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职业倦怠水平和医患关系的关系研究
摘要:为探查西安市医护人员职业倦怠水平和医患关系现状与医护人员职业倦怠之间的相关程度,本研究使用职业倦怠量表在西安市内三所医院进行随机抽样,以169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医护人员职业倦怠水平总体偏好,经自主调节后能够缓解或减轻,达到严重倦怠水平的医护人员为极少数仍需被关心,在进行心理治疗后能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hbsrm.com
够减轻,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水平受医患关系的影响较显着.关键字:医患关系;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应对措施;1引言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研究报告指出,目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之间的矛盾还比较突出,有关部门进行了新一轮的医疗改革[1].虽然医疗改革促进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但到现在为止医疗领域依然面临初级医疗服务滞后.医药费居高不下.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2],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医患矛盾.医生的工作环境受到威胁,工作积极性不高而产生职业倦怠,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也将影响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加剧医患双方的矛盾.本文以缓和医患矛盾为目的,分析医护人员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并试图利用心理学理论提出缓解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的相关建议,为了减轻医患双方的矛盾,创造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而努力.2研究方法2.1工具选择采用Maslach工作倦怠问卷(MBI-GS).Maslach工作倦怠问卷(MaslachBurnoutInventory,MBI)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Maslach和Jaskson编制,整个问卷由三个维度组成:情绪衰竭.去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本研究中,总量表的克隆巴赫一致性系数为0.861.2.2调查对象本研究在西安市,采用网络发放及派发纸质版问卷的方式向医护人员随机发放问卷180份,共回收169份,回收率为93.8%.参与调查的所有人员中,女性131位,共107人在三级医院工作.医护人员大多处于35岁以下,大部分医护人员的工资处于8000以下.学历在本科及其以上有136人.有132名医师,37名护士.工龄在十五年以下的共有142人.此次调查涉及的科室较多有呼吸科.消化科.儿科.产科.神外科.心血管科等16个科室.2.3统计学方法将数据录入SPSS后,借助计算机软件SPSS24.0进行数据处理工作.3结果3.1医护人员对医患关系的主观感受通过二十一道题,描述医护人员对目前医患关系的主观感受,以及对医患关系发展的预期方向.医护人员普遍感受到医患矛盾的频率在升高,在此过程中,他们大多持委屈.愤怒等负面情绪,医护人员预测最容易遭到医闹的科室分别是儿科.妇产科和急救科,将近一半的医护人员对医患关系的发展预期不做预测.3.2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现状参与本次调查医护人员,职业倦怠标准分的平均数为(52.79)表明大多数医护人员有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职业倦怠严重的只有5.32%.这说明在本研究中,医护人员职业倦怠水平不高,可通过常规方式进行降低或缓解.3.3医护人员人口变量学.对医患关系的主观感受之间的相关关系与玩世不恭呈显着正相关的变量有身边是否发生过医患纠纷.医患纠纷发生在您身边的可能性.身边因医患纠纷而有离职的医护人员数.因为医患纠纷而想放弃医护职业的频率.神外科医护最有可能遭到医闹.外科医护最有可能遭到医闹.与其呈显着负相关的变量有据从医经验来看,重大医闹发生频率.现在的患者对医护的态度比之前的变化趋向和对医患关系的发展预期;与情绪衰竭呈显着正相关的是学历.2016年之前在全国范围内听过重大伤医事件.近一年听过的发生在全国的重大伤医事件.身边是否发生过医患纠纷.医患纠纷发生在您身边的可能性.身边因医患纠纷而有离职的医护人员数.因为医患纠纷而想放弃医护职业的频率和预测目前的医患关系对医招生情况的阻碍程度,与其呈显着负相关的有从医经验,重大医闹发生频率.现在的患者对医护的态度比之前的变化趋向和对医患关系的发展预期;与成就感呈显着正相关的有会对您坚持医护的职业造成伤害的医闹强度,与其成显着负相关的有身边因医患纠纷而有离职的医护人员数;与职业效能感成显着正相关的有2016年之前在全国范围内听过重大伤医事件.近一年听过的发生在全国的重大伤医事件.身边是否发生过医患纠纷.医患纠纷发生在您身边的可能性.身边因医患纠纷而有离职的医护人员数.因为医患纠纷而想放弃医护职业的频率.预测目前的医患关系对医招生情况的阻碍程度,与其呈显着负相关的是现在的患者对医护的态度比之前的变化趋向和对医患关系的发展预期.3结果1.医护人员职业倦怠水平总体较好,达到严重倦怠水平的医护人员为少数.2.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水平受医患关系的影响较显着.4讨论与分析4.1医患关系对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的影响明显医护人员近一年听过的发生在全国的重大伤医事件与玩世不恭.情绪衰竭和职业效能感均呈显着正相关,即伤医事件发生的频率越高,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感越强;现在的患者对医护的态度比之前的变化趋向与医护人员的玩世不恭.情绪衰竭和职业效能呈显着负相关,即患者对待医护人员的态度越好,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水平越低;发生在身边的医患纠纷次数与玩世不恭.情绪衰竭和职业效能感成显着负相关,但与成就感呈正相关,而因为医患纠纷而想放弃医护职业的频率则与玩世不恭.情绪衰竭和职业效能感成显着正相关,但与成就感成负相关.