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患儿综合功能恢复治疗中集体课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集体课治疗对脑瘫患儿综合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本中心共收治脑瘫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治疗,观察组在传统康复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予以集体课治疗,采用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功能评估表(FMFM)和脑瘫儿童综合功能评定表进行评估.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hbsrm.com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综合功能和精细运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着提高(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体课治疗可提高脑瘫患儿认知功能.言语功能.运动能力.自理动作.社会适应及精细运动等综合功能.关键字:脑性瘫痪;引导式教育;集体课治疗;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功能评估表;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CP)又称小儿大脑性瘫痪,俗称脑瘫,是指从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尚未成熟阶段,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以姿势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它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病变部位在脑,累及四肢,常伴有智力缺陷.癫痫.行为异常.精神障碍及视.听觉.语言障碍等症状[1].集体课治疗是心理学治疗中一种普遍应用的方法[2],目的在于提供有组织.有计划.指导场所的人际交往场所,使参加的脑瘫儿童共同参与活动,互相支持,互相促进,增强对人对己的了解与认识,促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从而解决心理冲突,舒解抑郁情绪,矫正不良行为,消除精神症状.本文整理了2016年6月~2017年6月本中心在采用传统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集体课治疗的脑瘫患儿40例,进行综合功能测评,了解集体课治疗对脑瘫患儿综合功能的疗效影响,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本中心共收治脑瘫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1.5~7(3.41±1.52)岁,病程1.5~7(3.43±1.52)年;痉挛型双瘫20例.不随意运动3例.痉挛型四肢瘫17例.混合型10例;并发癫痫2例.听力障碍1例.视力障碍3例.观察组男30例,女10例,年龄1.5~7.5(3.43±1.56)岁,病程1.5~7.5(3.43±1.56)年;痉挛型双瘫19例.不随意运动1例.痉挛型四肢瘫10例.混合型10例;并发癫痫3例.听力障碍1例.视力障碍2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纳入标准符合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确定的诊断标准及分型[1];年龄1.5~7.5岁;正常上课,很少请假.1.3.排除标准遗传性疾病或基因问题导致的脑瘫;经常请假,生病的患儿.1.4.方法两组患儿均接受传统康复训练方法治疗,包括运动疗法.上肢精细动作治疗.言语认知训练.推拿.导平.经颅磁和颅脑超声治疗,观察组在传统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入集体课治疗进行训练.3个月为一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1.4.1.观察组集体课训练根据患儿年龄.能力.功能障碍类型和程度等进行分组,每组8-12人,在每天的规定时间上课,课程主题设计考虑全面,尽量兼顾每个孩子,内容适当整合,探索和应用适合每个孩子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上前表现自己,能与其他患儿互相合作,互相比赛,培养团队精神,激发兴趣.老师提前做好教案,设计好一周的主题;课程分类明确,每天一个小时的课,分别是星期一的运动课.星期二的语文课.星期三的音乐课.星期四的数学课.星期五的手工课.星期六的复习课,把需要练习的大运动.上肢精细动作.手眼协调能力.注意力.动作指令执行.模仿能力.生活认知.文字识认和数字识认等等全部融合在其中.训练内容包括主题活动.音乐.游戏.娱乐.日常生活能力.感觉统合.亲子活动.社会融合活动等,每天记录每个孩子的上课情况,并在课上告知家长回家继续强化上课训练内容;每周把上课内容打印给家长,让家长回家继续带孩子复习学过的内容,每个月对每个孩子进行总结,对其情况和训练效果进行评价,并及时修改训练计划.在训练患儿的数字识认和文字识认或图画时,要求家长进教室指导患儿,并和患儿一起进行书写和图画,同时要求家长在家中对患儿进行多方面的培养,注重全面发展.1.4.2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训练方法训练,未进行集体课治疗.1.5.观察指标1.5.1.脑瘫儿童综合功能评定表[2]治疗前后均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制定的脑瘫儿童综合功能评定表进行评定,其分为认知功能.言语功能.运动能力.自理动作和社会适应5个方面,每项完成:2分;每项大部分完成:1.5分;每项完成一半:1分;每项小部分完成:0.5分;不能完成:0分.1.5.2.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功能评估表(FMFM)[3]治疗前后均采用此表进行评估.包括5个能区,总共61项,分4个标准评分,通常从各个能区的第一项目开始测试.3分:完成项目,已经达到掌握动作的标准;2分:完成一半或一半以上的标准动作,但未达到标准;1分:表现出完成动作的动机或者完成半数以下的标准动作;0分:没有表现出完成动作的动机和努力或者没有任何迹象表明相应技能正在发展出来.如果由于对被测试儿童明显太容易,则项目记3分,太难的记0分.1.6.统计方法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t′检验;自身前后对照均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百分率比较采用Fisherχ2检验;由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α=0.05.2.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言语功能.运动能力.自理动作.社会适应.精细运动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言语功能.运动能力.自理动作.社会适应.