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学角度了解生理心理和行为健康问题的医学引导
摘要:将大学生健康认知分为3类:生理健康认知.心理健康认知和行为健康认知.分析大学生健康认知的内涵与外延,讨论大学生健康认知能力建设的必要性,从医学角度重点介绍生理.心理和行为健康问题的医学引导.关键字:大学生;健康认知;医学引导;科技对社会的影响日益显着,大学生生活学习方式发生了显着变化,互联网应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hbsrm.com
用.网购.智能手机终端.外卖平台服务.网络教学等方便了学生,使学生能够在大部分时间里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由吃到玩的集成式校园生活.大学的首要功能是育人[1],每名在校大学生都应该有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通过大学生活来锻炼自己的身体,锤炼自身品质,即"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而实际上与过去相比,大学生人群体质下滑,但从个人一生来看,大学生由于处于其人生中身体最健康阶段,大部分学生基本没有出现明显病情,容易忽视健康问题,对自我健康认知不足,对一些不良习惯不重视不改正,需要提高健康问题的认知能力.因此,对大学生健康认知开展医学引导有着重要意义.1大学生健康认知能力的内涵与外延大学生健康认知能力反映大学生对健康科学知识的认识能力水平.人类对自身健康认知始于生理性健康需求,在食不果腹的时代,人类更多关心的是身体方面的健康,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社会化发展推动了人类精神方面复杂化,开始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心理支配人的行为,反过来人的行为也会影响心理,社会化程度越高,心理健康与行为健康也就越发重要.因此,可以说大学生健康认知能力内涵应该包括对自身生理健康认知能力.心理健康认知能力和行为健康能力3个方面.人类认知内涵的变化,大学生健康认知能力外延也不断扩大,一要从现代医学角度认知生理性健康科学,而由于医学的复杂性和庞大的知识体系,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只能掌握一些医学常识,更多医学专业方面的健康问题必须求助医生;二要从心理学和伦理学角度认知心理性健康科学,掌握心理学基础和伦理学常识,从而能调节自身心理,适应事物变化发展;三要从社会学和人文社科基础去评价行为健康,对于高度社会化的集成人类群体而言,大学生的行为健康认知也是很重要的健康认知组成部分.大学生健康认知能力的内涵与外延关系见图1.2大学生健康认知能力建设的必要性论述大学生群体的健康认知能力,目的是开展对应的认知能力建设.在大学生人群中开展对应的健康认知能力建设有必要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内部外部环境的变化,都要求大学生群体具备相应的健康认知能力.图1大学生健康认知内涵与外延关系首先是显性需要,所谓显性需要包括直接的身体健康需求.心理健康需求和行为健康需求.在初中高中阶段,由于升学压力导致学习异常艰苦,投入锻炼的时间有限,大部分学生往往身体疲惫,身体素质下降严重,一些普通的体育评价指标都不能达标,因此恢复身体健康就是这部分学生的首要需求,需要加强科学认识身体健康的能力建设.大学生群体处于由校园转向开始接触社会的阶段,由"保姆型"人格向"自立型"人格转变阶段,比起中学阶段,大学生拥有了更多的独立性,但相对于成人社会尚显稚嫩,因此遇到失恋.考试失败.求职受挫等问题时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如果能具备较全面的认知心理健康能力,则能及时解决问题.大学生在与室友.教师甚至校园职工的相处过程中,其行为健康至关重要,处理不当就会出现大问题,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也就无从谈起,如骇人听闻的马加爵事件,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行为不健康引起的重大事件,因此对行为健康的认知能力也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其次是隐性需要,即显性需要背后深层次的需求.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大,而随着国家向创新型国家的转型发展,大学生也面临创新能力要求,在学习和求职中都要求有较强的身体素质.过硬的心理素质和规范的行为文明.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难以胜任在校时繁重的学习和毕业后的岗位工作,自然会被无情淘汰;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则难以承受学习压力和各种挫折,小则郁郁寡欢,大则有可能会封闭自我,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就大学生行为健康而言,首先会与大学生文明程度有关,也与其个人是否受同学.教师.工作单位欢迎有密切关系.总之,大学生健康认知能力建设事关大学生学业成长和职业生涯发展,十分有必要.3大学生健康认知能力的医学引导前面论述了大学生健康认知能力内涵外延和建设的必要性,也明白了现代医学是生理健康的外延.医学大类包含心理医学,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直接与医学相关,虽然行为健康不直接属于医学科学范畴,但其直接影响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因此进行科学医学引导也是有必要的.李晓通等[2,3]从体育学角度对大学生健康认知能力进行了论述,认为大学生健康知识缺乏,高校体育教师应该重视大学生健康认知综合能力的培养.王慧[4]认为大学生健康知识的贫乏与危害健康的行为不仅影响大学生自身健康,也不利于整个社会健康的促进.本文将讨论从医学角度对大学生健康认知能力进行引导.3.1大学生常见生理健康问题认知的医学引导大学生人群总体属于健康人群,一般重疾比例相对于社会人群低,但并不等于没有疾病困扰,由于大学生总体健康,一些学生反而轻视个人身体健康问题.抛开重疾(如癌症等)不谈,一般大学生常见的疾病为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外伤.痛经.皮肤病.过敏性疾病.口腔疾病.眼科疾病.传染性疾病及神经精神性疾病等.对这些常见疾病的认知能力进行医学专业知识引导,可显着提高大学生应对疾病能力,提高预防能力和治疗效果.首先,普及常见疾病预防治疗知识,可通过医学讲座[5].展板宣传.手册宣传.微信群和QQ群推送等形式进行常见病的医学讲解,使学生对各病种基本病理.