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镇化的资金融资研究资产证券化视角
目 录
1 引言 1
2 城镇化资产证券化融资相关概述 1
2.1 新城镇化建设 1
2.2 资产证券化的内涵和特征 3
3 城镇化建设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必要性分析 4
3.1 目前我国城镇化融资的困境 4
3.2 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的优势 7
4 城镇化建设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可行性研究 8
4.1 从证券化资产基本要求与条件角度看其可行性 8
4.2 从资产来源与经济短缺角度看其可行性 9
5 城镇化建设资产证券化模式的设计及比较分析 10
5.1 证券化融资模式的设计 10
5.2 融资模式的选择比较及其适用性分析 11
总结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1 引言
未来城镇化发展的融资需求巨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3.73%,预计今年城镇化率仍将稳步上升。而城镇化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有超过1000万的农村人口进城。据国研中心测算,每增加一个城市人口需要投资9万元,即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点相关的投资就可能超过1万亿元。而2013年我国预算收入中地方本级收入为6.897万亿,目前仅依靠财政投入和银行贷款已远远满足不了如此大规模城市建设的资金需求,而在社会资本的引入方面又一直缺乏适当的途径,存在一些障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这几年大量举债,为城市基建融资,但这些融资平台治理不规范,使得资金运用不透明,效率低下,给地方财政埋下了隐患。因此,为城镇化建设寻求合适的融资渠道已迫在眉睫。
资产证券化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是我国理论近年来讨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热点问题。资产证券化是指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的现金流,通过结构性重组成可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资产。在基础设施方面,主要通过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筹集所需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本质上资产支持证券是将原始权益人的基本资产完全剥夺,由临时机构转移销售,在资本市场上发行流通的一种抵押贷款债券。目前我国有大量的基础设施项目,收入来源稳定,在基础设施领域证券化,有利于激活非流动性资产,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滚动。
资产证券化应用于基础设施项目融资,已成为解决中国的基础设施融资困难的新方法。在实践中,在我国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领域也做了一些探索性实验,最初的资产证券化案例是1996年8月,广东珠海车辆登记费和高速公路过路费的两批证券发行了2亿美元的支持。1997年3月国务院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发行了10亿元的资产支持证券,这也是国内早期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成功的案例。
2 城镇化资产证券化融资相关概述
2.1 新城镇化建设
新型城镇化并不简单等同于“房地产化”,而是新一轮大规模在户籍形式、土地制度、公共服务、现代农业方面的全方位深化改革。其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就意味着新城镇化将不再简单粗放;而是种导向是市场运作,引力是内外需,推动是创新要素,要点是内涵增长,宗旨是适度聚集,优化互动,完成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由“乡”到“城”的重要转变,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将保持健康、理性、可持续发展。
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历史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人类社会的进化,人类逐渐由分散居住的形式发展为群居形式,因此,为了满足居民的需要,开始大规模建设道路、供水、排水等市政基础设施。通常这种市政公用事业管理机构由国家建设,并通过劳动或纳税作为建设成本。用日益发达现代城市科技,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满足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城市管理当局开始引导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城市规划。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内容,类型从以前的公共道路、桥梁、给排水设施扩展到天然气供应,电源、地铁、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其建设投资规模的扩张使得城市规模扩大。因此,现代城市的市政和公共设施不仅满足城市生活的需要,也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行业的运输、通讯、能源、水和其他基本服务,我们将市政和公共设施统称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
一般来说,可以按照使用功能将城市基础设施分为以下七类:
(l)道路交通;包括高速公路、市内高架道路、城市轨道交通(轻轨、地铁等)。
(2)桥隧;包括跨江跨河大桥、越江穿山隧道。
(3)水务;包括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站,以及相关的管线设施。
(4)能源;包括电力设施,供暖系统。
(5)环保;包括河道综合整治、垃圾处理(固体物焚烧)。
(6)绿化;包括绿地、园林建设等。
(7)水路交通;包括港口、航道设施等。
