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戏剧雷雨中繁漪的人物塑造
戏剧《雷雨》是作家曹禺的第一个艺术作品,以该戏剧作为脚本改编的话剧《雷雨》自问世以来一直备受世人关注,并且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繁漪是戏剧《雷雨》中最典型的“雷雨”式人物,她对整个戏剧中的戏剧冲突和人物性格起到了引导作用。本课题将从语言塑造、舞台塑造、情感塑造这三个方面对繁漪这一女性人物形象进行全面剖析,为深入研究繁漪这一中国女性悲剧形象的塑造及《雷雨》这部戏剧提供借鉴作用。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语言塑造1
(一)双关性的潜台词1
(二)动作性的人物语言2
二、舞台塑造2
(一)韵律式的舞台节奏 2
(二)正反向式的表演方式 3
三、情感塑造 3
(一)雷雨式的性格 3
(二)畸形的爱情 4
(三)扭曲的人性 4
结语5
致谢5
参考文献5
论戏剧《雷雨》中繁漪的人物塑造
引言
曹禺先生的处女作及成名作《雷雨》是一部多幕剧,迄今为止它在话剧舞台上具有活跃的艺术生命力。戏剧《雷雨》通过完全使用三一律,创造出具有高度戏剧化的文学语言,在戏剧创作方面具有典范作用。其中繁漪这一女性人物形象的反封建专制的性格色彩与黑暗、冷漠的社会家庭氛围产生了强烈的矛盾冲突,因此产生了她“雷雨”式的性格。曹禺先生在戏剧《雷雨》中,通过塑造繁漪这一女性人物形象,折射出当时社会制度对女性的不公,揭示了在旧中国腐朽黑暗封建的社会环境中,追求自我个性的自由和解放的道路是不可行的。以下将从这几个方面对戏剧《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的塑造进行浅析。
一、语言塑造
(一)双关性的潜台词
曹禺先生在《雷雨》中曾经这样描述繁漪:“她是一个受过一点新式教育的旧式女人,有她的文弱、她的明慧。”[1]繁漪生于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末年时期,在这之后又经历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洗礼,三个时期独有的特征性都在她身上留下深深的印记。曹禺先生在塑造繁漪这一人物形象时并没有直接夸耀繁漪是如何的聪颖,而是通过不同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情境下繁漪的语言特点来隐喻。戏剧《雷雨》语言最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对话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这种刺激性因对话中含有意蕴丰富的潜台词而产生。[2]
“潜”,有隐藏之意,即除了该语言的表面意思之外还包含另一层深意。潜台词精准深入的运用,更能使读者切身体会作者笔下该人物在无法避免的命运的困境中挣扎的无奈之感,以及最终将引领全剧走向毁灭的悲凉。在对戏剧《雷雨》的整理和研究中不难发现,繁漪在剧中含有多处潜台词对白,作者精心的设计潜台词是为了使得人物形象更饱满,其隐含的潜台词之意也推动力剧情的发展。例如繁漪试探四凤的一段对话,繁漪:“他现在还没起来么?”四凤:“谁?”繁漪:“他又喝醉了么?”四凤:“我不清楚。—太太,你吃药吧。”在这段对白中,繁漪试图以猝不及防的的方式试探四凤关于周萍的情况。“他”这个代名词具有极好的指示性,心知肚明的人立刻就能反应出这个“他”代指的是谁,四凤此时显然已经有所防备,借机反问一句“谁”,化被动为主动,使繁漪无法再这么直接的追问下去,而最后的转移话题更加明确的表现出四凤想尽快结束这尴尬的对话。在这段对话中,表面上看似波澜不惊,但实际上双方各自都心知肚明、打着不同的算盘,宁静的氛围里蕴含着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
(二)动作性的人物语言
陈艳认为:“戏剧语言的主要任务在于凸显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3]因所处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及思想个性的不同,每个人的语言中不仅表达出来的情感思想不同,所运用的语气以及词句也必然不同。陈艳还认为:“剧作家只有掌握了每一位剧中人物的性格化的语言特色,才能展开戏剧冲突,从而揭示戏剧所蕴含的社会内容及主题思想。”[3]曹禺先生在最初进行创作构思时,最先出现在他心中的是“几个人物”,先生在《雷雨》1936年版的序言中这样写到:“然而在起首,我初次有了《雷雨》一个模糊的影像的时候,引起我的兴趣的也只是一两段情节,几个人物,一种复杂而又原始的情绪。”正是有了这“几个人物”的模糊影像,促使作者以剧中人物为中心,反复锤炼符合人物性格的台词,设计出了尖锐而又复杂,且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戏剧冲突。
