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审计失败问题研究以登云股份为例(附件)
摘 要随着证监会加大IPO上市监管力度,导致多家企业上市被否,资本市场的安全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减少IPO审计失败的发生,创造健康稳定的金融资本市场,本文以登云股份IPO财务造假案为例,研究IPO财务造假手段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问题;统计分析5年来IPO审计失败的原因、行政处罚决定、IPO上市情况、IPO上市通过率等,更加明确IPO审计失败的原因,总结出IPO审计失败主要是注册会计师缺乏职业怀疑态度,未充分进行函证程序,未进一步实施审计程序,未关注异常关联交易,自身素质的缺失等,同时会计师事务所、监管机构等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从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和监管机构三方面提出较为合理的建议。
目 录
一、 绪论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研究意义 1
(三)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2
(四) 创新点和不足 2
(五)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二、 IPO审计失败原因分析 4
(一) 注册会计师原因 4
(二) 会计师事务所原因 7
(三)行业监管原因 7
三、 登云股份IPO审计失败案例分析 8
(一) 案例概况 8
(二) 登云股份舞弊手段分析 8
(三) 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分析 10
(四) 信永中和事务所分析 12
(五) 监管机构分析 13
四、 IPO审计失败的防范措施 14
(一) 注册会计师提高审计敏感度 16
(二) 会计师事务所加强“三核引领”管理体系 17
(三)监管机构加强监管和惩罚力度 17
结论与展望 18
参考文献 19
致谢 20
绪论
(一)研究背景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资本市场越来越得到国家和人们的普遍关注,“防范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做为重点强调,营造公平、法治的资本市场环境是监管者的目标。可是企业IPO造假却是违反金融法规、破坏资本市场稳定的最为严重的问题,企业为了追求巨大的利益,取得IPO胜利,对财务报表进行造假,而注册会计师等为了庞大的利益诱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惑,放弃职业道德,协助企业上市,在企业和审计师的双重夹击下,使得IPO审计失败的状况不断的产生。登云股份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登云股份IPO上市申请材料造假,利用四种舞弊手段进行财务造假,而注册会计师没有保持职业谨慎,导致IPO审计失败。由此可以通过案例研究,深入剖析其财务造假的手段和IPO审计失败的原因,从而统计分析整个资本市场近5年的IPO审计失败原因和最近半年的IPO上市情况,相应的提出较为合理的建议。
(二)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通过对登云股份财务造假和审计失败原因的分析,可以丰富自己的IPO审计法规的知识,提高敏感思维;可以更好的学习国家出台的各种财政法规,了解财务的变化;可以使相关专家更加关注IPO审计,丰富IPO审计理论研究,完善理论体系,加强法律法规,更好的指导实践,为监管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现实意义
如何有效的避免IPO审计失败以及有效控制IPO财务造假,从深处发现问题原因,并且提出合理的建议,避免审计失败的多次发生,是广大群众和政府监管机构关注的重点。更多的人来分析研究就会多一分的希望,可以有效帮助投资者弄清IPO造假企业的手段和思路,提高判断财务真假的能力,减少自身的损害。对于积极促进市场的规范运营、公平合理的市场运行环境的产生、减少资本的损失以及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规范运行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文献综述法
通过查找IPO审计失败问题研究的相关文献以及各种政策法规,准确了解IPO审计失败的研究现实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数据统计分析法
通过对数据的统计以及计算,充分利用图表表格的方式,从深层次探究IPO审计失败的原因。
案例分析法
将审计专业知识、IPO审计失败理论与登云股份IPO舞弊案例相结合,分析造成事件发生的动因,得到最终的研究结论。
(四) 创新点与不足
本文的创新之处是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加以统计分析,从而更加全面的分析IPO审计失败的原因和注册会计师应该关注的重点方向。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分析尚存在局限性,希望以后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可以更好的完善。
