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患者应用针刺与拔罐疗法的疗效

引言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1],该病临床以高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的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和高尿酸血症为主要表现.笔者采用针刺结合拔罐疗法治疗痛风46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46例患者均来自2012年10月至2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hbsrm.com 
014年3月我院理疗科门诊患者,其中男性40例,女性6例,年龄最大者65岁,最小者24岁,发作部位:跖趾关节16例,踝关节12例,掌指指间节10例,腕膝关节8例.病程最长10年,最短3个月.2诊断标准2.1突然发生的拇趾.跖趾.踝.腕.膝等关节的红肿热痛,活动受限伴高尿酸血症患者.2.2血尿酸高于488μmol/l.3治疗方法3.1梅花针叩刺.叩刺部位:疼痛部位表面.操作:用75%的酒精棉球在疼痛部位表面消毒,选择七星梅花针,医生右手持针柄,以无名指和小指将针柄末端固定于手掌小鱼际处,用中指和拇指加持针柄,右肘关节相对固定,用腕部弹力使针柄上下跳动叩打,在针尖接触到皮肤瞬间随皮肤的反作用力顺势抬针,落针时要轻.准.稳,提针要快,针尖与皮肤呈垂直接触,要求力度由轻到重,以患者忍受和皮损部位微微出血为度.3.2火罐疗法.在每个部位叩刺完成后,迅速按照皮损的部位.面积大小选用不同型号的玻璃罐,用闪火法将罐置于叩刺部位,留罐10~15分钟,局部出血2~5毫升,起罐后用消毒棉球擦净血迹.小关节或不方便拔罐处可用三棱针点刺放血3~8滴后用消毒棉球擦净血迹.3.3治疗频次.治疗频次应视疼痛发生的部位.面积的大小及病情的演变酌情而定,同一部位治疗5次为一疗程,每两天一次.4治疗效果疗效评定标准参照1998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治疗结果38例治愈,8例好转.5体会痛风属于祖国医学痹症”历节风”范畴.中医观点本病的发生是由于正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顾,复感风热之邪,日久气血运行不畅而致.西医认为痛风的急性发作是尿酸钠盐在关节及周围组织以结晶形式沉淀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血中尿酸结晶有白细胞趋化性,可促使更多的白细胞游集至关节及周围组织[3]睾丸酮对尿酸盐导致的白细胞溶解反映较为敏感,所以痛风好发于男性和绝经期妇女,由于拇趾承受压力大容易损伤且局部体温较低故为痛风性关节炎的好发部位.素问.皮部论载:欲之皮部,以经脉为纪,诸经皆然.”说明皮部与经络脏腑有着密切联系[4],梅花针叩刺通过刺激局部皮肤可以调节经气,使经脉通畅,以刺血拔罐达到宛陈则除之”之目的.现代医学认为[5]皮部刺激是通过刺激肌皮神经末梢引起保护性反应,释放出神经介质,可使局部微循环得到改善,浅表淋巴结循环增加从而改善缺血状况达到调动防御机能,促进机体修复的目的.拔罐可利用负压吸引和温热的作用排除毒素加速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起到排毒活血养血的作用.血为气母,气为血帅,血活则气机得以通畅,气顺则淤积不得停留.两法并用可达清热化湿,活血通络之目的,该法简单见效,治愈率高,是中医治疗痛风的有效方法之一.参考文献[1]孙国杰.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904.[2]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30.[3]孙国杰.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904.[4]何汝益.综合治疗神经性皮炎80例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1997,13(4.5):22.[5]刘炎,沈毅.络刺皮部治痹的临床经验[J].针灸临床杂志,1997,13(2):5.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byzy/31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