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霍建起影片的人物形象塑造
在第五代电影创作中,电影的文学改编显现为一个独特的文化景观。第五代导演对新的思想、新的艺术手法,特别敏锐,力图在每一部影片中寻找新的角度,而霍建起是其中比较独特的一位导演。文章主要以霍建起三部代表作品《那山 那人 那狗》、《暖》、《情人结》为主要案例,来分析霍建起电影中较为明显的两类人城里人和山里人,比较与其他第五代导演不同的拍摄手法和详细的分析影片人物塑造的手段,并且从电影艺术的角度上去深究其影片人物独特的风格及成因。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霍建起影片塑造的人物类型——城里人和山里人2
(一)在山水间追求内心的平和的山里人2
(二)爱恨纠葛、性格饱满的城里人 3
二、霍建起影片的人物塑造手段3
(一)多种形象的重合3
(二)多种变化的核心人物4
(三)镜头及语言的运用5
三、霍建起塑造人物的特点6
(一)递进的大山情节——由诗意的大山到复杂的人物情感与命运6
(二)尊重每一个生命6
结语7
致谢7
参考文献8
论霍建起影片的人物形象塑造
引言
霍建起是中国著名电影导演,1982年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毕业后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当美术设计,做了14年的电影美工,自1995年起开始自己执导电影。他与妻子苏小卫合作过多部电影,并多次获国内外电影大奖。
他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是《那山那人那狗》,同时也是他获奖最多的作品。霍建起尤受日本观众欢迎,他的《那山那人那狗》票房超过3.5亿日元,是当时日本境内票房最高的中国电影。霍建起的电影一贯带有唯美含蓄的文艺质感,是电影圈内公认的文艺片导演。曾获东京国际电影节金麒麟大奖,后获邀担任东京国际电影节、长春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
现如今很多导演都着力于去表现国际上更喜欢看到的中国元素。像是乡村、贫穷、少数民族等等题材。影片的播放也都是各个电影展电影节。华语电影发展到现在,国内的观众已经能够完全支持整个产业的发展了。但是好的传统的电影却少了。上一个时代的导演拍电影,起码有一半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人是喜欢这个世界,把电影当做艺术品,用一种创作精神在制作。而现在由于各种商业目的的影片都有。所以说霍建起是一个很特别的导演。他处在一个中国电影事业又蓬勃又弱小的年代里,等他决定从事导演工作的时候,当初一起合作的伙伴们都已经成为了整个产业里的大腕。做这个课题之前,小小的搜集过霍建起先生的一些资料。纵览霍先生的人生履历,作品名录和家庭婚姻。可以发现霍建起并不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他温和的创作细腻的捕捉,在一个别人都翻天覆地的时代里,他和自己的爱人一起,温和的做出了大家都喜欢的好作品。他和别人的风格都不同,别人的大山里里面都是积贫的村子,都是想出去的人,都是铺路架桥致富。而霍建起的大山里,每一处村子都淳朴美丽,每一座山都自然漂亮。山里的姑娘都模样清秀,山里的小伙子都自信活力。张艺谋的电影里,出了巩俐,亲切坚韧像传统的中国妈妈。而霍建起的电影里出了陈好,去了台湾,做了万人迷。本文主要以霍建起两部代表作品《那山 那人 那狗》、《情人结》为主要案例,来分析霍建起电影中对人物塑造的手法,并且从时代和电影艺术的角度上去深究,其形成独特影视风格的成因。对于本次研究课题而言,这两部影片有特殊的参考价值。
