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人员能力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浙江省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应急人员的应急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浙江省33家市.县级疾控中心应急人员501人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应急工作基本理论知识和应急能力与表现,评估应急人员应急能力水平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市级疾控中心165人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hbsrm.com 
,占32.93%;县级疾控中心336人,占67.07%.市.县疾控中心应急人员应急工作基本理论知识得分中位数分别为60.00和58.33分,得分最低的均为核与辐射知识.市.县疾控中心应急人员应急能力与表现得分中位数分别为61.82和55.76分,得分最低的均为采样/检测能力.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本理论知识得分(OR=1.19,95%CI:1.16~1.22).高级职称(OR初级=0.22,95%CI:0.13~0.39;OR中级=0.37,95%CI:0.23~0.60).男性(OR=2.00,95%CI:1.39~2.89).参加过应急拉练(OR=1.63,95%CI:1.01~2.61)和在市级疾控中心工作(OR=1.57,95%CI:1.06~2.34)是应急能力强的正向影响因素.结论浙江省市.县疾控中心应急人员核与辐射知识相对缺乏,检测/采样能力较差,机构等级.性别.职称.理论知识水平和应急拉练参加情况是应急人员应急能力的影响因素.关键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能力;评估;影响因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伤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重大食物中毒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作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机构,其应急能力直接关系到整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成败[1-2].市.县两级疾控中心是"国家-省-市-县"四级疾控体系的基石[3],评估市.县两级疾控中心应急人员的能力,可为政府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升决策效益提供参考.本研究对浙江省市.县两级疾控中心的应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其应急能力及影响因素,旨在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根据浙江省行政规划,纳入11个市级疾控中心,再从这11个市各随机抽取1家区疾控中心和1家县疾控中心纳入研究,对33家疾控中心的应急小分队成员和从事应急管理.应急处置的工作人员进行调查.1.2方法参照美国CDC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指标体系[4]和全国卫生部门卫生应急管理工作规范[5]设计调查问卷,经5名应急工作专家修订和审议,并通过预调查修改完善.问卷内容包括应急人员基本情况.应急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急能力与表现3部分.应急工作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应急工作中涉及的12项基本知识,按照掌握程度分为十分不了解.不太了解.一般了解.比较了解和十分了解,依次赋值1~5分,满分为60分,转换为百分制后进行分析.应急能力与表现包括疫情监测能力.风险评估与管理能力和发现能力等11个方面,按照符合程度分别为不符合.不太符合.基本符合.比较符合和完全符合,依次赋值1~5分,满分为55分,转换为百分制后进行分析.基本理论知识和应急能力与表现部分问卷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65和0.70,调查问卷信度良好.调查问卷由调查对象自行填写,并由各级疾控中心办公室负责问卷下发.回收及审核.1.3统计分析采用EpiData3.1软件双录入建立数据库,采用SAS9.2软件统计分析.定性资料以相对数描述;应急能力得分不符合正态分布,以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M(QR)]描述,并列出均数±标准差(x±s)予以参考,两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应急能力影响因素分析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水准α=0.05.2结果2.1一般情况完成调查501人,其中市级疾控中心165人,占32.93%;县级336人,占67.07%.男性295人,占58.88%;女性206人,占41.12%.年龄以30~<40岁为主,占51.50%;专业以预防医学为主,占69.06%;其次为卫生检验,占17.37%.学历以本科和研究生为主,分别占69.06%和20.16%.从事应急工作<5年者占49.70%.参加过应急培训.应急拉练者分别占89.42%和78.84%.见表1.2.2应急工作基本理论知识得分浙江省市.县疾控中心应急人员应急工作基本理论知识得分的中位数为58.33分,其中市级为60.00分,县级为58.33分.应急人员对传染病学和流行病学知识掌握较好,得分均为80.00分;核与辐射知识掌握较差,得分均仅为40.00分,其他方面的得分均为60.00分.市级疾控中心应急人员对临床急救和核与辐射知识掌握较差,而县级疾控中心应急人员对风险管理和核与辐射知识掌握较差.见表2.2.3应急能力与表现得分浙江省市.县疾控中心应急人员11项应急能力与表现得分中位数为57.42分,其中市级为61.82分,县级为55.76分.得分最低的是采样/检测能力,其次为物资管理能力,分别为50.00和53.33分;达到60.00分的有疫情监测能力.应急处置能力.现场调查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安全防护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总结/评估/政策建议能力.市级疾控中心得分最低的是采样/检测能力,为55.00分,其他方面得分均≥60.00分;县级疾控中心得分较低的有采样/检测能力.物资管理能力和总结/评估/政策建议能力,分别为50.00.53.33和53.33分,仅疫情监测能力.现场调查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安全防护能力4个方面的得分达到60.00分.见表3.2.4应急能力影响因素分析疾控机构等级.应急人员性别.专业.职称.