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歌剧魅影中幽灵”形象的音乐塑造
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歌剧魅影》中“幽灵”这一角色是音乐剧史上的经典人物。“幽灵”与另外两位主人公之间的一系列情感冲突和剧中多次推动剧情的戏剧动作,更是成为全剧综合美感呈现的关键。文章从音乐的角度对歌剧魅影中的“幽灵”形象进行了具体分析,完成了确立、展开、裂变、回归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着重阐述了音乐对角色的处理技巧,即音乐对人物情绪、性格等具体运用,通过对歌剧魅影中“幽灵”形象的塑造,得到相关的启示。关键字《歌剧魅影》;“幽灵”形象;音乐塑造;角色处理Theory of phantom of the opera music of "ghost" image in shapeStudent majoring in Performance Wu Ya qing Tutor Li YanAbstract: Andrew Lloyd Webbers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ghost" is a musical classic in the history of man. "Ghost" and a series of emotional conflicts between the other two characters and the plot driven drama movement for many times, but also is the key to present guiding comprehensive aesthetic feeling. Passion and full of imagination to the tune of the article from the Angle of music in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ghost" image has carried on the concrete analysis, and on this basis, emphatically elaborated the music on the role of processing techniques, namely the music emotion, personality and so on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concrete application of the characters, through the "ghost" image of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related enlightenment.著名音乐剧《歌剧魅影》在国内舞台上表演,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被授予“20世纪最成功剧目”的称号。“在这样的世界潮流下,国际上较为有名的音乐剧也陆续在国内舞台中上演,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国内音乐剧市场的发展。”[1]本文以《歌剧魅影》中“幽灵”这一人物为例,探讨音乐剧的人物形象在音乐中的塑造。在传统音乐剧的基础上进行了尝试和改进,在其欢快的旋律中伴有激情、浪漫和充满想象力的曲调。通过研究音乐剧的发展,推动剧中的情节和幽灵这一人物的一系列戏剧性动作,咏叹调所承担着的剧情与情感发展,理清了他从戏前的人物形象慢慢过渡到危机解除后人物形象的过程。这些戏剧冲突的产生,总会激荡起人物内心的情感波澜,在一首首精心编织的唱段中,制造出一个个情感高峰。情感的起伏又进一步推进了情节的发展,最终在戏剧音乐综合高潮中,达到人物形象塑造的“彼岸”。一、《歌剧魅影》中“幽灵”人物性格分析在《歌剧魅影》中,涉及的人物较多,本文着重对幽灵进行研究,幽灵的人物性格也是在主要人物的相互影响下,伴随着剧情的变化而发生转变的。[2]下面我将依据剧情的发展,分阶段的对幽灵人物性格进行分析,具体分析如下(一)“幽灵”人物的介绍《歌剧魅影》讲述的是19世纪发生在法国巴黎歌剧院的爱情音乐故事。在该剧院的地下室相貌丑陋、戴着面具却学识渊博的音乐天才——“魅影”,也就是后文提到的“幽灵”。当幼年丧父的克里斯汀被带到这歌舞剧院接受舞蹈训练时,“幽灵”经常偷偷的帮她上课培训,“幽灵”动人的歌喉和美丽的嗓音也深深吸引着克里斯汀。长大后,年轻貌美的克里斯汀凭借自己的歌喉一举成名,与此同时“幽灵”也慢慢地爱上了克里斯汀。