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在th制造企业成本核算中的应用
目 录
一、绪论 1
(一)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1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
(三)研究方法 2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2
(一)国外文献综述 2
(二)国内文献综述 3
三、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相关的理论和方法 4
(一)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 4
(二)作业成本法 4
(三)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 5
四、TH制造企业的基本概况和可行性分析 6
(一)TH企业的基本情况 6
(二)TH企业实施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可行性分析 6
(三)TH 企业现行的成本核算方法 6
五、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在TH制造企业的应用 7
(一)生产部门作业分类 7
(二)TH制造企业对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具体应用 8
(三)对比分析传统法与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差异 11
(四)对闲置资源的分析 12
六、结论与展望 12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6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1.研究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国推行了经济产业的结构性改革。技术的飞速进步在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的同时,迅速带动了新兴产业的发展。传统的制造企业业绩明显下滑且行业内部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与此同时,为了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产品的生产流程更为复杂、产品单一性降低。产品之间的成本差异增大,辅助生产成本占产品总成本比例不断增加。精准的成本核算方法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合理的定价决策,为制造企业在严峻的行情下提供强有力的竞争优势。
在我国,绝大多数的制造企业,仍沿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以人工或机器工作小时为分配标准,却无法反映出成本的发生动因,无法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相应的成本动因信息。此外,间接成本占比例不断增加,而由于发生动因的不明确无法得到合理的分配。不利于企业的预算、决算和产品的合理定价。传统成本法出现的诸多不利因素,亟待我们去突破。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进行合理的定价决策,为制造企业在严峻的行情下提供强有力的竞争优势。
在我国,绝大多数的制造企业,仍沿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以人工或机器工作小时为分配标准,却无法反映出成本的发生动因,无法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相应的成本动因信息。此外,间接成本占比例不断增加,而由于发生动因的不明确无法得到合理的分配。不利于企业的预算、决算和产品的合理定价。传统成本法出现的诸多不利因素,亟待我们去突破。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TDABC)的成功引入,不仅能反映出发生动因,克服原来方法的劣势。还引入“时间”来合理分配资源,攻克了作业成本法操作性复杂、计算量庞大的难题。
2.选题意义
(1)理论性意义
阐释了传统成本法、作业成本法(ABC)、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TDABC)的相关概念、并结合流程图解释了相对应的成本核算步骤。并对这三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说明。把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应用到企业的成本核算中,大大提高了成本核算效率,该方法也更易于推广、普及和实际应用。
(2)实践性意义
根据2015年度TH企业的相关数据计算出每月的平均数,结合这一实际案例,明确TH企业的作业中心和成本动因率,并进一步分析时TDABC的优势所在。为制造企业合理管理和控制企业成本,明确产品的成本核算,提供了理论和应用基础。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先是对传统的成本核算法、ABC以及TDABC的理论框架进行相应的阐释说明述,并分析其具体核算的步骤流程,比较说明了三种方法的优缺点。然后结合TH企业具体的生产情况和行业大背景,对TH企业可以采用TDABC的原因进行分析,随后研究该方法在企业成本核算中的具体实施流程。不难发现,TDABC能更加准确的核算企业的辅助生产成本,打破传统成本核算中存在的固有弊端。帮助制造企业更好进行产品核算、成本控制和产品定价,让企业在长期竞争中更具优势。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关于文献调查方法主要指的是通过查阅图书馆的书籍资料,还有近几年出版的相关课题的期刊杂志以及相关的电子资料。研读深究国内、国外有关TDABC的文献期刊、了解该方法提出的原因、适用的条件、发展的历程以及方法本身的优缺点。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在理解的基础上,探究该方法的实施步骤及其所能解决的实际问题。
2.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本文先从理论入手,详细的阐释了各种成本核算方法的含义及核算流程。接着以TH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这一实际案列,将理论加以落实。结合实际数据说明TDABC对TH企业成本核算的流程及意义。
