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饮食干预疗效研究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GDM)是指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有潜在糖耐量减退,妊娠期才出现的高血糖现象.GDM使孕妇发生显性糖尿病的概率大大增加,甚至可使胚胎发育异常甚至导致死胎,畸形率是正常孕妇3~5倍,流产率高达15%~30%[1].糖尿病家族史.高龄.肥胖以及不良的饮食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hbsrm.com
习惯等都是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因素[2].临床调查显示,糖尿病孕妇中,80%以上是由于得不到科学的饮食指导.膳食结构不合理造成的.本研究对两组研究对象分别进行膳食干预和药物治疗,欲探讨饮食干预的效果,为有效的预防GDM提供依据.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科就诊的GDM孕中期患者194例,根据其空腹血糖水平,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97人,采用膳食干预;对照组97人,采用药物治疗.最终实验组1人不愿配合,实验组实际参加人数为96人,对照组实际参加人数为98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排除White分类法的B-H级,排除正在进行药物治疗的患者.本研究经郑州大学生命科学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查批准,所有受试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1.2诊断标准依据妊娠期糖尿病国家卫生行业标准(WS331-2011),对妊娠24~28w的孕妇进行葡萄糖筛查试验,结果异常者进入75gOGTT试验,空腹血糖≥5.1mmol/L,服糖后1h血糖≥10.0mmol/L,服糖后2h血糖≥8.5mmol/L,三项中有一项达标即诊断为GDM.1.3方法1.3.1确定样本:对前来做围保的孕中期孕妇进行血糖测定,根据诊断标准筛选出G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告知研究目的,最终确定研究对象194例,实验组96例,对照组98例.1.3.2问卷调查: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除患者的一般情况外,主要采用半定量食物频率法对实验组患者一周内的饮食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包括奶类及奶制品.粮谷类.蛋类.蔬菜.水果.豆类及豆制品.肉类以及坚果类食物的摄入频率和摄入量.1.3.3膳食干预:根据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原则,以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index,GI)结合食物交换份法构建GDM患者食物模型.综合考虑实验组患者的身高.BMI.孕期增重.血糖水平.孕周.胎儿大小.工作性质等因素,计算患者每日所需总能量以及三大营养素所占能量比例,并根据饮食嗜好制定个性化食谱.个性化食谱包括6个餐次:早餐.加餐.午餐.加餐.晚餐以及睡前加餐,能量配比为20%,5%,30%,10%,30%,5%.食物种类优先选择GI较低的食物,主食适当增加粗粮,增加新鲜蔬菜摄入,增加鱼蛋等优质蛋白的摄入.对糖筛查确诊为GDM的实验组孕妇进行膳食干预,干预期2w.1.3.4质量控制:(1)问卷设计过程中咨询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并在调查单位进行预调查,根据预调查的结果对问卷进行修改,并检验其信度和效度.(2)问卷调查及膳食干预均由具有流行病学和临床营养学背景的专业人员进行,统一参考标准.(3)除首诊时的营养宣教,干预期间每周两次对实验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了解并监督其对个性化食谱的执行情况.1.4统计分析Excel录入膳食资料,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差异,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自身前后对照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和配对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2结果2.1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表1)2.2干预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膳食摄入量和各类食物摄入频率比较进行膳食干预和药物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膳食摄入量和各类食物摄入频率在同一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膳食干预后,实验组GDM患者的奶类.蔬菜.豆类及豆制品和肉类的摄入量都有所增加;主食.蛋类.水果和坚果类摄入量有所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各类的食物(蔬菜.主食除外)摄入频率趋于合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摄入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2.3干预前后两组的各项生化指标比较(表4)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各生化指标的差值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空腹血糖.2h血糖.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高密度脂蛋白的变化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1995年英国流行病专家Baker博士提出了胎儿起源假说”,认为胎儿在子宫内的发育对出生体重.大小以及个体的发育潜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3].妊娠期GDM易导致新生儿发生高出生体重.低血糖.低血钙及红细胞增多症[4].GDM患者糖尿病的发生.发展都与日常饮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饮食治疗是控制血糖的主要手段.本研究证实膳食干预对妊娠期GDM防治效果显着.本课题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科实施,由多年专业知识及实践经验的营养师进行膳食指导及监督,调查对象配合度高,失访率低,结果真实可靠.营养教育是每一个医务工作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此,建议在医院进一步开展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尽可能的详细了解患者的饮食情况,分析各种营养素对GDM发生率的影响以及干预频率和强度的影响.另外,医院应加大营养干预的力度,改善传统的药物治疗,增强营养干预在治疗过程中的比重.[参考文献][1]曹慧兰,任雁林,王俊明,等.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的筛查.孕期管理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分析[J].河北医药,2015:507-509.[2]CapraL,TezzaG,MazzeiF,etal.Theoriginsofhealthanddisease:theinfluenceofmaternaldiseasesandlifestyleduringgestation[J].ItalJPediatr,2013,39:7.[3]BarkerDJ.Thefetalandinfantoriginsofdisease[J].EurJClinInvest,1995,25:457-463.[4]ChiesaG,PiscopoMA,RigamontiA,etal.Insulintherapyandcarbohydratecounting[J].ActaBiomed,2005,76:44-48.