可是当另一位主人公劳尔出现以后,克里斯汀与他迅速坠入爱河并私定终身。在这样的三角关系中,“幽灵”陷入了极度的痛苦当中,也是歌剧的高潮部分,进而使“幽灵”出现了一系列的报复行为,当克里斯汀对“幽灵”深情一吻之后,化解了这一危机,最后“幽灵”绝望的放走了克里斯汀和劳尔,悄然离去,只剩下白色的面具。(二)“幽灵”人物性格的特点入戏前,观众对“幽灵”的形象是通过文本了解的,只能凭借着自己对其他作品中“幽灵”形象进行联想,由于他从小遭父母遗弃,对社会抱有丝丝怨恨的情绪。当女主角克莉丝汀登场,“幽灵”在暗中教她唱歌,此时的“幽灵”似乎找到了些许的希望和心灵的慰藉。从这情节的描述我们不难看出,“幽灵”虽然相貌丑陋,但同时他也是一个非常有音乐天赋的人,缺乏爱和关注的可怜人,从侧面也突出了他善良的本性。然而当剧情的发展到高潮部分时,各种矛盾不断升级,在“幽灵”创作的现代歌剧《唐璜的胜利》上演时,他为了与克里斯汀同台表演,勒死了唐璜的扮演者,并代替了他,自己上台表演。这又将“幽灵”凶残和恶毒的一面表现了出来,此时的他满心充满仇恨,一心想着复仇。“在高潮部分《歌剧魅影》的音乐中,对于摇滚音乐的巧妙运用,为全文创造了强大的不安定因素。”[3]这是也将“幽灵”的自负和具有极强控制欲的一面表现的淋漓精致,在事件的发展超过了他自己的预想时,便极易走向性格的极端面,就如走火入魔般完全溟灭了自己的良心,变得凶残而无人性。在“幽灵”的身上存在着“自我”与“本我”的矛盾,“本我”是柔情的,而“自我”是“邪恶”的,这两个因素在“幽灵”的身上共同存在着,矛盾的产生与变化是符合其性格逻辑的发展的。危机解决后,在《音乐天使》的背景音乐下,实现了“本我”,回归了善良。“幽灵”放下了心中的仇恨,各自开始了新的生活。“幽灵”在剧情发展过程中,性格的不同变化直接推动着剧情的发展,并导致歌剧人物间矛盾的加剧,表现出作品的主题,这也是作品成功的基础。[3] “幽灵”的善良温柔、神秘温情、凶残恶毒、脆弱多情等等性格特征一一表现了出来。幽灵形象的塑造对整个音乐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性格随着剧情的发展,“幽灵”的形象也逐渐的丰满起来,在整个音乐剧中达到天然合一的境界。[5]直到现在,每当人们想起这部音乐剧,总忘不了带着面具的“幽灵”形象,音乐剧中那凄美的歌声也久久在耳旁回荡。通过剧情的发展,“幽灵”的性格也逐渐的凸显出来,并且他的性格本身是具有矛盾性。[8]这一矛盾扭曲的性格,不但通过相关人物的侧面烘托及相互影响得以实现,在剧中还通过音乐来渲染了“幽灵”人物性格的矛盾,使音乐与“幽灵”人物性格的表现达到了统一。二、《歌剧魅影》中“幽灵”人物的音乐处理“在歌剧表演中,音乐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因素,表演过程中选择不同的音乐作为背景可以渲染情节,让观众可以更加入戏,引起情感上的共鸣。”[6]然而,不同的主题音乐其作用更加的明显,不但可以体现表演者情绪的变化,塑造其人物形象,更加可以让观众感觉到人物形象的真实。在《歌剧魅影》中,音乐对幽灵人物的角色处理方面也是相当的注意,下面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一)入戏前的音乐处理“优美的音乐可以愉悦身心,动感的音乐可以让人亢奋,悲伤的乐曲可以让人忧伤。”[7]总之,不同旋律的音乐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在歌剧表演中,有时为了烘托人物情绪的变化,也会配有相宜的音乐,以作陪衬。《歌剧魅影》中的“幽灵”埃里克,在入戏之前,给我们的印象是他是从小就被家人抛弃并遭世人唾弃的可怜人,他常年居住在歌剧院的地下室,与世隔绝,并常在剧院制造恐怖事件,被人们称之为“幽灵”。这时的“幽灵”对世界和外人充满怨恨。然而,他却具有很高的音乐天赋,这也使得他又傲视一切,经常利用递纸条来操控歌剧院的演出和演员安排。当女主角克里斯汀出现时,他却暗中教他学习音乐,未曾露面,这时的“幽灵”是一个极端自卑又极其自负的人。 这里插入的是《幽灵主题曲1》乐段(如曲谱1),以凸显出“幽灵”的自卑。曲谱1选自《幽灵主题曲1》 在入戏之前,对人物性格的描写主要利用背景来进行烘托,正面演唱内容较少,为了给“幽灵”与克莉丝汀的爱情做铺垫,开始的音乐乐段是选择曲调缓慢带有浪漫色彩的音乐,意在烘托“幽灵”对克里斯汀寄托自己的音乐理想以及对美好情感的向往,找到了生活的希望,但是时而又会有低估和激昂的音乐片段,这又表现出了幽灵希望被关注而又怕受伤害的心理,进而突出“幽灵”矛盾而统一的人物性格。入戏前,观众对“幽灵”的形象是通过文本了解的,只能凭借自己对其他作品中“幽灵”的形象进行联想。此时人物情绪没有太大的波动,只是对社会抱有丝丝怨恨的情绪。在《歌剧魅影》(如曲谱2)中也巧妙的运用了这一特征,通过这一乐段给观众营造一种阴森恐怖的意境, 曲谱2选自《歌剧魅影》为“幽灵”的情绪变化奠定感情基础。