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问题及审计对策
目 录
1 引言 1
2 会计舞弊相关概述 1
2.1 会计舞弊的种类 1
2.2 会计舞弊的特点 2
2.3 会计舞弊的危害 3
2.4 会计舞弊的动因 5
3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现状 6
3.1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国内现状 6
3.2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国外现状 8
4 应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审计对策 9
4.1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监督手段 9
4.2 保证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 11
4.3 强化企业的内部治理 11
4.4 建立健全会计法律体系 12
4.5 建立预算制度 12
4.6 加强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12
结论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1 引言
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现象是一个全世界都关注的难题,同时,也是一个长期以来的未能彻底解决的问题。自从有了证券市场,全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存在着会计舞弊的现象。2001 年,麦科特舞弊案件和之后发生的银广夏事件,将我国的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行为推向了新的高潮。二十一世纪初,随着纽约世贸中心大楼的倒塌,人们还未缓过神来,美国就曝光了安然公司超过了12亿美元的会计舞弊案件,安然公司的曝光在美国是一个会计舞弊案例的前奏 [1]。
国内和国际上一些会计舞弊事件的曝光,在一定的程度上,动摇了人们对资本市场的信心,渐渐地开始对上市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产生了怀疑,尤其是在真实性和有效性方面,由此引发了世界性的会计信任危机。会计信息具有决策性,有用性,它是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正确决策的重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依据之一。如果股票上市公司的行为,发生了会计舞弊,就会使得他们做出错误的决定,从而干扰了资本市场的运营,使整个社会处于经济危机之中。在上市前,“东方锅炉”就通过调整报表数据来增加一亿多元的利润,上市之后,又将1996年度的销售收入和销售利润调整到1997年度。之后又以同样的方法继续调整。给会计信息使用者一种稳定盈利三年,净资产利润率增长平衡的假象,导致了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了错误的决策,同时,也让公司面临巨大的亏损。同样,审计部门未能发现这些会计舞弊现象,也会让审计部门缺乏信任,产生生存危机。因此,必须要对会计舞弊现象展开必要的审计工作,减少会计舞弊现象的发生,使会计报告能够真实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会计信息。当然,要能够提出有用的审计对策就必须要搜集大量的资料,对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问题有尽可能多的了解。接着运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案例分析现如今还存在的问题。尽早的解决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的问题[20]。
2 会计舞弊相关概述
2.1 会计舞弊的种类
2.1.1 通过收入、费用实施会计舞弊
收入舞弊包括:扩大销售核算的范围来虚增收入;提前确认收入,或者记录有问题的收入;利用财务报表的合并技术来虚增收入。在费用舞弊手段中,有收益性支出资本化,费用摊销目标化两个方面。收益性支出是资本化的成本,运营成本和当期收入配比的成本作为长期资产,以此来增加利润。而对于费用摊销的方面则是,企业基于配股、增发等作为融资目的,或者为了迎合市场的盈利预期等,常常因为调动广告费、研发费、折旧费等费用的计提,或者摊销依据的比例、资产的折旧以及推销的期限的延长或缩短都可以使当期的费用增加或者减少。
2.1.2 通过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实施会计舞弊
关联交易是指关联方之间不管是否收取价款,发生义务、资源转移的事项。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可以通过内部协商决定结算方式、支付手段以及价格等。上市公司通过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发生会计舞弊行为,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来操纵利润,关联交易可以通过内部的协商来定价,上市公司不需要说明关联交易定价的依据。因此,上市公司的利润可以通过关联交易方之间的协议来调节。如:关联方利用开增值税发票的形式,虚构购销业务,在不需要缴纳增值税的情况下,虚增收入,虚增利润[2]。
2.1.3 通过非经营性损益操纵实施会计舞弊
企业常常通过:非货币性交易、处置转让子公司、债务重组等手段,来制造非经营性收益,以此进行利润操纵。企业采用非经营性损益,进行会计舞弊的手段有: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债务重组、借款费用、资产减值损失等[3]。
2.2 会计舞弊的特点
2.2.1 会计舞弊行为手段的多样化,行为人的高素质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会计舞弊的行为人都趋于高职位、高智力、高文凭。这就造成了舞弊技术的高科技化。近几年,企业都使用大量的高科技来进行会计舞弊,他们的手段也越来越隐蔽。运用高科技,相关人员进行凭证票据的挖补,涂改,不留一点的痕迹,让审计人员很难察觉出真假。同时,他们也利用政策、法律法规的漏洞和高科技手段发生会计舞弊的行为。正是因为他们的高学历,所以形式更加的多样化。利用多个账户、贷款账户的使用、空头支票等,开空白发票、开阴阳发票、虚开发票、私刻公章、盗用凭证、伪造帐证、隐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匿帐证、重复报销、套取现金、挪用公款,私设小金库、白条抵库。最后,则导致了会计领域更加的广泛化、复杂化。近几年来,各行各业的单位、法人、自然人互相勾结发生会计舞弊行为,甚至和审计人员一起,进行会计舞弊,这些现象的频繁发生使得舞弊的情况更为复杂 [8]。
