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曹禺话剧雷雨中周萍”的角色塑造(附件)
摘要:曹禺是我国现代话剧之父,《雷雨》是其家喻户晓、影响力最大的经典代表作,周萍是中国话剧舞台上的经典人物形象,是整部话剧的悲剧性导火索。就角色塑造而言,《雷雨》中八个角色都是丰满、复杂、立体的。然而,如何在话剧舞台上塑造周萍角色,应注重把握其人物性格的复杂多样性。本文通过对周萍性格特征的分析,从周萍的薄情寡义、懦弱无能、自私冲动、矛盾纠结四个方面出发,结合、汲取历史舞台上,不同版本“周萍”的表演经验,为周萍角色塑造的舞台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雷雨》中“周萍”角色的文本塑造1
(一)“周萍”角色的产生及产生背景分析1
(二)“周萍”角色在剧中的地位与作用2
二、《雷雨》中“周萍”角色的形象塑造2
(一)懦弱无能的“周萍”2
(二)自私冲动的“周萍”3
(三)薄情寡义的“周萍”3
(四)纠结矛盾的“周萍”4
三、《雷雨》中“周萍”角色的舞台实践塑造5
(一)不同版本“周萍”的舞台塑造5
(二)“周萍”角色的舞台实践塑造问题6
致谢7参考文献8
图一5
图二5
图三6
论曹禺话剧《雷雨》中“周萍”的角色塑造
引言
一、《雷雨》中“周萍”角色创作的分析
曹禺是我国现代话剧之父,他的话剧作品大多是现实批判主义题材,他善于描写底层人民遭受的压迫与摧残,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生活的黑暗。“周萍”是曹禺话剧《雷雨》中的一个重要角色。是周家的大少爷,周朴园前妻留下的儿子。他与后母蘩漪产生不伦之恋、他敬畏父亲周朴园不敢与之抗衡、他爱上自家的“女下人”四凤,情感关系的复杂使他性格变得复杂,郁闷、孤独、自私、冲动、懦弱,被迫成为了情感和矛盾的奴隶。
(一)“周萍”角色的产生与作者创作的背景分析
曹禺先生对于“周萍”这一角色的创作,是受自身生活经历的影响,许多资料中显示曹禺出生于一个封建官僚家庭,父辈仕途受挫,童年时期遭遇孤独苦闷,他从小耳濡目染许多关于底层民众生存的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惨故事。曹禺创作“周萍”这一悲剧人物角色,用其人生的悲剧冲突,反映出深刻的现实社会意义。
曹禺的童年是在失去亲生母爱中度过的,曹禺将对母爱的缺失体现在“周萍”这一角色中,曹禺曾说:“在我六七岁的时候,父亲到宣化任镇守使。我一个人非常寂寞,就常常到城墙上坐着,经常听到那种单调的却又是非常凄凉的号声。偌大的宣化城,我一个小孩子,知道自己没有了亲生的母亲,心情是十分悲凉的。听到那号声似乎是在呜咽,在哭泣。号声引起的是伤痛,是心灵的寂寞和孤独。”[1]这种早期的体验在曹禺往后的生活中造成影响,并呈现在读者面前。曹禺自己也承认他在创作时的思路是和童年生活有一定的联系,倒也不会做到重现。无论周萍的后母是怎样真诚和无私,在曹禺看来,也无法将自身的渴望与之衡量。周萍角色的建立,成为了曹禺内心世界的代言人。大致相同的身世,后母的感情摄入,正是在他的潜意识下,他幻想让周萍冲破人伦道德的防线而投入后母的怀抱之中,这是曹禺对自己内心的批判。
对于父爱,曹禺给予周萍的父爱也是不完整的[2]。剧中的他恨透了父亲,但并不是不爱父亲。曹禺没有把周萍写成一个完全的自己,也没有赋予周萍悲剧英雄的形象,却是在赋予周萍懦弱以及少爷的纨绔气息,让我深切感受到曹禺的内心,真正想要表达的是对自己这个时代的小少爷的揭露和批判,着实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二)周萍角色在剧中的地位