习惯等都是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因素[2].临床调查显示,糖尿病孕妇中,80%以上是由于得不到科学的饮食指导.膳食结构不合理造成的.本研究对两组研究对象分别进行膳食干预和药物治疗,欲探讨饮食干预的效果,为有效的预防GDM提供依据.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科就诊的GDM孕中期患者194例,根据其空腹血糖水平,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97人,采用膳食干预;对照组97人,采用药物治疗.最终实验组1人不愿配合,实验组实际参加人数为96人,对照组实际参加人数为98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排除White分类法的B-H级,排除正在进行药物治疗的患者.本研究经郑州大学生命科学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查批准,所有受试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1.2诊断标准依据妊娠期糖尿病国家卫生行业标准(WS331-2011),对妊娠24~28w的孕妇进行葡萄糖筛查试验,结果异常者进入75gOGTT试验,空腹血糖≥5.1mmol/L,服糖后1h血糖≥10.0mmol/L,服糖后2h血糖≥8.5mmol/L,三项中有一项达标即诊断为GDM.1.3方法1.3.1确定样本:对前来做围保的孕中期孕妇进行血糖测定,根据诊断标准筛选出G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告知研究目的,最终确定研究对象194例,实验组96例,对照组98例.1.3.2问卷调查: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除患者的一般情况外,主要采用半定量食物频率法对实验组患者一周内的饮食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包括奶类及奶制品.粮谷类.蛋类.蔬菜.水果.豆类及豆制品.肉类以及坚果类食物的摄入频率和摄入量.1.3.3膳食干预:根据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原则,以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index,GI)结合食物交换份法构建GDM患者食物模型.综合考虑实验组患者的身高.BMI.孕期增重.血糖水平.孕周.胎儿大小.工作性质等因素,计算患者每日所需总能量以及三大营养素所占能量比例,并根据饮食嗜好制定个性化食谱.个性化食谱包括6个餐次:早餐.加餐.午餐.加餐.晚餐以及睡前加餐,能量配比为20%,5%,30%,10%,30%,5%.食物种类优先选择GI较低的食物,主食适当增加粗粮,增加新鲜蔬菜摄入,增加鱼蛋等优质蛋白的摄入.对糖筛查确诊为GDM的实验组孕妇进行膳食干预,干预期2w.1.3.4质量控制:(1)问卷设计过程中咨询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并在调查单位进行预调查,根据预调查的结果对问卷进行修改,并检验其信度和效度.(2)问卷调查及膳食干预均由具有流行病学和临床营养学背景的专业人员进行,统一参考标准.(3)除首诊时的营养宣教,干预期间每周两次对实验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了解并监督其对个性化食谱的执行情况.1.4统计分析Excel录入膳食资料,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差异,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自身前后对照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和配对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2结果2.1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表1)2.2干预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膳食摄入量和各类食物摄入频率比较进行膳食干预和药物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膳食摄入量和各类食物摄入频率在同一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膳食干预后,实验组GDM患者的奶类.蔬菜.豆类及豆制品和肉类的摄入量都有所增加;主食.蛋类.水果和坚果类摄入量有所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各类的食物(蔬菜.主食除外)摄入频率趋于合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摄入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2.3干预前后两组的各项生化指标比较(表4)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各生化指标的差值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空腹血糖.2h血糖.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高密度脂蛋白的变化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byzy/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