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影响的研究(附件)
摘 要摘 要1994年,中国税制改革实行了生产型增值税,增值税类型选择适应了当时经济和财政的实际,为政府支出和宏观经济调控提供了有力的财力支持,但是随着国民经济战略的转移,即从限制非理性投资到扩大内需和提高经济效率,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型就成为公认的增值税改革方向。本文根据增值税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必要性深刻系统地介绍新、旧《增值税条例》内容的主要变化及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企业财务绩效、企业经营成果、企业现金流量及企业纳税的影响,并结合当前现实情况分析新条例实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消费型增值税;财务核算;进项税额抵扣;固定资产
目 录
0引言 1
1增值税转型的理论基础 1
1.1增值税的定义 1
1.2我国增值税改革的主要内容 3
1.3增值税转型的必要性及意义 4
2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影响的分析 6
2.1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 6
2.2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 6
2.3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分析 8
2.4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分析 10
2.5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纳税的影响分析 11
3增值税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对策 11
3.1增值税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11
3.2对增值税转型的建议和对策 12
研究的结论 19
致谢 20
参考文献 21
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影响的研究
0引言
增值税是对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增加的价值征税,其既保留了传统流转税的收入及时、稳定的优点,又消除了重复征税的弊端,体现了公平税负的原则,有利于组织社会化大生产。我国在 2009 年实行消费型增值税之前,企业购置固定资产中所包含的增值税不允许抵扣,是以增值税纳税人的销售额扣除其耗用的外购商品和劳务的余额作为计税依据。在生产型增值税下,税基超出增值税原始概念的范围,对固定资产中的增值税无法抵扣,在固定资产使用周期内,固定资产价值分摊到产品中所形成的产品价值进行了征税,形成重复征税,如果固定资产投资在企业中 style="display:inline-block;width:630px;height:85px" data-ad-client="ca-pub-6529562764548102" data-ad-slot="6284556726">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
目 录
0引言 1
1增值税转型的理论基础 1
1.1增值税的定义 1
1.2我国增值税改革的主要内容 3
1.3增值税转型的必要性及意义 4
2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影响的分析 6
2.1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 6
2.2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 6
2.3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分析 8
2.4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分析 10
2.5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纳税的影响分析 11
3增值税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对策 11
3.1增值税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11
3.2对增值税转型的建议和对策 12
研究的结论 19
致谢 20
参考文献 21
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影响的研究
0引言
增值税是对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增加的价值征税,其既保留了传统流转税的收入及时、稳定的优点,又消除了重复征税的弊端,体现了公平税负的原则,有利于组织社会化大生产。我国在 2009 年实行消费型增值税之前,企业购置固定资产中所包含的增值税不允许抵扣,是以增值税纳税人的销售额扣除其耗用的外购商品和劳务的余额作为计税依据。在生产型增值税下,税基超出增值税原始概念的范围,对固定资产中的增值税无法抵扣,在固定资产使用周期内,固定资产价值分摊到产品中所形成的产品价值进行了征税,形成重复征税,如果固定资产投资在企业中 style="display:inline-block;width:630px;height:85px" data-ad-client="ca-pub-6529562764548102" data-ad-slot="6284556726">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比重越大,由于重复征税导致的税负就会越高。因此生产型增值税对固定资产投资的严重抑制作用同时也限制了自身的应用。
