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关联与中小企业投资效率的关系研究
目 录
1 绪论 1
2 文献综述 1
2.1 企业政治关联概念 1
2.2 政治关联产生原因 2
2.3 政治关联的影响 3
2.4 中小企业投资绩效文献综述 4
2.5 影响企业投资效率的因素 6
2.6 政治关联对中小企业投资效率影响的文献综述 7
3 研究假设 8
4 研究设计 9
4.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9
4.2 变量设定和解释 10
4.3 构建模型 11
5 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11
5.1 描述性统计及分析 11
5.2 变量相关性分析 13
5.3 政治关联与中小企业投资效率的回归检验 14
5.4 实证研究结论 15
结 论 17
致 谢 18
参 考 文 献 19
1 绪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中小企业的成长环境得到优化,中小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壮大,它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推动多领域的技术创新、缓解社会就业问题,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然而,在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政府的行为对企业的投资经营活动影响显著。对于企业来讲,投资活动是其财务活动的重点,也是其财务管理的关键,科学有效的投资行为,能使企业获取更多的收益。因此,政企双方在国民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会或多或少的建立政治经济利益关系,学术界将其概述为政治关联。它是经济建设进程中必然存在的事情。近年来,政治关联相关的课题已成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为学术界一个新的研究邻域,课题涉及内容范围广泛,角度新颖多变。从近年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文献中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对中小企业政治关联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理论研究成果大部分集中于绩效及作用机制方面,但目前对企业投资有效性问题的研究尚有不同的结论和理论解释。
从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和生存环境来看,政企双方的合作是一种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经营活动中政治意识不断增强,在政府政策制度引导下能够与时俱进,创新绩效,积极主动寻建关联关系,利用关联关系获取更多资源和优惠条件,优化企业生存环境。因此本文以政治关联为背景,根据中小企业投资行为的特点、投资绩效的相关指标,结合投资效率的影响因素,提出本文的假设研究模型,通过相关样本数据研究,探究政治关联与中小企业投资效率的关系。
2 文献综述
2.1 企业政治关联概念
政治关联普遍存在,相关学术研究论题备受学者的关注,国内外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也不少。不同的研究范围对政治关联的界定也不全相同,随着研究的深入,企业政治关联的定义范围也在扩大,涵盖的内容也越来越广。
政治关联或称政治关系,通俗点就是企业的政府背景。在西方称为“Political Connections”、“ Political Relations”。关于政治关联的定义,学术界众说纷纭,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界定,国内外学者研究的角度不同,其给出了概念也不同。
西方学者Roberts较早提出了“政治关联”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与参议员Henry Jacson存在利益关系[1]。经济学家Fishman通过实证研究将其定义为印度尼西亚企业与执政者苏哈托家族之间的密切关系[2]。由于受Fishman思想的影响,早期的经济学家把企业政治关联定义为企业与政府首领之间具有亲密的私人关系。随着学术界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政治关联的界定范围也逐步扩大。2006 年Faccio通过研究将政治关联的概念进行了扩展补充,政治关联不仅包括以上情况还包括公司的大股东、高层管理者是国会议员和高层政治人物,或者他们与政府要员有着密切的关系[3]。
我国学者依据国情,对政治关联的进行考察和定义,他们对政治关联企业的判断一般从以下角度进行考察:一、公司的高管(董事长、总经理)为现任或曾经担任过各级各地区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二、公司的高管(董事长、总经理)为在职或者曾经任职的政府官员;三是公司的最终实际控制人为政府部门或单位。
综合上述国内外的理论文献资料,我们把政治关联理解为: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能够给企业的税务、投资、绩效、资金融通等方面造成一定的影响。在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环境背景下,有些隐性的政企关系很难界定和度量。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理论文献资料,本文研究的企业政治关联是合法的、正常的、正式的,这种政治关联具体表现为企业的关键人物能够直接参政议政或曾经或现在与政府部门就有联系,也就是指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或大股东曾经担任或现在任职各级人大代表或常务委员或政治协商委员或者曾担任政府部门官员。只要满足任一条件便可将认为是具有政治关联的企业。
2.2 政治关联产生原因
