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莱家纺股权激励机制的研究(附件)【字数:10509】
日期2017 年 5 月 10 日摘 要我国在2005年我国颁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后,国内的上市公司纷纷开始实施股权激励。股权激励主要目的是激励员工,为了实现企业长期目标,提高管理水平,给公司管理人才部分股东权益,使管理者与公司利益达成一致。想要达到股权激励预期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制定合理的股权激励机制,这也是国内外学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共五大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以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对国内外相关股权激励的研究理论进行了梳理,第三部分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现状,包括实施制度背景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第四部分以罗莱家纺作为重点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罗莱家纺公司概况,然后分析了其实施股权激励的动因以及股权激励方案的主要内容,分析其股权激励方案实施结果,得出结论。第五部分针对罗莱家纺公司股权激励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第二章 股权激励相关理论概述 3
2.1股权激励内涵 3
2.2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 3
第三章 股权激励实施现状 5
3.1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 5
3.2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现状 5
第四章 罗莱家纺股权激励机制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7
4.1公司概况 7
4.2公司治理 7
4.3股权激励方案 7
4.4罗莱家纺股权激励制度存在的不足之处 9
第五章 对策及建议 11
5.1外部环境方面 11
5.2内部管理方面 12
结论 14
致谢 15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发展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出现了新的形式——公司,公司管理层是公司核心人物,掌握着公司的经营权,然而公司的利益与管理者的利益往往不一致,这样管理层容易为了个人利益损害了公司利益,所以急需建立一种机制使管理层利益与公司利益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致,并且有效地留住公司核心人才。因此在这种背景下,股权激励作为一种有效维护公司利益的手段应运而生。股权激励是这样一种激励方法,管理者获得部分股东权益,以股东身份参与公司决策,同时使他们像股东一样参与利润分配和承担风险,这样使管理者全心全意为公司服务,从而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股权激励最初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之后,其他发达国家纷纷采用股权激励制度,使股权激励制度得到快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我国一些企业兴起企业内部职工股,股权激励制度在中国开始萌芽。到了20世纪90年代,我国上市公司开始尝试股权激励制度,当时由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很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实施失败。2005年12月31日,中国证监会颁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自此中国股权激励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完善。2006年开始,国内上市公司根据各自条件纷纷施行股权激励计划,股权激励在中国盛行起来。
罗莱家纺公司于2009年9月20日在深交所上市,2013年推行为期三年的股权激励计划,第一年由于收入未达标,导致第一个阶段被激励对象无法行权,未能顺利实施。从当时情况看,罗莱家纺行权条件低,激励对象股权广泛,稳定了中、高层管理人员,产生了明显的激励作用。虽然罗莱家纺股权激励计划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第一阶段股权激励实施失败,足以说明其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本文基于对罗莱家纺案例的分析,对完善我国股权激励机制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1.2研究意义
本文的研究意义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理论意义,另一方面是现实意义。理论意义在于,股权激励机制在国外受到欢迎,在我国也不例外。但是股权激励在美国产生,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发展,所以并不完全适合中国上市公司,不能盲目照搬国外的股权激励制度。我国对股权激励研究较多,但是没有统一的结论,通过梳理国内外股权激励理论,归纳总结有关股权激励的主要理论基础,再结合罗莱家纺实际案例,完善我国相关理论的不足,为我国实施股权激励提供理论支持。
现实意义在于,本文结合我国股权激励实施现状对比中外股权激励制度,再加上对影响罗莱家纺案例股权激励效果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股权激励在我国实际操作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解决对策,从而给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实践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建立有效的股权激励机制,以适应现代企业的要求,使企业与管理者之间关系更加紧密,使企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达到利益最大化。
第二章 股权激励相关理论概述
2.1股权激励内涵
股权激励是一种期权激励,目的在于对员工实现长期激励,股权激励是给核心管理人才一定股东权益,让他们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一致化,与公司一同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尽心尽力为公司服务的一种方法。
在企业中,股东与管理者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管理者受股东委托对其资产进行管理经营,但是,在现实委托代理关系实施中,由于股东掌握信息不完全,股东并不能对管理者进行完全有效地监督,所以需要管理者行为自律。股东和管理者的目标是不一致的,股东追求公司利益最大化,管理者则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得到重用,因此需要通过股权激励来约束管理者的行为。
