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周星驰电影的艺术特征
周星驰是当前我国电影界最具风格的艺术家,他的电影受到了广大观影群众的热爱和追捧,但同时也遭到了不少非议,是我国电影文化中不可忽略的一个现象。而周星驰电影的艺术特征是如何产生的,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是怎样的是十分值得探究的。本文从周星驰的艺术特征入手,通过周星驰电影的后现代化、草根性、悲喜性艺术特征入手,对周星驰电影进行了剖析,试图分析周星驰电影中叙事模式、人物台词、表演特征等方面的特色。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 1
一、周星驰电影的后现代化艺术特征1
(一)主题的戏虐化2
1.游戏化爱情2
2.嬉闹中的惩恶扬善2
(二)独特的叙事语言和对话2
1.解构传统的叙事模式2
2.“无厘头”的语言风格3
3.“会话合作原则”3
二、周星驰电影的草根性艺术特征3
(一)故事建构的类化3
(二)叙事的俗套4
三、周星驰电影的悲喜性艺术征4
(一)底层人物的悲喜4
(二)悲情的喜剧表现方式5
1.喜剧的形象5
2.悲情的内核6
致谢 7
参考文献 7
论周星驰电影的艺术特征
引言
在华语喜剧电影中周星驰具有极强的票房号召力。从1988年周星驰正式踏入影坛至今已经有整整30个年了。他的非常规表演形式和叙事风格随着长期电影生涯的打磨,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后现代化、草根性、悲喜性艺术特征,得到了广大电影观众的认可和喜爱。其超高的叙事、表演、台词技巧,也使他的电影成为了电影长河中的一抹亮色。有影评人认为周星驰是“后现代化典范”、“无厘头电影泰斗”,但是周星驰却自谦的认为自己并不能受此头衔,那么周星驰的电影独特的艺术特征到底表现在哪些方面,本文就以周星驰电影的后现代化艺术特征、草根性艺术特征、悲喜性艺术特征入手,对其艺术特征进行探究。
一、周星驰电影的后现代化艺术特征
在将近30年的周星驰电影生涯中,电影中的“无厘头”逐渐的为广大群众接受并认可,成为了周氏电影独具一格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特征。在周星驰具有成熟表演功底后,他还集导演、出品人等为一身,将自己的想法更好的融入到电影中去,把“周星驰喜剧”的风格发挥的更加淋漓尽致。纵观周星驰电影,可以发现无论是主题表达、叙事语言还是台词对白上,都和传统喜剧不同,具有极强的后现代化艺术特征。
(一)主题的戏虐化
1、游戏化爱情
人类最永恒的主题之一便是爱情。和传统电影一样,周星驰的电影也经常在电影中插入爱情的元素。在传统的电影当中,爱情被塑造成严肃、高尚、正规的模式,无论是故事逻辑还是表达都十分的模式化,例如中国传统故事《梁祝》、不朽名作《Romeo and Juliet》,都具有感人的、高尚的主题。[1]传统电影或戏剧中的爱情不是轰轰烈烈就是平凡中伟大的,但是在周星驰的镜头下,爱情变得游戏化了,经常让人啼笑皆非。
在电影《大话西游》中也对爱情主题进行了深刻的描述。电影描述了一段荒诞的爱情故事,舍生取义这一“大义”也在电影里变得荒诞不经。爱情主题经过了戏谑化的表达后,变成了影坛经典之作,成为了无数80后观影群众心里的“白月光”。在其中有一段戏是这样的:为了将紫霞手中的月光宝盒骗到手,在紫霞向他举剑时,至尊宝灵光一现,编出了一段为人传颂的台词:“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我希望是,一万年。”
正是这段台词,用戏谑的方式讲出爱情的告白,让观众不禁觉得爱情的神圣性被颠覆了。在这段戏中,至尊宝带着一半真心和一半虚伪,最后还流下了一滴意味不明的眼泪。这段戏中,原本的诚恳而热情的爱情意义就被游戏化消解了。
2、嬉闹中的惩恶扬善
在周星驰的多部电影当中,都用嬉闹的方式表达着 “惩恶扬善”的主题。[2]可以说,惩恶扬善向来是传统戏剧和电影中经常表达的主题,但是表达方法往往是严肃的。但是在周星驰的电影中则不按常理出牌,通常使用戏谑化的方式对“惩恶扬善”这一主题进行表达。当然,叙事方式在周氏电影中和传统之间的差距并不大,在电影中最常用的套路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在周星驰的电影中,好人的结局往往是美好的、而坏人都会自食恶果。[3]无可否认,周星驰电影中的这一特色具有民间理想主义。“周星驰的电影往往将描述的重点放在传统道德的宣扬上,那些最抓人眼球、最感人、最让人记忆深刻的场景都是在为道德做宣传,这些场景和情节背后的怜悯弱小、讽刺强权、善恶终有报的反应,都是在我国传统美德的积淀,十分符合我国的价值观”。