一、霍建起影片塑造的人物类型——城里人和山里人
霍建起的电影人物丰富,虽然经历不是那么轰轰烈烈,却每个都性格饱满各具特色,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两类就是山里人和城里人。影片《那山那人那狗》与影片《情人结》还有《暖》讲述的都是20世纪80年代的故事。一个城市题材,两个乡村题材。一个公路类型片,两个传统故事片。两部影片由于题材不同所以塑造两个不同的人物类型,山里人和城里人。
在山水间追求内心的平和的山里人
中国传统的故事中,对乡村题材的描述都是浓墨重彩的,充满地方风俗和年代背景的。而霍建起的这部作品,复杂的自然环境和艰难前行的道路都变成了镜头上大片大片绿色山峦连绵起伏的美丽景观。山村里的侗族姑娘,欢喜的婚嫁喜事将贫穷冲的干干净净。山水之间人的内心很平和,路途之上父子关系也变得和谐。在当时有人评价,这部影片可以代表中国电影的一个高度。而事实上本片算的上是霍建起导演最成功的一部作品,作为一个首部影片就获得金鸡奖导演处女作奖的导演,在获得了良好的剧本,两位才华杰出的主演之后。霍建起用实力证明了自己杰出的导演才华。
影片《那山那人那狗》主要的人物类型是山里人,霍建起的眼里山里人简单。所以在要回家的时候,儿子可以简明扼要的把家里的人际关系讲的清清楚楚,谁是好人,谁不要招惹。山里人快乐,所以放牛娃哪怕不能上学了,也开心的接受自己的命运,把给邮递员丢绳子当做重要的责任,可以另辟蹊径去读函授大学。山里的姑娘漂亮,所以刘烨在见到陈好的时候魂就丢了。山里人情深,邮递员来往的时间村民都记得,会掐着日子办喜事。山里的路不好,但是人好。
《暖》是霍建起2003年的一部转型作品,时间上在《那山那人那狗》之后,《情人结》之前。从《暖》的镜头风格上也很容易看出这是霍建起的一部探索之作,影片一改《那山那人那狗》中山水画卷一般的画面风格,颜色上开始减少,更多的在画面和场景中考虑人物关系。全景的画面比例开始下降,整个影片风格更倾向于叙事而不是抒情。在这部作品中霍建起开始挖掘山村生活里更深层的细节,爱情。并影片且《暖》中,开始大量的运用形式语言,符号语言例如,表达两人感情运用秋千,表达乡土社会结构多处运用社戏和送行、宴请、婚嫁等群体社会性的活动,抒情转场空镜头中孩子,重点的道具糖果和雨伞。霍建起最为特征的诗意表达特征开始淡化。影片整体上更倾向于张艺谋的《我的父亲母亲》和《红高粱》,并且《暖》的原著剧本也是由《红高粱》的作者莫言所著。但是从戏剧性和冲突性上来讲《暖》又远远低于这两部作品。完成了《暖》的两年之后《情人结》就以一种更成熟的导演手段孕育而出,所以说《暖》并不是一部霍建起个人风格浓重的影片并且成熟自如的一部影片,而是他的一部转型之作,他的导演手段,叙事技巧以及对观众的把握能力,在这部影片中得到极大的提升。为其之后的《情人结》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相对于艺术价值来讲,个人以为是低于《那山那人那狗》以及《情人结》的。大量形式化语言的运用使得影片的镜头风格不如《那山那人那狗》那样挥洒自如,情节的节奏控制上也达不到《情人结》那样起伏得当。
爱恨纠葛、性格饱满的城里人
《情人结》则由候嘉和屈然两个家庭组成,一共8人。候嘉家庭2人:候嘉与母亲,屈然家庭6人;父亲、母亲、哥哥、嫂子、侄子。影片核心的人物只有候嘉和屈然两个人。他们两个的家庭是他们不幸命运的成因。影片的核心是候嘉和屈然的爱情,别的所有条件都是分开他们的原因。影片中哥哥嫂子的爱情进程,突出了他们不公的命运,和等待的困难。有一场戏,屈然和嫂子一起在镜子面前照镜子,嫂子卖弄着自己的一幅耳环,而镜子里的屈然却已沧桑。屈然的父亲病重,终于对候嘉说出。最痛苦的事情就是看着自己的女儿在面前变成一个老姑娘。候嘉和屈然因为别人的爱恨情仇,相隔十多年才能真正在一起,尽管青春不再,却还原了爱情真正的模样——忠诚。故事是传统的爱恨情仇,对爱情的观点也是中国传统的忠贞不移。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霍建起影片塑造的人物类型——城里人和山里人2