3.对比分析法
分析比较传统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和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步骤。对TH制造企业实施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分析该企业采用传统成本法和TDABC的差异。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1. 国外理论研究
1952年埃瑞克科勒(Eric Kohler)在《会计师词典》中,第一次总结归纳了作业、作业帐户、作业会计等概念。乔治斯托布斯(George Staubus)教授在1972年出版的《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Activity Costing and Input Output Accounting)一书中对“作业”等概念进行了更进步一的探究。基于上述理论研究,Kaplan 和 Anderson 总结出了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ABC),这一方法迅速得在理论界引发了热议。一些企业家开始尝试和探索如何将ABC应用的实际企业的生产经营中。但Schoute在编写的《对 ABC 悖论的深思》一书中分析说明了作业成本法在理论看起来虽然十分合理可行,但在现实的企业成本核算中却存在诸多问题[1]。其复杂的计算过程和操作步骤都很难在实际企业中得到良好的应用和发展。因此从 1996 开始,人们作业成本法的态度便逐渐趋于冷淡[2]。为解决作业成本法的难操作性,Kaplan 和 Anderson 提出了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Time—driven Activity-based costing,TDABC),以时间为资源分配的成本动因,有效的克服了ABC所存在的固有弊端,简化了工作量、提升了工作效率[3]。但也有相关专家认为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作业成本法核算过程中的问题,只是简化其运算步骤[4]。
2. 国外应用研究
Kaplan and Anderson(2004)将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应用于乳品业,进而分析顾客盈利能力,有益于企业对盈利顾客和非盈利顾客的识别[5]。Brugemann , Everaert ,Anderson and Levant(2005)使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核算分析物流企业的成本,发现在保证准确核算的前提下,TDABC简化了ABC的工作量,可以有效增强公司盈利能力,因此认为TDABC比ABC更适用于物流业务[6] 。Mitchell Max(2007)将TDABC引入到银行文档处理的成本计量中,发现TDABC能准确的反映出核算程序,为文档成本管理提供更为有效及时的信息[7]。Demeere,Stouthuysen and Roodhooft(2009) 基于TDABC对问诊医疗服务的费用进行计算,问诊医疗服务
一、绪论 1
(一)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1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
(三)研究方法 2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2
(一)国外文献综述 2
(二)国内文献综述 3
三、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相关的理论和方法 4
(一)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 4
(二)作业成本法 4
(三)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 5
四、TH制造企业的基本概况和可行性分析 6
(一)TH企业的基本情况 6
(二)TH企业实施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可行性分析 6
(三)TH 企业现行的成本核算方法 6
五、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在TH制造企业的应用 7
(一)生产部门作业分类 7
(二)TH制造企业对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具体应用 8
(三)对比分析传统法与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差异 11
(四)对闲置资源的分析 12
六、结论与展望 12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6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1.研究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国推行了经济产业的结构性改革。技术的飞速进步在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的同时,迅速带动了新兴产业的发展。传统的制造企业业绩明显下滑且行业内部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与此同时,为了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产品的生产流程更为复杂、产品单一性降低。产品之间的成本差异增大,辅助生产成本占产品总成本比例不断增加。精准的成本核算方法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合理的定价决策,为制造企业在严峻的行情下提供强有力的竞争优势。
在我国,绝大多数的制造企业,仍沿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以人工或机器工作小时为分配标准,却无法反映出成本的发生动因,无法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相应的成本动因信息。此外,间接成本占比例不断增加,而由于发生动因的不明确无法得到合理的分配。不利于企业的预算、决算和产品的合理定价。传统成本法出现的诸多不利因素,亟待我们去突破。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进行合理的定价决策,为制造企业在严峻的行情下提供强有力的竞争优势。
