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职业暴露事件及其预防
摘要:目的调查医院实习生及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现状以及导致危险的原因,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选自2014年~2017年我院各科室上报66例职业暴露人员的报告单,对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具体发生情况以及危险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针刺伤为暴露率最高的因素69.7%;分泌物为暴露率第二高的因素25.76%;血液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hbsrm.com
为暴露率第三高的因素4.54%.暴露人群中医生34.85%.护士37.88%.实习护士16.67%,医技人员7.57%,实习医生3.03.暴露地点主要在病房77.27%,手术室7.56%,急救车4.55%,门诊诊室3.03%,检验室3.03%,供应室1.52%,血气室1.52%,针灸室1.52%.结论加强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的预防职业暴露技能的培训,对其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率具有显着的降低作用,有利于增强其职业暴露防范意识以及防护技能.关键字:实习;职业暴露;针刺伤;预防措施;职业暴露,顾名思义,即是指医护工作人员在临床诊疗以及护理工作中,出于各种意外被部分患有传播性疾病患者的体液或者是血液污染过的器物诸如针头等物品刺到皮肤,进而发生感染事故[1].本次研究随机抽取了我院各个科室发生的66起职业暴露事件进行了研究分析,以探讨职业暴露的针对性预防措施,研究报道可见下文.1.资料与方法随机抽取了我院在2014年~2017年各个科室发生的66起暴露事件,对每起暴露事件的涉及的相关医护人员的职业.地点.原因以及渠道等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分析.2.结果在这66例本院医务人员发生的职业暴露主要为锐器伤,其次为血液.分泌物的暴露,其中针刺伤46例69.7%;血液暴露3例4.54%;分泌物暴露17例25.76%.所有的案例中,医生34.85%.护士37.88%.实习护士16.67%,医技人员7.57%,实习医生3.03.暴露源方面:血源传播和非血源传播分别为49例和12例.暴露地点方面:以病房为地点的共计51例;以手术室为地点的共计5例;以急救车为地点的共计3例;以检验科和门诊治疗室为地点的各2例;以针灸室.供应室以及血气室为地点的各1例.暴露环节方面:手术中22例,拔输液针头中20例,抽血中6例,抢救病人中5例,检验中5例,急救车途中3例,门诊换药2例,其它治疗中3例.3.讨论医护人员是主要的职业暴露群体,这其中又以护理人员为主要职业群体.在医院运营中,医护人员作为主要的运营力量,对其开展针对性的预防职业暴露的培训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次研究中,可以发现,工作混乱无序,护理治疗操作流程不规范以及在治护配合期间,被他人误伤等是主要的几个职业暴露影响因素.而针刺伤为主要暴露影响因素,其中包括皮肤破损暴露为最常见的暴露,其次为皮黏膜接触暴露.4.预防措施4.1.安全意识教育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年对在职人员.新上岗人员.实习生.进修人员.医疗废物处理人员等进行职业防护教育,使医务人员掌握最基本预防职业暴露发生的操作规程,自觉遵守职业防护要求,提高防护能力[2].每年组织医院职工进行一次全面体验,同时加强对医护人员的防暴露培训力度,提高其自我预防暴露意识.4.2.岗前培训医院对新入职人员及新入医院的实习医生及护士,每一批人员进入临床前,医院护理部及感染管理科均要对其进行岗前培训,内容包括职业暴露的相关知识,加强实习生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每批实习生入各个临床科室报到时,由科室护士长或科室教学秘书对新入科的实习生或新入职人员再次进行关于预防职业暴露及护理安全等内容再次进行培训,并对其提出要求.4.3.各项标识清晰科室内在病人阅览牌上及病房中的床头卡上有明显标识(无字标识).护士接到检验科疫情报告时,在护士办公室白板备注栏内填上床号,并按要求在相应的位置上进行各项的标识,每天由责任班进行检查.更新.4.4.正确处置锐器每个责任护士均有一张治疗车,治疗车上备物齐全,责任护士在病房中为患者拔针后能及时对锐器进行规范处置,锐器按要求放入锐器盒中.4.5.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操作技能水平,使其在进行各项临床操作时,能够更加规范化,有序化,程序化,以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暴露事件发生[3].综上所述,预防临床医护人员职业暴露要继续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培训力度,以增强其对职业暴露的防范意识.除此之外,完善临床各项操作规章制度,促使医护人员在进行各项操作时能够严格遵守相关规章流程进行.同时医院各科室标识要清晰明了,使新入科人员及实习生一到科室就知晓科室内有特殊阳性体征具有传染性的病人的具体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此外还需加强对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培训,以便医护人员在职业暴露后,能够马上采取科学有效处理应急措施[4].参考文献[1]马登荣.基层手术人员职业暴露现状调查及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63-64.[2]韩果花,陈秀花,邬美丽.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监测及预防对策分析[J].Vo1.31No.10包头医学报2015.128.[3]林岩,徐风琴,陈丽蓉,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8):985-987.[4]吴云玲.手术室护士锐器伤调查与防护[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l.30(11):1719-1720.
为暴露率第三高的因素4.54%.暴露人群中医生34.85%.护士37.88%.实习护士16.67%,医技人员7.57%,实习医生3.03.暴露地点主要在病房77.27%,手术室7.56%,急救车4.55%,门诊诊室3.03%,检验室3.03%,供应室1.52%,血气室1.52%,针灸室1.52%.结论加强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的预防职业暴露技能的培训,对其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率具有显着的降低作用,有利于增强其职业暴露防范意识以及防护技能.关键字:实习;职业暴露;针刺伤;预防措施;职业暴露,顾名思义,即是指医护工作人员在临床诊疗以及护理工作中,出于各种意外被部分患有传播性疾病患者的体液或者是血液污染过的器物诸如针头等物品刺到皮肤,进而发生感染事故[1].本次研究随机抽取了我院各个科室发生的66起职业暴露事件进行了研究分析,以探讨职业暴露的针对性预防措施,研究报道可见下文.1.资料与方法随机抽取了我院在2014年~2017年各个科室发生的66起暴露事件,对每起暴露事件的涉及的相关医护人员的职业.地点.原因以及渠道等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分析.2.结果在这66例本院医务人员发生的职业暴露主要为锐器伤,其次为血液.分泌物的暴露,其中针刺伤46例69.7%;血液暴露3例4.54%;分泌物暴露17例25.76%.所有的案例中,医生34.85%.护士37.88%.实习护士16.67%,医技人员7.57%,实习医生3.03.暴露源方面:血源传播和非血源传播分别为49例和12例.暴露地点方面:以病房为地点的共计51例;以手术室为地点的共计5例;以急救车为地点的共计3例;以检验科和门诊治疗室为地点的各2例;以针灸室.供应室以及血气室为地点的各1例.暴露环节方面:手术中22例,拔输液针头中20例,抽血中6例,抢救病人中5例,检验中5例,急救车途中3例,门诊换药2例,其它治疗中3例.3.讨论医护人员是主要的职业暴露群体,这其中又以护理人员为主要职业群体.在医院运营中,医护人员作为主要的运营力量,对其开展针对性的预防职业暴露的培训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次研究中,可以发现,工作混乱无序,护理治疗操作流程不规范以及在治护配合期间,被他人误伤等是主要的几个职业暴露影响因素.而针刺伤为主要暴露影响因素,其中包括皮肤破损暴露为最常见的暴露,其次为皮黏膜接触暴露.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byzy/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