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派京剧霸王别姬的人物塑造研究
摘要:《霸王别姬》是梅派京剧的代表作。梅兰芳先生在传统的京剧表演的基础上融入了自身的情感,将《霸王别姬》这出戏进行了相应的改编。笔者首先通过对梅派京剧的发展历史与发展现状进行研究,了解梅派京剧《霸王别姬》所处在的文化环境及产生背景,将《霸王别姬》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分析,经过细致的人物设置以及情感走向的对比将梅派在人物塑造方面的特长凸显出来。通过对该戏曲中的唱腔,身段,伴奏等方面的阐述来分析梅派艺术的特征,研究梅派京剧在人物塑造方面的特长。以此为梅派京剧发扬光大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梅派京剧产生与《霸王别姬》 2
(一)梅派京剧的产生 2
(二)梅派京剧的现状 2
(三)梅派京剧代表作《霸王别姬》 3
二、《霸王别姬》的人物塑造形式 3
(一)《霸王别姬》唱念对人物的塑造 4
(二)《霸王别姬》身段形体对人物的塑造 5
(三)《霸王别姬》伴奏音乐对人物的塑造 7
三、《霸王别姬》人物塑造研究的启示 8
(一)唱念是人物塑造的灵魂 8
(二)身段形体是人物塑造的重要组成 8
(三)伴奏音乐是人物塑造的保障 8
结语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1
梅派京剧《霸王别姬》的人物塑造研究
引言
由戏曲京剧表演大师梅来芳创建的梅派京剧,已经形成一个成熟的表演体系。梅兰芳先生通过自身扎实的京剧功底,结合了青衣、花旦和刀马旦的表演形式,改良了京剧中的唱、念、做、舞、音乐、服装、扮相等,自此形成了独特的一派京剧表演形式。本文通过对《霸王别姬》戏曲中的唱腔,身段,伴奏等方面的阐述来分析梅派京剧艺术的特征,研究梅派京剧在人物塑造方面的特点。李天绶先生在文中就曾提到过“梅先生对其剧本之简练流畅和人物塑造之传神入画印象深刻”。[1]通过研究梅派的“唱、念、做、舞”将梅派中的精华进行概述并且传承下去,从而领悟其精华,发扬光大。
一、梅派京剧产生与《霸王别姬》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在历史的进程中,京剧也不断的进步,衍生。在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文化运动后,京剧在巨大的文化冲击下完成了历史性的转变,其中以梅兰芳为首的梅派京剧独树旗帜逐渐的走进了大众的眼中,在梅兰芳等人的积极创新之下,梅派京剧成为京剧中的主流大家。
(一)梅派京剧的产生
在京剧早期发展中就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划分,比如“京派”,“徽派”等。朱江曾写道“直到清朝中后期,随着谭鑫培等艺术家的大放异彩之后,京剧才随着艺术家们独特的表演方式形成流派”。[2]后来京剧风靡上海之后,形成了“海派”与“北派”的局面。上个世纪的20年代至30年代,是梅兰芳先生整个表演生涯最为鼎盛时期,也是梅派艺术从雏形到逐步成熟的一个时期。
在梅兰芳表演生涯最鼎盛的时期却也正是中国革命浪潮正劲的时期。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8年之后“五四运动”又一次将中国的社会制度以及传统文化放在了革新的脚步面前。这一系列的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不可谓不大。在这一时期,很多中国传统文化被逼迫着改良和前进。京剧文化也不例外。此时在京剧文化中旦角的地位得到提升,梅兰芳先生趁机推广创新,在王瑶卿等艺术家的表演形式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完善,逐步形成了梅派的基础雏形。
