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的艺术特色

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在世界歌剧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世界歌剧发展的顶峰,为世界留下巨大的艺术遗产。论文首先从意大利社会发展对价值观的提升、浪漫主义思潮向真实主义转变和对底层生活的文艺关照三个方面论述了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的形成;然后从重视现实取材、小人物表现大感情的形式、善用真实场景的舞台和通俗的音乐表现四个方面分析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的特色;最后就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对后世歌剧和其它艺术的影响进行描述。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的形成2(一)社会发展促使价值观的提升.....................2
(二)从浪漫主义走向真实主义.................................2
(三)对底层生活给予更多的文艺关照.....................................................2
二、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的艺术特色.....3
(一)重视现实取材,客观表现剧情............3
(二)“小人物”与“大感情”的表现形式...........................3
(三)善用真实舞台背景、渲染故事情节.....................................4
(四)更加通俗的音乐表现力..........................................4
三、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的发展对后世作品的影响.............................5
(一)真实主义歌剧的发展对后世歌剧的影响.....................................5
(二)真实主义歌剧的发展对其他艺术的影响.....................................6
结语.6
致谢.7
参考文献.7
附录.8
论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的艺术特色
引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十九世纪的意大利歌剧是歌剧史上的巅峰时期。这个时期的意大利歌剧百花齐放,无论从题材、形式上还是演唱、表演上都有着巨大的变化,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要数十九世纪末以普契尼、马斯卡尼、列昂卡瓦洛为代表的的真实主义歌剧。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是在文学界写实主义的影响下启蒙的,新的审美标准的诞生使回归现实这一特点在歌剧中得到了重视。 1870年统一以后的意大利,虽然人们生活开始恢复安定。但是遗留社会动荡使人民对“英雄主义”失去了信任。文学艺术家们将对现实的批判表现在文学艺术作品中,于是反浪漫主义的“真实主义思潮”便迅速在欧洲展开。真实主义歌剧正是由此社会背景下开始蓬勃发展的。
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的形成
十九世纪末,意大利出现了以马斯卡尼、列昂卡瓦洛、普契尼等作品为代表的新一代歌剧,“真实主义歌剧”。取材源于现实生活的真实主义歌剧,核心围绕着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和思想。受欧洲写实主义文学的影响,意大利歌剧的题材从英雄、贵族、宫廷等浪漫主义题材开始转向反应现实生活本质的题材。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影响了意大利歌剧艺术的发展。这些影响可具体包括三点:
(一)社会发展促使价值观的提升
十九世纪末意大利民族复兴运动的结束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大门,不仅在经济上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价值观也在不断转变。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民的思想观念得到改变,人民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开始逐渐回归现实的生活中,不再向往浪漫主义的幻想。而在文学艺术上,十九世纪初期惯用的英雄、民族、神话等宏伟性主题已经失去人气,此时期的歌剧开始从幻想色彩的神秘主义走向了个体化生活的真实主义。随着浪漫主义色彩逐渐消退,真实主义价值观在文学艺术和生产生活不断中得到关注和重视。
艺术的发展总是与时代的发展相辅相成,真实主义歌剧正是在时代发展中诞生的。二次工业革命不仅推动了社会生产力,更在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更新了更深的意义。个体观念的重视使得意大利歌剧空想主义观念淡化,并开始走向真实主义。 [1]
(二)从浪漫主义走向真实主义
由于意大利统一后的国家并没有使人民满意,导致人民不在奢望浪漫主义利所幻想的美好生活,把注意力转向现实社会。因此,在这个时期的文艺作家的注意力逐渐从浪漫主义开始转向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是影响艺术发展的指航标,此时的歌剧也顺着这股潮流逐渐倾向着真实主义发展。
十九世纪中期,威尔第的歌剧风靡全世界。其实早在威尔第的歌剧中已经开始闪现真实主义歌剧的影子。例如歌剧《茶花女》改编于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同名小说,拥有类似情感经历的威尔第看到这部文学巨作后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于是便塑造了一位美丽动人的薇奥莉塔瓦蕾莉。真实主义歌剧是随着写实主义文学的出现而产生的,揭示了普通下层人民的思想和生活。[2]真实主义歌剧的出现,不只是对老歌剧的创新,也是反映民族的文化和时代思想的需要。
意大利的改革运动不仅对社会产生动荡,同时也对意大利的艺术、文学和音乐等方面影响重大。而重振意大利艺术复兴运动后,在文学界中出现了“浪荡文学派”,反应在音乐学中则可以追溯到写实主义。浪漫文学派被视为一个重要的歌剧过度运动。[3]
意大利歌剧由浪漫主义向真实主义转变体现在众多方面,无论从剧本、人物角色的选择上还是舞台背景以及音乐表现上都有着强烈的真实性转变。人们价值观倾向的变化领导着艺术发展的方向,从而产生与时代社会相适应的文学艺术。真实主义歌剧饱含着十九世纪的时代意义,它是时代文艺与新审美观磨合的产物。浪漫主义向真实主义的转变不仅仅是文学艺术上的进步,更是一个文明时代的跨越。
(三)对底层生活给予更多的文艺关照
在浪漫主义时期之前的歌剧大多以神话、英雄和贵族生活为题材,而去剧院观赏歌剧的也大多是社会上层人士,但在英雄主义失去现实基础之后,艺术便不再为宫廷贵族们服务,从而开始转向社会底层,为大众百姓所服务。这一时期的歌剧创作从神魔鬼怪、皇室贵族的幻想故事逐渐转向普通人民的现实生活当中;在作品情感方面,从主观思想和神话英雄转向注重个人的客观思想和情感纠葛。[4]
真实主义歌剧的角色塑造和以往歌剧相比,有着很大的改变。喜欢将社会底层的人物生活作为新的目标,揭示当时社会迅速发展带来的底层人民问题。创作家们关注于这些小人物们的生活,描述他们之间复杂的情感纠纷,以及他们的悲剧命运。[5]
这个时期的歌剧最具有小角色代表性的作品有马斯卡尼《乡村骑士》、列昂卡瓦洛《丑角》以及普契尼的《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等。这些作品无不一部是反应现实主义和底层人民生活的,甚至有一些是发生在作曲家和剧作家自己身边的事情。这些歌剧之所以可以轰动至今,是因为它们扎入了人民的心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byzy/13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