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发展问题研究

摘 要自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以来,中国与东盟各国都在建设过程中取得了较大的成效,自贸区正稳步朝着纵深方向发展。比如,“早期收获计划”和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但是,随着发展的深入,自贸区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基于此,本文对中国—东盟的农产品贸易在CAFTA框架下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文章就CAFTA框架下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的研究背景、意义进行描述。对中国—东盟能够进行农产品贸易的产业基础进行了阐述。然后,研究了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发展历程并分析了农产品贸易现状,指出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最后本文从促进中国—东盟的农产品贸易健康快速发展角度提出一些建议。
目 录
导 论 1
第一章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基础 3
1.1中国农业发展状况 3
1.2东盟农业发展状况 3
第二章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发展现状 5
2.1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历程 5
2.2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现状综述 6
第三章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对我国农产品贸易影响 11
3.1积极影响 11
3.2消极影响 12
第四章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14
4.1农产品贸易逆差长期存在 14
4.2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进出口结构不合理 14
4.3双边合作机制不完善,存在较大贸易保护 15
4.4中国农产品深加工程度低且流通不畅 15
第五章 加强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合作的建议 17
5.1政府层面 17
5.2企业层面 18
结束语 20
致 谢 21
参考文献 22
导 论
中国与东盟各国在2002年正式开启了全面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会话,并于11月份签订《中国一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通过八年的努力,在2010年1月1日正式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即CAFTA 。CAFTA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2002年至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建成。在这一阶段,双方开始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采取措施较大幅度的减少双边贸易的关税水平,双方通过减少贸易关税壁垒的方式达到拉动经济增长目的,并提出双方在93%的产品到2009年年底为止,把关税降低直至为零。其中,重点关注降低农产品贸易的关税。第二阶段为到2015年为止完成全面建成完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目标。也就是说除了对部分敏感产品四个新成员国可以有所保留以外,其他农产品基本达成关税为零的目标。第三阶段即为CAFTA的完善阶段,从2016年起, 中国和东盟农产品贸易相比于第一阶段将实现更大程度的自由化,在这一阶段内至2018年,中国与东盟所有成员国的所有产品(包括敏感产品在内)关税均降到零。
自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到2016年已经有十四年,在这十四年中,双边农产品贸易总额迅速增长,目前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国是中国,而中国的第三大贸易合作伙伴国是东盟,随着双边农产品关税壁垒的进一步降低,势必将更快的推动中国—东盟的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加入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与此同时,一些事实也证明了一国加入不同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对成员国的影响是有差别的。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对所有成员国都是有促进作用的,有一些对成员国带来积极的影响,有些则会带来消极影响。那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创立,对我国的作用究竟如何,通过研究找出中国加入自贸区所能带来的利益和所要面对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来积极应对加入自贸区所带来的挑战。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程度,并加深了我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力度。对政府制定对外贸易战略产生一定影响,同时为各国的经济交流以及全球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对双边农产品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大以及双方农产品贸易进出口差额的减小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第一章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基础
中国与东盟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对话以来,双边贸易迅猛发展,尤其在农业方面发展更加快速。本章分析了双边农产品贸易发展的产业基础,阐述了中国与东盟近年来农业的发展状况,并找出中国与东盟能够如此顺利的进行农产品贸易的原因。
1.1中国农业发展状况
在我国,农业保证国泰民安的战略性产业。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额由2001年的279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1220亿美元,增速高达四倍之多农产品贸易增长迅速。2010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数额根据中国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总额为1219.6亿美元,但同时进出口贸易逆差为231.4亿美元。
我国自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以来出台的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使得农业经济保持平稳运行为推动国家稳定与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农业整体利润水平较低是一直存在的客观事实。2010年2015年间,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额由2010年商务1220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1875.6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约三个百分点,增速明显放缓。2015年,我国全年粮食产量62144万吨,比上年增加1441万吨,增产2.4%。其中,夏粮产量14112万吨,增产3.3%;早稻产量3369万吨,减产0.9%;秋粮产量44662万吨,增产2.3%。全年谷物产量57225万吨,比上年增产2.7%。其中,稻谷产量20825万吨,增产0.8%;小麦产量13019万吨,增产3.2%;玉米产量22458万吨,增产4.1%。
2015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根据中国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为1875.6亿美元,同比减3.6%,其中出口706.8亿美元,同比减1.8%,进口1168.8亿美元,同比减4.6%,贸易逆差为462.0亿美元,同比减8.7% 。虽然2015年贸易逆差呈现缩小趋势,但是农产品贸易逆差一直存在,且逆差额较大。
1.2东盟农业发展状况
因处于热带地区,东盟绝大多数国家雨水充足,物种丰富,具有良好的农业发展条件。东盟拥有世界三大谷仓,其中泰国和越南的大米出口量在世界上排名前两位;泰国是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国。除新加坡和文莱外,大多数东盟国家都是传统农业国,其人口和资源都与农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农业促进了该区域经济增长、出口额的扩大以及其他多方面。据中国—东盟国家手册2015记载(世界银行WDI数据库),2014年,东盟农村人口比率占52.9%,其中,除新加坡、文莱农村人口基本为零以外,泰国、老挝、缅甸、越南、柬埔寨农村人口都超五成,分别为50.83%、62.44%、66.45%、67.05%、79.48%;印度尼西亚甚至达到99.31%。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尼西亚不但工业发达,而且也注重发展农业,农村人口和农业资源都较充足,印度尼西亚和泰国农业从业人口超五成。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37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