在《雷雨》创作构思中周萍这一角色应该是处于核心位置的,他是各角色间的纽带,是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人物。周萍是一直被冷落的。他不像繁漪、侍萍、四凤、周冲那样被人同情,也不像周朴园、鲁贵那样被人憎恶,他给人的感觉是模糊的,甚至太多人不赞同他的悲剧性。周萍是周家周朴园和侍萍生的长子,是继母蘩漪的情人,是自己亲妹妹四凤的恋人。在整个剧中,周萍始终处于中心,是被环绕的角色。
周萍既是一个逆子、孝子,又是一个骗子、孽子,周萍在乱伦中得到内心对于关爱的需求,但看到父亲又恐慌,决心想要与蘩漪断绝乱伦关系,确实表现出对传统观念的原则约束。然而他对周朴园的恭敬,是孩子做错事情时在父母面前的畏缩,是失足子辈对“完美”“冷漠”“严厉”父辈的景从。
周萍作为贯穿全剧的线索式人物,面临的是一张不容触碰的乱伦紧迫之网,曹禺把这张网套在了周萍身上,使得散布在这张网中的各色人物对周萍来说充满惶恐。[3]他与繁漪、四凤产生的不伦恋情,揭示出周萍身上的“俄狄浦斯情结。
周萍与蘩漪、四凤之间的不伦之恋,破坏了传统社会的原则,是酿成周萍悲剧性的根源,因此周萍更是整个剧本中各色人物的悲剧牵引,是《雷雨》悲剧性“生命力”存在的关键所在。
二、《雷雨》中“周萍”角色的形象塑造
“周萍”被赋予的形象是复杂的、多面的、悲剧的、矛盾的。如何在舞台上塑造周萍这一角色,首先要对周萍人物性格进行准确的分析和理解。周萍性格内向、天性懦弱,处在与繁漪、周朴园、四凤的复杂关系中,使得周萍内心矛盾痛苦,但又不知如何去解决问题也没有勇气去面对现实。因此,在塑造周萍角色时,他的形象是复杂多变的,是立体丰满的。
(一)懦弱无能的“周萍”
周萍是懦弱的,周萍受反封建的时代思潮的影响,他渴望着自由,想要争取自己的个性权利。然而“完美”“冷漠”“严厉”父亲,无时无刻都存在着榜样性的影响,父亲的威严对于周萍来说就像一堵摧毁不了的墙。[4]周萍对于父亲权威的屈服,实际上是在封建礼教的理念下无奈放弃了对自由的追求,社会舆论和政治势力的压力,迫使他懦弱无能。
话剧《雷雨》第一幕中有一个片段,蘩漪得病不愿喝药,被周朴园知道,当时周萍周冲都在场,周朴园让周萍跪下求继母喝药:
周朴园:去,走到母亲面前!跪下,劝你的母亲。(萍走至繁漪面前)?
周萍:(求恕地)哦,爸爸!?
周朴园:(高声)跪下!(萍望着繁漪和周冲;繁漪泪痕满面,冲全身发抖)叫你跪下!(周萍正向下跪)?
周萍在被父亲呵斥让他为蘩漪跪下时,周萍内心是拒绝的,可他深知父亲的命令不可违抗,懦弱无能、不敢与父亲抗衡的他选择了听从。[5]在这一段的表演中,“周萍”在舞台塑造时,通过肢体语言更能表现出他的懦弱。周萍跟父亲对话时可以通过手指紧贴裤缝,微微弯腰等肢体语言表现对父亲的畏惧。但他的内心并不愿意服从父亲的命令,内心的抗拒可以通过眼神和表情,和对执行父亲指示时的迟疑来表现。
在周萍角色的舞台塑造中可以通过潜台词、内心独白来完成周萍的舞台行为动作,从而表现周萍的懦弱无能。在第一幕后段,周朴园在书房询问周萍近期是否做了对不起父亲的事情,使得周萍惊恐不安,心虚的他以为自己与蘩漪的暧昧关系被察觉。虽然此时的周萍已经和天真的四凤恋得死去活来,但是过往和蘩漪不伦之恋的阴影,也能在一瞬间摧毁周萍假装“平静”的内心。在舞台表演时,周萍可以通过面对父亲时“惊恐”、“转过身”、“红了脸”、“喘气”等行为动作,展现了周萍担心、害怕的内心活动,表现周萍没有胆量与父亲抗衡的懦弱形象。
(二)自私冲动的“周萍”?
