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对孚日集团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

人民币升值对孚日集团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20191210100101]
【摘要】2005年7月21日,央行正式宣布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即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2006年5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首度“破8”。在此后的一年多里,人民币汇率又相继突破了数个重要的整数关口,11月底又迅速跌破7.40大关。自从2005年7月21日汇改以来,人民币升值幅度已超出10%。伴随汇改进程,人民币汇率弹性不断增强。出口企业为国家的汇率改革付出了代价,因为人民币升值挤压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削弱它们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孚日集团是一家工贸结合的中小型国有企业,成立于1992年,以出口纺织品为主营业务。为了适应市场的发展,公司于2004年分别投资兴建了孚日纺织印染厂和孚日针织服装厂,产品以出口为主。
本文通过对人民币汇率演变过程的分析,结合目前孚日集团的具体情况,指出了人民币升值对孚日集团的各种影响,如公司员工产生了消极心里、产品出口竞争力下降、出口额和出口利润降低、产生汇兑损失等。针对这些影响,根据公司具体情况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即合理正视人民币升值、完善出口收汇管理、提高产品利润、利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  汇率变动  出口贸易 孚日集团
第一章引言
1.1研究背景
如今的世界是个紧紧相连的世界,各个国家都不可能自给自足与外界隔绝,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环境中,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站在国家的角度,同样是经济是基础,决定了国家的竞争力。其中,作为价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汇率,便成了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以来,很多国家都不遗余力地利用本国汇率低估或其他贸易保护手段来追求国际收支的平衡,甚至赢余,导致彼此之间为争夺世界市场份额而贸易摩擦不断。所以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贸易额的急剧放大,美、日等发达国家纷纷指责中国通过人民币贬值来扩大出口,进行不公平的对外贸易,掠夺他国的财富,并对贸易伙伴相关产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他们认为人民币汇率低估在一定程度上有损于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人民币升值的外来压力不断增强。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各种手段迫使人民币升值的动因主要源于近年来我国的巨额贸易顺差、资本项目顺差和高额的外汇储备。因此人民币汇率问题一度成为国际社会和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中全球贸易平衡问题、我国贸易平衡问题成为讨论的重点。
在巨大的内外压力之下,2005年7月21日我国实行更有弹性的新的汇率制度,人民币自主升值2%,然而故事并没有到此而结束。这次升值的幅度没有达到日、美等国政治家以及国际商家的期望。因此,在近两年里人民币不断升值,到目前,人民币也突破6.1大关,很多专家预测人民币2014年跌破6是个大概率事件,而且依然面临进一步升值的预期和压力。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人民币汇率与贸易收支的关系将会更加密切。从而引出了一个非常重要而敏感的问题:人民币汇率对中国企业的进出口贸易究竟有多大的影响?随着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日益增强,人民币汇率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面对汇率的变化,中国出口企业应采取哪些对策?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可见,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角度出发,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进出口影响的研究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这项研究的重要性还将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加深进一步增大。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经国务院批准,就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人民币升值使得以外币表示的中国出口品价格上升,因此削弱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导致中国出口减少及相当一些劳动密集型出口生产企业陷入困境。
孚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现在拥有了全球一流水平的染色、织造、印花及整理包装等各类生产设备,已形成棉纺加工、家用纺织产品制造、国内外销售一体化的完备产业链,主要销往日、美、殴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自从1999年以来,出口的数量和出口金额一直位于行业的第一位。进出口涉及到的货币几乎都是美元,但由于它仅仅是从事进出口贸易的国内公司,所以面对汇率波动的冲击,研究的立足点就是要根据现有问题,提出一些有效的方法规避或者减少损失。
第二章汇率变动理论及相关文献综述
1.1汇率变动对外贸影响的基本理论
汇率变动通过影响进出口商品的价格、数量,进而影响到一国的贸易收支,而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影响的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重商主义学派对此的有关论述。重商主义学派认为货币才是唯一的财富,并把货币的多少作为衡量一国财富的标准,主张奖励出口、限制进口以增加货币的流入,从而增加一国的社会总财富。其认为在“汇兑上压低我们的币值是于外人有损而于我们有利的”。因为压低本国汇率后,本国在对外贸易中就可以用少量的外币去购买外国商品而外国人却不得不拿出更多的本币来购买本国商品,从而使更多的货币流入本国。
有关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影响的弹性分析是由马歇尔、勒纳、梅茨勒等人在国际经济学的弹性理论建立之后逐步完成的。弹性分析法主要是从商品市场的角度来分析由汇率变动所导致的进出口商品相对价格的改变对贸易收支的影响。货币贬值实际上等于对国内出口实行补贴,对进口施加征税。在马歇尔——勒纳条件下,出口的增长率上升,进口的增长率削减,贸易收支从而得以改善。然而,即使马歇尔——勒纳条件是成立的,贬值能否改善一国贸易收支仍取决于其进出口数量的调整。由于贸易合同调整的时滞,贬值开始时贸易收支有可能会恶化,贸易收支随时间的变化大致类似于字母J的形状,故被称为“J曲线效应”。弹性分析法指明了汇率变动平衡贸易收支的必要条件,并将贸易条件效应纳入到汇率变动影响的分析中。然而弹性分析法采用的是局部均衡分析方法,是建立在马歇尔等人建立的微观经济学基础之上的,随着宏观经济学体系的建立,国际收支调节的吸收分析法应运而生。
(2.2汇率变动对外贸影响的文献综述)
(汇率变动对外贸收支影响的研究一直是国际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这些研究都是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下进行的,并对该时期的汇率变动对外贸收支影响给予了较为准确的描述,结论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研究方法和数据选取不同而产生的。随着国民经济环境的变化,前一时期的研究方法和结论对现实的解释可能就有限了。根据马歇尔——勒纳条件,当进出口的价格弹性之和大于l,本币贬值有利于改善贸易收支。以此为基础,学者们的研究结果主要分为两派,一派认为该条件常常不成立,另一派认为该条件可以成立。
多恩布什为即使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引入回归预期本身就能导致货币扩张对贸易差额发生有害效应。在回归预期条件下,货币扩张降低了国内利率,这将刺激总需求和增加进口,而这又抵消了出口的增加使贸易差额恶化。因此,即使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贸易差额是否恶化将取决于总需求对利率的反应和预期的弹性。Bahmani-Oskooee通过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认为相对软弱的金融体系和封闭的经济运行、长期和严重的贸易逆差、较高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728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