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元任声乐作品艺术特征的研究以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为例

赵元任声乐作品艺术特征的研究以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为例[20200505144227]
摘要:研究以二十世纪伟大的语言学家、音乐作曲家赵元任二十年代的声乐代表作《教我如何不想他》为例。首先,简要地介绍了赵元任在声乐作品创作方面的成就,主要探索了词与曲的结合,作曲技法与民族元素的结合,伴奏音乐与主旋律的结合。其次,对声乐作品的艺术特征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演唱语言的表达,演唱情绪的表达和音乐元素体现。最后结合自身总结研究了作品的实践认识。使广大音乐工作者对赵元任的音乐作品和作品的艺术特征有更深刻的认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关键字:赵元任;艺术特征;声乐作品
目录
摘要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赵元任及其在声乐作品方面的成就2
(一)音乐作曲家 —— 赵元任2
(二)声乐作品的创作成就2
二、赵元任声乐作品的艺术特征3
(一)词曲完美结合的典范3
(二)西方作曲技法与民族元素有机的结合4
(三)伴奏音乐与主旋律相互交融5
三、基于艺术特征上的实践认识5
(一)赵元任声乐作品演唱语言表达5
(二)赵元任声乐作品演唱情绪表达6
(三)赵元任声乐作品音乐元素完美体现6
结语7
致谢7
参考文献8
赵元任声乐作品艺术特征的研究
——以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为例
引言
赵元任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音乐作曲家,也是二十世纪艺术歌曲盛期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对我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赵元任一生创作有许多的优秀声乐作品,《教我如何不想他》只是众多的优秀作品中的一首,也是他所有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通过对赵元任先生的生平的研究,以及对其代表作品《教我如何不想他》分析研究,总结出赵元任声乐作品的艺术特征,以期使更多的人深入的了解赵元任先生音乐创作思想,创作演唱风格,了解我国近现代音乐发展史的基本历程。
一、赵元任及其在声乐作品方面的成就
赵元任(1892—1982)汉族,字宣仲,又字宜重,江苏武进(今常州)人,出生于名城天津。
(一)音乐作曲家 —— 赵元任
赵元任博学多才,涉及广泛。他的才华不仅在当代具有一定的文学含量而且在物理学、哲学尤其是语言学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有相当的造诣。除此以外,赵元任还是一位音乐作曲家。
在中国众多的音乐作曲家当中,赵元任能够脱颖而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还是中国音乐界中比较早重视收集和改编民歌的音乐家。这与他对音乐方面独到的眼光有关。从1922年至1948年,他曾先后创作了歌曲、钢琴曲100余首。他曾将不少我国民间小调配置钢琴伴奏,其中根据江苏长江船夫号子所改编的《江上撑船歌》最具影响力。“萧友梅曾认为他的艺术歌曲‘替中国音乐界开一个新纪元,是中国的舒伯特’”。[2]
(二)声乐作品的创作成就
赵元任一生利用业余的时间总共创作了一百多首音乐作品,其中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占绝大多数,也包括少量的七月小品和一些民歌改编曲。他生前正式发表的作品有歌曲40多首,3首钢琴小品,及1首大型合唱曲。他的部分音乐作品(大多属于其二三十年代的歌曲创作)以结集的方式出版,先后有,《新诗歌集》(1928)、《儿童节歌曲集》(1934)、《民众教育歌曲》(1939),以及被收集在陆静山编的《晓庄歌曲集》(1933)中。赵元任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主要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所创作的一系列作品。尤其是收集在1928年出版的《新诗歌集》中的作品最具代表性。[3]