(二)剧目开始时的音乐处理在剧幕开始以前,我们对“幽灵”性格的了解是通过剧本中的文字和剧照中的片面形象获得的。歌剧的第一幕是幽灵躲在暗处为克里斯汀上课,并最后获得了成功,从无名小卒瞬间引起人们的关注,此时的“幽灵”情绪开始有了些变化,他似乎找到了些许的希望和心灵的慰藉。此时选用的是过渡乐段《想着我》(如曲谱3),借此来表达“幽曲谱3选自《想着我》灵”新的希望的诞生。同时也使用了“化装舞会”的乐段,前段的音乐除了表现出了克莉丝汀兴奋愉悦的心情,同时也表达出了“幽灵”因克里斯汀的成功,初步实现了自己的音乐理想和对爱情的掌控时的高兴之情,同时也在暗示着“幽灵”希望克莉丝汀不要忘记自己的心理,从侧面反映出了“幽灵”对克里斯汀用情是较深的,但这种情感只限于精神之爱。“到第二段音乐的出现,则为“幽灵”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也带给观众对神秘人物一探究竟的好奇心。”[8] “幽灵”这种矛盾扭曲的性格为下文中性格发生的裂变埋下了伏笔,同时依照自身的性格逻辑与其他人物发生相互影响,最终达到形象完成的“彼岸”。(三)高潮部分的音乐处理 在剧情的不断发展中,人物间的矛盾冲突也逐渐体现出来。在过渡乐段6出现时,使用的是《歌剧魅影》(如曲谱2)和《幽灵主题2》(如曲谱4)的音乐乐段,曲谱4选自《幽灵主题曲2》这两段音乐的出现,意在表现出“幽灵”不想劳尔坐享其自己的劳动成果时的愤恨之情,同时也暴露了其凶残的一面,通过激昂的音乐作为伴奏,预示着“幽灵”的性格也开始发生着变化,这时的“幽灵”开始仇恨起了劳尔,开始仇恨这个社会,于是他决定要对这个社会进行报复。将其凶残和恶毒的性格层面给激发出来,让人们感觉到一些厌恶、恐惧和害怕。而在《夜的音乐》(如曲谱5)的出现,克里斯汀被“幽灵”带入到了曲谱5选自《夜之音乐》地下室,这段“幽灵”饱含深情的歌唱,平滑优雅,其声音穿透力极强,通过这一细节的刻画,从另一方面展现了“幽灵”的独特魅力,同时也是观众认识到了一个全新的“幽灵”形象。(四)危机解除后的音乐处理在剧末使用了“音乐天使”的音乐素材。这里意在表现克莉丝汀天使一样圣洁的心灵和善良的亲吻,深深打动了“幽灵”,唤醒了他内心深处美好的情感,他决定放走两个相爱的人。这种结局让人们感觉到既意外也合乎情理,也是对“幽灵”形象的升华,曲谱6选自《音乐天使》他这些行为源于其悲惨的生活遭遇,小时候被父母抛弃,后一直躲避在歌剧院地下,唯一的爱情希望也被无情的剥夺。因而导致其性格迅速裂变,而善良的克莉丝汀则像天使一样,给了他深深一吻,唤醒了“幽灵”内心深处的情感,就是因为这个吻,幽灵选择了放手,选择了释然。 在此时,出现了《歌剧魅影》的背景音乐,以大合唱作为背景音乐来模拟出远处追捕的吼声。“幽灵”坐在八音盒前面,听着它清脆悦耳的声音,随声轻唱:“化装舞会,遮蔽的面孔成群结队,化装舞会,遮住面容,世人绝不会发现你”。这时的音乐运用比较恰当,真实的反映出了“幽灵”的生活现状,就如这音乐会中的人物,带着面具生活。当克莉丝汀将戒指归还给“幽灵”后,为了表达“幽灵”对克莉丝汀的钦慕之情,这时响起了“夜之乐章”的旋律,由跳进音程引出的音乐旋律在弦乐轻柔的和弦伴奏下,“幽灵”唱出了对克莉丝汀的渴望。随着旋律线条逐渐上升,音乐情绪逐渐高涨。更多的铜管乐器加入进来,最后达到了全曲的最高音,也是这首歌曲最吸引人的地方。从而完成了“幽灵”形象的整体塑造。[9]三、《歌剧魅影》中“幽灵”形象音乐塑造的启示从前面对音乐剧的描述,我们可以认识到音乐剧是一种以戏剧为根本,以音乐为表达方式,利用舞蹈这一重要手段来体现这一综合性的艺术表演,就像音乐剧《歌剧魅影》那样,通过对音乐和舞蹈的综合表现,对“幽灵”人物形象的塑造的分析,让我们认识到歌剧中的绝大多数歌舞片段均承载着不同的戏剧功能,所以要表演好歌剧中的角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自身的素质。[17](一)巧妙运用各种音乐的风格与话剧相比,音乐剧有很大的不同,不同的音乐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场景,同时还可以让听众更好的进入到意境当中。例如在《歌剧魅影》中,《歌剧魅影》音乐段的出现时,连续的半音阶上行和下行在管风琴巨大音效里渲染了一种紧张而兴奋的感情基调,利用管风琴尖锐的音乐作为背景,再加上管弦乐队渲染气势,给全剧中的“剧院魅影”的恐怖形象,立刻抓住了观众,使观众一下子就进入到了这个神秘故事里,仿佛身临其境。还有“幽灵”对克丽丝汀演唱《All I Ask of You》这首爱情主题曲时,与劳尔演唱的心情则不同,因而相同的音乐利用不同的戏剧表演则表现出的感情就不同,在“幽灵”的演唱中,其表现出的应该是一种幽怨和愤恨,在他的心中他认为是劳尔阻碍了自己对克丽丝汀的追求,对艺术的追求,使他陷入永远的孤独。 (二)利用音乐变化来表现人物情绪 歌剧表演不同于电影,可以利用语言来表达出自己的情绪,而歌剧表演则不同,它更多的是利用工作及表情变化来凸显这一变化,这些变化的体现要使观众能够心领神会,则适当的音乐伴奏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歌剧魅影》中的“幽灵”形象,其性格及情绪的多变,要通过歌剧演员充分的表现出来,其中插入了多个过渡乐段,其意将人物的情绪变化完整性和真实性的如期呈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能够准确的把握人物的情绪,突出歌剧主题。[16](三)利用不同音乐来塑造人物形象歌剧表演不同于其他的表演,它主要依赖与音乐的起伏变化来塑造人物形象[13]。如《歌剧魅影》中的《魔镜》唱段,旋律上与上文的《音乐天使》是相同的,但是为了表现出了女主人公克丽丝汀对见到“幽灵”时的激动心情,在表演上却有很大的差异。与此同时音乐也从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戏剧表演及舞蹈的变化都是在音乐的陪衬下发生变化的。[12]还有在《歌剧魅影》中的“幽灵”看似一个平凡而毫无特色的人物,但是通过对剧本的深入了解,让我们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幽灵”,他不同于其他文学作品中的“幽灵”,只是单一的恐怖而丑陋,这里的“幽灵”形象给人的印象是不但才华横溢,还特别有思想,在剧情的发展过程中,也将这一点充分的体现了出来。要想恰如其分的表现出这一人物形象,是需要表演者细心体会,主动思考才可以表演到位的。结语在这样完整的戏剧情节的推进和动作进行中,“幽灵”的人物性格完成了确立、展开、裂变、回归的过程,最终达到了人物性格发展的一种境界,也完成了从“人物”到“形象”的丰满过程。“幽灵”的一系列戏剧动作直接推进了剧情的起伏,制造了一系列的戏剧冲突,是成为本剧成功的关键,其所展现出来的集细腻温情、仇恨厌世、神秘危险、邪恶残忍等多重性格于一身矛盾性和复杂性,特别是神秘主义气息,弥散全剧,成为一种基调。“幽灵”在这部音乐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形象逐渐丰满的过程和整部音乐剧综合美感的呈现完美合一。直到今天,人们谈起《歌剧魅影》,脑海还是会浮现那张带着面具的面孔,也不由自主的会想起那些悲壮的曲调。最后,希望本文中的研究能够为音乐剧表演表演者、教育者、学习者和爱好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也希望在本文中的探讨与研究能够为音乐剧事业在中国的发展贡献出一点微薄之力。致谢参考文献[1] 官群.音乐剧《歌剧魅影》三首经典唱段的演唱分析[J].时代文学,2010(03).[2] 黄定宇.音乐剧概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281.[3] 居其宏.音乐剧,我为你疯狂[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197.[4] 李多.音乐剧演唱的多元风格[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5] 陈潇彤.音乐剧《歌剧魅影》的艺术魅力[J].大众文艺,2010(16).[6] 霍海波.从《歌剧魅影》看电影音乐的几点功能[J].北方音乐,2011(8).[7] 周小川.音乐剧之旅[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2:56-89.[8] 蔡搪.音乐剧魅影[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96.[9] 韩海玲.论音乐剧《剧院魅影》的艺术创作和演绎[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9.[10]王眠.美国音乐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23. [11]王章辉.英国文化与现代化[M].沈阳:辽海出版社,2014:54-89. [12]文硕.音乐剧的文硕视野[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421. [13]陈本谦译.音乐剧.歌剧艺术研究[J].时代文学,2014(23). [14]张金芳.论音乐剧《猫》的声乐美学特征[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3(6).[15]余丹红,张礼引.美国音乐剧[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2(08).[16]Bobbie the Opera: A Review of the Andrew Loyd Webber Musical[J].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 1991 (1) .[17]Derks P, Hervas D. Creativity in humor production: Quantity and quality in divergent thinking [J]. Bulletin of the Psychonomic Society, 1988, 26(1): 37-39.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歌剧魅影》中“幽灵”人物性格分析 1