精细运动各评分均较治疗前显着提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认知功能.言语功能.运动能力.自理动作.社会适应.精细运动各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表1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各项评分对比3.讨论目前国内的脑瘫治疗多为综合性治疗[4],集体课是其中一种治疗方式方法.本中心开设的课程从孩子兴趣出发,不同课程的设计可以针对不同障碍进行,运动课可以建立基本的运动模式.培养良好的运动姿势,提高肢体协调和平衡能力,感受群体交流乐趣;语文数学课培养孩子学习相应年龄段的知识,教学内容和计划前后联系,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音乐课采用说唱做动作形式,增强脑瘫儿童合作.分享.遵守秩序.正确的礼貌行为等体验;同时可以改善口部肌肉协调运动,提高呼吸发音技巧,培养交流表达能力,增强生理心理反应的同步性;操作课是巩固基本精细动作模式,加强手部精细运动,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复习课更是将以上几点按照孩子的接受能力,协调统一,从生理到心理,从局部到整体,使孩子功能得到多层次的统一.引导式教育专家Peto认为:脑瘫患儿与正常儿童一样,是通过相同的途径去学习,也就是说他们的语言.认知.情绪.性格和体能等各方面发展应同步进行,来提高他们社会交往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这样也为以后适应社会打下了基础.而引导式教育这种方法也早已引入国内脑瘫儿童的治疗之中[5].而集体课治疗亦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脑瘫患儿的心智和性格的发展会帮助他们战胜自己的行动障碍,人际关系.情绪.决心.意志.意识.经验和期望等会影响他们整个人和全部的行为表现.在此过程中,家庭教育也很重要,它保持我们集体课程的持续性.延续性和拓展性,当然,集体课必须要有一定的完善度和执行力度,并与脑瘫儿童的其他治疗相匹配,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在国内已经有学者在研究医教结合对脑瘫儿童的积极意义[6],而集体课在脑瘫儿童中广泛开展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脑瘫儿童此方面的需求,是医疗实践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并匹配脑瘫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下诞生的产物.参考文献[1]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性瘫痪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编委会.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第一部分[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7):747-754.[2]何娟,王忠华,杨波.电针与高压氧综合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3,24(6):923-924,949.[3]史惟,李惠,王素娟,等.用Rasch分析法初步制定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5,27(5):289-293.[4]李晓捷.实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5.[5]孙媛,张西嫔,鲁宗高,等.引导式教育对痉挛型脑瘫儿的治疗效果观察[J].西南国防医药,2017,27(12):1342-1344.[6]王自杰,石岩.引导式教育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改善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15):121-113.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综合功能和精细运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着提高(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体课治疗可提高脑瘫患儿认知功能.言语功能.运动能力.自理动作.社会适应及精细运动等综合功能.关键字:脑性瘫痪;引导式教育;集体课治疗;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功能评估表;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CP)又称小儿大脑性瘫痪,俗称脑瘫,是指从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尚未成熟阶段,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以姿势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它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病变部位在脑,累及四肢,常伴有智力缺陷.癫痫.行为异常.精神障碍及视.听觉.语言障碍等症状[1].集体课治疗是心理学治疗中一种普遍应用的方法[2],目的在于提供有组织.有计划.指导场所的人际交往场所,使参加的脑瘫儿童共同参与活动,互相支持,互相促进,增强对人对己的了解与认识,促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从而解决心理冲突,舒解抑郁情绪,矫正不良行为,消除精神症状.本文整理了2016年6月~2017年6月本中心在采用传统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集体课治疗的脑瘫患儿40例,进行综合功能测评,了解集体课治疗对脑瘫患儿综合功能的疗效影响,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本中心共收治脑瘫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1.5~7(3.41±1.52)岁,病程1.5~7(3.43±1.52)年;痉挛型双瘫20例.不随意运动3例.痉挛型四肢瘫17例.混合型10例;并发癫痫2例.听力障碍1例.视力障碍3例.观察组男30例,女10例,年龄1.5~7.5(3.43±1.56)岁,病程1.5~7.5(3.43±1.56)年;痉挛型双瘫19例.不随意运动1例.痉挛型四肢瘫10例.混合型10例;并发癫痫3例.听力障碍1例.视力障碍2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纳入标准符合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确定的诊断标准及分型[1];年龄1.5~7.5岁;正常上课,很少请假.1.3.排除标准遗传性疾病或基因问题导致的脑瘫;经常请假,生病的患儿.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byzy/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