周萍是冲动自私的。周萍坦诚的认为自己接受“女下人”四凤的爱慕,一方面是对纯真爱情的渴望冲动所致,另一方面是为了和蘩漪撇清关系,不被父亲发现自己不孝之举。周萍对四凤的“天真”是不公平的,动机是自私。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雷雨》中“周萍”角色的文本塑造1
(一)“周萍”角色的产生及产生背景分析1
(二)“周萍”角色在剧中的地位与作用2
二、《雷雨》中“周萍”角色的形象塑造2
(一)懦弱无能的“周萍”2
(二)自私冲动的“周萍”3
(三)薄情寡义的“周萍”3
(四)纠结矛盾的“周萍”4
三、《雷雨》中“周萍”角色的舞台实践塑造5
(一)不同版本“周萍”的舞台塑造5
(二)“周萍”角色的舞台实践塑造问题6
致谢7参考文献8
图一5
图二5
图三6
论曹禺话剧《雷雨》中“周萍”的角色塑造
引言
一、《雷雨》中“周萍”角色创作的分析
曹禺是我国现代话剧之父,他的话剧作品大多是现实批判主义题材,他善于描写底层人民遭受的压迫与摧残,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生活的黑暗。“周萍”是曹禺话剧《雷雨》中的一个重要角色。是周家的大少爷,周朴园前妻留下的儿子。他与后母蘩漪产生不伦之恋、他敬畏父亲周朴园不敢与之抗衡、他爱上自家的“女下人”四凤,情感关系的复杂使他性格变得复杂,郁闷、孤独、自私、冲动、懦弱,被迫成为了情感和矛盾的奴隶。
(一)“周萍”角色的产生与作者创作的背景分析
曹禺先生对于“周萍”这一角色的创作,是受自身生活经历的影响,许多资料中显示曹禺出生于一个封建官僚家庭,父辈仕途受挫,童年时期遭遇孤独苦闷,他从小耳濡目染许多关于底层民众生存的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惨故事。曹禺创作“周萍”这一悲剧人物角色,用其人生的悲剧冲突,反映出深刻的现实社会意义。
曹禺的童年是在失去亲生母爱中度过的,曹禺将对母爱的缺失体现在“周萍”这一角色中,曹禺曾说:“在我六七岁的时候,父亲到宣化任镇守使。我一个人非常寂寞,就常常到城墙上坐着,经常听到那种单调的却又是非常凄凉的号声。偌大的宣化城,我一个小孩子,知道自己没有了亲生的母亲,心情是十分悲凉的。听到那号声似乎是在呜咽,在哭泣。号声引起的是伤痛,是心灵的寂寞和孤独。”[1]这种早期的体验在曹禺往后的生活中造成影响,并呈现在读者面前。曹禺自己也承认他在创作时的思路是和童年生活有一定的联系,倒也不会做到重现。无论周萍的后母是怎样真诚和无私,在曹禺看来,也无法将自身的渴望与之衡量。周萍角色的建立,成为了曹禺内心世界的代言人。大致相同的身世,后母的感情摄入,正是在他的潜意识下,他幻想让周萍冲破人伦道德的防线而投入后母的怀抱之中,这是曹禺对自己内心的批判。
对于父爱,曹禺给予周萍的父爱也是不完整的[2]。剧中的他恨透了父亲,但并不是不爱父亲。曹禺没有把周萍写成一个完全的自己,也没有赋予周萍悲剧英雄的形象,却是在赋予周萍懦弱以及少爷的纨绔气息,让我深切感受到曹禺的内心,真正想要表达的是对自己这个时代的小少爷的揭露和批判,着实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二)周萍角色在剧中的地位
在《雷雨》创作构思中周萍这一角色应该是处于核心位置的,他是各角色间的纽带,是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人物。周萍是一直被冷落的。他不像繁漪、侍萍、四凤、周冲那样被人同情,也不像周朴园、鲁贵那样被人憎恶,他给人的感觉是模糊的,甚至太多人不赞同他的悲剧性。周萍是周家周朴园和侍萍生的长子,是继母蘩漪的情人,是自己亲妹妹四凤的恋人。在整个剧中,周萍始终处于中心,是被环绕的角色。