(一) “幽灵”人物的介绍 2
(二)“幽灵”人物性格的特点 2
二、《歌剧魅影》中“幽灵”人物的音乐处理 2
(一)入戏前的音乐处理 3
(二)剧目开始时的音乐处理 .3
(三)高潮部分的音乐处理 4
(四)危机解除后的音乐处理 4
三、《歌剧魅影》中“幽灵”形象音乐塑造的启示 5
(一)巧妙运用各种音乐的风格 5
(二)利用音乐变化来表现人物情绪 5
(三)利用不同音乐来塑造人物形象 5
结语 5
致谢 6
参考文献 6
论《歌剧魅影》中“幽灵”形象的音乐塑造
引言
concrete application of the characters, through the "ghost" image of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related enlightenment.著名音乐剧《歌剧魅影》在国内舞台上表演,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被授予“20世纪最成功剧目”的称号。“在这样的世界潮流下,国际上较为有名的音乐剧也陆续在国内舞台中上演,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国内音乐剧市场的发展。”[1]本文以《歌剧魅影》中“幽灵”这一人物为例,探讨音乐剧的人物形象在音乐中的塑造。在传统音乐剧的基础上进行了尝试和改进,在其欢快的旋律中伴有激情、浪漫和充满想象力的曲调。通过研究音乐剧的发展,推动剧中的情节和幽灵这一人物的一系列戏剧性动作,咏叹调所承担着的剧情与情感发展,理清了他从戏前的人物形象慢慢过渡到危机解除后人物形象的过程。这些戏剧冲突的产生,总会激荡起人物内心的情感波澜,在一首首精心编织的唱段中,制造出一个个情感高峰。情感的起伏又进一步推进了情节的发展,最终在戏剧音乐综合高潮中,达到人物形象塑造的“彼岸”。一、《歌剧魅影》中“幽灵”人物性格分析在《歌剧魅影》中,涉及的人物较多,本文着重对幽灵进行研究,幽灵的人物性格也是在主要人物的相互影响下,伴随着剧情的变化而发生转变的。[2]下面我将依据剧情的发展,分阶段的对幽灵人物性格进行分析,具体分析如下(一)“幽灵”人物的介绍《歌剧魅影》讲述的是19世纪发生在法国巴黎歌剧院的爱情音乐故事。在该剧院的地下室相貌丑陋、戴着面具却学识渊博的音乐天才——“魅影”,也就是后文提到的“幽灵”。当幼年丧父的克里斯汀被带到这歌舞剧院接受舞蹈训练时,“幽灵”经常偷偷的帮她上课培训,“幽灵”动人的歌喉和美丽的嗓音也深深吸引着克里斯汀。长大后,年轻貌美的克里斯汀凭借自己的歌喉一举成名,与此同时“幽灵”也慢慢地爱上了克里斯汀。可是当另一位主人公劳尔出现以后,克里斯汀与他迅速坠入爱河并私定终身。在这样的三角关系中,“幽灵”陷入了极度的痛苦当中,也是歌剧的高潮部分,进而使“幽灵”出现了一系列的报复行为,当克里斯汀对“幽灵”深情一吻之后,化解了这一危机,最后“幽灵”绝望的放走了克里斯汀和劳尔,悄然离去,只剩下白色的面具。(二)“幽灵”人物性格的特点入戏前,观众对“幽灵”的形象是通过文本了解的,只能凭借着自己对其他作品中“幽灵”形象进行联想,由于他从小遭父母遗弃,对社会抱有丝丝怨恨的情绪。当女主角克莉丝汀登场,“幽灵”在暗中教她唱歌,此时的“幽灵”似乎找到了些许的希望和心灵的慰藉。从这情节的描述我们不难看出,“幽灵”虽然相貌丑陋,但同时他也是一个非常有音乐天赋的人,缺乏爱和关注的可怜人,从侧面也突出了他善良的本性。然而当剧情的发展到高潮部分时,各种矛盾不断升级,在“幽灵”创作的现代歌剧《唐璜的胜利》上演时,他为了与克里斯汀同台表演,勒死了唐璜的扮演者,并代替了他,自己上台表演。这又将“幽灵”凶残和恶毒的一面表现了出来,此时的他满心充满仇恨,一心想着复仇。“在高潮部分《歌剧魅影》的音乐中,对于摇滚音乐的巧妙运用,为全文创造了强大的不安定因素。”[3]这是也将“幽灵”的自负和具有极强控制欲的一面表现的淋漓精致,在事件的发展超过了他自己的预想时,便极易走向性格的极端面,就如走火入魔般完全溟灭了自己的良心,变得凶残而无人性。在“幽灵”的身上存在着“自我”与“本我”的矛盾,“本我”是柔情的,而“自我”是“邪恶”的,这两个因素在“幽灵”的身上共同存在着,矛盾的产生与变化是符合其性格逻辑的发展的。