即表明发生在身边的医患纠纷越多,医护人员越容易出现成就感偏低,职业倦怠水平提高的情况,也就越容易产生离职的想法.这些数据表明,医患纠纷甚至是伤医事件的频繁发生,容易导致医护人员产生职业倦怠,降低工作成就感,出现离职等情况.由于市医院多属于国家.省.市的直属医院,医疗条件好.资源优质,因此就诊人数多.而且市医院医疗设备.专业素质等较乡镇医院较高,可收治的病人的范围较广,病情也较为复杂.很多不远千里慕名而来的病人一旦出现问题如危重甚至死亡时,其家属往往做好了心理准备,后期产生医患纠纷的可能性不高,但本地人对医院的医生的心理期待值较高,因此当出现治疗结果不满意时,患者及其家属由于对医疗过程的不了解,可能会质疑医生的诊疗方案,从而成为医患纠纷的导火索.大中型综合医院不仅要承担本市居民的医疗工作任务,还要收治全国各地疑难杂症患者.平均每个患者的接诊时间短,还需要书写病历进行医嘱,超负荷的工作量使医护人员很少有时间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3].4.2医患纠纷产生的原因医患纠纷产生的原因有患者对医学的不了解.对治疗效果的不满意和住院期间的费用问题.有的患者对医学不了解,盲目自信与崇拜,认为进医院可以延后甚至摆脱死亡,一旦效果与预期不符时,有可能与医院或医护人员产生医患纠纷从而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水平.就医难就医贵的现象确实存在,国家或相关政府部门可在后续医改中通过出台有关政策或采取相应的措施等降低部分医疗支出,平衡医疗资源,使得人民敢看病,看得起病.4.3影响医护人员从业坚定性的因素在本次调查中,影响医护人员从业坚定性的因素主要是人身安全,其次才是职业待遇,同时医护人员在后续医改内容中也倾向于保证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这两者是一致的.依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当人身安全受到一定程度威胁的时候,个体对安全的需求将更加强烈,趋于这一原因,医护人员会寻求更具高安全性的职业,因此影响到其职业坚定性.5建议及对策5.1行政部门需深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医改部门向国家建议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遏制医闹,增加医生安全感保证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在新一轮的医改中,国家也在考虑将医闹入刑.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坚决打击医生吃回扣.故意用高价药的行为,防止医术低劣.医德不良的医护人员进入医护行列.5.2媒体公正报道,普及医学常识媒体多加实事求是公正报道,启动媒体监督机制.当媒体对医患关系进行公正的报道,才能有利于医患关系的良性发展.媒体应该辅助医院及相关单位大力普及医学常识,医患纠纷的发生也来自于患者对医学知识的不了解不清楚.必要时,媒体可以组织大众进行小规模的角色扮演,起到增进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相互理解的效果.5.3医院保护医护人员,缓解职业倦怠医院可在院内加强守卫和安保人员的巡逻,既有利于保障患者在院内的人身财产安全,也有利于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医院的心理科既可以面向患者减轻其痛苦,也可以面向医院的医护人员,通过开展一系列心理健康服务,帮助他们及时疏导内心的压力和紧张感,减少职业倦怠发生的可能性.5.4医护人员提升自身水平,主动释放压力对于医护人员来说不仅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而且要考虑患者对医学知识的可接受程度,在讲解病情时尽量使用患者可理解的方式进行讲述,在用到相关术语时可以停下来稍加解释.治疗效果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身体条件和医生的治疗手段不无关系,当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效果有疑问时,医护人员应先确认治疗方案的正确性然后从患者的自身条件出发向家属分析造成治疗效果差异的原因,给出进一步的诊疗方案.参考文献[1]许鹏.医患关系视角下医生职业倦怠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4.[2]袁琳.论政府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责任[D].河北师范大学,2012.[3]张平,王秀华,曹希,唐懿芳.养老机构护理员工作倦怠及社会支持度的调查与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17):43-45.
够减轻,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水平受医患关系的影响较显着.关键字:医患关系;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应对措施;1引言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研究报告指出,目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之间的矛盾还比较突出,有关部门进行了新一轮的医疗改革[1].虽然医疗改革促进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但到现在为止医疗领域依然面临初级医疗服务滞后.医药费居高不下.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2],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医患矛盾.医生的工作环境受到威胁,工作积极性不高而产生职业倦怠,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也将影响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加剧医患双方的矛盾.本文以缓和医患矛盾为目的,分析医护人员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并试图利用心理学理论提出缓解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的相关建议,为了减轻医患双方的矛盾,创造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而努力.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byzy/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