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雷雨中人物塑造的研究(附件)
《雷雨》中人物之间或为情、或为怨、或为恨,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冲突,揭示了黑暗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压迫与被压迫的阶级矛盾。本课题拟通过对作品、话剧舞台对人物塑造的案例分析研究,以及自身在角色塑造上的感性认识,提升对话剧《雷雨》人物塑造的认识,也意图为后来的艺术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丰富戏剧理论研究的内容。《雷雨》无论是对于我们当前的戏剧创作还是戏剧观念都有着深刻的启示。这正是经典的艺术的持久性、艺术精神的持久性和艺术魅力持久性之所在,正是需要深思的地方。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话剧《雷雨》的产生 2
(一)话剧《雷雨》的创作背景2
(二)话剧《雷雨》的剧情梗概2
二、话剧《雷雨》中的人物塑造分析3
(一)话剧《雷雨》中人物关系定位3
(二)话剧《雷雨》中人物性格分析3
(三)《雷雨》中人物舞台形象塑造的具体方式 4
1、通过造型塑造人物4
2、通过肢体语言塑造人物4
3、通过台词及潜台词塑造人物 5
4、通过舞台元素塑造人物 6
5、通过差异化表现塑造人物 6
三、话剧《雷雨》带给我们的思考6
(一)剖析话剧人物,贴近剧中角色7
(二)完善台词功底,丰富台词内涵7
(三)创新演绎手法,焕发话剧新生7
(四)展现独特魅力,体现角色塑造7
致谢8
参考文献9
附录—图2.1 雷雨剧中主要人物关系 3
话剧《雷雨》中人物塑造的研究
引言
新文化运动以后,我国近代文学迎来了一个创作的集中爆发期,小说、杂文,现代诗等各类题材优秀作品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这其中,话剧作为彻彻底底的舶来艺术形式,与我国传统的戏剧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因此,当时的剧作家也并没有创作优秀话剧的艺术根基。[1]然而话剧《雷雨》的出现,却填补了我国近代文学体裁的这一空缺。它如平地惊雷一般,震撼了我国整个的戏剧艺术界。最令人惊奇的是,创作这部不朽经典的剧作家,竟然是一名年仅23岁、当时清华大学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在读的在校生:曹禺。
《雷雨》是我国话剧艺术史上的空前绝后之作。著名作家巴金在看罢该剧后,评价雷雨是“一部真正能帮助人、打动人”的作品。[2]《雷雨》的跌宕起伏的情节设置,个性鲜明的人物塑造,意蕴深厚的语言艺术,都是成就其伟大的原因。这其中,《雷雨》中性格迥异的人物塑造,是这部话剧的灵魂。丰满而复杂的性格,深刻而厚重的情感,激烈而直接的人物冲突,构成了《雷雨》中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角色,令观者久久难以忘怀。论文拟通过对话剧《雷雨》中人物定位、人物性格的解读,研究《雷雨》中人物舞台形象的塑造方式,达到剖析剧中人物内涵、解读话剧主旨的目的。同时通过对这部经典话剧人物塑造的研究,对自身舞台表演技巧和未来我国话剧人物塑造方面得出一些启示。
一、话剧《雷雨》的产生
(一)话剧《雷雨》的创作背景
《雷雨》是我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力作,是由著名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雷雨》创作于1933年,在那一时期,中国正处在一个政治昏暗、时局极度混乱的环境下。中西方文化的加剧冲突,国权民生的鲜明矛盾,也让那一时期的有志之士对中国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有了全面而深刻的思考。[3]曹禺作为其中的一员,受到新文化思潮的深刻影响,同时也从易卜生话剧中吸取了创作养分。曹禺生长在一个没落的旧军阀家庭中,当权者的落日余晖和下一代对未来的担忧迷茫,都与剧中人物环境极其相似。可以说,《雷雨》就是曹禺本人自幼家庭环境的真实写照,剧中角色也是现实人物艺术化加工的成果。[4]而话剧中所蕴含的对人生、思想、伦理、情感的深刻思考,则与曹禺从小的家庭环境密不可分。
