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促进医改进程分析

摘要:移动医疗的迅速发展对传统医疗产生了巨大影响,并加快了医改的步伐.但移动医疗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医疗的弱点会逐渐得到克服,而其诸多优势必将成为合理分配医疗卫生资源.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途径.关键字:移动医疗;传统医疗;医疗改革;一.引言最近几年,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hbsrm.com 
移动医疗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数据显示,目前直接面向患者的互联网医疗APP有近2000款,而在当前的资本寒冬背景下,仅2015年上半年,国内互联网医疗领域的风险投资总额就高达7.8亿美元,接近2014年全年融资总额,互联网医疗被认为正在成为新兴经济增长点.与此同时,丁香园.春雨掌上医生等与移动医疗密切相关的创新创业服务项目也顺势产生.根据春雨医生官网的数据显示,春雨医生平台集聚了9200万名激活用户.拥有41万名公立二甲医院以上的专业医生,每天有33万个医疗问题得到专业医生解答.正如美国学者FrancisCollins所说,移动设备提供了不可思议的低成本和实时的方式,用于评估疾病.运动.影像.行为.社会交往.环境毒素.代谢产物和一系列生理变量,移动医疗技术可能在生物医学研究的创新中发挥特别重要的作用.二.移动医疗促进医改进程(一)偏远地区患者能够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目前,偏远地区的医疗卫生资源满足不了当地百姓防病治病的需求.以北京为例,北京每千人拥有医生数4.38,在世界排名第一,已经达到国际水平.每天来北京看病的外地人达13万人,这还不包括随同人员.因此有人戏称北京为‘全国看病中心’.而农村每千人口执业医师仅为1人,农村服务量仅为总量的1/8.这样,就出现了‘全国人民奔北京’的怪现象,使医疗服务更加供不应求.移动医疗使远程配置优质医疗资源成为现实,将有力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向公平化.可及化行进.在传统就医模式中,患者必须亲往医院医治疾病,且要忍受往返医院的辛苦及挂号.问诊.划价.缴费.取药等排队等候的时间.移动医疗不仅使得偏远地区的患者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成为可能,而且还为他们免去住宿.交通等非医疗费用及在医院排队等候的时间.同时,移动医疗还能更高效地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变治病为防病.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完善偏远地区医疗卫生系统的移动医疗设备,能够使疾病的预防.发现.干预和治疗等工作做到位,进而减少当地医疗卫生费用的支出,使偏远地区的初级卫生保健体系得到改善.(二)医学教育迎来发展机遇移动医疗设备终端提供医学知识教育和医学资讯服务,如医学数据库.健康教育知识.医学计算器.数据图表.医学药物字典等,为社区医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使社区医生更加快捷.准确地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移动医疗还可以使三级甲等医院与基层医院之间的联系得到强化,基层医务人员能够接受医疗专家的技术指导,学习先进的医疗技术与医学人文知识.(三)改变无序就医问题移动医疗有助于从技术和模式上对病人进行科学分流,通过医疗资源的下沉,培养医患互信关系,推进真正的‘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的分级诊疗新格局的建立,使患者进行有序就医,从而改变三级甲等医院无序就医.人满为患的局面.比如,移动医疗呼叫中心能够将与患者病情相关的各类信息传递给医疗专家,在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评估与整合的情况下,医疗专家先行分流.筛选出危急重病患者而那些通过当地移动医疗设备能够进行诊治的患者就可以免去转院的麻烦.(四)进行健康教育移动医疗能够对患者疾病分布情况进行系统.准确的数据储存与全面分析,还能够获取居民要求学习有关健康.医疗保健等方面知识的需求信息.公共卫生部门可以安排医疗卫生工作者,在移动医疗设备终端,针对居民提出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知识普及.教育工作;还可以通过健康咨询.培训班.讲座及健康知识问答.健康教育评价等形式督促居民参与学习活动,从而不断提高居民健康知识的普及率.三.移动医疗面临的问题(一)医保报销问题国家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将居民健康管理.定期身体检查.疾病干预与预防等项目归到报销范围内.目前,在医生面对面为患者进行诊疗服务时,患者可以通过医保支付医生一定比例的诊疗费用;但在移动医疗服务模式中,患者支付的健康管理.医疗咨询等费用还不能通过医保报销.为此,2014年10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14]50号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提出商业保险机构可以开发与健康有关的保险产品.(二)患者个人信息保护问题移动医疗是实时.动态.持续地搜集和接收用户的整个健康过程的所有记录,患者从线上生病问诊到线下挂号就诊等各个环节的数据,都会自动上传到移动医疗应用的云端.例如,倘若精神病患者.性病患者.艾滋病患者.乙肝患者的资料被泄露的话,就会使患者在遭受疾病痛苦的同时,还要忍受旁人的歧视.因此,保障数据安全.保护患者隐私是亟须解决的问题.参考文献[1]刘涌.互联网医疗从外部颠覆到里应外合[N].21世纪经济报道,2015-07-09.[2]饶江红,石丹.当前移动医疗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卫生经济研究,2016(08).[3]刘丽杭,陈小玲,阳历.移动医疗服务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11(28).[4]周忠静,王仁杰,刘毅,王国强.移动医疗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应用[J].卫生经济研究,2015(04).[5]鲍晓菁.互联网+医疗来临,就医方式将如何转变[N].新华每日电讯,2015-04-28.[6]王祎.移动医疗时代患者的隐私安全[J].青年记者,2016(32).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byzy/28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