危机解决后,在《音乐天使》的背景音乐下,实现了“本我”,回归了善良。“幽灵”放下了心中的仇恨,各自开始了新的生活。“幽灵”在剧情发展过程中,性格的不同变化直接推动着剧情的发展,并导致歌剧人物间矛盾的加剧,表现出作品的主题,这也是作品成功的基础。[3] “幽灵”的善良温柔、神秘温情、凶残恶毒、脆弱多情等等性格特征一一表现了出来。幽灵形象的塑造对整个音乐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性格随着剧情的发展,“幽灵”的形象也逐渐的丰满起来,在整个音乐剧中达到天然合一的境界。[5]直到现在,每当人们想起这部音乐剧,总忘不了带着面具的“幽灵”形象,音乐剧中那凄美的歌声也久久在耳旁回荡。通过剧情的发展,“幽灵”的性格也逐渐的凸显出来,并且他的性格本身是具有矛盾性。[8]这一矛盾扭曲的性格,不但通过相关人物的侧面烘托及相互影响得以实现,在剧中还通过音乐来渲染了“幽灵”人物性格的矛盾,使音乐与“幽灵”人物性格的表现达到了统一。二、《歌剧魅影》中“幽灵”人物的音乐处理“在歌剧表演中,音乐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因素,表演过程中选择不同的音乐作为背景可以渲染情节,让观众可以更加入戏,引起情感上的共鸣。”[6]然而,不同的主题音乐其作用更加的明显,不但可以体现表演者情绪的变化,塑造其人物形象,更加可以让观众感觉到人物形象的真实。在《歌剧魅影》中,音乐对幽灵人物的角色处理方面也是相当的注意,下面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一)入戏前的音乐处理“优美的音乐可以愉悦身心,动感的音乐可以让人亢奋,悲伤的乐曲可以让人忧伤。”[7]总之,不同旋律的音乐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在歌剧表演中,有时为了烘托人物情绪的变化,也会配有相宜的音乐,以作陪衬。《歌剧魅影》中的“幽灵”埃里克,在入戏之前,给我们的印象是他是从小就被家人抛弃并遭世人唾弃的可怜人,他常年居住在歌剧院的地下室,与世隔绝,并常在剧院制造恐怖事件,被人们称之为“幽灵”。这时的“幽灵”对世界和外人充满怨恨。然而,他却具有很高的音乐天赋,这也使得他又傲视一切,经常利用递纸条来操控歌剧院的演出和演员安排。当女主角克里斯汀出现时,他却暗中教他学习音乐,未曾露面,这时的“幽灵”是一个极端自卑又极其自负的人。 这里插入的是《幽灵主题曲1》乐段(如曲谱1),以凸显出“幽灵”的自卑。曲谱1选自《幽灵主题曲1》 在入戏之前,对人物性格的描写主要利用背景来进行烘托,正面演唱内容较少,为了给“幽灵”与克莉丝汀的爱情做铺垫,开始的音乐乐段是选择曲调缓慢带有浪漫色彩的音乐,意在烘托“幽灵”对克里斯汀寄托自己的音乐理想以及对美好情感的向往,找到了生活的希望,但是时而又会有低估和激昂的音乐片段,这又表现出了幽灵希望被关注而又怕受伤害的心理,进而突出“幽灵”矛盾而统一的人物性格。入戏前,观众对“幽灵”的形象是通过文本了解的,只能凭借自己对其他作品中“幽灵”的形象进行联想。此时人物情绪没有太大的波动,只是对社会抱有丝丝怨恨的情绪。在《歌剧魅影》(如曲谱2)中也巧妙的运用了这一特征,通过这一乐段给观众营造一种阴森恐怖的意境, 曲谱2选自《歌剧魅影》为“幽灵”的情绪变化奠定感情基础。(二)剧目开始时的音乐处理在剧幕开始以前,我们对“幽灵”性格的了解是通过剧本中的文字和剧照中的片面形象获得的。歌剧的第一幕是幽灵躲在暗处为克里斯汀上课,并最后获得了成功,从无名小卒瞬间引起人们的关注,此时的“幽灵”情绪开始有了些变化,他似乎找到了些许的希望和心灵的慰藉。此时选用的是过渡乐段《想着我》(如曲谱3),借此来表达“幽曲谱3选自《想着我》灵”新的希望的诞生。同时也使用了“化装舞会”的乐段,前段的音乐除了表现出了克莉丝汀兴奋愉悦的心情,同时也表达出了“幽灵”因克里斯汀的成功,初步实现了自己的音乐理想和对爱情的掌控时的高兴之情,同时也在暗示着“幽灵”希望克莉丝汀不要忘记自己的心理,从侧面反映出了“幽灵”对克里斯汀用情是较深的,但这种情感只限于精神之爱。“到第二段音乐的出现,则为“幽灵”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也带给观众对神秘人物一探究竟的好奇心。”[8] “幽灵”这种矛盾扭曲的性格为下文中性格发生的裂变埋下了伏笔,同时依照自身的性格逻辑与其他人物发生相互影响,最终达到形象完成的“彼岸”。(三)高潮部分的音乐处理 在剧情的不断发展中,人物间的矛盾冲突也逐渐体现出来。在过渡乐段6出现时,使用的是《歌剧魅影》(如曲谱2)和《幽灵主题2》(如曲谱4)的音乐乐段,曲谱4选自《幽灵主题曲2》这两段音乐的出现,意在表现出“幽灵”不想劳尔坐享其自己的劳动成果时的愤恨之情,同时也暴露了其凶残的一面,通过激昂的音乐作为伴奏,预示着“幽灵”的性格也开始发生着变化,这时的“幽灵”开始仇恨起了劳尔,开始仇恨这个社会,于是他决定要对这个社会进行报复。