如果真的要确切的说梅派的突破期应该是在上个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中期,也就是1925年至1930年这个阶段。朱江曾有提到“在那个时期,整个京剧文化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出现了‘生旦并重’的声音。旦角也逐步成为了舞台上万众瞩目的焦点,梅兰芳先生也创新了许多唱腔,比如‘反二黄回龙’‘反四平调’等等。这一系列的唱腔创新,也标志着梅派艺术的创新与突破”。[2]
当“九一八”的枪声响起,整个中华民族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中。梅兰芳先生也中止了他的艺术生涯,他为了表明自己的抗日精神,还创作了《抗金兵》等作品,同时蓄须明志退出京剧舞台长达八年的时间,直到新中国的成立,梅兰芳先生才重新出现在舞台上,随后梅派艺术也计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梅兰芳先生先后创作了《贵妃醉酒》等曲目。
(二)梅派京剧的现状
梅兰芳先生十分重视艺术的传承,据统计,在他的一生中收下的弟子就多达111人。这111人还不包括梅兰芳先生创办的国剧传习所以及在中央戏曲学院担任院长时期培养的学生。目前在梅派的传承人主要分为三类人,一类是固守派,一类是创新派,一类是兼并包容。
很多梅派的直系弟子还是会根据自身的条件,努力保持梅派的神韵和底蕴,力求呈现出梅派独特的风范和魅力。这其中就以梅葆玖先生为主要代表。梅葆玖作为一代大家梅兰芳先生的儿子,自身的先天条件就很得天独厚。梅葆玖先生(生死年——)不论是从样貌,体型还是嗓音都十分酷似梅兰芳大师。再加上梅葆玖从小就围绕在父亲身边学艺,深的梅兰芳先生的教导。陈正薇曾在文中记录“梅葆玖先生一直保留着梅派的经典曲目《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穆桂英挂帅》等。梅葆玖先生不仅仅继承了其父的衣钵,也继承了梅兰芳先生传道受业的精神。早在1991年。梅葆玖先生就收下了第一位徒弟,20多年来已经陆续收下弟子多达40多人。这些弟子们大多已经成为梅派艺术的中流砥柱。2014年是梅兰芳先生诞辰120周年,梅葆玖先生就带领着梅派艺术的传承子弟进行了世界巡演的活动,将梅派的经典曲目一一搬上舞台,重现梅派艺术的光辉”。[3]
梅派中除了固守传承的弟子还有许多结合别家艺术流派,对梅派艺术进行突破的弟子。梅兰芳先生一生豁达,他常常鼓励弟子学会创新,努力突破自我。其中就以童芷苓,李玉茹等为主要代表。童芷苓先后拜了梅兰芳和荀慧生二人为师,不仅仅学习了梅派艺术也学了荀派的相关表演手法。在童芷苓看来,流派艺术不能画地为牢。于是出现了“荀戏梅唱”和“梅戏荀唱”的现象。主要作品有《红娘》、《王熙凤大闹宁国府》、《武则天》等。李玉茹也是先后师从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程砚秋四大名旦。李玉茹本身是中央戏曲院校的高材生,十分注重自身的文化修养,先后发表了数篇含金量很高的学术论文。她的代表作品有《玉人美》《三妇艳》《鸳鸯泪》。她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为众多梅派弟子树立了榜样。
在梅派中说到创新突破的代表,肯定少不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程砚秋。程砚秋是“四大男旦”中年纪最小的。程砚秋曾经师从梅兰芳,但是在“倒仓”时嗓音的改变,与梅兰芳先生圆润甜美的嗓音不符,所以梅兰芳先生忍痛割爱将其推荐给王瑶卿,在王师的指点下,程砚秋凭着自身的努力终成大家。他所演的戏,多为反映百姓或妇女疾苦的悲剧,如《荒山泪》《春闺梦》等。即使程砚秋在戏台上与梅兰芳争锋相对,但是私底下依然恪守师徒之礼。程砚秋就是典型的在梅派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突破,自成一派的代表。
(三)梅派京剧代表作《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一词,出自《史记 项羽本纪》。在《史记》中霸王项羽与沛公刘邦争夺天下,最后失败了,在被刘邦包围之后自知大势已去,不得不与爱妻虞姬诀别。万思妍有写道“霸王别姬这个故事最早出现在《楚汉春秋》和《史记》这两本书中,但是这两本书中都没有涉及虞姬的结局]”。[4]虞姬“饮剑楚帐”的凄美结局也只是众多小说家的推测。随着时间的推移,“霸王别姬”的故事在中国文学中就成为悲情故事的代表。霸王别姬也就成了英雄末路时最悲壮的描述。从古至今也有很多文学者编写出各种版本的霸王别姬的故事。霸王别姬这一故事更是梅派京剧最具代表的作品。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梅派京剧产生与《霸王别姬》 2