2.2.2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金额巨大
根据表1所示,1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整个调查数据的13.33%,其他的企业都超过1000万元,尤其是,超过10000万元的还占整个比重的36.67%,由此可以看出,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金额巨大。
表1上市公司虚增利润的金额[19]
虚增利润的金额 1000万元以下 1000万元-5000万元 5000万元-10000万元 10000万元以上 合计
涉及的企业 4 11 4 11 30
2.3 会计舞弊的危害
2.3.1 虚增资产
会计舞弊具有虚增存货价值、应收账款和无形资产的特点。在实际上没有发生的前提下,上市公司通过虚开发票计入到公司的存货账目里面,人为的加大存货的成本;期末则减少成本的结转,以此增加存货的账面价值。通过不提或者少提坏账准备,对无法收回的长期应收款进行处理,使应收账款的实际价值低于账面价值。另外,对于不符合标准的无形资产仍予以确认;在无形资产的研发阶段,人为的加大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的资本化支出;故意延长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等。从而,导致了无形资产的账实不符。
2.3.2 虚增利润
会计舞弊虚增利润的特点中包括虚增收入、虚减成本和费用的特点。企业利用关联方制造虚假的合同,虚构收入;在年末或者延至下一年的收入不按时间结转,人为的进行提前,结转等,使收入虚增。对于收入和成本,不按收入成本配比的原则,推迟结转或者减少结转等,从而减少成本、费用[9]。
2.3.3 影响国家的宏观经济和政府的宏观调控
会计信息是一切经济行为的“晴雨表”,它可以反映国家,企业的经济发展情况,为政府提供有力的依据进行宏观调控。但是,会计舞弊的公司会形成失真的会计信息,这会严重的误导决策者,导致各个市场行为主体,乃至国家相关决策机构做出错误的决策,影响政府的宏观调控的科学性、有效性,进而影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国家的财政部门都是依据各个企业报送的报表,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监督检查;税务部门也是通过了解企业的会计资料,了解是否有偷税漏税的情况等。而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直接的就导致信息失真,使上报的会计信息失去了真实性,从而导致政府宏观调控失误,影响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当然,如果依据提供的虚假的会计信息,制定了一系列国家经济的发展计划和宏观经济的调控政策,就会起到误导的作用,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
1 引言 1
2 会计舞弊相关概述 1
2.1 会计舞弊的种类 1
2.2 会计舞弊的特点 2
2.3 会计舞弊的危害 3
2.4 会计舞弊的动因 5
3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现状 6
3.1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国内现状 6
3.2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国外现状 8
4 应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审计对策 9
4.1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监督手段 9
4.2 保证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 11
4.3 强化企业的内部治理 11
4.4 建立健全会计法律体系 12
4.5 建立预算制度 12
4.6 加强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12
结论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1 引言
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现象是一个全世界都关注的难题,同时,也是一个长期以来的未能彻底解决的问题。自从有了证券市场,全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存在着会计舞弊的现象。2001 年,麦科特舞弊案件和之后发生的银广夏事件,将我国的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行为推向了新的高潮。二十一世纪初,随着纽约世贸中心大楼的倒塌,人们还未缓过神来,美国就曝光了安然公司超过了12亿美元的会计舞弊案件,安然公司的曝光在美国是一个会计舞弊案例的前奏 [1]。
国内和国际上一些会计舞弊事件的曝光,在一定的程度上,动摇了人们对资本市场的信心,渐渐地开始对上市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产生了怀疑,尤其是在真实性和有效性方面,由此引发了世界性的会计信任危机。会计信息具有决策性,有用性,它是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正确决策的重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依据之一。如果股票上市公司的行为,发生了会计舞弊,就会使得他们做出错误的决定,从而干扰了资本市场的运营,使整个社会处于经济危机之中。在上市前,“东方锅炉”就通过调整报表数据来增加一亿多元的利润,上市之后,又将1996年度的销售收入和销售利润调整到1997年度。之后又以同样的方法继续调整。给会计信息使用者一种稳定盈利三年,净资产利润率增长平衡的假象,导致了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了错误的决策,同时,也让公司面临巨大的亏损。同样,审计部门未能发现这些会计舞弊现象,也会让审计部门缺乏信任,产生生存危机。因此,必须要对会计舞弊现象展开必要的审计工作,减少会计舞弊现象的发生,使会计报告能够真实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会计信息。当然,要能够提出有用的审计对策就必须要搜集大量的资料,对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问题有尽可能多的了解。接着运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案例分析现如今还存在的问题。尽早的解决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的问题[20]。
