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地区黄梅戏传承研究
摘要:作为黄梅戏的一个重要流传区域,荆州地区的黄梅戏保护与传承现状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以“荆州地区黄梅戏传承与发展”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走访调查、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进行了调查研究,分别从荆州地区黄梅戏剧团、黄梅戏受众、学校及社区等几个方面受众进行调查数据收集,共发放回收了200份有效问卷和走访了近六处教育培训机构。通过调查数据与文献相结合,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来寻找出黄梅戏的传承问题,以及如何采取应对措施进行保护,使其获得更好的发展。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荆州地区黄梅戏剧团调查1
(一)走访调查法1
(二)荆州地区黄梅戏剧团情况分析2
二、荆州地区黄梅戏受众调查3
(一)问卷调查法3
(二)荆州地区黄梅戏受众基本情况分析3
三、黄梅在学校及社区传承情况调查4
(一)黄梅戏在学校传承情况4
(二)黄梅戏在社区传承情况4
四、荆州地区黄梅戏当代传承的主要问题及相应建议5
(一)主要问题5
(二)相应建议6
致谢7
参考文献7
图1 市民对黄梅戏的了解程度和人数调查3
图2 市民是否会主动了解黄梅戏4
荆州地区黄梅戏传承研究
引言
荆州地区是一个重要的黄梅戏流传区域,新世纪以来在非物质文化保护工程的影响下,黄梅戏在荆州流传文化是一个值得深入调查研究的问题。本文拟通过对黄梅戏的剧团、荆州地区的黄梅戏的受众、荆州地区的社区与教育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来考察当下黄梅戏在荆州的流传情况,本文对湖北荆州地区黄梅戏的传承情况进行了着重的分析研究,观察其戏曲在当地群众文化中的传播渗透程度,有针对性的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此次调查共发放200张调查问卷,共收回200份。笔者将从各个调查渠道得出的结论进行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一、 荆州地区黄梅戏剧团调查
(一)走访调查法
荆州区地方民间黄梅戏最活跃的地方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主要分布在松滋县、洪湖市等区域,关于黄梅戏的唱段当地居民几乎都可以唱上几句。私人投资的民间戏班子,演员也全部出自这几个地区。在与松滋县相邻的黄梅县,除了县剧团以及其余30家草根黄梅戏团,其主要位于城关、孔垄、新开等乡镇,在了解完这些信息后,笔者采用了走访调查的方式实地进行调查。
黄梅戏是湖北地方戏的一种,起源于湖北黄梅县,发展于安徽安庆。[1]笔者在荆州市群艺馆赵馆长的帮助下寻找到了一位来自黄梅县如今在荆州地区生活的黄梅戏老艺人,也很荣幸的得到老艺人的许可并对他所带领的戏团进行了走访。
(二)荆州地区黄梅戏剧团情况分析
与民间草根剧团相比较,一些国有黄梅戏剧团的自身创造性、适应市场的灵活性等方面都表现的弱了不少。在如今文化百花齐放,面对多元化文化市场,黄梅戏演出市场不景气,这已是不争的事实。[7]
“到场的观众大多拿着政府购买文化服务的赠票自掏腰包来看戏的人数是相当少的,黄梅戏要真正走向市场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一场戏下来有可能前期投入了100多万元用于宣传,再之后可能连10万元的票房都很难再收回来。”黄梅戏宣传力度的不足,导致受众面的逐渐萎缩,编剧创作战略的偏离,导致黄梅戏难以满足现代人们欣赏要求,导致黄梅戏文化产业发展步伐缓慢。[8]面对艺术与市场的错位与创作与演出的反差,荆州市群艺馆赵馆长直言无奈。“国有剧团很大一部分职能是承担政府惠民演出也就是政府出资购买文化服务,观众基本上是通过赠票或是低价票来看戏以及零售的票款收入自然会少很多。”“市场需求与发展空间变小、人才流失严重、缺乏流派和时代新秀。”[9]
在各国文化相互交融的当今社会,人们的视野逐渐开阔,现代化娱乐以及电子产品冲击了一大批民间传统艺术产业,黄梅戏演艺界也显得不容乐观。这种局面是使黄梅戏举步维艰,关于其产业发展落后逐渐显现出问题。
对于上诉现状,笔者在网页上查取大量资料发现国家近几年出台对民间戏曲以及非文化遗产都有相应的扶持。2013年7月文化部印发了《地方戏曲剧种保护与扶持计划实施方案》着重强调促进地方戏精品力作和人才输出以及解放发展艺术生产力为核心目标。2014年10月20日文化部发布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十一项措施,强调了非遗的保护以及拓展非遗文化的各项衍生表现等相关十一项表现形式。2015年11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表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主要提出坚持“二为”方向以及“双百”方针,并坚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下进行以人民为创作中心为导向,坚持扬弃继承、保护、创新、转化、发展与传承并重,全面发挥戏曲艺术建设的独特作用。
