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过程中的会计问题处理
国有制企业股份制改革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完善并得到快速发展,各项数据显示我国国有制企业股份制改革2006年发展达到顶峰。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制度平衡被打破。股份制企业的发展在不断加快的同时也面临着清产核资财务审计等方面的挑战和会计问题。
目录
一、引言 1
(一)国有制企业股份制改革内涵及理论 1
(二)国有制企业股份制改革的背景 1
二、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出现的会计问题 2
(一)清产核资问题 2
(二)财务审计问题 2
(三)资产评估问题 2
(四)组建股份公司其他问题 2
1.股权结构的分布不合理,内部控制情况严重。 2
2.监事会形同虚设 2
三、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出现的会计问题处理方法 3
(一)资产清查损失处理 3
(二)会计制度的选择 3
(三)加强财务审计 3
(四)进行有效的资产评估 3
(五)组建股份公司阶段的设计 4
四、上海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的现状和启示 4
(一)上海石化的基本情况介绍 4
(二)以现代公司制度为标准,反观上海石化在转形方面存在的问题 4
(三)上海石化改革的建议 5
五、总结 5
参考文献 6
致谢 7
一、引言
1978年,在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邓小平主席的领导下,我国股份制改革开始萌芽,并且得以快速发展。股份制改革的本质就上企业资本组合形式的改变,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在当时已经开始萌芽,农村社办企业采取各种形式来提高生产力,从而形成了农村股份合作制企业。这就是股份制的雏形。一路的努力,国有企业股份制经过了不断努力,虽然有所改变,但是并不彻底,没有摆脱陈旧体制的束缚,扔存在缺点。但是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股份制改革的大潮流下,国有企业极速前行,但是在如今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前提下,跟不上脚步,从而暴露出很多问题并亟待解决。国有企业支撑着我国的国民经济,因此,发现指出并进尽快解决相关问题迫在眉睫。然而当今环境下仍有许多企业还没有意识危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未察觉到自己正在面临面临艰难的会计问题和新的挑战,准备及应对的措施更是无从谈起。我国国情特殊,虽然在进行股份制改革,但是进行的股份制改革并是建立在在社会主义制度上的,而并不是资本主义上的改革。因此改革是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因此,我国国有制改革必然要不断探索不断实践。本文就是从会计角度 指出我国经过股份制改革趋于成熟的国有企业在发展到现阶段即将面临或正在面临的会计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措施。也给还在探索的国有企业指明方向及预防此类问题的发生。不断促进我国国有制企业的发展和股份制改革的完善,同时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经济作用。
(一)国有制企业股份制改革内涵及理论
股份制是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是现代企业的一种管理与运作方法,股份制揭示了企业资本的组织的模式。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标志着中国股票市场正式出现,但是大规模的股份制改革还没有出现,股份制有限公司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从2002年到2007年5年的时间,经过社会主义形式的股份制改革,我国的国有制企业得到了以飞速发展。通过努力,股份制改革取得了些许成就,但是根本性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目前的现代企业制度和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只有通过深化改革、全面改革、持续改革,才能尽快解决目前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后面临的会计问题,获得蓬勃发展的生机。
(二)国有制企业股份制改革的背景
国有企业支撑着我国国民经济,掌控着方向。自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大门,我国的国有企业也打破了“铁饭碗、大锅饭”制度,创新实行了“经济承包责任制”,然后又实行起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高要求。党的十六大以来,形成了以产权改革为核心的股份制改革,新型股份制改革成了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随着不断的改革推进,股份制改革的优势获得了初步显现,经过调查发现:2006年,全国国有企业户数比2003年减少31万户,实现利润比2003年增长1473%,企业资产总额比2003年增长457%。2007年上半年,国有企业实现利润7538亿元,同比增长315 %。
股份制改革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成为激活国有企业的有效实现形式。想要跟进当今经济前进的步伐,唯有进行紧跟时代脚步的股份制改革才是现代企业建立的重要途径。国有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不仅获得了大量资金注入,同时也加快企业制度的创新和改革,使得经营机制的得到转换,焕发企业的生机和活力。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出现的会计问题
(一)清产核资问题
清产核资是企业股份制改革改造中查清其所有资产的重要手段。经过大量调查研究、走访实践,我们发现在当今企业中,财务核算这一环节的时效性不足,与财务会计信息对接不及时,无法满足会计信息需求,从而使得信息不对称,衔接不紧密,导致财务部门无法对企业的财务进行有效的控制;二、由于财务信息的不及时从而降低了财务控制的职能,导致财务分析失利,影响企业的整体运转。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在清产核资的过程中暴露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财务会计信息的时效性的问题,由于财务信息时效性差导致了后续的工作无法正常运转,影响了控制和决策的效能发挥。
(二)财务审计问题
财务审计是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重要环节。目前,国有企业财务审计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一、改革方针与财务审计工作不适配;二、审计的过程不严谨、存着着大大小小的漏洞;三、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对企业整体财务的把控能力,无法做到因地制宜、结合实际的进行工作,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国的审核工作制度、方法难以满足日新月异的国企改革发展速度,审计流程不规范,执行力度不够,工作队伍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诸如此类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资产评估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资产评估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标准不统一、资产评估的理论体系不健全。资产评估管理主要依靠行政部门来管理,但是评估的标准却是由其他部门来制定修缮的,行政部门无法根据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具体情况进行弹性管理,资产评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无法及时反映到规章制度中去,规章制度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因此资产评估工作也就难以协调统一,无法科学的管理。在实际的评估过程中又因为评估行业的技术标准不透明,从而影响了评估的公正性。