(一)在山水间追求内心的平和的山里人2
(二)爱恨纠葛、性格饱满的城里人 3
二、霍建起影片的人物塑造手段3
(一)多种形象的重合3
(二)多种变化的核心人物4
(三)镜头及语言的运用5
三、霍建起塑造人物的特点6
(一)递进的大山情节——由诗意的大山到复杂的人物情感与命运6
(二)尊重每一个生命6
结语7
致谢7
参考文献8
论霍建起影片的人物形象塑造
引言
霍建起是中国著名电影导演,1982年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毕业后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当美术设计,做了14年的电影美工,自1995年起开始自己执导电影。他与妻子苏小卫合作过多部电影,并多次获国内外电影大奖。
他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是《那山那人那狗》,同时也是他获奖最多的作品。霍建起尤受日本观众欢迎,他的《那山那人那狗》票房超过3.5亿日元,是当时日本境内票房最高的中国电影。霍建起的电影一贯带有唯美含蓄的文艺质感,是电影圈内公认的文艺片导演。曾获东京国际电影节金麒麟大奖,后获邀担任东京国际电影节、长春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
现如今很多导演都着力于去表现国际上更喜欢看到的中国元素。像是乡村、贫穷、少数民族等等题材。影片的播放也都是各个电影展电影节。华语电影发展到现在,国内的观众已经能够完全支持整个产业的发展了。但是好的传统的电影却少了。上一个时代的导演拍电影,起码有一半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人是喜欢这个世界,把电影当做艺术品,用一种创作精神在制作。而现在由于各种商业目的的影片都有。所以说霍建起是一个很特别的导演。他处在一个中国电影事业又蓬勃又弱小的年代里,等他决定从事导演工作的时候,当初一起合作的伙伴们都已经成为了整个产业里的大腕。做这个课题之前,小小的搜集过霍建起先生的一些资料。纵览霍先生的人生履历,作品名录和家庭婚姻。可以发现霍建起并不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他温和的创作细腻的捕捉,在一个别人都翻天覆地的时代里,他和自己的爱人一起,温和的做出了大家都喜欢的好作品。他和别人的风格都不同,别人的大山里里面都是积贫的村子,都是想出去的人,都是铺路架桥致富。而霍建起的大山里,每一处村子都淳朴美丽,每一座山都自然漂亮。山里的姑娘都模样清秀,山里的小伙子都自信活力。张艺谋的电影里,出了巩俐,亲切坚韧像传统的中国妈妈。而霍建起的电影里出了陈好,去了台湾,做了万人迷。本文主要以霍建起两部代表作品《那山 那人 那狗》、《情人结》为主要案例,来分析霍建起电影中对人物塑造的手法,并且从时代和电影艺术的角度上去深究,其形成独特影视风格的成因。对于本次研究课题而言,这两部影片有特殊的参考价值。
一、霍建起影片塑造的人物类型——城里人和山里人
霍建起的电影人物丰富,虽然经历不是那么轰轰烈烈,却每个都性格饱满各具特色,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两类就是山里人和城里人。影片《那山那人那狗》与影片《情人结》还有《暖》讲述的都是20世纪80年代的故事。一个城市题材,两个乡村题材。一个公路类型片,两个传统故事片。两部影片由于题材不同所以塑造两个不同的人物类型,山里人和城里人。