(二)独特的叙事语言和对话
1、解构传统的叙事模式
在周星驰的电影当中,故事构架往往都错综复杂,包含着奇思妙想的构思,无论是时空转化还是奇特的道具、或者出其不意的细节都层出不穷,而且这些荒诞不经的想法,产生了很大的喜剧效果。苏珊格朗曾说:“电影就像是一个梦境,表现形式的不羁构建了了虚幻的现实,能够体现一种存在于幻想中的秩序”[18]。而周星驰的电影是为大众造出的梦。以《大话西游》为例,在电影中,叙事过程中穿插了大量的回忆、梦幻等时空转换的拼接,和传统的主线清晰的时空模式有很大的区别。例如电影中数次穿插了白晶晶的回忆,以及周星驰在梦中3次回到水帘洞、与白晶晶成婚前的梦等等,由于蒙太奇设定,让这些情节变得模糊,仿佛我们和主角一起做了个梦。这些天马行空的打破常规叙事模式的手法,打破了我们的常规观影感受,是的观众耳目一新,喜剧效果十足。[4]
2、“无厘头”的语言风格
在电影中,周星驰处处放置了他喜爱的“无厘头”风格,无论是反叛还是对于传统的颠覆,都是依靠“无厘头”的语言来完成的。“无厘头”的元风格从表面上看就是没有逻辑的或者逻辑跳跃性极大的语言,观众在观赏的过程当中,可能乍一听无法理解,但是细细品味下却能够会心一笑,正是这种颠覆语序的表达方式,解构了语言的意义,最终达到这种让人能够在回味中获取笑点的效果[5]。在周氏电影中,处处可见这种对于语言的解构,让观众想要反复的去探寻语言背后的含义。“无厘头”语言叙事一些直接对所叙述的故事进行了消解,使得语言和叙事之间脱离开来,拆解了原有的语言搭配,使得一些有所指的语言变成了无所指的符号,凸显出了表达自身,而不是如今大多数电影文化所追崇表达的“意义”[17]。具体来说,和传统的语言不同,在观众初次接触这种“无厘头”的语言时,可能会感受到自己的语言观念和逻辑被挑战,“无厘头”语言在电影中的投射就是电影中的人物胡吹乱侃、罗里吧嗦、油头滑脑、很多话的实际意义被消解了,可能只是为了说而说,而不是为了表达而说,正是这种不断的、夸张的重复,让观众在观影过程当中感受到了周星驰电影的魅力。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 1
一、周星驰电影的后现代化艺术特征1
(一)主题的戏虐化2
1.游戏化爱情2
2.嬉闹中的惩恶扬善2
(二)独特的叙事语言和对话2
1.解构传统的叙事模式2
2.“无厘头”的语言风格3
3.“会话合作原则”3
二、周星驰电影的草根性艺术特征3
(一)故事建构的类化3
(二)叙事的俗套4
三、周星驰电影的悲喜性艺术征4
(一)底层人物的悲喜4
(二)悲情的喜剧表现方式5
1.喜剧的形象5
2.悲情的内核6
致谢 7
参考文献 7
论周星驰电影的艺术特征
引言
在华语喜剧电影中周星驰具有极强的票房号召力。从1988年周星驰正式踏入影坛至今已经有整整30个年了。他的非常规表演形式和叙事风格随着长期电影生涯的打磨,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后现代化、草根性、悲喜性艺术特征,得到了广大电影观众的认可和喜爱。其超高的叙事、表演、台词技巧,也使他的电影成为了电影长河中的一抹亮色。有影评人认为周星驰是“后现代化典范”、“无厘头电影泰斗”,但是周星驰却自谦的认为自己并不能受此头衔,那么周星驰的电影独特的艺术特征到底表现在哪些方面,本文就以周星驰电影的后现代化艺术特征、草根性艺术特征、悲喜性艺术特征入手,对其艺术特征进行探究。
一、周星驰电影的后现代化艺术特征
在将近30年的周星驰电影生涯中,电影中的“无厘头”逐渐的为广大群众接受并认可,成为了周氏电影独具一格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特征。在周星驰具有成熟表演功底后,他还集导演、出品人等为一身,将自己的想法更好的融入到电影中去,把“周星驰喜剧”的风格发挥的更加淋漓尽致。纵观周星驰电影,可以发现无论是主题表达、叙事语言还是台词对白上,都和传统喜剧不同,具有极强的后现代化艺术特征。
(一)主题的戏虐化
