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音乐剧片段whistledownthewind的点滴体会(附件)【字数:4421】
摘 要不知不觉四年过去了,随着时光的流逝,大学生涯也即将结束,而检验我们最好的方式就是来一次真刀实枪的汇报。这不单单是一次检验,也是对父母的一个交代,更是对自我水平的一个全方位认知。为此,学校特别为我们举办了一场名为《音为青春》的毕业展演活动。我所学习并演唱的,选自音乐剧《微风轻哨》中的歌曲《whistle down the wind》,被选入了整场演出的第一板块——音乐剧板块。音乐剧更侧重于情感表达,所以不论在演唱方面,还是在舞台表现方面,都要将情感融入其中,更是要让情感协调地融合在演唱和舞台表现之间,所以这也要求在演唱之前,要对作品背景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很巧的是,大学刚入学,我的专业老师发现我的个人条件很适合唱音乐剧类的艺术歌曲,再加上自身对音乐剧的喜爱,这使得我大学期间所学习的绝大部分歌曲都是音乐剧。不过在舞台表现方就欠缺了一些,由于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最终弥补了这个不足。也因此让我在最后的演出中更加完整、出色。点点滴滴,体会良多。这些体会也将会在日后演唱其他歌曲时,成为一笔不容小觑的宝贵财富。因此,我要将这些点点滴滴的体会作为题材,并结合相关文献,来完成我的毕业论文。
目 录
第一章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写作提纲 1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 1
1.2 课题研究的写作提纲 1
第二章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2
2.1 《whistle down the wind》的作品赏析 2
2.2 《whistle down the wind》的演唱 2
2.3 歌曲特点与舞台走位的关系 3
2.4 歌曲、走位、情感的协调 3
2.5 现实中的意义与影响 4
结束语 5
致谢 5
参考文献 6
第一章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写作提纲
1.1课题研究的目的
歌曲《whistle down the wind》是一首充满正能量的歌曲,其中传达着许多具有生活气息的思想。特别是其中的“友情”对于我们这个群体来说是更加的有亲切感,所以这对我当时的演唱,和对现在的课题研究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这次的课题研究,是为了让我对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这个作品的演唱有一个客观而有力自我评价,同时也能让我对音乐剧的演唱形式有更深的了解,更希望因此使自己今后对歌曲构架与处理的能力有一个提升。
1.2课题研究的写作提纲
我研究这篇课题将按照以下几点:
1、对《whistle down the wind》这首作品进行全方位地介绍:创作者、歌曲特点、
歌词大意、歌曲主题、歌曲情感;
2、通过较为全面的了解,对其演唱特点和方式进行分析;
3、歌曲特点与舞台走位之间的关系:回忆当时在练习舞台走位时的思路,以及被指
导过后最终以什么样的具体路线来呈现在舞台上;
4、歌曲本身、舞台走位、情感表达之间的协调:这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舞台
走位和情感表达都是根据歌曲本身发展而来的,不过想要三者协调起来,还得找
到协调的根基;
5、现实中的意义与影响:通过这次的演唱,让我学到了许多专业而实用的知识与技能,
而今后的学以致用将会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
第二章 课题研究的内容
2.1《whistle down the wind》的作品赏析
《whistle down the wind》出自音乐剧《微风轻哨》,创作于1996年,编剧和作词者都是Andrew Lloyd Webber,作曲者是Jim Steinman。演唱过此音乐剧的歌手很多,其中最让人记忆犹新的当属韦伯50岁生日音乐会中的两位歌手,这首歌曲分别由Tina Arena和Lottie Mayor在音乐会的开场和结尾部分演唱。
这首歌曲所突出的主题是坚强与勇敢,友情与信仰。歌词的主要意思是:无论生活变得多么糟糕,朋友你都要勇敢和坚强;不管周遭变得多么不堪,我都会陪伴在你身旁。