荆州作为黄梅戏发源的临近之乡,在荆州地区调查也在一定程度上可探测出黄梅戏的的发展情况,一直以来荆州的地方戏保护组织以及黄梅戏艺人都在努力的为该戏曲艺术生产不断努力。在国家的政策扶持下黄梅戏的发展是否有改善,草根民间黄梅戏戏团的发展之路还有多远,希望能能真正的帮助到民间黄梅戏艺人。
荆州地区黄梅戏受众调查
为了解黄梅戏在荆州发展的实际情况,笔者在2016年4月7日—2016年4月20日在荆州天桥和沙隆达广场以及戏迷集聚的中山公园等地方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主要采用了两种方式,问卷调查法以及统计分析法。
(一)问卷调查法
在这次问卷调查里,参与人群主要分为5个年龄段:14岁及以下儿童16人,15—40岁有114人,4160岁有48人,60岁以上有22人。其问卷内容主要设置了10个问题,包含了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4种媒介。在这次调查里,一共发放200张调查问卷,其中包含有效问卷200份。
(二)荆州地区黄梅戏受众基本情况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所得数据,运用计算机统计出各个选项所选人数,并计算出选该选项的人所占全部人数的比例,最后分析出每个问题所得出的结论,最后再运用电脑插入示意图,我们得以从图中明晰的看出结论。例如第3题:您对黄梅戏的由来了解多少?
A、非常了解 B、了解一点 D、有听说过 C 、没听说过
在这个问题中有6个人回答了非常了解,12个人的回答是了解一点并且有人列举了几个黄梅戏经典唱段,有166人有听说过,但关于戏曲具体是什么并没有去过多了解,有16个人的回答是没听说过。在笔者总结出各个回答的数据后紧接着计算了各个问题选择人数所占比例,可得出选择非常了解所占的比例为6/200×100%=3%,了解一点的人数所占比为12/200×100%=6%,选择有听说过的所占比例为166/200×100%=83%选择没听说过的人数比例为16/200×100%=8%。所以从数据上看来荆州地区还是有很多人听说过黄梅戏,但是仅仅对于“黄梅戏”的名称而言,这说明大多数“了解一点”的人只是道听途说,而对于了解到黄梅戏本身的内容与特点并无实际相关点。这说明了被调查者对于接触传统戏曲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不会去主动了解,积极性不高,没有对于传统文化方面的维护意识。最后对数据整理得出下图标。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荆州地区黄梅戏剧团调查1
(一)走访调查法1
(二)荆州地区黄梅戏剧团情况分析2
二、荆州地区黄梅戏受众调查3
(一)问卷调查法3
(二)荆州地区黄梅戏受众基本情况分析3
三、黄梅在学校及社区传承情况调查4
(一)黄梅戏在学校传承情况4
(二)黄梅戏在社区传承情况4
四、荆州地区黄梅戏当代传承的主要问题及相应建议5
(一)主要问题5
(二)相应建议6
致谢7
参考文献7
图1 市民对黄梅戏的了解程度和人数调查3
图2 市民是否会主动了解黄梅戏4
荆州地区黄梅戏传承研究
引言
荆州地区是一个重要的黄梅戏流传区域,新世纪以来在非物质文化保护工程的影响下,黄梅戏在荆州流传文化是一个值得深入调查研究的问题。本文拟通过对黄梅戏的剧团、荆州地区的黄梅戏的受众、荆州地区的社区与教育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来考察当下黄梅戏在荆州的流传情况,本文对湖北荆州地区黄梅戏的传承情况进行了着重的分析研究,观察其戏曲在当地群众文化中的传播渗透程度,有针对性的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此次调查共发放200张调查问卷,共收回200份。笔者将从各个调查渠道得出的结论进行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一、 荆州地区黄梅戏剧团调查
(一)走访调查法
荆州区地方民间黄梅戏最活跃的地方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主要分布在松滋县、洪湖市等区域,关于黄梅戏的唱段当地居民几乎都可以唱上几句。私人投资的民间戏班子,演员也全部出自这几个地区。在与松滋县相邻的黄梅县,除了县剧团以及其余30家草根黄梅戏团,其主要位于城关、孔垄、新开等乡镇,在了解完这些信息后,笔者采用了走访调查的方式实地进行调查。
黄梅戏是湖北地方戏的一种,起源于湖北黄梅县,发展于安徽安庆。[1]笔者在荆州市群艺馆赵馆长的帮助下寻找到了一位来自黄梅县如今在荆州地区生活的黄梅戏老艺人,也很荣幸的得到老艺人的许可并对他所带领的戏团进行了走访。