在戏剧《雷雨》的第四幕末尾处,周萍本已做好了与四凤私奔的准备,但繁漪的突然出现加剧了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促使戏剧矛盾转向更加激烈的方向发展,达到全剧的最高潮。繁漪故意喊来周冲在门外偷听鲁侍萍、四凤与周萍的谈话,打算利用周冲对四凤的爱来阻止四凤与周萍私奔。但令她没想到的是周冲竟然愿意为了四凤的幸福,放弃自己的爱情,并要求周萍好生对待四凤。气急败坏的繁漪忍不住说:“你不是我儿子,因为你一点也不像我,不要以为我是你的母亲,(高声)你的母亲早死了,叫你父亲逼死了,闷死了。(指周萍)就只有他才要了我整个的人,可是他现在不要,又不要我了。”此时的繁漪已经无暇顾及其他人此刻的感受,肆无忌惮的控诉着她对周萍的情感,而周萍却尴尬、狼狈的想遁地逃走。繁漪为她最后的疯狂做好了一切准备,她安排仆人锁好门窗并叫了周朴园来,这是她摧毁周萍与四凤爱情的最后手段,也是她最后的赌注,剧情即将在这里迈向顶峰。朱进军在研究说到:“周朴园至此并不知道周冲、周萍、四凤三人之间的关系,也更没有人知道他与鲁侍萍之间的关系,所以周朴园的出现其实是加剧了戏剧的矛盾冲突,把剧情推向无法挽回的绝境。”[4]一场毁灭性的悲剧爆发在即,在这场戏中任何一个人物的一言一语,特别是繁漪的每一句话都在将剧情逼近高潮,贯穿着强烈的动作性。
二、舞台塑造
(一)韵律式的舞台节奏
如果剧本是一部戏剧的骨架,那么由剧本创造出的话剧表演则为该戏剧注入了鲜活的血液。自《雷雨》这部戏剧的脚本问世以来,话剧舞台的演绎不在少数,但由于不同年代世人对戏剧中人物的理解不同,最终所呈现出来的舞台效果和传达的人物情感也不相同。舞台节奏,是在空间次序及时间流动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有规律的运动。[5]舞台节奏将生命动作与艺术动作融为一体,使戏剧中的各环节衔接流畅,整部剧作具有极强的韵律感。
舞台氛围的营造对于舞台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舞台就是生活的缩影,因此舞台氛围就应该符合剧目特定的氛围。[7]明星版的话剧《雷雨》在整部剧中通过灯光的明暗对比度来营造昏暗、雷电交加等生活氛围;使用追光灯及音效打造出惊慌或温馨的氛围;将舞美、灯光、音响效果完美结合可以协调和促进情节的发展节奏。《雷雨》这部话剧的基调其实就是雷雨的基调。灯光的设计在对每一幕戏有一个总体气氛基调的同时,在灯光气氛变化方面还应该多侧重情感方面的渲染。[8]例如在光线的处理上,力求有较大的起伏、有强弱对比明显的节奏感、有可塑性强的造型能力。整部戏剧中有三处雷击:首先是四凤起誓让天上的雷劈了她;其次是繁漪惊现在鲁家的窗口;最后是四凤与周冲触电后,一阵轻微的雷电紧跟着持续的闪电,而且这三次闪电的强度一次比一次强烈。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语言塑造1
(一)双关性的潜台词1
(二)动作性的人物语言2
二、舞台塑造2
(一)韵律式的舞台节奏 2
(二)正反向式的表演方式 3
三、情感塑造 3
(一)雷雨式的性格 3
(二)畸形的爱情 4
(三)扭曲的人性 4
结语5
致谢5
参考文献5
论戏剧《雷雨》中繁漪的人物塑造
引言
曹禺先生的处女作及成名作《雷雨》是一部多幕剧,迄今为止它在话剧舞台上具有活跃的艺术生命力。戏剧《雷雨》通过完全使用三一律,创造出具有高度戏剧化的文学语言,在戏剧创作方面具有典范作用。其中繁漪这一女性人物形象的反封建专制的性格色彩与黑暗、冷漠的社会家庭氛围产生了强烈的矛盾冲突,因此产生了她“雷雨”式的性格。曹禺先生在戏剧《雷雨》中,通过塑造繁漪这一女性人物形象,折射出当时社会制度对女性的不公,揭示了在旧中国腐朽黑暗封建的社会环境中,追求自我个性的自由和解放的道路是不可行的。以下将从这几个方面对戏剧《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的塑造进行浅析。
一、语言塑造
(一)双关性的潜台词
曹禺先生在《雷雨》中曾经这样描述繁漪:“她是一个受过一点新式教育的旧式女人,有她的文弱、她的明慧。”[1]繁漪生于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末年时期,在这之后又经历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洗礼,三个时期独有的特征性都在她身上留下深深的印记。曹禺先生在塑造繁漪这一人物形象时并没有直接夸耀繁漪是如何的聪颖,而是通过不同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情境下繁漪的语言特点来隐喻。戏剧《雷雨》语言最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对话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这种刺激性因对话中含有意蕴丰富的潜台词而产生。[2]