(二)话剧《雷雨》的剧情梗概
《雷雨》剧中故事发生在1925年前后,描写了一出发生在封建家庭中的人伦悲剧。话剧以周、鲁两家三十年的恩怨为背景,在短短的24小时内展现了这种人物关系矛盾的集中爆发。故事的始作俑者,就是封建独裁者周朴园。他对鲁侍萍的始乱终弃,导致其未婚孕有两子,长子周萍和次子鲁大海。鲁侍萍改嫁后,与鲁贵并与之生女四凤,本想带着儿女远走高飞,然没曾想鲁贵和四凤先后到周家为仆。周朴园又娶蘩漪,并与之生子周冲。在周朴园的非人待遇下,蘩漪常年枯寂,遂与继子周萍私通以泄愤懑。周萍慑于父亲的威严,又耻于这种乱伦关系,对蘩漪逐渐疏远,反倒移情于侍女四凤以致怀孕,而此时周冲也向四凤表露心迹。鲁侍萍对四凤处境担心异常,急于将四凤带离周家,没曾想却与周朴园狭路相逢。而次子鲁大海却因为工人罢工的事与周朴园交涉。最终两家人在客厅得知相互身份,四凤羞愧难当触电身亡,周冲为救也同样触电而死。周萍饮弹自尽,蘩漪、鲁侍萍发疯,故事以大悲剧的结尾收场。[5]
话剧以人物情感纠葛为主线,融合了阶级斗争、利益冲突、价值观念碰撞等多种元素。《雷雨》的主线,是突出两代人的冲突,尤其是上一代封建独裁者酿成的恶果对下一代新人类毁灭性的影响。下一代的新情感、新思想尚未孕育成型,就提前夭折。曹禺先生所追求的是话剧“大融合”的境界,展现了话剧艺术无限的可能性。[6]《雷雨》剧中人物性格鲜活,情节波澜起伏,台词含蓄内敛,是中国现代话剧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不朽杰作,也是中国现代话剧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作品。[7]
二、话剧《雷雨》中的人物塑造分析
(一)话剧《雷雨》中人物关系定位
在话剧表演之前,我们不仅要对自己在剧中饰演的人物进行深入剖析,同时还要将其带入到每个场景和整部作品中,清晰自己的人物定位。这种关系上的定位不仅能帮助我们深入到所饰演角色的内涵,更能了解对手人物,对话剧整体基调有全方位的把控。尤其是像《雷雨》这样一部话剧,无论明线暗线,几乎登场的所有人物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分清人物关系,找准角色定位,是理解人物并进行人物塑造的根本前提。[8]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话剧《雷雨》的产生 2
(一)话剧《雷雨》的创作背景2
(二)话剧《雷雨》的剧情梗概2
二、话剧《雷雨》中的人物塑造分析3
(一)话剧《雷雨》中人物关系定位3
(二)话剧《雷雨》中人物性格分析3
(三)《雷雨》中人物舞台形象塑造的具体方式 4
1、通过造型塑造人物4
2、通过肢体语言塑造人物4
3、通过台词及潜台词塑造人物 5
4、通过舞台元素塑造人物 6
5、通过差异化表现塑造人物 6
三、话剧《雷雨》带给我们的思考6
(一)剖析话剧人物,贴近剧中角色7
(二)完善台词功底,丰富台词内涵7
(三)创新演绎手法,焕发话剧新生7
(四)展现独特魅力,体现角色塑造7
致谢8
参考文献9
附录—图2.1 雷雨剧中主要人物关系 3
话剧《雷雨》中人物塑造的研究
引言
新文化运动以后,我国近代文学迎来了一个创作的集中爆发期,小说、杂文,现代诗等各类题材优秀作品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这其中,话剧作为彻彻底底的舶来艺术形式,与我国传统的戏剧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因此,当时的剧作家也并没有创作优秀话剧的艺术根基。[1]然而话剧《雷雨》的出现,却填补了我国近代文学体裁的这一空缺。它如平地惊雷一般,震撼了我国整个的戏剧艺术界。最令人惊奇的是,创作这部不朽经典的剧作家,竟然是一名年仅23岁、当时清华大学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在读的在校生:曹禺。