致病原因.感染或传播途径.预防措施.治疗药物作用与方法.用药和治疗期间禁忌与注意事项.康复方法等有较清楚的认识.其次,就是要针对已经生病的学生开展跟踪调查支持.大学生在没有生病的时候被动接受疾病预防知识教育效果不佳,而生病学生会更愿意接受健康认知教育,这种意愿持续时间较长.针对此类学生进行建档管理,开展针对性生理健康认知医学引导,通过这些学生再去带动同班同寝室的其他学生接受生理健康认知能力问题的医学引导,可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再次,充分发挥校医的作用,大学生生病后,一般首先到校医处就诊,校医就是第一个接触大学生的医学专业人士,也是进行医学引导的最佳人选.现代校医的角色定位已经多样化[6],进行大学生常见生理健康认知能力问题的医学引导也是校医应该发挥作用的方向.3.2大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认知的医学引导大学生经过高考拼搏考上大学,可以说是十年寒窗苦读的最好回报,如果是在20世纪,绝对是"天之骄子",但随着时代发展,大学生数量剧增,大学生这一符号已经趋于平凡.大学生心智并没有完全成熟,当遇到录取学校不理想.录取专业不理想.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差.失恋等问题时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轻者失眠.沉默不语.自我封闭,重者可能会走上不归之路.可以说,造成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同时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羞于开口咨询,心理健康问题不像生理健康问题一样可以开药打针来治疗,那么针对各种原因造成的心理健康问题如何开展医学引导呢?首先,要明确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区别,学校可以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和辅导,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规定,高校不具备开展心理治疗的条件.因此,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首先要明确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界线.其次,心理健康问题医学引导需要普及医学心理学专业知识,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疏导方法,学会抗压减压.再次,重点培训各班心理委员,集中各班心理委员进行专业培训,丰富心理委员的心理学专业知识,使心理委员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有发现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的初步能力,从而促使心理健康问题学生早发现.早咨询,使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尽早接受治疗.3.3大学生常见行为健康问题认知的医学引导大学生行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当前大学生主体是"90后"独生子女,该群体具有以下特点:个性鲜明.敢于挑战权威.高度信息化.独立意识强.创新意识强.抗挫能力差.自律性差.作息不规律和惰性较高等,其行为体现了随意性和自由性.大学生行为健康问题的产生根源确实具有时代性,更多属于学生辅导员的管理工作,但同样具有医学引导的必要.首先,学生的行为失律会导致生理健康问题,规定时间不睡觉而玩手机.玩手机减少了休息时间就会影响第二天的学习,长此以往会使内分泌失调和免疫功能下降,容易诱发身体其他疾病.其次,学生锻炼时间减少会导致体质下降,体质下降也会逐渐导致生理健康问题.再次,由于系列的行为失范问题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因此,通过开展医学引导,使学生对个人行为与健康问题的关系有清楚的认识,才能主动约束个人行为,合理安排时间,多参加体育锻炼和正常的人际交往活动,主动接触社会,使生活学习规律化,才能促进个人健康成长.4结语本文将大学生健康认知分为3类:生理健康认知.心理健康认知和行为健康认知,分析了大学生健康认知的内涵与外延,讨论了大学生健康认知能力建设的必要性,从医学角度重点介绍了生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和行为健康问题的医学引导.参考文献[1]张建林.育人属性是高校办学特色的本质属性[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6):30-33.[2]李晓通,张成胜,王建朝.论大学生健康认知能力培养的时代诉求[J].湖北体育科技,2013,32(11):984-986.[3]李晓通,张予云.论大学生健康认知能力的培养与体育教师的功能定位[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4,30(6):66-68.[4]王慧.大学生健康教育与社会健康促进[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6):14-15.[5]许定红.理工科高校开设公选课大学生卫生与保健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9):87.[6]许定红.高校校医的新角色定位[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3):16-17.
用.网购.智能手机终端.外卖平台服务.网络教学等方便了学生,使学生能够在大部分时间里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由吃到玩的集成式校园生活.大学的首要功能是育人[1],每名在校大学生都应该有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通过大学生活来锻炼自己的身体,锤炼自身品质,即"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而实际上与过去相比,大学生人群体质下滑,但从个人一生来看,大学生由于处于其人生中身体最健康阶段,大部分学生基本没有出现明显病情,容易忽视健康问题,对自我健康认知不足,对一些不良习惯不重视不改正,需要提高健康问题的认知能力.因此,对大学生健康认知开展医学引导有着重要意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byzy/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