目录
一、引言 1
(一)国有制企业股份制改革内涵及理论 1
(二)国有制企业股份制改革的背景 1
二、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出现的会计问题 2
(一)清产核资问题 2
(二)财务审计问题 2
(三)资产评估问题 2
(四)组建股份公司其他问题 2
1.股权结构的分布不合理,内部控制情况严重。 2
2.监事会形同虚设 2
三、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出现的会计问题处理方法 3
(一)资产清查损失处理 3
(二)会计制度的选择 3
(三)加强财务审计 3
(四)进行有效的资产评估 3
(五)组建股份公司阶段的设计 4
四、上海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的现状和启示 4
(一)上海石化的基本情况介绍 4
(二)以现代公司制度为标准,反观上海石化在转形方面存在的问题 4
(三)上海石化改革的建议 5
五、总结 5
参考文献 6
致谢 7
一、引言
1978年,在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邓小平主席的领导下,我国股份制改革开始萌芽,并且得以快速发展。股份制改革的本质就上企业资本组合形式的改变,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在当时已经开始萌芽,农村社办企业采取各种形式来提高生产力,从而形成了农村股份合作制企业。这就是股份制的雏形。一路的努力,国有企业股份制经过了不断努力,虽然有所改变,但是并不彻底,没有摆脱陈旧体制的束缚,扔存在缺点。但是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股份制改革的大潮流下,国有企业极速前行,但是在如今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前提下,跟不上脚步,从而暴露出很多问题并亟待解决。国有企业支撑着我国的国民经济,因此,发现指出并进尽快解决相关问题迫在眉睫。然而当今环境下仍有许多企业还没有意识危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未察觉到自己正在面临面临艰难的会计问题和新的挑战,准备及应对的措施更是无从谈起。我国国情特殊,虽然在进行股份制改革,但是进行的股份制改革并是建立在在社会主义制度上的,而并不是资本主义上的改革。因此改革是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因此,我国国有制改革必然要不断探索不断实践。本文就是从会计角度 指出我国经过股份制改革趋于成熟的国有企业在发展到现阶段即将面临或正在面临的会计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措施。也给还在探索的国有企业指明方向及预防此类问题的发生。不断促进我国国有制企业的发展和股份制改革的完善,同时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经济作用。
(一)国有制企业股份制改革内涵及理论
股份制是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是现代企业的一种管理与运作方法,股份制揭示了企业资本的组织的模式。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标志着中国股票市场正式出现,但是大规模的股份制改革还没有出现,股份制有限公司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从2002年到2007年5年的时间,经过社会主义形式的股份制改革,我国的国有制企业得到了以飞速发展。通过努力,股份制改革取得了些许成就,但是根本性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目前的现代企业制度和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只有通过深化改革、全面改革、持续改革,才能尽快解决目前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后面临的会计问题,获得蓬勃发展的生机。
(二)国有制企业股份制改革的背景
国有企业支撑着我国国民经济,掌控着方向。自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大门,我国的国有企业也打破了“铁饭碗、大锅饭”制度,创新实行了“经济承包责任制”,然后又实行起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高要求。党的十六大以来,形成了以产权改革为核心的股份制改革,新型股份制改革成了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随着不断的改革推进,股份制改革的优势获得了初步显现,经过调查发现:2006年,全国国有企业户数比2003年减少31万户,实现利润比2003年增长1473%,企业资产总额比2003年增长457%。2007年上半年,国有企业实现利润7538亿元,同比增长315 %。
股份制改革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成为激活国有企业的有效实现形式。想要跟进当今经济前进的步伐,唯有进行紧跟时代脚步的股份制改革才是现代企业建立的重要途径。国有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不仅获得了大量资金注入,同时也加快企业制度的创新和改革,使得经营机制的得到转换,焕发企业的生机和活力。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出现的会计问题
(一)清产核资问题
清产核资是企业股份制改革改造中查清其所有资产的重要手段。经过大量调查研究、走访实践,我们发现在当今企业中,财务核算这一环节的时效性不足,与财务会计信息对接不及时,无法满足会计信息需求,从而使得信息不对称,衔接不紧密,导致财务部门无法对企业的财务进行有效的控制;二、由于财务信息的不及时从而降低了财务控制的职能,导致财务分析失利,影响企业的整体运转。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在清产核资的过程中暴露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财务会计信息的时效性的问题,由于财务信息时效性差导致了后续的工作无法正常运转,影响了控制和决策的效能发挥。
(二)财务审计问题
财务审计是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重要环节。目前,国有企业财务审计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一、改革方针与财务审计工作不适配;二、审计的过程不严谨、存着着大大小小的漏洞;三、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对企业整体财务的把控能力,无法做到因地制宜、结合实际的进行工作,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国的审核工作制度、方法难以满足日新月异的国企改革发展速度,审计流程不规范,执行力度不够,工作队伍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诸如此类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资产评估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资产评估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标准不统一、资产评估的理论体系不健全。资产评估管理主要依靠行政部门来管理,但是评估的标准却是由其他部门来制定修缮的,行政部门无法根据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具体情况进行弹性管理,资产评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无法及时反映到规章制度中去,规章制度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因此资产评估工作也就难以协调统一,无法科学的管理。在实际的评估过程中又因为评估行业的技术标准不透明,从而影响了评估的公正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2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