政治关联是各国经济建设中常见现象。一般而言,企业政治关联的产生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企业主动和政府建立联系,另一种是企业被动的建立联系。就我国企业而言,民营企业为了自身发展前景一般积极主动的建立政治关联,而国有企业只能接受政府对其安排和治理结构的调整,被动的建立政治关联。由于本文研究的对象是中小企业,因此着重对民营企业政治关联的动因进行阐述。
国外学者(McMcillan,1995)研究表明政治关联在不健全的经济体制和转型经济体中更为常见[4]。2009年国内学者罗党论和唐清泉实证研究表明企业政治关系的建立取决于企业所处的制度环境,当地方产权保护越差、政府的干预越大、金融发展水平越落后,民营企业上市公司建立政治关系的动机越强 [5]。我国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的政策与方针的指引下,经历了由无到有,由少到多,由小到大发展壮大的进程。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进一步深化,民营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壮大,在国民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为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增长,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文件、法案,从法律上确立中小企业的合法地位,维护其经济利益。政府依然掌控着国民经济的命脉,一些重要的资源(如石油化工、稀土资源、土地等)由政府进行掌控和管制,采取严格的行政审批,通过一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条文等非市场化手段对企业进行严格的规制和管控。政府对资源的掌控和对企业的影响能力表明政府及其官员的行为会给企业带来不确定因素,提高企业的交易成本(Williamson,1979)[6]。因此,结合我国的实际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想获得更多的稀缺资源,争取更有利的竞争地位,就必须与政府建立联系为自身发展创造便利。
2.4.1 企业投资效率的涵义
效率指的是在有限的社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最有效地开发使用这些资源以满足人类生产生活的愿望和需求,从而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佳状态。对于企业来讲,投资效率是在给定的资源投入下,企业资源利用率高,产出大,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一般情况下,投资效率分为有效的和无效的,有效率的投资能够实现企业价值利益的最大化,此时企业投资水平达最佳状态,衡量投资绩效的指标投资收益率最高,而高于或低于有效投资水平的状态称为非效率投资。
投资效率指标的衡量。本文以投资资本回报率(ROIC)指标作为对象对于投资效率的考察。资本回报率可用于衡量企业投出的效果,可直观的评估企业投资的能力。企业的投资资本在报表中从权益和债务投入额反映,对投资考察较为全面。
1 绪论 1
2 文献综述 1
2.1 企业政治关联概念 1
2.2 政治关联产生原因 2
2.3 政治关联的影响 3
2.4 中小企业投资绩效文献综述 4
2.5 影响企业投资效率的因素 6
2.6 政治关联对中小企业投资效率影响的文献综述 7
3 研究假设 8
4 研究设计 9
4.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9
4.2 变量设定和解释 10
4.3 构建模型 11
5 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11
5.1 描述性统计及分析 11
5.2 变量相关性分析 13
5.3 政治关联与中小企业投资效率的回归检验 14
5.4 实证研究结论 15
结 论 17
致 谢 18
参 考 文 献 19
1 绪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中小企业的成长环境得到优化,中小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壮大,它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推动多领域的技术创新、缓解社会就业问题,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然而,在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政府的行为对企业的投资经营活动影响显著。对于企业来讲,投资活动是其财务活动的重点,也是其财务管理的关键,科学有效的投资行为,能使企业获取更多的收益。因此,政企双方在国民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会或多或少的建立政治经济利益关系,学术界将其概述为政治关联。它是经济建设进程中必然存在的事情。近年来,政治关联相关的课题已成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为学术界一个新的研究邻域,课题涉及内容范围广泛,角度新颖多变。从近年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文献中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对中小企业政治关联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理论研究成果大部分集中于绩效及作用机制方面,但目前对企业投资有效性问题的研究尚有不同的结论和理论解释。
从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和生存环境来看,政企双方的合作是一种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经营活动中政治意识不断增强,在政府政策制度引导下能够与时俱进,创新绩效,积极主动寻建关联关系,利用关联关系获取更多资源和优惠条件,优化企业生存环境。因此本文以政治关联为背景,根据中小企业投资行为的特点、投资绩效的相关指标,结合投资效率的影响因素,提出本文的假设研究模型,通过相关样本数据研究,探究政治关联与中小企业投资效率的关系。
2 文献综述
