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延迟愈合应用中医疗法的效果分析
影响骨折延迟愈合的原因主要有感染.外伤.错误疗法以及不恰当的功能锻炼[1].其临床具体表现为骨折部位固定时长超过同部位骨折愈合所需时长,但骨痂无法正常连接骨折断端,患者活动患肢时仍可感到明显疼痛.临床诊断以X线平片为主要依据,平片显示骨折断端边缘不平滑,模糊不清,甚至伴有囊性表现,骨痂不足,断端间隙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hbsrm.com
有所增大,但未发生硬化与髓腔闭塞情况.目前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法为再次手术固定骨折部位,但效果不甚理想[2].本文围绕中西医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应用效果展开讨论,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现具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98例我院自2013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延迟愈合的骨折患者为对象实施研究方案.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至对照.试验两组.两组共计61例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在26~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8±6.3)岁.自首次骨折复位手术至本次研究治疗时间间距为5~15个月,平均(9.6±2.1)个月.骨折原因如下:38例为跌落,49例为交通意外,11例为机械创伤.骨折类型如下:69例开放性骨折,29例闭合性骨折.创伤部位情况如下:39例为桡骨,32例为股骨,15例为胫骨,12例为肱骨.两组患者数据于性别.骨折原因.类型.部位等数据上可进行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经伦理会讨论并通过,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内容均知情并愿意参与.1.2纳入标准[3]:①骨折部位固定时长超过同部位骨折愈合所需时长,但骨痂无法正常连接骨折断端;②患者活动患肢时仍可感到明显疼痛,骨折处有明显按压痛或叩击痛;③X线平片显示骨折线,断端骨痂不足,未发生硬化现象.1.3排除标准:①骨折时间短于半年;②骨髓炎患者;③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④患者全身代谢性疾病者;⑤妊娠或哺乳期女性.1.4方法1.4.1对照组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再次骨折复位手术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根据患者骨折部位的具体情况确定所需钢板长度,保留正常骨痂,清除增生瘢痕与硬化骨,进行复位,在骨折后方置入固定器,将钢板固定在骨面上后钻孔,再拧入螺钉.对固定物进行更换调整,松质骨充盈骨折部位的缺损处.固定完毕后,通过C形臂X线机对患者手术部位进行透视,确认操作无误后,逐层缝合并包扎.对患者进行选择性的引流或抗感染治疗.术后指导患者进行科学的功能锻炼.1.4.2试验组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如下:在手术复位后,服用中药汤剂,汤剂配方如下:20g黄芪,15g丹参,15g桃仁,12g补骨脂,12g肉苁蓉,12g山萸肉,12g地龙,12g骨碎补,10g川芎,10g川断,10g当归,10g杞果,10g土元,10g甘草,10g红花,9g自然铜[4],9g鹿角胶(烊化),8g怀牛膝,5g力参,5g穿山甲,3g粉三七(冲).水煎服,1剂/d,根据患者症状程度适当增减剂量.1个疗程为4周,连续治疗4个疗程.1.5观察指标:对比记录两组患者总体疗效,在治疗期间的不同时间段统计总有效率.并随访一年,统计两组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6评价标准:将疗效分为以下几个等级:①愈合:以三个方面来诊断:a骨折局部情况,即患肢活动正常,无叩击痛与按压痛;b影像学诊断,即X线平片显示骨痂含量正常,骨折线不清楚,其上有连续性骨痂;c功能情况,即患肢无需外界工具支撑在平地行走3min及以上,步数不低于30,14d内骨折部位不发生形变.②好转:骨折部位有轻微叩击痛与按压痛,X线平片显示骨折线不清楚但未发生硬化现象;③无效:临床症状无任何好转甚至加重.总有效率为前两者之和占总数的百分比.1.7统计学方法:将原始数据整理输入SPSS17.0软件分析.采用秩和检验与t检验,以P<0.05为界限,作为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标准.2结果2.1两组疗效对比:试验组总有效率为100%(49/49),明显高于对照组(79.6%,39/49),优势显著,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数值见表1所示.2.2两组于不同时间段总有效率对比:试验组于第4周.第8周.第12周.第16周总有效率分别为40.8%.75.6%.95.9%.100%,明显高于对照在同一时间段的数值(20.4%.40.8%.69.4%.79.6%),优势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具体数值见表2所示.2.3两组平均愈合时长对比:随访一年,试验组愈合率为100%(49/49),平均愈合时长为(59.8±11.0)d;对照组愈合率为89.8%(44/49),平均愈合时长为(110.3±12.1)d.试验组在愈合率与平均愈合时长上均优于对照组,优势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讨论骨折在复位手术后的机体愈合是一个复杂的修复过程,其愈合情况受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的影响.外部因素包括骨折部位受损程度.术中血液循环情况.骨折对位状况等,内部因素包括局部损伤情况与血液供应情况等[5].若骨折部位愈合时长超过同类型骨折正常的愈合时间,而骨折断端仍未完全连接,存在叩击痛.按压痛,活动异常且存在功能障碍,则提示为骨折延迟愈合.其X线平片显示为骨折线明显,新生骨痂含量较少,断端无硬化现象并伴有轻度脱钙症状.西医治疗常采取不同的再次复位技术,包括石膏固定.髓内钉固定.夹板外固定.根骨牵引.钢板内固定等[6].其主要目的是从直接原因上进行处理,但术后恢复仍要依靠患者本身的机体修复功能,因此术后愈合时间较长.而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即在处理直接原因的基础上恢复患者自身机能,标本兼治,故其根本,因此预后效果理想[7].本研究中中药汤剂的应用可明显改善术后疗效,并提高愈合的平均时长,其主要原因在于对症下药,从根本上治疗疾病[8].配方中,补骨脂.肉苁蓉.山萸肉.骨碎补.川断.杞果.怀牛膝的主要功效为强筋健骨.补益肾气;丹参.桃仁.川芎.土元的主要功效为活血通络;地龙.自然铜.穿山甲.粉三七的主要功效为化瘀活血;鹿角胶的主要功效为补肾温阳.舒筋活络;黄芪.甘草.当归.力参的主要功效为活血补气.诸药合用,可起补肾温阳.活络筋骨.养血补气.化瘀通络之功效.