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并发血栓性疾病的发生率.高危因素.实验室指标.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7年7月间于中" />

探讨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并发血栓性疾病的因数

摘要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并发血栓性疾病的发生率.高危因素.实验室指标.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7年7月间于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妇科住院接受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手术患者共8180例,选择其中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hbsrm.com 
36例行妇科盆腔手术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血栓组),选择同期行妇科手术未发生血栓的1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按照统计学要求1:4匹配),统计所有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疾病类型.合并症.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凝血功能实验室指标.血糖值,对两组患者的病例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结果(1)妇科住院接受手术患者共8180例,其中恶性肿瘤597例,良性疾病7583例.血栓组中恶性肿瘤20例,良性疾病16例,对照组中恶性肿瘤48例,良性疾病97例.妇科术后血栓发生的总概率为0.44%,恶性肿瘤及良性疾病术后血栓发生的总概率分别为3.35%及0.21%.所有手术患者中,经腹手术949例,腹腔镜手术6300例,经阴道手术931例.血栓组中经腹手术15例,腹腔镜手术17例,经阴道手术4例.对照组中经腹手术23例,腹腔镜手术117例,经阴道手术5例.经腹手术.腹腔镜手术.经阴道手术术后发生血栓的总概率分别为1.58%.0.27%.0.43%.血栓组年龄(52.72±10.38)岁,对照组年龄(42.28±10.54)岁,血栓组无40岁以下青年患者.(2)妇科手术后DVT多发生于左下肢深静脉,占全部血栓发生患者的63.89%.(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妇科围手术期DVT的发生与高龄.S巴胖.手术时间长.术中失血量多.经腹手术.恶性肿瘤.术D-二聚体数值高.术前PT数值高.术前FIB数值高.高血糖有关;(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长.术前D-二聚体高.高血糖.有合并症经腹手术方式是术后DVT发生的危险因素,与经腹手术比较,腹腔镜手术及经阴道手术方式是保护因素(P〈〇.05).(5)血栓组术后D-二聚体.PT.FIB值增高较对照组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6)术前APTT值高.术后APTT值高与术后DVT发生无相关性(P>0.05).结论(1)妇科术后DVT多发生在下肢,左侧多于右侧.(2)手术时间长.术前D-二聚体高.高血糖.有合并症.经腹手术是妇科围手术期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3)患者高龄.肥胖.恶性肿瘤.手术时间长.术中失血量多对妇科术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影响.(4)术前.术后动态监测患者D-二聚体.PT.FIB值的增高变化,对术后血栓的预防及诊断有一定价值.关键字:妇科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相关因素前言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是因血液在深静脉内异常凝结而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引发的疾病,形成的血栓脱落可导致肺栓塞(pulmonarythromboembolism,PTE).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两者统称为静脉血检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W.DVT多发生于血液回流较差的下肢静脉,若诊断治疗不及时,深静脉瓣膜功能受损,容易引起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形成深脉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sissyndrome,PTS),有报道指出,近50%DVT患者并发PTS[2],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Ginsberg等学者[3]研究表明全球有12%的DVT患者病情恶化,最终会发展成为肺栓塞而导致死亡,经济落后的地区更为明显.妇科手术主要在盆腔内进行,女性盆腔特殊解剖结构.手术时间长.术后患者卧床时间久.术中血管内皮损伤等多方面因素均可导致术后血栓形成.近年来国内外妇科盆腔手术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逐年增高,VTE成为妇科手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国外相关研究报道,妇科良性疾病围手术期DVT发生率为10%-15%,而妇科恶性肿瘤患者DVT发病率则高达19.6%-38%[4].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医护人员对血栓性疾病认识的加深,妇科围手术期血栓性疾病的检出率也大有提高.因此探讨妇科手术后血栓发病的病因及高危因素,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和治疗DVT,对改善妇科患者术后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术后患者死亡率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本篇文章为硕士论文,如需全文请点击底部下载全文链接]目录第1章临床研究1.1材料与方法1.2结果1.3讨论1.4结论参考文献第2章综述总结及展望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是妇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者会诱发肺栓塞而导致死亡,必须得到高度的重视.近年来,对于DVT的诊断和治疗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并且有了指南供临床参考.临床工作中,术前.术中.术后均可通过积极的措施来预防DVT的发生,出现静脉血栓相关症状时,可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静脉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若术后发生DVT,可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采用抗凝治疗为主,溶栓治疗.介入治疗等为辅的治疗措施,来改善预后,降低肺栓塞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DVT-旦发生,将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给患者家庭造成长期的经济负担,所以对于DVT的预防就至关重要.临床上应用的抗凝药物预防DVT,常导致术中.术后出血及凝血功能异常,目前尚未发现一种安全可靠.无出血副反应的药物可供预防DVT使用.随着血栓相关研宄程度的深入.医疗技术的发展,有望实现有效且安全的早期预防,降低术后DVT的发生率,降低高危人群的死亡率.参考文献[由于硕士论文篇幅较长,此页面不展示全文,如需全文,请点击下方下载全文链接]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byzy/56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