1、游戏化爱情
人类最永恒的主题之一便是爱情。和传统电影一样,周星驰的电影也经常在电影中插入爱情的元素。在传统的电影当中,爱情被塑造成严肃、高尚、正规的模式,无论是故事逻辑还是表达都十分的模式化,例如中国传统故事《梁祝》、不朽名作《Romeo and Juliet》,都具有感人的、高尚的主题。[1]传统电影或戏剧中的爱情不是轰轰烈烈就是平凡中伟大的,但是在周星驰的镜头下,爱情变得游戏化了,经常让人啼笑皆非。
在电影《大话西游》中也对爱情主题进行了深刻的描述。电影描述了一段荒诞的爱情故事,舍生取义这一“大义”也在电影里变得荒诞不经。爱情主题经过了戏谑化的表达后,变成了影坛经典之作,成为了无数80后观影群众心里的“白月光”。在其中有一段戏是这样的:为了将紫霞手中的月光宝盒骗到手,在紫霞向他举剑时,至尊宝灵光一现,编出了一段为人传颂的台词:“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我希望是,一万年。”
正是这段台词,用戏谑的方式讲出爱情的告白,让观众不禁觉得爱情的神圣性被颠覆了。在这段戏中,至尊宝带着一半真心和一半虚伪,最后还流下了一滴意味不明的眼泪。这段戏中,原本的诚恳而热情的爱情意义就被游戏化消解了。
2、嬉闹中的惩恶扬善
在周星驰的多部电影当中,都用嬉闹的方式表达着 “惩恶扬善”的主题。[2]可以说,惩恶扬善向来是传统戏剧和电影中经常表达的主题,但是表达方法往往是严肃的。但是在周星驰的电影中则不按常理出牌,通常使用戏谑化的方式对“惩恶扬善”这一主题进行表达。当然,叙事方式在周氏电影中和传统之间的差距并不大,在电影中最常用的套路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在周星驰的电影中,好人的结局往往是美好的、而坏人都会自食恶果。[3]无可否认,周星驰电影中的这一特色具有民间理想主义。“周星驰的电影往往将描述的重点放在传统道德的宣扬上,那些最抓人眼球、最感人、最让人记忆深刻的场景都是在为道德做宣传,这些场景和情节背后的怜悯弱小、讽刺强权、善恶终有报的反应,都是在我国传统美德的积淀,十分符合我国的价值观”。
(二)独特的叙事语言和对话
1、解构传统的叙事模式
在周星驰的电影当中,故事构架往往都错综复杂,包含着奇思妙想的构思,无论是时空转化还是奇特的道具、或者出其不意的细节都层出不穷,而且这些荒诞不经的想法,产生了很大的喜剧效果。苏珊格朗曾说:“电影就像是一个梦境,表现形式的不羁构建了了虚幻的现实,能够体现一种存在于幻想中的秩序”[18]。而周星驰的电影是为大众造出的梦。以《大话西游》为例,在电影中,叙事过程中穿插了大量的回忆、梦幻等时空转换的拼接,和传统的主线清晰的时空模式有很大的区别。例如电影中数次穿插了白晶晶的回忆,以及周星驰在梦中3次回到水帘洞、与白晶晶成婚前的梦等等,由于蒙太奇设定,让这些情节变得模糊,仿佛我们和主角一起做了个梦。这些天马行空的打破常规叙事模式的手法,打破了我们的常规观影感受,是的观众耳目一新,喜剧效果十足。[4]
2、“无厘头”的语言风格
在电影中,周星驰处处放置了他喜爱的“无厘头”风格,无论是反叛还是对于传统的颠覆,都是依靠“无厘头”的语言来完成的。“无厘头”的元风格从表面上看就是没有逻辑的或者逻辑跳跃性极大的语言,观众在观赏的过程当中,可能乍一听无法理解,但是细细品味下却能够会心一笑,正是这种颠覆语序的表达方式,解构了语言的意义,最终达到这种让人能够在回味中获取笑点的效果[5]。在周氏电影中,处处可见这种对于语言的解构,让观众想要反复的去探寻语言背后的含义。“无厘头”语言叙事一些直接对所叙述的故事进行了消解,使得语言和叙事之间脱离开来,拆解了原有的语言搭配,使得一些有所指的语言变成了无所指的符号,凸显出了表达自身,而不是如今大多数电影文化所追崇表达的“意义”[17]。具体来说,和传统的语言不同,在观众初次接触这种“无厘头”的语言时,可能会感受到自己的语言观念和逻辑被挑战,“无厘头”语言在电影中的投射就是电影中的人物胡吹乱侃、罗里吧嗦、油头滑脑、很多话的实际意义被消解了,可能只是为了说而说,而不是为了表达而说,正是这种不断的、夸张的重复,让观众在观影过程当中感受到了周星驰电影的魅力。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byzy/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