将其凶残和恶毒的性格层面给激发出来,让人们感觉到一些厌恶、恐惧和害怕。而在《夜的音乐》(如曲谱5)的出现,克里斯汀被“幽灵”带入到了曲谱5选自《夜之音乐》地下室,这段“幽灵”饱含深情的歌唱,平滑优雅,其声音穿透力极强,通过这一细节的刻画,从另一方面展现了“幽灵”的独特魅力,同时也是观众认识到了一个全新的“幽灵”形象。(四)危机解除后的音乐处理在剧末使用了“音乐天使”的音乐素材。这里意在表现克莉丝汀天使一样圣洁的心灵和善良的亲吻,深深打动了“幽灵”,唤醒了他内心深处美好的情感,他决定放走两个相爱的人。这种结局让人们感觉到既意外也合乎情理,也是对“幽灵”形象的升华,曲谱6选自《音乐天使》他这些行为源于其悲惨的生活遭遇,小时候被父母抛弃,后一直躲避在歌剧院地下,唯一的爱情希望也被无情的剥夺。因而导致其性格迅速裂变,而善良的克莉丝汀则像天使一样,给了他深深一吻,唤醒了“幽灵”内心深处的情感,就是因为这个吻,幽灵选择了放手,选择了释然。 在此时,出现了《歌剧魅影》的背景音乐,以大合唱作为背景音乐来模拟出远处追捕的吼声。“幽灵”坐在八音盒前面,听着它清脆悦耳的声音,随声轻唱:“化装舞会,遮蔽的面孔成群结队,化装舞会,遮住面容,世人绝不会发现你”。这时的音乐运用比较恰当,真实的反映出了“幽灵”的生活现状,就如这音乐会中的人物,带着面具生活。当克莉丝汀将戒指归还给“幽灵”后,为了表达“幽灵”对克莉丝汀的钦慕之情,这时响起了“夜之乐章”的旋律,由跳进音程引出的音乐旋律在弦乐轻柔的和弦伴奏下,“幽灵”唱出了对克莉丝汀的渴望。随着旋律线条逐渐上升,音乐情绪逐渐高涨。更多的铜管乐器加入进来,最后达到了全曲的最高音,也是这首歌曲最吸引人的地方。从而完成了“幽灵”形象的整体塑造。[9]三、《歌剧魅影》中“幽灵”形象音乐塑造的启示从前面对音乐剧的描述,我们可以认识到音乐剧是一种以戏剧为根本,以音乐为表达方式,利用舞蹈这一重要手段来体现这一综合性的艺术表演,就像音乐剧《歌剧魅影》那样,通过对音乐和舞蹈的综合表现,对“幽灵”人物形象的塑造的分析,让我们认识到歌剧中的绝大多数歌舞片段均承载着不同的戏剧功能,所以要表演好歌剧中的角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自身的素质。[17](一)巧妙运用各种音乐的风格与话剧相比,音乐剧有很大的不同,不同的音乐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场景,同时还可以让听众更好的进入到意境当中。例如在《歌剧魅影》中,《歌剧魅影》音乐段的出现时,连续的半音阶上行和下行在管风琴巨大音效里渲染了一种紧张而兴奋的感情基调,利用管风琴尖锐的音乐作为背景,再加上管弦乐队渲染气势,给全剧中的“剧院魅影”的恐怖形象,立刻抓住了观众,使观众一下子就进入到了这个神秘故事里,仿佛身临其境。还有“幽灵”对克丽丝汀演唱《All I Ask of You》这首爱情主题曲时,与劳尔演唱的心情则不同,因而相同的音乐利用不同的戏剧表演则表现出的感情就不同,在“幽灵”的演唱中,其表现出的应该是一种幽怨和愤恨,在他的心中他认为是劳尔阻碍了自己对克丽丝汀的追求,对艺术的追求,使他陷入永远的孤独。 (二)利用音乐变化来表现人物情绪 歌剧表演不同于电影,可以利用语言来表达出自己的情绪,而歌剧表演则不同,它更多的是利用工作及表情变化来凸显这一变化,这些变化的体现要使观众能够心领神会,则适当的音乐伴奏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歌剧魅影》中的“幽灵”形象,其性格及情绪的多变,要通过歌剧演员充分的表现出来,其中插入了多个过渡乐段,其意将人物的情绪变化完整性和真实性的如期呈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能够准确的把握人物的情绪,突出歌剧主题。[16](三)利用不同音乐来塑造人物形象歌剧表演不同于其他的表演,它主要依赖与音乐的起伏变化来塑造人物形象[13]。如《歌剧魅影》中的《魔镜》唱段,旋律上与上文的《音乐天使》是相同的,但是为了表现出了女主人公克丽丝汀对见到“幽灵”时的激动心情,在表演上却有很大的差异。与此同时音乐也从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戏剧表演及舞蹈的变化都是在音乐的陪衬下发生变化的。[12]还有在《歌剧魅影》中的“幽灵”看似一个平凡而毫无特色的人物,但是通过对剧本的深入了解,让我们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幽灵”,他不同于其他文学作品中的“幽灵”,只是单一的恐怖而丑陋,这里的“幽灵”形象给人的印象是不但才华横溢,还特别有思想,在剧情的发展过程中,也将这一点充分的体现了出来。