因此,国务院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在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从而实现了我国增值税从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的全面转变。这一转型,势必对我国经济和各个企业都产生重大影响。
1增值税转型的理论基础
1.1增值税的定义
增值税是对生产经营单位销售货物的增值额征收的并由消费者或使用单位承担的一种流转税,即生产经营者销售货物时,向消费者或使用单位收取的销项税金与购进货物时支付的进项税金之差为增值税税金。增值税实行价外税,也就是由消费者负担,有增值才征销售额,按规定的税率计算出销项税额,然后扣除取得该商品或劳务时所支付税,没增值不征税。但在实际当中,商品新增价值或附加值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是很难准确计算的。因此,中国也采用国际上的普遍采用的税款抵扣的办法,即根据销售商品或劳务的的增值税款,也就是进项税额,其差额就是增值部分应交的税额,这种计算方法体现了按增值因素计税的原则。
增值税分为三种类型,其根本区别在于课征增值税时,对企业当年购入的固定资产价值如何进行税务处理,三种对固定资产价值扣除的不同处理方法,使三种不同类型增值税税基所包括的范围大不一样,生产型增值税税基最大,收入型增值税次之,消费型增值税最小。
生产型增值税。生产型增值税是指计算增值税时,不允许扣除任何外购固定资产的价款,作为课税基数的法定增值额除包括增值税纳税人新创造的价值外,还包括当期计入成本的外购固定资产价款部分,即法定增值额相当于当期工资、利息、租金、利润等理论增值额和折旧之和。从整个国民经济来看,这一课税基数大体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统计口径,故称为生产型增值税。生产型增值税在征税时,不允许扣除任何外购固定资产价值中所含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该种类型的增值税的特点是:法定增值额大于理论增值额,对固定资产存在重复征税,而且越是资本有机构成高的行业,重复征税就越严重;不利于鼓励投资,但可以保证财政收入。我国增值税转型前采用的就是该种类型的增值税。目前,生产型增值税主要为印度尼西亚采用。
(2)收入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是指对外购固定资产价款只允许扣除当期计入产品价款的折旧部分,作为课税基数的法定增值额相当于当期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等各增值项目之和。从整个国民经济来看,这一课税基数相当于国民收入部分,故称为收入型增值税。该类型的增值税的特点是:法定增值额与理论增值额一致,从理论上讲是一种标准的增值税。但由于外购固定资产价款是以计提折旧的方式分期转入产品价值的,且转入部分没有合法的外购凭证,故给凭发票扣税的计算方法带来困难,从而影响了这种方法的广泛采用。目前,主要有阿根廷、摩洛哥及部分中东欧国家采用。
(3)消费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是指计算增值税时,允许将当期外购固定资产价值中所含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在购入的当期一次性全部扣除作为课税基数的法定增值额相当于纳税人当期的全部销售额扣除外购的全部生产资料价款后的余额。从整个国民经济来看,这一课税基数仅限于消费资料价值的部分,故称为消费型增值税。该类型的增值税在购进固定资产的当期,因扣除额大大增加,会减少财政收入,但将鼓励企业投资。这种方法最宜规范凭发票扣税的计算方法。因为凭固定资产的外购发票可以一次将其已纳税款全部扣除,既便于操作,也便于管理,所以是三种类型中最先进、最能体现增值税优越性的一种类型。目前,该类型增值税为欧盟各国及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采用,也是增值税发展的主流。我国于2009年1月1日起开始采用该类型增值税。
1.2我国增值税改革的主要内容
我国在1984 年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增值税;1994 年建立了规范的“生产型增值税”;从2004 年起推行了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从2009 年1 月1 日起,在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主要内容如下:
(1)2004 年7 月1 日起,财政部门在东北地区的八大行业开始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试点只在部分行业中实施,并且只采用了进项税增量抵扣,即纳税人当年准予抵扣的所列进项税额一般不超过当年新增增值税税额,当年没有新增增值税税额或新增增值税税额不足抵扣的,未抵扣的进项税额应留待下年抵扣。2007 年7 月1 日,增值税转型改革“挺进中原”,中部地区六省的26 个老工业基地城市的八大行业实行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的试点改革。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008 年7 月4 日宣布,东北老工业基地现行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政策适用于内蒙古东部地区。2008 年8 月1 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印发《汶川地震受灾严重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暂行办法》的通知,主要涉及四川、甘肃和陕西三省被确定为极重灾区和重灾区的51 个县(市、区)。将汶川地震受灾严重地区纳入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范围。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1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