在《新诗歌集》中体现“五四精神”的歌曲有:《卖布谣》、《织布》、《劳动歌》、《小诗》、合唱曲《呜呼,三月一十八》。体现“五四青年”乐观向上和突破封建的决心的歌曲有:《上山》、大型合唱《海韵》。体现中国青年大胆追求个性解放和恋爱的自由的歌曲有:《茶花女中的饮酒歌》、《教我如何不想他》。支持社会改革的思想,揭露反动政治的黑暗的歌曲有:《自立立人歌》、《村魂歌》(以陶行知的诗编写,支持陶氏推动社会改革新教育)、《西洋镜歌》、《老天爷你年纪大》。根据陶行知写的歌词创作的儿童歌曲有:《手脑相长歌》、《儿童工歌》、《小先生歌》,以及《春天不是读书天》等。救亡抗日的爱国主义歌曲有:《我们不买日本货》、《抵抗》、《自卫》、《我是个北方人》、《苏州河北岸上的大国旗》、《看,醒狮怒吼》。[4]
赵元任在声乐作品方面的创作成就不单单包括作曲本身,还包括他在音乐理论研究方面的研究。这是真正印证赵元任做为一位杰出的音乐家的必要条件。他在国内发表的音乐论文有:《新诗歌集序》、《“中国派”和声的几个小试验》、《歌词中的国音》、《介绍乐艺的乐》、《黄自的音乐》等。这些文章阐述了他的创作经验和对建立中国民族新音乐的看法,其中不乏为中国音乐起到指导性作用的独到见解。[5]这不仅对当时音乐界有重要影响,直至如今仍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二、赵元任声乐作品的艺术特征
从上述的研究中,我们认识到赵元任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通过自身不断地努力,一步步向成功迈进,最终不但成为一个音乐理论研究方面的专家,更在声乐作品创作上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征。
(一)词曲完美结合的典范
谱例1:
在歌词和音乐表现上的协调方面,《教我如何不想他》一曲的歌词由诗人刘半农所作,里面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变换的场景,其中借用了“微风”“微云”“海洋”“月光”等多个唯美意向,大都是为了营造宁静安详的和谐氛围,于是配乐也与恬淡中稍显低沉。而每段景色描写的后两句都会落脚到“教我如何不想他”这一句中心句上,就在这里,从开始直抒胸臆的表达“啊”字开始,变化在潜移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默化中逐渐升温,旋律越发的上扬,节奏也更加急促,激动。歌词中景色描写越凄凉,旋律就越发沉重,当到了一次次满怀深情的反问之时,伴随着高呼越急促,旋律就在这里边的越发激昂和高亢。这无疑是词曲完美结合的最直接明了的例子,这样合理的词曲结合表现方式,充分地表达了作词者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眷恋。
在歌词音调和曲调的配合方面,《教我如何不想他》中的每一句里曲调与歌词的声韵母抑扬协调一致,节奏也彼此配合,相得益彰。(见谱例1)曲谱中可以发现,“水面”“水底”两个词里都是前面短而后面长的节奏,而“落花”和“鱼儿”两个词却是用了前面长而后面短的节奏,以及“流”和“游”两个动词上用了长音,使得旋律的节奏与诗词的韵律得以高度的结合。赵元任在创作时充分的把握了声调的走向,细细地揣摩出两者之间能够统一起来的点,不光领会了歌词的意义,还掌握了歌词的音韵规律,终使得歌曲最终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6]
(二)西方作曲技法与民族元素有机的结合
赵元任出生的家庭里带着浓重的民族音乐色彩,父亲擅长奏笛,母亲擅长昆曲,这使他从小就受到民族音乐的熏陶和影响。长大之后,他在求学路上接触到钢琴,也有在国外深造的经历,这使得他在西洋音乐上也有了很深的造诣。中西合璧,锦瑟相谐,堪称精妙。在有着结合中西音乐技法的能力做铺垫的情况下,于歌曲创作中,赵元任大胆地探索其他国内音乐家鲜有涉及的西洋作曲技法的民族化,在用西洋技法创作的过程中融入民族元素,创作出属于中国的民族音乐。[7]可以说,这是一次音乐上的重要“牵手”,从此,中国音乐界又多出了许多永远不会失去价值的宝贵经验。在这一点上,他的很多作品中都体现的淋漓尽致,在《西洋镜歌》里融合了民间拉的洋片小调作为素材、《听雨》一曲中多处利用了常州一带古诗词的音调加以充实一样,《教我如何不想他》里也有机的融汇了很多民族元素,比如我国罕见的三拍子表达方式,还有每小段段尾的京剧西皮原板过门旋律的运用。[8]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byzy/64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