(二)荆州地区黄梅戏剧团情况分析
与民间草根剧团相比较,一些国有黄梅戏剧团的自身创造性、适应市场的灵活性等方面都表现的弱了不少。在如今文化百花齐放,面对多元化文化市场,黄梅戏演出市场不景气,这已是不争的事实。[7]
“到场的观众大多拿着政府购买文化服务的赠票自掏腰包来看戏的人数是相当少的,黄梅戏要真正走向市场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一场戏下来有可能前期投入了100多万元用于宣传,再之后可能连10万元的票房都很难再收回来。”黄梅戏宣传力度的不足,导致受众面的逐渐萎缩,编剧创作战略的偏离,导致黄梅戏难以满足现代人们欣赏要求,导致黄梅戏文化产业发展步伐缓慢。[8]面对艺术与市场的错位与创作与演出的反差,荆州市群艺馆赵馆长直言无奈。“国有剧团很大一部分职能是承担政府惠民演出也就是政府出资购买文化服务,观众基本上是通过赠票或是低价票来看戏以及零售的票款收入自然会少很多。”“市场需求与发展空间变小、人才流失严重、缺乏流派和时代新秀。”[9]
在各国文化相互交融的当今社会,人们的视野逐渐开阔,现代化娱乐以及电子产品冲击了一大批民间传统艺术产业,黄梅戏演艺界也显得不容乐观。这种局面是使黄梅戏举步维艰,关于其产业发展落后逐渐显现出问题。
对于上诉现状,笔者在网页上查取大量资料发现国家近几年出台对民间戏曲以及非文化遗产都有相应的扶持。2013年7月文化部印发了《地方戏曲剧种保护与扶持计划实施方案》着重强调促进地方戏精品力作和人才输出以及解放发展艺术生产力为核心目标。2014年10月20日文化部发布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十一项措施,强调了非遗的保护以及拓展非遗文化的各项衍生表现等相关十一项表现形式。2015年11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表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主要提出坚持“二为”方向以及“双百”方针,并坚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下进行以人民为创作中心为导向,坚持扬弃继承、保护、创新、转化、发展与传承并重,全面发挥戏曲艺术建设的独特作用。
荆州作为黄梅戏发源的临近之乡,在荆州地区调查也在一定程度上可探测出黄梅戏的的发展情况,一直以来荆州的地方戏保护组织以及黄梅戏艺人都在努力的为该戏曲艺术生产不断努力。在国家的政策扶持下黄梅戏的发展是否有改善,草根民间黄梅戏戏团的发展之路还有多远,希望能能真正的帮助到民间黄梅戏艺人。
荆州地区黄梅戏受众调查
为了解黄梅戏在荆州发展的实际情况,笔者在2016年4月7日—2016年4月20日在荆州天桥和沙隆达广场以及戏迷集聚的中山公园等地方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主要采用了两种方式,问卷调查法以及统计分析法。
(一)问卷调查法
在这次问卷调查里,参与人群主要分为5个年龄段:14岁及以下儿童16人,15—40岁有114人,4160岁有48人,60岁以上有22人。其问卷内容主要设置了10个问题,包含了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4种媒介。在这次调查里,一共发放200张调查问卷,其中包含有效问卷200份。
(二)荆州地区黄梅戏受众基本情况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所得数据,运用计算机统计出各个选项所选人数,并计算出选该选项的人所占全部人数的比例,最后分析出每个问题所得出的结论,最后再运用电脑插入示意图,我们得以从图中明晰的看出结论。例如第3题:您对黄梅戏的由来了解多少?
A、非常了解 B、了解一点 D、有听说过 C 、没听说过
在这个问题中有6个人回答了非常了解,12个人的回答是了解一点并且有人列举了几个黄梅戏经典唱段,有166人有听说过,但关于戏曲具体是什么并没有去过多了解,有16个人的回答是没听说过。在笔者总结出各个回答的数据后紧接着计算了各个问题选择人数所占比例,可得出选择非常了解所占的比例为6/200×100%=3%,了解一点的人数所占比为12/200×100%=6%,选择有听说过的所占比例为166/200×100%=83%选择没听说过的人数比例为16/200×100%=8%。所以从数据上看来荆州地区还是有很多人听说过黄梅戏,但是仅仅对于“黄梅戏”的名称而言,这说明大多数“了解一点”的人只是道听途说,而对于了解到黄梅戏本身的内容与特点并无实际相关点。这说明了被调查者对于接触传统戏曲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不会去主动了解,积极性不高,没有对于传统文化方面的维护意识。最后对数据整理得出下图标。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byzy/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