歌曲响起,只听两句前奏乐句犹如一阵微风般轻哨过耳旁,从前奏便能让人第一时间联想到曲名,接着第一句歌词“whistle down the wind”一经唱出,再次让人直奔主题。前面一段歌词都在平铺直叙地诉说生活的艰辛与黑暗,而我又是那样的胆怯与无助;在观众们都进入了悲伤的氛围中时,歌词发生了变化:我变得坚强起来,也鼓励朋友要强大起来,我会永远陪着你,这时候高频率而又热烈得音乐效果与歌词大意配合的天衣无缝,观众的情感也随之被带入高潮;最后两句再一次表达:我会一直陪伴你,歌唱的语气与刚开始的前几句极为相似,却又明显不同,这更像是一种承诺,虽然平静,但是郑重,仿佛掷地有声;最后伴随着与前奏相同旋律的,渐弱的尾声,结束了歌曲,让人回忆起最初生活的困苦不易,却又放眼当下未来的无限希望。整首歌曲的每一个音符都在感染着观众,将情感表达地淋漓尽致,也将观众的情感毫无保留的带入歌曲的情境之中,这要求作词者、作曲者、演唱者有着极高的统一性,是当之无愧的时代佳作。
2.2《whistle down the wind》的演唱
这首作品看似是一首抒情、悠扬的慢歌,却又跌宕起伏,慢中有快;伴奏大篇幅稀疏轻盈,中间却又密集强烈;整体情感安静美好,高潮处却又喧嚣激昂。整首歌曲无处不充斥着主题所要表达的情感,却又进行得有条不紊,层次分明。所以演唱这首歌曲,首先一定要对它本身和伴奏的旋律与节奏烂熟于心;接下来才能根据歌词的意思将情感正确的表达出来;最后还要注意歌曲情感的层次,这要求演唱者在不同层次时用情绪的高低、及语气上的强弱区分开来,同时也要抓住歌曲的整体性、连贯性。2.3歌曲特点与舞台走位的关系
起初在排练的时候,我的走位构思是想要在一开口唱的时候,就跟着音乐向前走,直至走向舞台中央站定,接下来只要有间奏的地方不论时间长短,都在音乐里走动,最后在舞台的偏左边结束演唱并谢幕。
我也按照这种思路来排练走位,不过经过专业老师和形体老师的观察和研究之后,对我的思路进行了变动。他们建议我在第一小段叙述歌词的时值中站定演唱,这样可以在一开始就让观众进入到歌曲的氛围中,给观众的感官定下基调,也让接下来的第一步走位显得稍显惊艳。第一步走位,老师们并没有选择在间奏中进行,而是对歌曲的层次进行了深挖。这一步走位的歌词是:so try and stand the tide(所以尝试着去引领潮流吧)。相比前面的叙述性歌词而言,这里更多的是一种鼓舞和激励的开端;从歌曲层次方面来看,这里也恰好达到了主歌部分的小高潮。所以老师们建议我在这里做出第一步走位,我觉得真是棋高一着。并且这一步走位只是走到舞台中央,一直唱到第一大段结束,间奏部分开始了第二步走位,因为接下来的这部分将是真正的副歌部分,也是整首歌曲的高潮部分,这里老师们保留了我一开始的思路:走至舞台“3:74:6”的位置,因为这个范围内的比例是审美的黄金比例,用这个位置突出整首歌最重要的部分是再适合不过了。最后一次走位至舞台前面的中间位置,依然选择了“so try and stand the tide(所以尝试着去引领潮流吧)”这句歌词,不但为最后的收尾和谢幕做了准备,更是与第一次走位首尾呼应。这套走位流程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是简单,但是却是绝对具有含金量的用心的流程。
目 录
第一章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写作提纲 1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 1
1.2 课题研究的写作提纲 1
第二章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2
2.1 《whistle down the wind》的作品赏析 2
2.2 《whistle down the wind》的演唱 2
2.3 歌曲特点与舞台走位的关系 3
2.4 歌曲、走位、情感的协调 3
2.5 现实中的意义与影响 4
结束语 5
致谢 5
参考文献 6
第一章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写作提纲
1.1课题研究的目的
歌曲《whistle down the wind》是一首充满正能量的歌曲,其中传达着许多具有生活气息的思想。特别是其中的“友情”对于我们这个群体来说是更加的有亲切感,所以这对我当时的演唱,和对现在的课题研究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这次的课题研究,是为了让我对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这个作品的演唱有一个客观而有力自我评价,同时也能让我对音乐剧的演唱形式有更深的了解,更希望因此使自己今后对歌曲构架与处理的能力有一个提升。
1.2课题研究的写作提纲
我研究这篇课题将按照以下几点:
1、对《whistle down the wind》这首作品进行全方位地介绍:创作者、歌曲特点、