城市基础设施是一个城市的基础产业,提供的是一种公共服务产品,这就决定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与社会环境、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一个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反映它的整体经济实力、规划建设能力,是体现城市良好投资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世界各国,尤其是新兴工业国家各个城市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均非常重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2 资产证券化的内涵和特征
2.2.1 资产证券化的内涵
资产证券化,是指缺乏流动性但有一个稳定的未来现金流的资产,通过结构安排,可以使非流动性资产转化为在金融市场上流通的证券的过程。任何可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如应收账款、应收账款租金,各种债权金融机构信贷资产等,对资产证券化融资来说都是可用的。传统资产证券化融资和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的最大区别在于,传统的融资是基于整体实力和信贷融资对象;资产证券化融资是基于特定的资产能带来现金流。在实现完整的风险隔离和真正的销售,与原持有人无关的信贷资产,可以实现与原资产持有者完全破产风险隔离。作为结构性金融资产证券化的技术应用,使结构性融资的特点更加明显,极大地促进了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因此,资产证券化被称为结构性融资。根据国际清算银行(银行国际结算融资结构)的定义是一个融资工具,基于证券化的技术主要体现在三个特点:(1)收集基于单一的现金流或更多的合成基础资产池的现金流;(2)资产抵押债务分割,分成不同等级的产品;(3)原始资产的信用风险和基础资产池的信用风险,通常采用独立的有限时间内存在的特殊目的载体(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
2.2.2 资产证券化的特征
作为一种融资方式,资产证券化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资产证券化是一种结构性融资,也就是说发行人是通过建立严格的融资交易结构实现融资目的的。结构性融资是基于传统的银行贷款发行资产支持证券,通过证券化来减少金融中介的风险,提高资产的流动性。
第二,资产证券化是一种表外融资方式,利用资产证券化技术进行融资不会增加发行人的负债,是一种不显示在“资产负债表”上的融资方式。通过资产证券化,将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剥离改组后,构造成为市场化的投资工具,发行人的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和负债同时发生变化,即资产存量减少。由于资产证券化是在资本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可以提高发行人(公司或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降低发行人的资产负债率。同时,由于发行人获得了一笔资产销售收入,因而可以使发行人有能力扩大其资产规模,这就使发行人能够以原有的名义资本来运作更大的资产规模,获得更大的收益。
1 引言 1
2 城镇化资产证券化融资相关概述 1
2.1 新城镇化建设 1
2.2 资产证券化的内涵和特征 3
3 城镇化建设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必要性分析 4
3.1 目前我国城镇化融资的困境 4
3.2 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的优势 7
4 城镇化建设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可行性研究 8
4.1 从证券化资产基本要求与条件角度看其可行性 8
4.2 从资产来源与经济短缺角度看其可行性 9
5 城镇化建设资产证券化模式的设计及比较分析 10
5.1 证券化融资模式的设计 10
5.2 融资模式的选择比较及其适用性分析 11
总结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1 引言
未来城镇化发展的融资需求巨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3.73%,预计今年城镇化率仍将稳步上升。而城镇化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有超过1000万的农村人口进城。据国研中心测算,每增加一个城市人口需要投资9万元,即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点相关的投资就可能超过1万亿元。而2013年我国预算收入中地方本级收入为6.897万亿,目前仅依靠财政投入和银行贷款已远远满足不了如此大规模城市建设的资金需求,而在社会资本的引入方面又一直缺乏适当的途径,存在一些障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这几年大量举债,为城市基建融资,但这些融资平台治理不规范,使得资金运用不透明,效率低下,给地方财政埋下了隐患。因此,为城镇化建设寻求合适的融资渠道已迫在眉睫。
资产证券化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是我国理论近年来讨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热点问题。资产证券化是指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的现金流,通过结构性重组成可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资产。在基础设施方面,主要通过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筹集所需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本质上资产支持证券是将原始权益人的基本资产完全剥夺,由临时机构转移销售,在资本市场上发行流通的一种抵押贷款债券。目前我国有大量的基础设施项目,收入来源稳定,在基础设施领域证券化,有利于激活非流动性资产,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滚动。
资产证券化应用于基础设施项目融资,已成为解决中国的基础设施融资困难的新方法。在实践中,在我国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领域也做了一些探索性实验,最初的资产证券化案例是1996年8月,广东珠海车辆登记费和高速公路过路费的两批证券发行了2亿美元的支持。1997年3月国务院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发行了10亿元的资产支持证券,这也是国内早期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成功的案例。