2.1 企业政治关联概念
政治关联普遍存在,相关学术研究论题备受学者的关注,国内外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也不少。不同的研究范围对政治关联的界定也不全相同,随着研究的深入,企业政治关联的定义范围也在扩大,涵盖的内容也越来越广。
政治关联或称政治关系,通俗点就是企业的政府背景。在西方称为“Political Connections”、“ Political Relations”。关于政治关联的定义,学术界众说纷纭,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界定,国内外学者研究的角度不同,其给出了概念也不同。
西方学者Roberts较早提出了“政治关联”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与参议员Henry Jacson存在利益关系[1]。经济学家Fishman通过实证研究将其定义为印度尼西亚企业与执政者苏哈托家族之间的密切关系[2]。由于受Fishman思想的影响,早期的经济学家把企业政治关联定义为企业与政府首领之间具有亲密的私人关系。随着学术界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政治关联的界定范围也逐步扩大。2006 年Faccio通过研究将政治关联的概念进行了扩展补充,政治关联不仅包括以上情况还包括公司的大股东、高层管理者是国会议员和高层政治人物,或者他们与政府要员有着密切的关系[3]。
我国学者依据国情,对政治关联的进行考察和定义,他们对政治关联企业的判断一般从以下角度进行考察:一、公司的高管(董事长、总经理)为现任或曾经担任过各级各地区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二、公司的高管(董事长、总经理)为在职或者曾经任职的政府官员;三是公司的最终实际控制人为政府部门或单位。
综合上述国内外的理论文献资料,我们把政治关联理解为: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能够给企业的税务、投资、绩效、资金融通等方面造成一定的影响。在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环境背景下,有些隐性的政企关系很难界定和度量。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理论文献资料,本文研究的企业政治关联是合法的、正常的、正式的,这种政治关联具体表现为企业的关键人物能够直接参政议政或曾经或现在与政府部门就有联系,也就是指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或大股东曾经担任或现在任职各级人大代表或常务委员或政治协商委员或者曾担任政府部门官员。只要满足任一条件便可将认为是具有政治关联的企业。
2.2 政治关联产生原因
政治关联是各国经济建设中常见现象。一般而言,企业政治关联的产生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企业主动和政府建立联系,另一种是企业被动的建立联系。就我国企业而言,民营企业为了自身发展前景一般积极主动的建立政治关联,而国有企业只能接受政府对其安排和治理结构的调整,被动的建立政治关联。由于本文研究的对象是中小企业,因此着重对民营企业政治关联的动因进行阐述。
国外学者(McMcillan,1995)研究表明政治关联在不健全的经济体制和转型经济体中更为常见[4]。2009年国内学者罗党论和唐清泉实证研究表明企业政治关系的建立取决于企业所处的制度环境,当地方产权保护越差、政府的干预越大、金融发展水平越落后,民营企业上市公司建立政治关系的动机越强 [5]。我国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的政策与方针的指引下,经历了由无到有,由少到多,由小到大发展壮大的进程。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进一步深化,民营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壮大,在国民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为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增长,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文件、法案,从法律上确立中小企业的合法地位,维护其经济利益。政府依然掌控着国民经济的命脉,一些重要的资源(如石油化工、稀土资源、土地等)由政府进行掌控和管制,采取严格的行政审批,通过一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条文等非市场化手段对企业进行严格的规制和管控。政府对资源的掌控和对企业的影响能力表明政府及其官员的行为会给企业带来不确定因素,提高企业的交易成本(Williamson,1979)[6]。因此,结合我国的实际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想获得更多的稀缺资源,争取更有利的竞争地位,就必须与政府建立联系为自身发展创造便利。
2.4.1 企业投资效率的涵义
效率指的是在有限的社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最有效地开发使用这些资源以满足人类生产生活的愿望和需求,从而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佳状态。对于企业来讲,投资效率是在给定的资源投入下,企业资源利用率高,产出大,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一般情况下,投资效率分为有效的和无效的,有效率的投资能够实现企业价值利益的最大化,此时企业投资水平达最佳状态,衡量投资绩效的指标投资收益率最高,而高于或低于有效投资水平的状态称为非效率投资。
投资效率指标的衡量。本文以投资资本回报率(ROIC)指标作为对象对于投资效率的考察。资本回报率可用于衡量企业投出的效果,可直观的评估企业投资的能力。企业的投资资本在报表中从权益和债务投入额反映,对投资考察较为全面。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6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