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患者应用中西医治疗的疗效研究
摘要: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77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与试验组(40例,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种方法对肾功能.免疫功能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结果治疗后两组血β2-微球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hbsrm.com
蛋白(β2-MG).尿β2-MG.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的CD8+.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低于同组治疗前,且低于治疗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可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免疫功能及微炎症状态.关键字:慢性肾衰竭;中西医结合;肾功能;免疫功能;微炎症状态;慢性肾衰竭(chronicrenalfailure,CRF)为肾脏疾病持续发展的终末期结局,为肾科常见病,而且慢性肾衰竭发病率.住院率较高,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1].现代医学对于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治疗,除了肾移植和血液净化,并无理想治疗方法,但治疗费用均较高,增加了家庭负担.而中医延缓肾衰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旨在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77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37例,男22例,女15例;年龄34~70岁,平均(51.0±8.6)岁;病程1~28年,平均(15.0±8.5)年;原发疾病,狼疮性肾炎8例,高压性肾损伤6例,多囊肾11例,糖尿病肾病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4例.试验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33~78岁,平均(51.5±8.4)岁;病程3~35年,平均(18.2±8.0)年;原发疾病,狼疮性肾炎8例,高压性肾损伤7例,多囊肾10例,糖尿病肾病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慢性肾脏病(CKD)3~5期患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酸中毒.电解质紊乱.急性严重感染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意识障碍或精神系统疾病患者.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主要包括改善患者水电解质失衡及贫血,饮食以低盐.低脂.低蛋白为主,蛋白质摄入量为0.6g/(kg·d),对症治疗原发疾病等.试验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金匮肾气丸(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国药准字Z11020147),6粒/次,3次/d.两组均接受1个疗程(3个月)的治疗.1.3.观察指标(1)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肾功能,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采用速率法测定患者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2)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免疫功能,测定治疗前后两组的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及免疫球蛋白M.A(IgM.IgA)水平.(3)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炎性因子水平,于治疗前后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各项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β2-MG.尿β2-MG.BUN.SCr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2.2.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学指标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各项免疫学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各项免疫学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的CD8+.IgM.Ig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2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学指标水平比较(?±s)2.3.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各项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CRP.TNF-α.IL-6水平低于同组治疗前,且低于治疗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3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3.讨论肾脏疾病发展到终末期,形成慢性肾衰竭,该病进展快,治疗难度大,如何有效抑制肾衰竭发展,是临床研究的重点.临床并未明确尿毒症微炎症状态下所造成的病理生理效应,但研究表明其与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免疫功能.营养状况及肾功能预后相关.慢性肾衰竭为中医学肾痨等范畴,分析其病因为脾肾亏损,因此治疗以肝肾同补为主[2].中医分析慢性肾衰竭以脾肾阳虚为病机,应以健脾益肾.平补平泻为治疗原则,维持机体较低水平下阴阳平衡,因此可采用金匮肾气丸治疗.该方中山药补益脾阴;山茱萸具有补益肝阴功效;地黄具有滋补肾阴功效;泽泻排肾浊,而不伤肾气;丹皮清肝,与泽泻联合,可降虚元;茯苓渗湿健脾,利水不伤正.多种药物相互协同,可改善肝脾肾三脏功能,补而不腻,泻而不伤,同时辅以附子.桂枝,阴中求阳.上述药物联合,协调肾脏阴阳,此为金匮肾气丸治疗肾衰竭患者的原理.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后的血β2-MG.尿β2-MG.BUN.SCr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机体免疫平衡由CD4+.CD8+维持,其中CD4+的作用是增强免疫功能,CD8+的作用是抑制细胞毒性.慢性肾衰竭患者多表现为免疫功能低下,机体免疫失衡,导致CD4+/CD8+比值下降.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CD4+.CD4+/CD8+水平治疗后改善显着,IgM.IgA水平无明显变化,表明金匮肾气丸用药可改善患者免疫状态,尤其是细胞免疫效果显着,但对体液免疫无明显影响.长期肾病状态,血瘀停滞,气滞血瘀加重水液代谢障碍,引发机体炎症反应,导致炎性因子水平升高.研究表明,整个治疗过程中血瘀.痰湿相互影响,贯穿于疾病始终,微炎症状态下,CRP水平升高,TNF-α同时会刺激IL-6表达,增加血栓形成,而且微炎症状态也会增高感染发生率[3].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后,CRP.TNF-α.IL-6水平下降,且低于对照组,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改善微炎症状态效果更为显着.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可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免疫功能及微炎症状态.参考文献:[1]彭纪临,刘莉,曹文富.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效果观察及其对血清胱抑素C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7,57(46):44-46.[2]时振声.时氏中医肾脏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269.[3]王欢,胡元会,宋庆桥,等.参附注射液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13):1441-1445.
蛋白(β2-MG).尿β2-MG.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的CD8+.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低于同组治疗前,且低于治疗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可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免疫功能及微炎症状态.关键字:慢性肾衰竭;中西医结合;肾功能;免疫功能;微炎症状态;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byzy/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