2 会计舞弊相关概述
2.1 会计舞弊的种类
2.1.1 通过收入、费用实施会计舞弊
收入舞弊包括:扩大销售核算的范围来虚增收入;提前确认收入,或者记录有问题的收入;利用财务报表的合并技术来虚增收入。在费用舞弊手段中,有收益性支出资本化,费用摊销目标化两个方面。收益性支出是资本化的成本,运营成本和当期收入配比的成本作为长期资产,以此来增加利润。而对于费用摊销的方面则是,企业基于配股、增发等作为融资目的,或者为了迎合市场的盈利预期等,常常因为调动广告费、研发费、折旧费等费用的计提,或者摊销依据的比例、资产的折旧以及推销的期限的延长或缩短都可以使当期的费用增加或者减少。
2.1.2 通过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实施会计舞弊
关联交易是指关联方之间不管是否收取价款,发生义务、资源转移的事项。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可以通过内部协商决定结算方式、支付手段以及价格等。上市公司通过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发生会计舞弊行为,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来操纵利润,关联交易可以通过内部的协商来定价,上市公司不需要说明关联交易定价的依据。因此,上市公司的利润可以通过关联交易方之间的协议来调节。如:关联方利用开增值税发票的形式,虚构购销业务,在不需要缴纳增值税的情况下,虚增收入,虚增利润[2]。
2.1.3 通过非经营性损益操纵实施会计舞弊
企业常常通过:非货币性交易、处置转让子公司、债务重组等手段,来制造非经营性收益,以此进行利润操纵。企业采用非经营性损益,进行会计舞弊的手段有: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债务重组、借款费用、资产减值损失等[3]。
2.2 会计舞弊的特点
2.2.1 会计舞弊行为手段的多样化,行为人的高素质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会计舞弊的行为人都趋于高职位、高智力、高文凭。这就造成了舞弊技术的高科技化。近几年,企业都使用大量的高科技来进行会计舞弊,他们的手段也越来越隐蔽。运用高科技,相关人员进行凭证票据的挖补,涂改,不留一点的痕迹,让审计人员很难察觉出真假。同时,他们也利用政策、法律法规的漏洞和高科技手段发生会计舞弊的行为。正是因为他们的高学历,所以形式更加的多样化。利用多个账户、贷款账户的使用、空头支票等,开空白发票、开阴阳发票、虚开发票、私刻公章、盗用凭证、伪造帐证、隐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匿帐证、重复报销、套取现金、挪用公款,私设小金库、白条抵库。最后,则导致了会计领域更加的广泛化、复杂化。近几年来,各行各业的单位、法人、自然人互相勾结发生会计舞弊行为,甚至和审计人员一起,进行会计舞弊,这些现象的频繁发生使得舞弊的情况更为复杂 [8]。
2.2.2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金额巨大
根据表1所示,1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整个调查数据的13.33%,其他的企业都超过1000万元,尤其是,超过10000万元的还占整个比重的36.67%,由此可以看出,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金额巨大。
表1上市公司虚增利润的金额[19]
虚增利润的金额 1000万元以下 1000万元-5000万元 5000万元-10000万元 10000万元以上 合计
涉及的企业 4 11 4 11 30
2.3 会计舞弊的危害
2.3.1 虚增资产
会计舞弊具有虚增存货价值、应收账款和无形资产的特点。在实际上没有发生的前提下,上市公司通过虚开发票计入到公司的存货账目里面,人为的加大存货的成本;期末则减少成本的结转,以此增加存货的账面价值。通过不提或者少提坏账准备,对无法收回的长期应收款进行处理,使应收账款的实际价值低于账面价值。另外,对于不符合标准的无形资产仍予以确认;在无形资产的研发阶段,人为的加大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的资本化支出;故意延长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等。从而,导致了无形资产的账实不符。
2.3.2 虚增利润
会计舞弊虚增利润的特点中包括虚增收入、虚减成本和费用的特点。企业利用关联方制造虚假的合同,虚构收入;在年末或者延至下一年的收入不按时间结转,人为的进行提前,结转等,使收入虚增。对于收入和成本,不按收入成本配比的原则,推迟结转或者减少结转等,从而减少成本、费用[9]。
2.3.3 影响国家的宏观经济和政府的宏观调控
会计信息是一切经济行为的“晴雨表”,它可以反映国家,企业的经济发展情况,为政府提供有力的依据进行宏观调控。但是,会计舞弊的公司会形成失真的会计信息,这会严重的误导决策者,导致各个市场行为主体,乃至国家相关决策机构做出错误的决策,影响政府的宏观调控的科学性、有效性,进而影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国家的财政部门都是依据各个企业报送的报表,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监督检查;税务部门也是通过了解企业的会计资料,了解是否有偷税漏税的情况等。而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直接的就导致信息失真,使上报的会计信息失去了真实性,从而导致政府宏观调控失误,影响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当然,如果依据提供的虚假的会计信息,制定了一系列国家经济的发展计划和宏观经济的调控政策,就会起到误导的作用,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6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