(五)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Fafatas和Stephan(2016)认为,若审计客户存在较高的风险,那么会计师事务所会提出更高的收费要求,费用影响审计失败[14]。
Olivia Furiady和Ratnawati Kurnia(2015)认为,首先,专业胜任能力对审计工作质量是有影响的;其次,问责制度的应用对审计报告的质量也会有所提高;最后,审计报告还受到外界客观环境的影响[15]。
Selby和Daniel(2009)认为,不相关内部控制会影响审计人员对相关内部控制所存在的缺陷进行职业判断,并低估内部控制的工作量,形成不恰当的判断,导致审计失败[16]。
国内研究现状
朱松和柯晓莉(2018)认为,未受罚事务所在处罚公告后保持原有审计标准,公告前后审计质量无显著变化[1]。
王艳(2018)认为,处罚间隔年度大都在13年分布,说明中国证监会对审计失败案件的处理速度总体上有待提高[2]。
李莫愁(2017)认为,在所有的审计失败案例中,“审计证据”和“函证”两个具体审计准则被触犯的频次最多[3]。
李莫愁和任婧(2017)认为,被处罚的会计师事务所在遭受处罚后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概率并未显著提高[4]。
林翰东(2017)认为,注册会计师自身素质不高、事务所风险控制存在缺陷、审计市场不良竞争是审计失败的原因[5]。
陈莉娜(2017)认为,多家IPO造假企业是在成功上市3到5年以后才被证监会查处,可见相关首发审核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6]。
张梦洁(2016)认为,IPO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漏洞;IPO舞弊成本、市场观念、政府监管与注册会计师行业竞争部要素都影响IPO审计失败[7]。
丁富依(2015)认为,IPO审计费用较高,事务所为了获取高额审计收入忽略了其自身所需要保持的独立性问题,为审计失败埋下了伏笔[8]。
李晓慧和周羽杰(2015)认为,签字注册会计师对职业怀疑态度的实质不理解、风险导向审计准则规定的审计程序执行不当导致审计失败[9]。
宋玮和张译丹(2014)认为,几乎任何审计失败都与注册会计师不能勤勉尽责有很大的关系,有时甚至起到决定性的作用[10]。
刘万丽(2013)认为,审计失败是一个公司出现了经营失败才引起社会各方的关注,从而使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舞弊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失败浮出水面[11]。
郑波(2017)认为,应对IPO审计失败,要从IPO审计的角度明确审计机构未勤勉尽职的认定标准、复查方式以及处罚原则[12]。
徐晓静(2016)认为,要应对审计失败,应将IPO过程的鉴证类业务与非鉴证类业务分拆;全面建立审计责任问责制;加快事务所的组织形式转变,提高风险责任意识[13]。
综上所述,IPO审计失败国内外研究大多是在造成IPO审计失败的原因上,造成审计失败的原因有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以及社会环境等多方原因。只有深刻分析IPO审计失败的原因,才能更好的提出对策,以减少IPO审计失败发生的几率。
目 录
一、 绪论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研究意义 1
(三)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2
(四) 创新点和不足 2
(五)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二、 IPO审计失败原因分析 4
(一) 注册会计师原因 4
(二) 会计师事务所原因 7
(三)行业监管原因 7
三、 登云股份IPO审计失败案例分析 8
(一) 案例概况 8
(二) 登云股份舞弊手段分析 8
(三) 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分析 10
(四) 信永中和事务所分析 12
(五) 监管机构分析 13
四、 IPO审计失败的防范措施 14
(一) 注册会计师提高审计敏感度 16
(二) 会计师事务所加强“三核引领”管理体系 17
(三)监管机构加强监管和惩罚力度 17
结论与展望 18
参考文献 19
致谢 20
绪论
(一)研究背景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资本市场越来越得到国家和人们的普遍关注,“防范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做为重点强调,营造公平、法治的资本市场环境是监管者的目标。可是企业IPO造假却是违反金融法规、破坏资本市场稳定的最为严重的问题,企业为了追求巨大的利益,取得IPO胜利,对财务报表进行造假,而注册会计师等为了庞大的利益诱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惑,放弃职业道德,协助企业上市,在企业和审计师的双重夹击下,使得IPO审计失败的状况不断的产生。登云股份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登云股份IPO上市申请材料造假,利用四种舞弊手段进行财务造假,而注册会计师没有保持职业谨慎,导致IPO审计失败。由此可以通过案例研究,深入剖析其财务造假的手段和IPO审计失败的原因,从而统计分析整个资本市场近5年的IPO审计失败原因和最近半年的IPO上市情况,相应的提出较为合理的建议。
