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两地对白蛇传说产业化的对比分析

摘 要 民间传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之一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一些民间传说由于开发深度不足,其内在的精神价值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如何对民间传说中的经济资源加以合理地产业化开发,科学利用其经济价值,是一个值得思考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产业化开发的角度出发,以白蛇传说为例,对比分析其两个重要发源地杭州、镇江对白蛇传说的产业化开发状况。研究发现两地对白蛇传说的产业化开发路径、开发成果都有不同表现,杭州将白蛇传说与西湖旅游资源相融合;重现传说景观;开发相关文化产品,都取得不错的经济收益。而镇江也做了一系列尝试,开展系列口述实践活动,营造白蛇传说文化氛围;结合文娱产业打造多种相关艺术表现形式以及契合现代社会情感需求,新建传说景观,这些尝试也有一定的成果。在此分析基础上,文章还针对两地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目 录
第一章 研究思路及理论依据 1
1.1研究思路 1
1.2理论依据 2
第二章 白蛇传说的概况 3
2.1白蛇传说的历史渊源 3
2.2白蛇传说的特点分析 4
2.3白蛇传说的开发价值分析 5
第三章 两地对白蛇传说产业化开发的对比分析 7
3.1两地产业化开发路径对比 7
3.2两地产业化开发现状对比 9
3.3两地产业化开发的影响因素对比分析——结合PEST模型 10
3.4两地对比分析总结 13
第四章 白蛇传说产业化开发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14
4.1产业化开发存在的问题 15
4.2产业化开发的对策思考 14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16
5.1研究结论 16
5.2研究不足与展望 16
致 谢 18
参考文献 19
第一章 研究思路及理论依据
1.1研究思路
1.1.1研究背景
我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拥有着许多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这些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源不仅是数百年来民间智慧的结晶,同时还蕴含着巨大的潜在经济价值。有效的产业化开发利用能够激发非遗文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化资源地市场活力,发挥其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而提升区域地文化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民间传说是人们世代相传的文化艺术形式,作为民间文学的重要类别之一,在我国的文学发展史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同时,民间传说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独特的教育及娱乐的角色。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的民间文化正在逐渐消解,非遗文化正在失去生存的土壤,逐渐边缘化,许多民间传说渐渐被人们遗忘。一些民间传说虽已得到人们的关注与开发,但由于开发深度不足,其内在的精神价值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作为我国的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白蛇传说在其演变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扩大其影响的范围及深度,在我国的民间文学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然而,随着现代传播手段不断普及,一大批精彩的白蛇传传说仍然保存在年已古稀的传承者肚子里,未得到全面挖掘,这也是民间传说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
因此,如何在做好民间传说抢救与保护工作的前提下,对民间传说中的经济资源加以合理地产业化开发,激发非遗文化资源的市场活力,科学利用其经济价值,让更多的民间传说得到传承,是一个值得思考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1.1.2研究目的
本文从产业化开发的角度出发,运用文献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并结合PEST模型分析法,以白蛇传说为例,对比分析其两个重要发源地杭州、镇江对白蛇传说的保护与开发。通过研究两地对白蛇传说的产业化开发路径、开发成果及影响
开发成果的因素,指出民间传说类非遗产业化开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为我国民间传说类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1.1.3研究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世代积累的文化沉淀,它承载了一个民族深厚的文化记忆。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开发有利于促进非遗的传播与发展,提升人们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强化国家的文化主权,以抵制外来文化的渗透,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研究民间传说类非遗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非遗的产业化开发是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可缺少的课题之一,深入研究这一课题有助于丰富非遗理论及非遗产业化理论,还对丰富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领域的内涵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使非遗的保护与利用理论以及产业经济学理论得以进一步完善。
同时,研究民间传说类非遗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这种传承与开发的活态创新方式,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带动地方经济的繁荣发展。本文通过探索研究地方对白蛇传传说的产业化开发,指出民间传说类非遗产业化开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对提高地方甚至全国文化产业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及参考意义。
1.2理论依据
1.2.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术语最早应追溯到1950年日本通过的《文化财保护法》中提出的“文化财”,日本因此成为世界上最早对非遗实施立法且提出相关概念的国家。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那些被各地人民群众视为其文化财富重要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活动、讲述艺术、表演艺术、生产生活经验、各种手工艺技能以及在讲述、表演这些技艺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工具、实物及相关场所。
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作的表述,也基本源于上述的定义。2011年2月25日,国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该法案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定义为是各民族人民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1.2.2民间传说的概念特点
民间传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艺术创作,是由某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地方风俗相关的故事组成的,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民间文化的精华所在。目前,对于传说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观点。广义的民间传说是对生活中各种事件的口头叙事作品的统称。而狭义的民间传说则认为民间传说是民众以口头创作及传播的,来描述某一特定历史事物或解释某种风俗的叙事散文体。因此,我们可以将民间传说解释为是民众围绕客观事物并结合相关文学表现手法创造出来的一种口头叙事散文体。
1.2.3产业化开发的概念及意义
“产业化”的概念是从“产业”的概念发展而来的。后随着“三次产业”的划分和第三产业的兴起,泛指各种制造提供物质产品、流通手段、服务劳动等的企业或组织。由此可见,产业化就是把某一事物市场化的过程,将事物转变成一个盈利的经济产业,以市场的发展规律来运作。它包括市场化经济的运作形式、达到一定的规模程度、与资金有密切关系、以盈利为目的四个方面的要点。
合理的产业化开发在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许多积极意义。适当的对非遗资源进行产业化开发有利于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将非遗资源中蕴藏的文化价值转化成经济价值,为地方带来经济收益。例如,一些偏远山区经济落后却有着丰富的非遗资源,将这些宝贵的非遗资源整合通过适当的产业化开发,与旅游产业等相结合,在宣传非遗资源的同时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113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