在我国,绝大多数的制造企业,仍沿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以人工或机器工作小时为分配标准,却无法反映出成本的发生动因,无法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相应的成本动因信息。此外,间接成本占比例不断增加,而由于发生动因的不明确无法得到合理的分配。不利于企业的预算、决算和产品的合理定价。传统成本法出现的诸多不利因素,亟待我们去突破。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TDABC)的成功引入,不仅能反映出发生动因,克服原来方法的劣势。还引入“时间”来合理分配资源,攻克了作业成本法操作性复杂、计算量庞大的难题。
2.选题意义
(1)理论性意义
阐释了传统成本法、作业成本法(ABC)、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TDABC)的相关概念、并结合流程图解释了相对应的成本核算步骤。并对这三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说明。把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应用到企业的成本核算中,大大提高了成本核算效率,该方法也更易于推广、普及和实际应用。
(2)实践性意义
根据2015年度TH企业的相关数据计算出每月的平均数,结合这一实际案例,明确TH企业的作业中心和成本动因率,并进一步分析时TDABC的优势所在。为制造企业合理管理和控制企业成本,明确产品的成本核算,提供了理论和应用基础。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先是对传统的成本核算法、ABC以及TDABC的理论框架进行相应的阐释说明述,并分析其具体核算的步骤流程,比较说明了三种方法的优缺点。然后结合TH企业具体的生产情况和行业大背景,对TH企业可以采用TDABC的原因进行分析,随后研究该方法在企业成本核算中的具体实施流程。不难发现,TDABC能更加准确的核算企业的辅助生产成本,打破传统成本核算中存在的固有弊端。帮助制造企业更好进行产品核算、成本控制和产品定价,让企业在长期竞争中更具优势。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关于文献调查方法主要指的是通过查阅图书馆的书籍资料,还有近几年出版的相关课题的期刊杂志以及相关的电子资料。研读深究国内、国外有关TDABC的文献期刊、了解该方法提出的原因、适用的条件、发展的历程以及方法本身的优缺点。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在理解的基础上,探究该方法的实施步骤及其所能解决的实际问题。
2.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本文先从理论入手,详细的阐释了各种成本核算方法的含义及核算流程。接着以TH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这一实际案列,将理论加以落实。结合实际数据说明TDABC对TH企业成本核算的流程及意义。
3.对比分析法
分析比较传统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和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步骤。对TH制造企业实施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分析该企业采用传统成本法和TDABC的差异。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1. 国外理论研究
1952年埃瑞克科勒(Eric Kohler)在《会计师词典》中,第一次总结归纳了作业、作业帐户、作业会计等概念。乔治斯托布斯(George Staubus)教授在1972年出版的《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Activity Costing and Input Output Accounting)一书中对“作业”等概念进行了更进步一的探究。基于上述理论研究,Kaplan 和 Anderson 总结出了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ABC),这一方法迅速得在理论界引发了热议。一些企业家开始尝试和探索如何将ABC应用的实际企业的生产经营中。但Schoute在编写的《对 ABC 悖论的深思》一书中分析说明了作业成本法在理论看起来虽然十分合理可行,但在现实的企业成本核算中却存在诸多问题[1]。其复杂的计算过程和操作步骤都很难在实际企业中得到良好的应用和发展。因此从 1996 开始,人们作业成本法的态度便逐渐趋于冷淡[2]。为解决作业成本法的难操作性,Kaplan 和 Anderson 提出了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Time—driven Activity-based costing,TDABC),以时间为资源分配的成本动因,有效的克服了ABC所存在的固有弊端,简化了工作量、提升了工作效率[3]。但也有相关专家认为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作业成本法核算过程中的问题,只是简化其运算步骤[4]。
2. 国外应用研究
Kaplan and Anderson(2004)将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应用于乳品业,进而分析顾客盈利能力,有益于企业对盈利顾客和非盈利顾客的识别[5]。Brugemann , Everaert ,Anderson and Levant(2005)使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核算分析物流企业的成本,发现在保证准确核算的前提下,TDABC简化了ABC的工作量,可以有效增强公司盈利能力,因此认为TDABC比ABC更适用于物流业务[6] 。Mitchell Max(2007)将TDABC引入到银行文档处理的成本计量中,发现TDABC能准确的反映出核算程序,为文档成本管理提供更为有效及时的信息[7]。Demeere,Stouthuysen and Roodhooft(2009) 基于TDABC对问诊医疗服务的费用进行计算,问诊医疗服务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5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