在股权激励以外的激励方式中,管理者的工资是相对稳定的,主要由公司规模和管理者个人业绩决定。而奖金的高低主要通过考核超过目标业绩的部分来确定,因此管理者会非常重视公司的短期效益,而忽视公司的长期价值,更有甚者,会牺牲公司长期效益促使公司短期效益增加,完成公司短期财务指标。但是对于股东来说,这是非常不利的,股东更加关心公司长期效益,特别是成长型公司的股东。
股权激励对解决管理者不关心公司长期价值,管理者与股东目标追求不一致是很好的一种解决方法。企业所有者通过分配给管理者一定的股东权益,管理者享受一部分利润并且承担一定的风险,在经营过程中就会多关心公司长期效益。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第二章 股权激励相关理论概述 3
2.1股权激励内涵 3
2.2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 3
第三章 股权激励实施现状 5
3.1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 5
3.2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现状 5
第四章 罗莱家纺股权激励机制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7
4.1公司概况 7
4.2公司治理 7
4.3股权激励方案 7
4.4罗莱家纺股权激励制度存在的不足之处 9
第五章 对策及建议 11
5.1外部环境方面 11
5.2内部管理方面 12
结论 14
致谢 15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发展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出现了新的形式——公司,公司管理层是公司核心人物,掌握着公司的经营权,然而公司的利益与管理者的利益往往不一致,这样管理层容易为了个人利益损害了公司利益,所以急需建立一种机制使管理层利益与公司利益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致,并且有效地留住公司核心人才。因此在这种背景下,股权激励作为一种有效维护公司利益的手段应运而生。股权激励是这样一种激励方法,管理者获得部分股东权益,以股东身份参与公司决策,同时使他们像股东一样参与利润分配和承担风险,这样使管理者全心全意为公司服务,从而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股权激励最初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之后,其他发达国家纷纷采用股权激励制度,使股权激励制度得到快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我国一些企业兴起企业内部职工股,股权激励制度在中国开始萌芽。到了20世纪90年代,我国上市公司开始尝试股权激励制度,当时由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很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实施失败。2005年12月31日,中国证监会颁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自此中国股权激励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完善。2006年开始,国内上市公司根据各自条件纷纷施行股权激励计划,股权激励在中国盛行起来。
罗莱家纺公司于2009年9月20日在深交所上市,2013年推行为期三年的股权激励计划,第一年由于收入未达标,导致第一个阶段被激励对象无法行权,未能顺利实施。从当时情况看,罗莱家纺行权条件低,激励对象股权广泛,稳定了中、高层管理人员,产生了明显的激励作用。虽然罗莱家纺股权激励计划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第一阶段股权激励实施失败,足以说明其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本文基于对罗莱家纺案例的分析,对完善我国股权激励机制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1.2研究意义
本文的研究意义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理论意义,另一方面是现实意义。理论意义在于,股权激励机制在国外受到欢迎,在我国也不例外。但是股权激励在美国产生,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发展,所以并不完全适合中国上市公司,不能盲目照搬国外的股权激励制度。我国对股权激励研究较多,但是没有统一的结论,通过梳理国内外股权激励理论,归纳总结有关股权激励的主要理论基础,再结合罗莱家纺实际案例,完善我国相关理论的不足,为我国实施股权激励提供理论支持。
现实意义在于,本文结合我国股权激励实施现状对比中外股权激励制度,再加上对影响罗莱家纺案例股权激励效果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股权激励在我国实际操作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解决对策,从而给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实践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建立有效的股权激励机制,以适应现代企业的要求,使企业与管理者之间关系更加紧密,使企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达到利益最大化。
第二章 股权激励相关理论概述
2.1股权激励内涵
股权激励是一种期权激励,目的在于对员工实现长期激励,股权激励是给核心管理人才一定股东权益,让他们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一致化,与公司一同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尽心尽力为公司服务的一种方法。
在企业中,股东与管理者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管理者受股东委托对其资产进行管理经营,但是,在现实委托代理关系实施中,由于股东掌握信息不完全,股东并不能对管理者进行完全有效地监督,所以需要管理者行为自律。股东和管理者的目标是不一致的,股东追求公司利益最大化,管理者则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得到重用,因此需要通过股权激励来约束管理者的行为。
在股权激励以外的激励方式中,管理者的工资是相对稳定的,主要由公司规模和管理者个人业绩决定。而奖金的高低主要通过考核超过目标业绩的部分来确定,因此管理者会非常重视公司的短期效益,而忽视公司的长期价值,更有甚者,会牺牲公司长期效益促使公司短期效益增加,完成公司短期财务指标。但是对于股东来说,这是非常不利的,股东更加关心公司长期效益,特别是成长型公司的股东。
股权激励对解决管理者不关心公司长期价值,管理者与股东目标追求不一致是很好的一种解决方法。企业所有者通过分配给管理者一定的股东权益,管理者享受一部分利润并且承担一定的风险,在经营过程中就会多关心公司长期效益。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