本研究结果显示,4个疗程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100%(49/49),明显高于对照组(79.6%,39/49),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试验组于第4周.第8周.第12周.第16周总有效率分别为40.8%.75.6%.95.9%.100%,明显高于对照在同一时间段的数值(20.4%.40.8%.69.4%.79.6%),且随访一年,试验组愈合率为100%(49/49),平均愈合时长为(59.8±11.0)d,说明此法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从而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综上所述,对于骨折延迟愈合的患者而言,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缩短术后愈合时间,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借鉴.参考文献[1]危伟浪.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2,21(4):439-440.[2]崔国叔.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22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4):552.[3]吴在德,吴肇汉,郑树,等.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4]张克勤,刘湘秀,李瑞宗,等.自然铜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J].天津中医杂志,1982,4(2):2.[5]周峰,周晓峰.下肢长骨骨折医源性骨不愈合16例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0):1419-1415.[6]张丹,张勤仓.中药外敷对促进骨折愈合中的作用[J].中医药导报,2012,18(10):43-44.[7]文光彬.中医治疗骨折迟缓愈合临床观察[J].中医急症,2012,21(8):1296-1297.[8]薛滨勇,王建新,苏艳.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延迟愈合临床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1,22(17):19-20.
有所增大,但未发生硬化与髓腔闭塞情况.目前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法为再次手术固定骨折部位,但效果不甚理想[2].本文围绕中西医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应用效果展开讨论,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现具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98例我院自2013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延迟愈合的骨折患者为对象实施研究方案.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至对照.试验两组.两组共计61例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在26~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8±6.3)岁.自首次骨折复位手术至本次研究治疗时间间距为5~15个月,平均(9.6±2.1)个月.骨折原因如下:38例为跌落,49例为交通意外,11例为机械创伤.骨折类型如下:69例开放性骨折,29例闭合性骨折.创伤部位情况如下:39例为桡骨,32例为股骨,15例为胫骨,12例为肱骨.两组患者数据于性别.骨折原因.类型.部位等数据上可进行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经伦理会讨论并通过,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内容均知情并愿意参与.1.2纳入标准[3]:①骨折部位固定时长超过同部位骨折愈合所需时长,但骨痂无法正常连接骨折断端;②患者活动患肢时仍可感到明显疼痛,骨折处有明显按压痛或叩击痛;③X线平片显示骨折线,断端骨痂不足,未发生硬化现象.1.3排除标准:①骨折时间短于半年;②骨髓炎患者;③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④患者全身代谢性疾病者;⑤妊娠或哺乳期女性.1.4方法1.4.1对照组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再次骨折复位手术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根据患者骨折部位的具体情况确定所需钢板长度,保留正常骨痂,清除增生瘢痕与硬化骨,进行复位,在骨折后方置入固定器,将钢板固定在骨面上后钻孔,再拧入螺钉.对固定物进行更换调整,松质骨充盈骨折部位的缺损处.固定完毕后,通过C形臂X线机对患者手术部位进行透视,确认操作无误后,逐层缝合并包扎.对患者进行选择性的引流或抗感染治疗.术后指导患者进行科学的功能锻炼.1.4.2试验组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如下:在手术复位后,服用中药汤剂,汤剂配方如下:20g黄芪,15g丹参,15g桃仁,12g补骨脂,12g肉苁蓉,12g山萸肉,12g地龙,12g骨碎补,10g川芎,10g川断,10g当归,10g杞果,10g土元,10g甘草,10g红花,9g自然铜[4],9g鹿角胶(烊化),8g怀牛膝,5g力参,5g穿山甲,3g粉三七(冲).水煎服,1剂/d,根据患者症状程度适当增减剂量.1个疗程为4周,连续治疗4个疗程.1.5观察指标:对比记录两组患者总体疗效,在治疗期间的不同时间段统计总有效率.并随访一年,统计两组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6评价标准:将疗效分为以下几个等级:①愈合:以三个方面来诊断:a骨折局部情况,即患肢活动正常,无叩击痛与按压痛;b影像学诊断,即X线平片显示骨痂含量正常,骨折线不清楚,其上有连续性骨痂;c功能情况,即患肢无需外界工具支撑在平地行走3min及以上,步数不低于30,14d内骨折部位不发生形变.②好转:骨折部位有轻微叩击痛与按压痛,X线平片显示骨折线不清楚但未发生硬化现象;③无效:临床症状无任何好转甚至加重.总有效率为前两者之和占总数的百分比.1.7统计学方法:将原始数据整理输入SPSS17.0软件分析.采用秩和检验与t检验,以P<0.05为界限,作为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标准.2结果2.1两组疗效对比:试验组总有效率为100%(49/49),明显高于对照组(79.6%,39/49),优势显著,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数值见表1所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byzy/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