(二)赋予符号象征意义11
(三)加强网络营销11
(四)可持续的开发模式11
(五)提供知识产权保护11
致谢11
参考文献11
附录 调查问卷统计结果13
消费社会学视角下的旅游纪念品开发——以南京博物院为例
引言
王宁在《消费社会学》中根据学科分工标准、目标、视角三原则展开了对消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讨论。他认为,消费社会学在实质上是一种独特的观察社会的角度和思维方式,并可以进一步分为一般学科视角和具体研究视角,其研究对象即作为社会现象和过程的消费。[1]所有消费活动都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并受到各种社会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旅游纪念品的消费同样具有社会属性。
在“吃住行游购娱”中,“购”的需求弹性是最大的,经济前景巨大。旅游商品收入占旅游业总收入的比例,可以体现一个景区乃至一个国家旅游业经济效益的好坏。[2]旅游纪念品作为旅游购物的主要对象、旅游商品的主要成分,是旅游业的高附加值产品,是旅游体验的重要元素,拥有广阔的潜在市场;其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的特征,可以极大提高旅游业的经济效益;作为地方文化的载体,代表了当地的旅游形象,开发旅游纪念品有利于传承传统地域文化,促进当地群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认同和文化保护意识;加上旅游纪念品的礼品性,旅游纪念品对旅游地起到很好的宣传推广作用。
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1. 旅游业由“门票经济”升级转向“产业经济”的趋势背景
2002年,杭州西湖成为国内首个免费开放的5A景区。在其他景区争相涨价的同时,西湖的免票措施增加了游客数量,旅游业产业链其他环节的收入也相应增加,景区的知名度、美誉度、亲和力、吸引力也都大幅提升。近期关于景点景区“免费收费免费”的新闻也证明了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的升级趋势,而这一趋势实际上为酒店业、餐饮业等周边消费带来了发展机遇,旨在带动旅游产业链的全面发展。在此环境下,开发优秀的旅游纪念品尤为重要。
2008年,《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出台,免费开放为博物馆发展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导致博物馆的运营仅仅依靠政府的财政支撑,而旅游纪念品的发展有助于为博物馆创收,为博物馆的自身建设提供经费支持。
旅游纪念品开发力度有待增强的现实背景
当今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中,“购”的发展和其他要素差距较大。与旅游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旅游纪念品市场仍存在许多问题,旅游纪念品开发也滞后于社会期望。2012年,美国入境旅游人均消费达4千美元,欧美国家五到六成的旅游收入来源于“购”,在亚洲发达国家占四成以上,而在中国仅占28%。[3]以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为例,其文创产品数量多达两万余种,年销售额达到4至5亿,占全部收入的80%。[4]国内相关研究理论也比较缺乏,对纪念品开发的指导不到位。消费是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与社会生活的交点,具有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多重意义。[1]旅游纪念品的消费需求也呈现出与文化过程、社会生活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故本课题以消费社会学视角对当下旅游纪念品开发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不仅对旅游纪念品及消费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完善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而且将有利于开发出真正符合社会期望的旅游纪念品。
3. 相关政策背景
因为旅游纪念品开发关系到文化、服务、物流等多个领域,涵盖设计、生产、营销等多个环节,所以其开发较复杂。现在,面对旅游纪念品市场同质化、山寨、强迫购物、维权困难,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差距较大等多个问题,政府高度重视旅游购物,针对旅游纪念品特别是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给出政策方面的扶持,更应把口头重视化为具体开发研究,推动旅游纪念品的发展,真正实现扩大内需,拉动旅游消费,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关文件内容如表1: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