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雷雨中潜台词的运用

《雷雨》作为潜台词艺术的集大成者,剧中人物潜台词的设计都独具匠心。在那个社会动荡、思想混乱的年代,剧中人物出于各种原因,无法真实表达出内心情感,所以剧中大量的潜台词便应运而生。作者通过诸多晦涩难懂的潜台词,渲染出沉重灰暗的故事背景和家庭环境,也符合饱受压迫状态下的人们的生存状况。本文将从《雷雨》的潜台词分类、特点着手分析,运用潜台词准确表达人物内心,全面探讨《雷雨》中潜台词的表演艺术。通过潜台词塑造人物性格,解读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借助外部技巧表现潜台词,进而在舞台实践中演绎剧中角色。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雷雨》中潜台词的分类及特点2
(一)《雷雨》中潜台词的分类2
(二)《雷雨》中潜台词的特点3
二、如何运用潜台词准确表达《雷雨》中复杂的人物内心活动3
(一)言外之意要注重心理活动4
(二)话里有话要注重外部呈现5
三、通过潜台词塑造鲜明的人物性格5
(一)真实直率的蘩漪5
(二)虚伪残酷的周朴园5
(三)悲情懦弱的鲁侍萍5
四、借助外部技巧表现《雷雨》中的潜台词6
(一)利用语气词表现潜台词6
(二)利用节奏变化表现潜台词7
(三)利用肢体语言表现潜台词7
结语 7
致谢9
参考文献10
论《雷雨》中潜台词的运用
引言
《雷雨》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曹禺先生于1925年创作的一部话剧,描绘了一出发生在封建家庭中的伦理悲剧。在那个社会动荡、思想混乱的年代,剧中人物出于各种原因,无法真实表达出内心情感,所以大量的潜台词便应运而生。《雷雨》作为潜台词研究的蓝本式话剧,剧中潜台词不仅包含凸显人物性格、烘托剧情发展的功能,更兼具揭示人物思想、反映话剧主旨的深层次价值,为后世的话剧研究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艺术瑰宝。
《雷雨》是一部旧时代的家庭伦理剧,情感纠纷自然成为了话剧的主线内容。无论是周萍和蘩漪的乱伦,周萍与四凤的暧昧,还是周冲对四凤的爱慕,在封建家庭的背景下,这些情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注定只能存于阴暗角落,永远都不可能摆上台面。为了让这些“有悖伦常”的行为不被曝光,剧中人物的对话只能通过“藏而不露、话里藏阄”的潜台词形式展开。一方面十分符合剧中情节,另一方面也向观众暗示出剧中错综复杂的情感关系。随着剧情的展开,周家往日污秽不堪的行径被一件件揭露出来。为了避免这些丑事被公之于众,周家上下在对话中只能饰非掩丑、话里藏机,失去了对话中的绝对优势[1]。而本就处在弱势的鲁家人出于各种原因,在对话中经常是吞吞吐吐、欲言又止。所以,大量潜台词的使用,另一个重要目的是展现人物的身份特征,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戏剧冲突。
一、《雷雨》中潜台词的分类及特点
《雷雨》中的潜台词根据台本设定的语境,话里话外的含义也不尽相同。从字面意思和内在含义的关系划分,包括顺义潜台词和反义潜台词两类。
在戏剧表演艺术中,潜台词无疑是优秀剧本的重要组成部分。[2]潜台词顾名思义,就是潜藏在台词背后的“言外之意”。剧中角色处于某种原因,不能将心中所想通过直白的话完全表述,而是通过意犹未尽的台词,配合神态、表情、动作等表演技法,向观众展现出内在的心理活动。这种高于台词本身的未尽之意,我们就称之为潜台词。[2]潜台词不仅能准确反映剧中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点,也是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戏剧主旨的灵魂所在。
(一)《雷雨》中潜台词的分类
1、言内有言—顺义潜台词
顺义潜台词是《雷雨》中最为常见的潜台词类型。如第二幕中:
四凤:倒了它?
蘩漪:嗯?好,(想起周朴园严厉的面)要不,你先把它放在那儿。不,(厌恶)你还是倒了它。
四凤:(犹豫)嗯。
蘩漪:这些年喝这种苦药,我大概是喝够了。
四凤:(拿着药碗)您忍一忍喝了吧。还是苦药能够治病。
四凤拿药给繁漪,繁漪很是抗拒,所以当四凤说出把药倒了的时候繁漪顺势说“好”。可是当她想起周朴园,她害怕周朴园知道了会责备她,所以还是改口让四凤把药放下。繁漪在周公馆的这些年,每天过着压抑的日子,这样的日子也像苦药一般,所以繁漪“够了”的不只是喝的药,未尽之意更是对这种生活的厌烦。
所谓顺义潜台词,就是台词中包含了言之未尽的深层含义,而这种含义与原本台词是顺承关系。角色在当时的情形下出于某种原因,无法将心中所想的意思完整表达,就会通过顺义潜台词的方式隐讳地进行表达。
2、言外有言—反义潜台词
《雷雨》中处在受压迫地位鲁家人,就经常采用反义潜台词的形式隐晦地表达着心中的真实想法。这不仅符合他们的身份地位,也表现出劳苦大众逆来顺受的生活处境[3]。
《雷雨》中使用反义潜台词最多的就是蘩漪这个角色。作为新时代女性的蘩漪,在嫁入周家后被折磨的精神失常、几生几死。她饱受压抑,但迫于周朴园的淫威,无法真实表达自己的情感,只能用“正话反说”的方式发泄着心中的愤懑[3]。大量的反义潜台词不仅凸显了蘩漪神经质般的人物性格,也反映出封建专制对人性的摧残之深。第一幕中,蘩漪与周萍关于周萍要逃离家庭去矿上的事,有这样一段对话:
周萍:对了,我预备明天离开家里到矿上去。
蘩漪:哦,好得很。什么时候回来呢?
蘩漪的这句“好得很”就是典型的反义潜台词。蘩漪痛恨周萍抛下自己独自逃离的行为,但在周萍面前,又不得不暂时隐忍。所以这句背后,是对周萍负心薄幸的嘲讽责骂。但显然蘩漪对周萍还抱有幻想,所以后面她在说完“好得很”之后自觉语失,连忙补了一句“什么时候回来呢”以表达情感上的关切。从人物性格来看,一个近乎神经质的女人出于对自身的保护,这句 “好得很”也是蘩漪对待棘手问题时一种程式化的表达形式[4]。
反义潜台词顾名思义,即语言表述和内心想法截然相反,观者需要根据当时情景、角色性格、人物关系等方式,才能推断出潜台词的言外之意。反义潜台词注重一个“逆”字,台词内容必须同人物性格、身份特征、场景内容相符,毕竟不是所有角色在任何场合都需要“正话反说”的。
(二)《雷雨》中潜台词的特点
为了符合话剧的情节设定和人物特征,《雷雨》中的潜台词也是因人而异、各具特点。或内敛含蓄,或语带双关,或是在激烈的言辞交锋中,带有极强的针对性。下面就根据话剧主题思想和剧中一些典型性的场景对话,具体分析《雷雨》中的潜台词艺术。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byzy/8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