(二)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通过对登云股份财务造假和审计失败原因的分析,可以丰富自己的IPO审计法规的知识,提高敏感思维;可以更好的学习国家出台的各种财政法规,了解财务的变化;可以使相关专家更加关注IPO审计,丰富IPO审计理论研究,完善理论体系,加强法律法规,更好的指导实践,为监管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现实意义
如何有效的避免IPO审计失败以及有效控制IPO财务造假,从深处发现问题原因,并且提出合理的建议,避免审计失败的多次发生,是广大群众和政府监管机构关注的重点。更多的人来分析研究就会多一分的希望,可以有效帮助投资者弄清IPO造假企业的手段和思路,提高判断财务真假的能力,减少自身的损害。对于积极促进市场的规范运营、公平合理的市场运行环境的产生、减少资本的损失以及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规范运行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文献综述法
通过查找IPO审计失败问题研究的相关文献以及各种政策法规,准确了解IPO审计失败的研究现实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数据统计分析法
通过对数据的统计以及计算,充分利用图表表格的方式,从深层次探究IPO审计失败的原因。
案例分析法
将审计专业知识、IPO审计失败理论与登云股份IPO舞弊案例相结合,分析造成事件发生的动因,得到最终的研究结论。
(四) 创新点与不足
本文的创新之处是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加以统计分析,从而更加全面的分析IPO审计失败的原因和注册会计师应该关注的重点方向。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分析尚存在局限性,希望以后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可以更好的完善。
(五)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Fafatas和Stephan(2016)认为,若审计客户存在较高的风险,那么会计师事务所会提出更高的收费要求,费用影响审计失败[14]。
Olivia Furiady和Ratnawati Kurnia(2015)认为,首先,专业胜任能力对审计工作质量是有影响的;其次,问责制度的应用对审计报告的质量也会有所提高;最后,审计报告还受到外界客观环境的影响[15]。
Selby和Daniel(2009)认为,不相关内部控制会影响审计人员对相关内部控制所存在的缺陷进行职业判断,并低估内部控制的工作量,形成不恰当的判断,导致审计失败[16]。
国内研究现状
朱松和柯晓莉(2018)认为,未受罚事务所在处罚公告后保持原有审计标准,公告前后审计质量无显著变化[1]。
王艳(2018)认为,处罚间隔年度大都在13年分布,说明中国证监会对审计失败案件的处理速度总体上有待提高[2]。
李莫愁(2017)认为,在所有的审计失败案例中,“审计证据”和“函证”两个具体审计准则被触犯的频次最多[3]。
李莫愁和任婧(2017)认为,被处罚的会计师事务所在遭受处罚后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概率并未显著提高[4]。
林翰东(2017)认为,注册会计师自身素质不高、事务所风险控制存在缺陷、审计市场不良竞争是审计失败的原因[5]。
陈莉娜(2017)认为,多家IPO造假企业是在成功上市3到5年以后才被证监会查处,可见相关首发审核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6]。
张梦洁(2016)认为,IPO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漏洞;IPO舞弊成本、市场观念、政府监管与注册会计师行业竞争部要素都影响IPO审计失败[7]。
丁富依(2015)认为,IPO审计费用较高,事务所为了获取高额审计收入忽略了其自身所需要保持的独立性问题,为审计失败埋下了伏笔[8]。
李晓慧和周羽杰(2015)认为,签字注册会计师对职业怀疑态度的实质不理解、风险导向审计准则规定的审计程序执行不当导致审计失败[9]。
宋玮和张译丹(2014)认为,几乎任何审计失败都与注册会计师不能勤勉尽责有很大的关系,有时甚至起到决定性的作用[10]。
刘万丽(2013)认为,审计失败是一个公司出现了经营失败才引起社会各方的关注,从而使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舞弊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失败浮出水面[11]。
郑波(2017)认为,应对IPO审计失败,要从IPO审计的角度明确审计机构未勤勉尽职的认定标准、复查方式以及处罚原则[12]。
徐晓静(2016)认为,要应对审计失败,应将IPO过程的鉴证类业务与非鉴证类业务分拆;全面建立审计责任问责制;加快事务所的组织形式转变,提高风险责任意识[13]。
综上所述,IPO审计失败国内外研究大多是在造成IPO审计失败的原因上,造成审计失败的原因有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以及社会环境等多方原因。只有深刻分析IPO审计失败的原因,才能更好的提出对策,以减少IPO审计失败发生的几率。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2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