(一)梅派京剧的产生 2
(二)梅派京剧的现状 2
(三)梅派京剧代表作《霸王别姬》 3
二、《霸王别姬》的人物塑造形式 3
(一)《霸王别姬》唱念对人物的塑造 4
(二)《霸王别姬》身段形体对人物的塑造 5
(三)《霸王别姬》伴奏音乐对人物的塑造 7
三、《霸王别姬》人物塑造研究的启示 8
(一)唱念是人物塑造的灵魂 8
(二)身段形体是人物塑造的重要组成 8
(三)伴奏音乐是人物塑造的保障 8
结语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1
梅派京剧《霸王别姬》的人物塑造研究
引言
由戏曲京剧表演大师梅来芳创建的梅派京剧,已经形成一个成熟的表演体系。梅兰芳先生通过自身扎实的京剧功底,结合了青衣、花旦和刀马旦的表演形式,改良了京剧中的唱、念、做、舞、音乐、服装、扮相等,自此形成了独特的一派京剧表演形式。本文通过对《霸王别姬》戏曲中的唱腔,身段,伴奏等方面的阐述来分析梅派京剧艺术的特征,研究梅派京剧在人物塑造方面的特点。李天绶先生在文中就曾提到过“梅先生对其剧本之简练流畅和人物塑造之传神入画印象深刻”。[1]通过研究梅派的“唱、念、做、舞”将梅派中的精华进行概述并且传承下去,从而领悟其精华,发扬光大。
一、梅派京剧产生与《霸王别姬》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在历史的进程中,京剧也不断的进步,衍生。在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文化运动后,京剧在巨大的文化冲击下完成了历史性的转变,其中以梅兰芳为首的梅派京剧独树旗帜逐渐的走进了大众的眼中,在梅兰芳等人的积极创新之下,梅派京剧成为京剧中的主流大家。
(一)梅派京剧的产生
在京剧早期发展中就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划分,比如“京派”,“徽派”等。朱江曾写道“直到清朝中后期,随着谭鑫培等艺术家的大放异彩之后,京剧才随着艺术家们独特的表演方式形成流派”。[2]后来京剧风靡上海之后,形成了“海派”与“北派”的局面。上个世纪的20年代至30年代,是梅兰芳先生整个表演生涯最为鼎盛时期,也是梅派艺术从雏形到逐步成熟的一个时期。
在梅兰芳表演生涯最鼎盛的时期却也正是中国革命浪潮正劲的时期。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8年之后“五四运动”又一次将中国的社会制度以及传统文化放在了革新的脚步面前。这一系列的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不可谓不大。在这一时期,很多中国传统文化被逼迫着改良和前进。京剧文化也不例外。此时在京剧文化中旦角的地位得到提升,梅兰芳先生趁机推广创新,在王瑶卿等艺术家的表演形式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完善,逐步形成了梅派的基础雏形。
如果真的要确切的说梅派的突破期应该是在上个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中期,也就是1925年至1930年这个阶段。朱江曾有提到“在那个时期,整个京剧文化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出现了‘生旦并重’的声音。旦角也逐步成为了舞台上万众瞩目的焦点,梅兰芳先生也创新了许多唱腔,比如‘反二黄回龙’‘反四平调’等等。这一系列的唱腔创新,也标志着梅派艺术的创新与突破”。[2]