歌词大意、歌曲主题、歌曲情感;
2、通过较为全面的了解,对其演唱特点和方式进行分析;
3、歌曲特点与舞台走位之间的关系:回忆当时在练习舞台走位时的思路,以及被指
导过后最终以什么样的具体路线来呈现在舞台上;
4、歌曲本身、舞台走位、情感表达之间的协调:这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舞台
走位和情感表达都是根据歌曲本身发展而来的,不过想要三者协调起来,还得找
到协调的根基;
5、现实中的意义与影响:通过这次的演唱,让我学到了许多专业而实用的知识与技能,
而今后的学以致用将会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
第二章 课题研究的内容
2.1《whistle down the wind》的作品赏析
《whistle down the wind》出自音乐剧《微风轻哨》,创作于1996年,编剧和作词者都是Andrew Lloyd Webber,作曲者是Jim Steinman。演唱过此音乐剧的歌手很多,其中最让人记忆犹新的当属韦伯50岁生日音乐会中的两位歌手,这首歌曲分别由Tina Arena和Lottie Mayor在音乐会的开场和结尾部分演唱。
这首歌曲所突出的主题是坚强与勇敢,友情与信仰。歌词的主要意思是:无论生活变得多么糟糕,朋友你都要勇敢和坚强;不管周遭变得多么不堪,我都会陪伴在你身旁。
歌曲响起,只听两句前奏乐句犹如一阵微风般轻哨过耳旁,从前奏便能让人第一时间联想到曲名,接着第一句歌词“whistle down the wind”一经唱出,再次让人直奔主题。前面一段歌词都在平铺直叙地诉说生活的艰辛与黑暗,而我又是那样的胆怯与无助;在观众们都进入了悲伤的氛围中时,歌词发生了变化:我变得坚强起来,也鼓励朋友要强大起来,我会永远陪着你,这时候高频率而又热烈得音乐效果与歌词大意配合的天衣无缝,观众的情感也随之被带入高潮;最后两句再一次表达:我会一直陪伴你,歌唱的语气与刚开始的前几句极为相似,却又明显不同,这更像是一种承诺,虽然平静,但是郑重,仿佛掷地有声;最后伴随着与前奏相同旋律的,渐弱的尾声,结束了歌曲,让人回忆起最初生活的困苦不易,却又放眼当下未来的无限希望。整首歌曲的每一个音符都在感染着观众,将情感表达地淋漓尽致,也将观众的情感毫无保留的带入歌曲的情境之中,这要求作词者、作曲者、演唱者有着极高的统一性,是当之无愧的时代佳作。
2.2《whistle down the wind》的演唱
这首作品看似是一首抒情、悠扬的慢歌,却又跌宕起伏,慢中有快;伴奏大篇幅稀疏轻盈,中间却又密集强烈;整体情感安静美好,高潮处却又喧嚣激昂。整首歌曲无处不充斥着主题所要表达的情感,却又进行得有条不紊,层次分明。所以演唱这首歌曲,首先一定要对它本身和伴奏的旋律与节奏烂熟于心;接下来才能根据歌词的意思将情感正确的表达出来;最后还要注意歌曲情感的层次,这要求演唱者在不同层次时用情绪的高低、及语气上的强弱区分开来,同时也要抓住歌曲的整体性、连贯性。2.3歌曲特点与舞台走位的关系
起初在排练的时候,我的走位构思是想要在一开口唱的时候,就跟着音乐向前走,直至走向舞台中央站定,接下来只要有间奏的地方不论时间长短,都在音乐里走动,最后在舞台的偏左边结束演唱并谢幕。
我也按照这种思路来排练走位,不过经过专业老师和形体老师的观察和研究之后,对我的思路进行了变动。他们建议我在第一小段叙述歌词的时值中站定演唱,这样可以在一开始就让观众进入到歌曲的氛围中,给观众的感官定下基调,也让接下来的第一步走位显得稍显惊艳。第一步走位,老师们并没有选择在间奏中进行,而是对歌曲的层次进行了深挖。这一步走位的歌词是:so try and stand the tide(所以尝试着去引领潮流吧)。相比前面的叙述性歌词而言,这里更多的是一种鼓舞和激励的开端;从歌曲层次方面来看,这里也恰好达到了主歌部分的小高潮。所以老师们建议我在这里做出第一步走位,我觉得真是棋高一着。并且这一步走位只是走到舞台中央,一直唱到第一大段结束,间奏部分开始了第二步走位,因为接下来的这部分将是真正的副歌部分,也是整首歌曲的高潮部分,这里老师们保留了我一开始的思路:走至舞台“3:74:6”的位置,因为这个范围内的比例是审美的黄金比例,用这个位置突出整首歌最重要的部分是再适合不过了。最后一次走位至舞台前面的中间位置,依然选择了“so try and stand the tide(所以尝试着去引领潮流吧)”这句歌词,不但为最后的收尾和谢幕做了准备,更是与第一次走位首尾呼应。这套走位流程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是简单,但是却是绝对具有含金量的用心的流程。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byzy/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