要想恰如其分的表现出这一人物形象,是需要表演者细心体会,主动思考才可以表演到位的。结语在这样完整的戏剧情节的推进和动作进行中,“幽灵”的人物性格完成了确立、展开、裂变、回归的过程,最终达到了人物性格发展的一种境界,也完成了从“人物”到“形象”的丰满过程。“幽灵”的一系列戏剧动作直接推进了剧情的起伏,制造了一系列的戏剧冲突,是成为本剧成功的关键,其所展现出来的集细腻温情、仇恨厌世、神秘危险、邪恶残忍等多重性格于一身矛盾性和复杂性,特别是神秘主义气息,弥散全剧,成为一种基调。“幽灵”在这部音乐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形象逐渐丰满的过程和整部音乐剧综合美感的呈现完美合一。直到今天,人们谈起《歌剧魅影》,脑海还是会浮现那张带着面具的面孔,也不由自主的会想起那些悲壮的曲调。最后,希望本文中的研究能够为音乐剧表演表演者、教育者、学习者和爱好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也希望在本文中的探讨与研究能够为音乐剧事业在中国的发展贡献出一点微薄之力。致谢参考文献[1] 官群.音乐剧《歌剧魅影》三首经典唱段的演唱分析[J].时代文学,2010(03).[2] 黄定宇.音乐剧概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281.[3] 居其宏.音乐剧,我为你疯狂[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197.[4] 李多.音乐剧演唱的多元风格[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5] 陈潇彤.音乐剧《歌剧魅影》的艺术魅力[J].大众文艺,2010(16).[6] 霍海波.从《歌剧魅影》看电影音乐的几点功能[J].北方音乐,2011(8).[7] 周小川.音乐剧之旅[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2:56-89.[8] 蔡搪.音乐剧魅影[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96.[9] 韩海玲.论音乐剧《剧院魅影》的艺术创作和演绎[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9.[10]王眠.美国音乐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23. [11]王章辉.英国文化与现代化[M].沈阳:辽海出版社,2014:54-89. [12]文硕.音乐剧的文硕视野[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421. [13]陈本谦译.音乐剧.歌剧艺术研究[J].时代文学,2014(23). [14]张金芳.论音乐剧《猫》的声乐美学特征[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3(6).[15]余丹红,张礼引.美国音乐剧[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2(08).[16]Bobbie the Opera: A Review of the Andrew Loyd Webber Musical[J].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 1991 (1) .[17]Derks P, Hervas D. Creativity in humor production: Quantity and quality in divergent thinking [J]. Bulletin of the Psychonomic Society, 1988, 26(1): 37-39.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歌剧魅影》中“幽灵”人物性格分析 1
(一) “幽灵”人物的介绍 2
(二)“幽灵”人物性格的特点 2
二、《歌剧魅影》中“幽灵”人物的音乐处理 2
(一)入戏前的音乐处理 3
(二)剧目开始时的音乐处理 .3
(三)高潮部分的音乐处理 4
(四)危机解除后的音乐处理 4
三、《歌剧魅影》中“幽灵”形象音乐塑造的启示 5
(一)巧妙运用各种音乐的风格 5
(二)利用音乐变化来表现人物情绪 5
(三)利用不同音乐来塑造人物形象 5
结语 5
致谢 6
参考文献 6
论《歌剧魅影》中“幽灵”形象的音乐塑造
引言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byzy/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