周萍既是一个逆子、孝子,又是一个骗子、孽子,周萍在乱伦中得到内心对于关爱的需求,但看到父亲又恐慌,决心想要与蘩漪断绝乱伦关系,确实表现出对传统观念的原则约束。然而他对周朴园的恭敬,是孩子做错事情时在父母面前的畏缩,是失足子辈对“完美”“冷漠”“严厉”父辈的景从。
周萍作为贯穿全剧的线索式人物,面临的是一张不容触碰的乱伦紧迫之网,曹禺把这张网套在了周萍身上,使得散布在这张网中的各色人物对周萍来说充满惶恐。[3]他与繁漪、四凤产生的不伦恋情,揭示出周萍身上的“俄狄浦斯情结。
周萍与蘩漪、四凤之间的不伦之恋,破坏了传统社会的原则,是酿成周萍悲剧性的根源,因此周萍更是整个剧本中各色人物的悲剧牵引,是《雷雨》悲剧性“生命力”存在的关键所在。
二、《雷雨》中“周萍”角色的形象塑造
“周萍”被赋予的形象是复杂的、多面的、悲剧的、矛盾的。如何在舞台上塑造周萍这一角色,首先要对周萍人物性格进行准确的分析和理解。周萍性格内向、天性懦弱,处在与繁漪、周朴园、四凤的复杂关系中,使得周萍内心矛盾痛苦,但又不知如何去解决问题也没有勇气去面对现实。因此,在塑造周萍角色时,他的形象是复杂多变的,是立体丰满的。
(一)懦弱无能的“周萍”
周萍是懦弱的,周萍受反封建的时代思潮的影响,他渴望着自由,想要争取自己的个性权利。然而“完美”“冷漠”“严厉”父亲,无时无刻都存在着榜样性的影响,父亲的威严对于周萍来说就像一堵摧毁不了的墙。[4]周萍对于父亲权威的屈服,实际上是在封建礼教的理念下无奈放弃了对自由的追求,社会舆论和政治势力的压力,迫使他懦弱无能。
话剧《雷雨》第一幕中有一个片段,蘩漪得病不愿喝药,被周朴园知道,当时周萍周冲都在场,周朴园让周萍跪下求继母喝药:
周朴园:去,走到母亲面前!跪下,劝你的母亲。(萍走至繁漪面前)?
周萍:(求恕地)哦,爸爸!?
周朴园:(高声)跪下!(萍望着繁漪和周冲;繁漪泪痕满面,冲全身发抖)叫你跪下!(周萍正向下跪)?
周萍在被父亲呵斥让他为蘩漪跪下时,周萍内心是拒绝的,可他深知父亲的命令不可违抗,懦弱无能、不敢与父亲抗衡的他选择了听从。[5]在这一段的表演中,“周萍”在舞台塑造时,通过肢体语言更能表现出他的懦弱。周萍跟父亲对话时可以通过手指紧贴裤缝,微微弯腰等肢体语言表现对父亲的畏惧。但他的内心并不愿意服从父亲的命令,内心的抗拒可以通过眼神和表情,和对执行父亲指示时的迟疑来表现。
在周萍角色的舞台塑造中可以通过潜台词、内心独白来完成周萍的舞台行为动作,从而表现周萍的懦弱无能。在第一幕后段,周朴园在书房询问周萍近期是否做了对不起父亲的事情,使得周萍惊恐不安,心虚的他以为自己与蘩漪的暧昧关系被察觉。虽然此时的周萍已经和天真的四凤恋得死去活来,但是过往和蘩漪不伦之恋的阴影,也能在一瞬间摧毁周萍假装“平静”的内心。在舞台表演时,周萍可以通过面对父亲时“惊恐”、“转过身”、“红了脸”、“喘气”等行为动作,展现了周萍担心、害怕的内心活动,表现周萍没有胆量与父亲抗衡的懦弱形象。
(二)自私冲动的“周萍”?
周萍是冲动自私的。周萍坦诚的认为自己接受“女下人”四凤的爱慕,一方面是对纯真爱情的渴望冲动所致,另一方面是为了和蘩漪撇清关系,不被父亲发现自己不孝之举。周萍对四凤的“天真”是不公平的,动机是自私。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byzy/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