《雷雨》是我国话剧艺术史上的空前绝后之作。著名作家巴金在看罢该剧后,评价雷雨是“一部真正能帮助人、打动人”的作品。[2]《雷雨》的跌宕起伏的情节设置,个性鲜明的人物塑造,意蕴深厚的语言艺术,都是成就其伟大的原因。这其中,《雷雨》中性格迥异的人物塑造,是这部话剧的灵魂。丰满而复杂的性格,深刻而厚重的情感,激烈而直接的人物冲突,构成了《雷雨》中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角色,令观者久久难以忘怀。论文拟通过对话剧《雷雨》中人物定位、人物性格的解读,研究《雷雨》中人物舞台形象的塑造方式,达到剖析剧中人物内涵、解读话剧主旨的目的。同时通过对这部经典话剧人物塑造的研究,对自身舞台表演技巧和未来我国话剧人物塑造方面得出一些启示。
一、话剧《雷雨》的产生
(一)话剧《雷雨》的创作背景
《雷雨》是我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力作,是由著名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雷雨》创作于1933年,在那一时期,中国正处在一个政治昏暗、时局极度混乱的环境下。中西方文化的加剧冲突,国权民生的鲜明矛盾,也让那一时期的有志之士对中国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有了全面而深刻的思考。[3]曹禺作为其中的一员,受到新文化思潮的深刻影响,同时也从易卜生话剧中吸取了创作养分。曹禺生长在一个没落的旧军阀家庭中,当权者的落日余晖和下一代对未来的担忧迷茫,都与剧中人物环境极其相似。可以说,《雷雨》就是曹禺本人自幼家庭环境的真实写照,剧中角色也是现实人物艺术化加工的成果。[4]而话剧中所蕴含的对人生、思想、伦理、情感的深刻思考,则与曹禺从小的家庭环境密不可分。
(二)话剧《雷雨》的剧情梗概
《雷雨》剧中故事发生在1925年前后,描写了一出发生在封建家庭中的人伦悲剧。话剧以周、鲁两家三十年的恩怨为背景,在短短的24小时内展现了这种人物关系矛盾的集中爆发。故事的始作俑者,就是封建独裁者周朴园。他对鲁侍萍的始乱终弃,导致其未婚孕有两子,长子周萍和次子鲁大海。鲁侍萍改嫁后,与鲁贵并与之生女四凤,本想带着儿女远走高飞,然没曾想鲁贵和四凤先后到周家为仆。周朴园又娶蘩漪,并与之生子周冲。在周朴园的非人待遇下,蘩漪常年枯寂,遂与继子周萍私通以泄愤懑。周萍慑于父亲的威严,又耻于这种乱伦关系,对蘩漪逐渐疏远,反倒移情于侍女四凤以致怀孕,而此时周冲也向四凤表露心迹。鲁侍萍对四凤处境担心异常,急于将四凤带离周家,没曾想却与周朴园狭路相逢。而次子鲁大海却因为工人罢工的事与周朴园交涉。最终两家人在客厅得知相互身份,四凤羞愧难当触电身亡,周冲为救也同样触电而死。周萍饮弹自尽,蘩漪、鲁侍萍发疯,故事以大悲剧的结尾收场。[5]
话剧以人物情感纠葛为主线,融合了阶级斗争、利益冲突、价值观念碰撞等多种元素。《雷雨》的主线,是突出两代人的冲突,尤其是上一代封建独裁者酿成的恶果对下一代新人类毁灭性的影响。下一代的新情感、新思想尚未孕育成型,就提前夭折。曹禺先生所追求的是话剧“大融合”的境界,展现了话剧艺术无限的可能性。[6]《雷雨》剧中人物性格鲜活,情节波澜起伏,台词含蓄内敛,是中国现代话剧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不朽杰作,也是中国现代话剧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作品。[7]
二、话剧《雷雨》中的人物塑造分析
(一)话剧《雷雨》中人物关系定位
在话剧表演之前,我们不仅要对自己在剧中饰演的人物进行深入剖析,同时还要将其带入到每个场景和整部作品中,清晰自己的人物定位。这种关系上的定位不仅能帮助我们深入到所饰演角色的内涵,更能了解对手人物,对话剧整体基调有全方位的把控。尤其是像《雷雨》这样一部话剧,无论明线暗线,几乎登场的所有人物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分清人物关系,找准角色定位,是理解人物并进行人物塑造的根本前提。[8]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byzy/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