当“九一八”的枪声响起,整个中华民族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中。梅兰芳先生也中止了他的艺术生涯,他为了表明自己的抗日精神,还创作了《抗金兵》等作品,同时蓄须明志退出京剧舞台长达八年的时间,直到新中国的成立,梅兰芳先生才重新出现在舞台上,随后梅派艺术也计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梅兰芳先生先后创作了《贵妃醉酒》等曲目。
(二)梅派京剧的现状
梅兰芳先生十分重视艺术的传承,据统计,在他的一生中收下的弟子就多达111人。这111人还不包括梅兰芳先生创办的国剧传习所以及在中央戏曲学院担任院长时期培养的学生。目前在梅派的传承人主要分为三类人,一类是固守派,一类是创新派,一类是兼并包容。
很多梅派的直系弟子还是会根据自身的条件,努力保持梅派的神韵和底蕴,力求呈现出梅派独特的风范和魅力。这其中就以梅葆玖先生为主要代表。梅葆玖作为一代大家梅兰芳先生的儿子,自身的先天条件就很得天独厚。梅葆玖先生(生死年——)不论是从样貌,体型还是嗓音都十分酷似梅兰芳大师。再加上梅葆玖从小就围绕在父亲身边学艺,深的梅兰芳先生的教导。陈正薇曾在文中记录“梅葆玖先生一直保留着梅派的经典曲目《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穆桂英挂帅》等。梅葆玖先生不仅仅继承了其父的衣钵,也继承了梅兰芳先生传道受业的精神。早在1991年。梅葆玖先生就收下了第一位徒弟,20多年来已经陆续收下弟子多达40多人。这些弟子们大多已经成为梅派艺术的中流砥柱。2014年是梅兰芳先生诞辰120周年,梅葆玖先生就带领着梅派艺术的传承子弟进行了世界巡演的活动,将梅派的经典曲目一一搬上舞台,重现梅派艺术的光辉”。[3]
梅派中除了固守传承的弟子还有许多结合别家艺术流派,对梅派艺术进行突破的弟子。梅兰芳先生一生豁达,他常常鼓励弟子学会创新,努力突破自我。其中就以童芷苓,李玉茹等为主要代表。童芷苓先后拜了梅兰芳和荀慧生二人为师,不仅仅学习了梅派艺术也学了荀派的相关表演手法。在童芷苓看来,流派艺术不能画地为牢。于是出现了“荀戏梅唱”和“梅戏荀唱”的现象。主要作品有《红娘》、《王熙凤大闹宁国府》、《武则天》等。李玉茹也是先后师从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程砚秋四大名旦。李玉茹本身是中央戏曲院校的高材生,十分注重自身的文化修养,先后发表了数篇含金量很高的学术论文。她的代表作品有《玉人美》《三妇艳》《鸳鸯泪》。她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为众多梅派弟子树立了榜样。
在梅派中说到创新突破的代表,肯定少不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程砚秋。程砚秋是“四大男旦”中年纪最小的。程砚秋曾经师从梅兰芳,但是在“倒仓”时嗓音的改变,与梅兰芳先生圆润甜美的嗓音不符,所以梅兰芳先生忍痛割爱将其推荐给王瑶卿,在王师的指点下,程砚秋凭着自身的努力终成大家。他所演的戏,多为反映百姓或妇女疾苦的悲剧,如《荒山泪》《春闺梦》等。即使程砚秋在戏台上与梅兰芳争锋相对,但是私底下依然恪守师徒之礼。程砚秋就是典型的在梅派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突破,自成一派的代表。
(三)梅派京剧代表作《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一词,出自《史记 项羽本纪》。在《史记》中霸王项羽与沛公刘邦争夺天下,最后失败了,在被刘邦包围之后自知大势已去,不得不与爱妻虞姬诀别。万思妍有写道“霸王别姬这个故事最早出现在《楚汉春秋》和《史记》这两本书中,但是这两本书中都没有涉及虞姬的结局]”。[4]虞姬“饮剑楚帐”的凄美结局也只是众多小说家的推测。随着时间的推移,“霸王别姬”的故事在中国文学中就成为悲情故事的代表。霸王别姬也就成了英雄末路时最悲壮的描述。从古至今也有很多文学者编写出各种版本的霸王别姬的故事。霸王别姬这一故事更是梅派京剧最具代表的作品。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byzy/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