在山水间追求内心的平和的山里人
中国传统的故事中,对乡村题材的描述都是浓墨重彩的,充满地方风俗和年代背景的。而霍建起的这部作品,复杂的自然环境和艰难前行的道路都变成了镜头上大片大片绿色山峦连绵起伏的美丽景观。山村里的侗族姑娘,欢喜的婚嫁喜事将贫穷冲的干干净净。山水之间人的内心很平和,路途之上父子关系也变得和谐。在当时有人评价,这部影片可以代表中国电影的一个高度。而事实上本片算的上是霍建起导演最成功的一部作品,作为一个首部影片就获得金鸡奖导演处女作奖的导演,在获得了良好的剧本,两位才华杰出的主演之后。霍建起用实力证明了自己杰出的导演才华。
影片《那山那人那狗》主要的人物类型是山里人,霍建起的眼里山里人简单。所以在要回家的时候,儿子可以简明扼要的把家里的人际关系讲的清清楚楚,谁是好人,谁不要招惹。山里人快乐,所以放牛娃哪怕不能上学了,也开心的接受自己的命运,把给邮递员丢绳子当做重要的责任,可以另辟蹊径去读函授大学。山里的姑娘漂亮,所以刘烨在见到陈好的时候魂就丢了。山里人情深,邮递员来往的时间村民都记得,会掐着日子办喜事。山里的路不好,但是人好。
《暖》是霍建起2003年的一部转型作品,时间上在《那山那人那狗》之后,《情人结》之前。从《暖》的镜头风格上也很容易看出这是霍建起的一部探索之作,影片一改《那山那人那狗》中山水画卷一般的画面风格,颜色上开始减少,更多的在画面和场景中考虑人物关系。全景的画面比例开始下降,整个影片风格更倾向于叙事而不是抒情。在这部作品中霍建起开始挖掘山村生活里更深层的细节,爱情。并影片且《暖》中,开始大量的运用形式语言,符号语言例如,表达两人感情运用秋千,表达乡土社会结构多处运用社戏和送行、宴请、婚嫁等群体社会性的活动,抒情转场空镜头中孩子,重点的道具糖果和雨伞。霍建起最为特征的诗意表达特征开始淡化。影片整体上更倾向于张艺谋的《我的父亲母亲》和《红高粱》,并且《暖》的原著剧本也是由《红高粱》的作者莫言所著。但是从戏剧性和冲突性上来讲《暖》又远远低于这两部作品。完成了《暖》的两年之后《情人结》就以一种更成熟的导演手段孕育而出,所以说《暖》并不是一部霍建起个人风格浓重的影片并且成熟自如的一部影片,而是他的一部转型之作,他的导演手段,叙事技巧以及对观众的把握能力,在这部影片中得到极大的提升。为其之后的《情人结》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相对于艺术价值来讲,个人以为是低于《那山那人那狗》以及《情人结》的。大量形式化语言的运用使得影片的镜头风格不如《那山那人那狗》那样挥洒自如,情节的节奏控制上也达不到《情人结》那样起伏得当。
爱恨纠葛、性格饱满的城里人
《情人结》则由候嘉和屈然两个家庭组成,一共8人。候嘉家庭2人:候嘉与母亲,屈然家庭6人;父亲、母亲、哥哥、嫂子、侄子。影片核心的人物只有候嘉和屈然两个人。他们两个的家庭是他们不幸命运的成因。影片的核心是候嘉和屈然的爱情,别的所有条件都是分开他们的原因。影片中哥哥嫂子的爱情进程,突出了他们不公的命运,和等待的困难。有一场戏,屈然和嫂子一起在镜子面前照镜子,嫂子卖弄着自己的一幅耳环,而镜子里的屈然却已沧桑。屈然的父亲病重,终于对候嘉说出。最痛苦的事情就是看着自己的女儿在面前变成一个老姑娘。候嘉和屈然因为别人的爱恨情仇,相隔十多年才能真正在一起,尽管青春不再,却还原了爱情真正的模样——忠诚。故事是传统的爱恨情仇,对爱情的观点也是中国传统的忠贞不移。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byzy/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