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治疗上血常规的应用

摘要:血常规这个词语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这是我们去医院里面常进行检查的一个项目,也是临床化验的一种办法,当我们做全身检查的时候,血常规检查是必不可少的,血常规的检查包括很多项: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通过血常规的数据,我们可以知道细胞的分布状况.形态以及数量的多少,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hbsrm.com 
更及时发现身体某些部位是否有炎症,更有利于我们临床上面的治疗.本文先介绍了血常规的概念,其次介绍了血常规的方法,最后介绍了血常规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希望供大家了解.关键字:血常规;临床医学;应用;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血液,血液循环系统是我们身体里比较重要的系统,我们许多生理活动都离不开血液,如集体的呼吸.防御.体液调节等,我们机体有内外环境,在内外环境以及新陈代谢等功能平衡时,我们才是健康的.一旦身体有了问题,如炎症.感染.贫血等,都会伴随着血液系统,这时候我们通过血常规数据就能及早知道,提前治疗.1血常规的概念血常规是最基本的血液检查,我们人体的血液是由两大部分组成的,即液体和有形细胞,血常规检查主要是检查血液中的细胞成分是否有变化,血液中的血细胞数目是否有所改变.血细胞有三种,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医师通过血细胞的数量和血液成分,就可以知道是否身体内有疾病产生.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相对于其他血细胞要多,通过显微镜我们可以了解,针尖大小的一滴血中,红细胞的数目可以达到几百万个,红细胞外形很明显,形状扁圆.中央稍向下凹陷,红细胞能携带氧气,是很重要的一种血细胞.白细胞数量很少,仅为红细胞数目的0.1%~0.2%,如果把白细胞都聚集在一起是乳白色的,又有免疫防御功能[1].血小板的计数一般不属于血常规的计数范围之内,但通过仪器可检查出这一项.血小板可以参与止血和凝血,一旦人身体有损伤部分,首先出现的就是血小板,血小板也是让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很多疾病可以通过血液的成分改变体现出来,如贫血.炎症.感染细菌等.2血常规的采血方法2.1静脉采血:静脉采血,即让患者坐在试验台前,前臂放在采血台上,在肘下放置一个枕垫,将要采血的部位完全的暴露出来,我们医护人员经常采血的部位是肘前静脉,因为肘前静脉很容易辨认,在采血时更加方便.静脉取血后手臂不要弯曲,以免血肿[2].2.2末梢采血:末梢采血法也是常用的采血方法,即采血者左手的中指或者无名指在轻轻揉压下,局部充血,即通过采血针开始采血.采血针深入2~3mm即可,第一滴自然流出的血要用无菌棉球擦去,第二滴血开始进行收集,采取.根据相关数据和文献报道,末梢采血结果相对静脉采血缺少一定的真实性和全面性,因为末梢的血流速度较慢,血小板很容于附着在穿刺处,导致血块的形成.为了保持血液的充足性,要不断摁压指尖,这样摁压反倒刺激了血小板的快速形成,从更更加影响血常规的结果.静脉血的采血方法相对末梢血会更加具有科学真实性[3].3血常规在临床的应用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先进的仪器不断出现上市,血液细胞分析仪开始不断被大家所使用,但还有个别医院用镜检进行血常规分析,现在有些血液分析仪还带分类功能,让我们使用更加得心应手.无论是镜检.还是使用血液分析仪,实验室在检验患者时都需要细心谨慎,谨防结果出错影响身体健康[4].3.1血常规在外科学中的应用:当外伤患者受伤后,很容易出现急性大出血,这时候血常规中的白细胞就会发生变化,对患者起到保护作用.白细胞的总数常在1~2小时内迅速增高,可达(10~20)×109/L,在白细胞中也有很多其他细胞,增长的原因就是其中的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发生了增长;然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未必增长,因为这与个人的失血量有很大的关系.需要我们临床医护人员要注意的事,急性外伤患者在首次进行检验血常规的时候,血红蛋白往往是正常或稍高现象出现,因为急性外伤患者大出血后,血容量会迅速浓缩,组织液还未及时进行补给,所以血红蛋白的含量会相对较低[5,6].3.2血常规在内科学中的应用:当一个患者急性感染的时候,或者体内有相对的炎症产生,血常规中的中性粒细胞会迅速增多.当一个患者的身体局部或者全身被化脓性球菌感染了.局限性的轻度感染白细胞总数可在正常范围或稍高于正常,仅可见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增高,并伴有核左移现象[7].生活中感冒是常见的一种现象,这时候血常规的结果中白细胞的数目会正常或者偏高,淋巴细胞百分比会增高,中性粒细胞数目不会发生变化,由于机体中有自己的应激性,对于感冒的入侵病毒会反应出来,由于淋巴细胞有特异性抗体,在应激性时会反应出来[8].在血常规中,RBC.HCT.HGB.MCV.MCH.MCHC和RDW这些数据,是区别贫血类型的重要参数,当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贫血症时,这是重要依据.3.3血常规在儿科学中的应用:每一个新生儿在出生时,也会进行各个指标的检查,以确保小宝宝是否患有先天性疾病.随着时间的推移,婴儿在出生后几周的时间里,红细胞会慢慢的减少,由于红细胞的减少,血红蛋白也慢慢减少,这属于新生儿应激变化的原因[9].3.4血常规在妇产科学中的应用:很多妇女在妊娠期的时候,红细胞也会经历很多明显的变化.妇女从妊娠的第10周开始,血液量增加30%~40%,血浆量增加40%~50%[10].按照WHO推荐妊娠期血红蛋白不低于110g/L,产后期不小于100g/L,为正常妊娠分娩.参考文献[1]李姝燕.门诊血常规检出急慢性白血病6例分析[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215.[2]杨秀芳.浅析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22):114-115.[3]陆中华,殷大池,姜长安,等.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对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价值[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20):149-150.[4]兰凯,刘天尧,徐长跃,等.关于准确的处理血常规临床检测实验的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4(7):164-165.[5]魏巍,陈加梅,林华峰,等.地中海贫血与缺铁性贫血血常规检验对比分析[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7):229.[6]舒立云.试析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问题[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244-245.[7]王宏书.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9(10):133-133.[8]沙薇,郭伟娜,于文波,等.试析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J].中外医疗,2011,30(10):187.[9]王为波,武丽,李灵通,等.浙江省台州市洪家街道60岁以上人群血常规检查结果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5,10(7):1243-1244.[10]陈辉凤,王芳.XN-1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静脉血常规和手指血常规结果分析[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3):234-235.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byzy/41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