从事应急工作时间.应急培训和拉练情况及应急工作基本理论知识得分与应急人员应急能力与表现得分均存在统计学关联(rs=0.71,P<0.05);不同年龄和学历人员应急能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以应急能力与表现得分为应变量(0=<49.54分,1=49.54~57.42分,2=57.43~66.97分,3=>66.97分),以上述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8个因素为自变量进行有序多分类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α入=0.10,α出=0.15).结果显示:应急工作基本理论知识得分越高应急能力越强;男性应急能力高于女性;参加过应急拉练的应急人员应急能力强于未参加者;预防医学专业应急人员比非医学相关专业人员应急能力强;中级及以下职称应急人员的应急能力比高级职称人员差;市级疾控中心应急人员的应急能力强于县级.见表5.3讨论应急队伍反映了一个单位的决策层次.技术能力.人才质量和建设水平,是提升单位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6].国务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设[7].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根本结构主要由组织结构.人员的素质和储备.信息和数据系统共同构成,是公共卫生体系的神经中枢,而应急人员的能力建设应该被作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结构建设的核心[8].浙江省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G20峰会和亚运会等世界性重大活动的举办地,对应急保障工作也有着更高的要求[9].浙江省市.县疾控中心应急人员以中青年为主,本科及以上学历占89.22%,预防医学.卫生检验专业人员的比例分别为69.06%和17.37%,70%以上参加过应急培训.应急拉练,能够胜任高强度的应急救援.处置工作.应急能力调查发现,市.县疾控中心尤其是市级疾控中心的11项应急能力得分大部分在60.00分以上,但在物资管理.采样和检测等能力方面存在明显不足.物资管理是应急准备和应急处置重要的后勤保障,采样和检测则直接关系到能否高效.快速发现引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原因,两者在卫生应急工作中的作用不可替代.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短板理论,应急队伍的整体能力会受制于队伍中的"短板".本次调查提示应急队伍在强化内部专业分工的同时也会造成应急队员综合能力不全面."短板"明显的问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往往多种危险因素并存,并产生各种次生灾害,这就要求应急队员既是特定领域的"专家",又是能够应付各种状况的"全才".在应急队伍建设过程中,如何平衡应急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综合能力有待进一步研究.进一步分析发现,应急人员的能力与其所在疾控机构级别.人员性别.职称.专业.应急培训和拉练参加情况及应急工作基本理论知识得分均相关,提示加强理论知识培训.完善培训机制与队伍建设及加强培训拉练有利于提升应急人员的能力.已有研究指出,应急拉练能够有效培养危机意识,提高快速.及时和高效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6].王重建等[10]在湖北省的调查也发现,具有一定工作经验.接受过强层次培训的人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明显强于其他人群.因此,应从能力短板和需求出发,加强应急队伍培训,定期开展应急拉练,提升浙江省应急队伍能力[11].本次研究对问卷中涉及的知识与能力考查指标进行分析,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为0.71,基本理论知识和应急能力部分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65和0.70,说明调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然而,本次研究中应急能力的掌握情况为调查对象自评,结果可能存在偏差;另一方面,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缺乏动态数据的比较.因此,在进一步优化人员配置.强化定期培训演练的同时,也需要制定完善的评估机制,从而对疾控中心应急人员的应急能力进行实时.量化的评价.参考文献[1]闫梦青,常煜博,贾晓灿,等.市级疾病控制机构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5,19(9):926-929.[2]王卫军.主成分分析法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急能力评价中的应用[J].实用预防医学,2015,22(4):505-507.[3]李松光.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评价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2.[4]RANSOMMM.Legalpreparednessforpublichealthemergencies[EB/OL].[2017-06-06].[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应急办.卫生应急管理干部培训需求调查问卷[EB/OL].[2017-06-06].[6]张慧,张战赛,何晓燕,等.培训演练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1,18(3):249-252.[7]韦余东,张人杰,张新卫,等.应用德尔菲法构建疾控机构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J].浙江预防医学,2016,28(1):32-36.[8]孙广宁,徐斌,周健,等.县级疾控机构卫生应急人员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6,43(20):3713-3716,3763.[9]张雪海,姚强,郑余焕,等.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情况研究[J].浙江预防医学,2009,21(10):18-20,27.[10]王重建,魏晟,刘建平,等.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应急能力及影响因素[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6):731-733.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byzy/38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