“潜”,有隐藏之意,即除了该语言的表面意思之外还包含另一层深意。潜台词精准深入的运用,更能使读者切身体会作者笔下该人物在无法避免的命运的困境中挣扎的无奈之感,以及最终将引领全剧走向毁灭的悲凉。在对戏剧《雷雨》的整理和研究中不难发现,繁漪在剧中含有多处潜台词对白,作者精心的设计潜台词是为了使得人物形象更饱满,其隐含的潜台词之意也推动力剧情的发展。例如繁漪试探四凤的一段对话,繁漪:“他现在还没起来么?”四凤:“谁?”繁漪:“他又喝醉了么?”四凤:“我不清楚。—太太,你吃药吧。”在这段对白中,繁漪试图以猝不及防的的方式试探四凤关于周萍的情况。“他”这个代名词具有极好的指示性,心知肚明的人立刻就能反应出这个“他”代指的是谁,四凤此时显然已经有所防备,借机反问一句“谁”,化被动为主动,使繁漪无法再这么直接的追问下去,而最后的转移话题更加明确的表现出四凤想尽快结束这尴尬的对话。在这段对话中,表面上看似波澜不惊,但实际上双方各自都心知肚明、打着不同的算盘,宁静的氛围里蕴含着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
(二)动作性的人物语言
陈艳认为:“戏剧语言的主要任务在于凸显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3]因所处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及思想个性的不同,每个人的语言中不仅表达出来的情感思想不同,所运用的语气以及词句也必然不同。陈艳还认为:“剧作家只有掌握了每一位剧中人物的性格化的语言特色,才能展开戏剧冲突,从而揭示戏剧所蕴含的社会内容及主题思想。”[3]曹禺先生在最初进行创作构思时,最先出现在他心中的是“几个人物”,先生在《雷雨》1936年版的序言中这样写到:“然而在起首,我初次有了《雷雨》一个模糊的影像的时候,引起我的兴趣的也只是一两段情节,几个人物,一种复杂而又原始的情绪。”正是有了这“几个人物”的模糊影像,促使作者以剧中人物为中心,反复锤炼符合人物性格的台词,设计出了尖锐而又复杂,且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戏剧冲突。
在戏剧《雷雨》的第四幕末尾处,周萍本已做好了与四凤私奔的准备,但繁漪的突然出现加剧了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促使戏剧矛盾转向更加激烈的方向发展,达到全剧的最高潮。繁漪故意喊来周冲在门外偷听鲁侍萍、四凤与周萍的谈话,打算利用周冲对四凤的爱来阻止四凤与周萍私奔。但令她没想到的是周冲竟然愿意为了四凤的幸福,放弃自己的爱情,并要求周萍好生对待四凤。气急败坏的繁漪忍不住说:“你不是我儿子,因为你一点也不像我,不要以为我是你的母亲,(高声)你的母亲早死了,叫你父亲逼死了,闷死了。(指周萍)就只有他才要了我整个的人,可是他现在不要,又不要我了。”此时的繁漪已经无暇顾及其他人此刻的感受,肆无忌惮的控诉着她对周萍的情感,而周萍却尴尬、狼狈的想遁地逃走。繁漪为她最后的疯狂做好了一切准备,她安排仆人锁好门窗并叫了周朴园来,这是她摧毁周萍与四凤爱情的最后手段,也是她最后的赌注,剧情即将在这里迈向顶峰。朱进军在研究说到:“周朴园至此并不知道周冲、周萍、四凤三人之间的关系,也更没有人知道他与鲁侍萍之间的关系,所以周朴园的出现其实是加剧了戏剧的矛盾冲突,把剧情推向无法挽回的绝境。”[4]一场毁灭性的悲剧爆发在即,在这场戏中任何一个人物的一言一语,特别是繁漪的每一句话都在将剧情逼近高潮,贯穿着强烈的动作性。
二、舞台塑造
(一)韵律式的舞台节奏
如果剧本是一部戏剧的骨架,那么由剧本创造出的话剧表演则为该戏剧注入了鲜活的血液。自《雷雨》这部戏剧的脚本问世以来,话剧舞台的演绎不在少数,但由于不同年代世人对戏剧中人物的理解不同,最终所呈现出来的舞台效果和传达的人物情感也不相同。舞台节奏,是在空间次序及时间流动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有规律的运动。[5]舞台节奏将生命动作与艺术动作融为一体,使戏剧中的各环节衔接流畅,整部剧作具有极强的韵律感。
舞台氛围的营造对于舞台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舞台就是生活的缩影,因此舞台氛围就应该符合剧目特定的氛围。[7]明星版的话剧《雷雨》在整部剧中通过灯光的明暗对比度来营造昏暗、雷电交加等生活氛围;使用追光灯及音效打造出惊慌或温馨的氛围;将舞美、灯光、音响效果完美结合可以协调和促进情节的发展节奏。《雷雨》这部话剧的基调其实就是雷雨的基调。灯光的设计在对每一幕戏有一个总体气氛基调的同时,在灯光气氛变化方面还应该多侧重情感方面的渲染。[8]例如在光线的处理上,力求有较大的起伏、有强弱对比明显的节奏感、有可塑性强的造型能力。整部戏剧中有三处雷击:首先是四凤起誓让天上的雷劈了她;其次是繁漪惊现在鲁家的窗口;最后是四凤与周冲触电后,一阵轻微的雷电紧跟着持续的闪电,而且这三次闪电的强度一次比一次强烈。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byzy/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