2 城镇化资产证券化融资相关概述
2.1 新城镇化建设
新型城镇化并不简单等同于“房地产化”,而是新一轮大规模在户籍形式、土地制度、公共服务、现代农业方面的全方位深化改革。其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就意味着新城镇化将不再简单粗放;而是种导向是市场运作,引力是内外需,推动是创新要素,要点是内涵增长,宗旨是适度聚集,优化互动,完成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由“乡”到“城”的重要转变,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将保持健康、理性、可持续发展。
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历史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人类社会的进化,人类逐渐由分散居住的形式发展为群居形式,因此,为了满足居民的需要,开始大规模建设道路、供水、排水等市政基础设施。通常这种市政公用事业管理机构由国家建设,并通过劳动或纳税作为建设成本。用日益发达现代城市科技,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满足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城市管理当局开始引导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城市规划。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内容,类型从以前的公共道路、桥梁、给排水设施扩展到天然气供应,电源、地铁、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其建设投资规模的扩张使得城市规模扩大。因此,现代城市的市政和公共设施不仅满足城市生活的需要,也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行业的运输、通讯、能源、水和其他基本服务,我们将市政和公共设施统称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
一般来说,可以按照使用功能将城市基础设施分为以下七类:
(l)道路交通;包括高速公路、市内高架道路、城市轨道交通(轻轨、地铁等)。
(2)桥隧;包括跨江跨河大桥、越江穿山隧道。
(3)水务;包括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站,以及相关的管线设施。
(4)能源;包括电力设施,供暖系统。
(5)环保;包括河道综合整治、垃圾处理(固体物焚烧)。
(6)绿化;包括绿地、园林建设等。
(7)水路交通;包括港口、航道设施等。
城市基础设施是一个城市的基础产业,提供的是一种公共服务产品,这就决定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与社会环境、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一个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反映它的整体经济实力、规划建设能力,是体现城市良好投资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世界各国,尤其是新兴工业国家各个城市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均非常重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2 资产证券化的内涵和特征
2.2.1 资产证券化的内涵
资产证券化,是指缺乏流动性但有一个稳定的未来现金流的资产,通过结构安排,可以使非流动性资产转化为在金融市场上流通的证券的过程。任何可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如应收账款、应收账款租金,各种债权金融机构信贷资产等,对资产证券化融资来说都是可用的。传统资产证券化融资和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的最大区别在于,传统的融资是基于整体实力和信贷融资对象;资产证券化融资是基于特定的资产能带来现金流。在实现完整的风险隔离和真正的销售,与原持有人无关的信贷资产,可以实现与原资产持有者完全破产风险隔离。作为结构性金融资产证券化的技术应用,使结构性融资的特点更加明显,极大地促进了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因此,资产证券化被称为结构性融资。根据国际清算银行(银行国际结算融资结构)的定义是一个融资工具,基于证券化的技术主要体现在三个特点:(1)收集基于单一的现金流或更多的合成基础资产池的现金流;(2)资产抵押债务分割,分成不同等级的产品;(3)原始资产的信用风险和基础资产池的信用风险,通常采用独立的有限时间内存在的特殊目的载体(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
2.2.2 资产证券化的特征
作为一种融资方式,资产证券化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资产证券化是一种结构性融资,也就是说发行人是通过建立严格的融资交易结构实现融资目的的。结构性融资是基于传统的银行贷款发行资产支持证券,通过证券化来减少金融中介的风险,提高资产的流动性。
第二,资产证券化是一种表外融资方式,利用资产证券化技术进行融资不会增加发行人的负债,是一种不显示在“资产负债表”上的融资方式。通过资产证券化,将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剥离改组后,构造成为市场化的投资工具,发行人的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和负债同时发生变化,即资产存量减少。由于资产证券化是在资本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可以提高发行人(公司或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降低发行人的资产负债率。同时,由于发行人获得了一笔资产销售收入,因而可以使发行人有能力扩大其资产规模,这就使发行人能够以原有的名义资本来运作更大的资产规模,获得更大的收益。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6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