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食管切除重建术中应用切除胃小弯的管状胃的临床价值

食管癌切除食管重建术最常用的代替器官为胃,是同类型手术中创伤最小.涉及脏器最少的术后,具有取材方便.血供良好.操作简单等优势[1].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25例进行食管癌切除食管重建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切除胃小弯的管状胃在食管癌切除食管重建术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hbsrm.com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9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食管癌切除食管重建术治疗的患者25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前经过食管钡餐.CT检查.食管镜病理活检等进行确诊,其中男21例,女4例;年龄55~78岁,平均(67.5±10.5)岁.1.2.方法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食管癌切除食管重建术治疗,常规切除胸段食管和肿瘤,游离胃,保留胃网膜血管弓,术中采用切割吻合器进行胃小弯切除,之后将胃大弯闭合形成直径为3cm左右的管状胃,沿着纵轴延长30~35cm,采用延长食管黏膜套叠式吻合术进行试管-管状胃吻合(将管状胃经食管床牵拉到左颈部),间断缝合胃浆肌层和食管肌层3道,并于预定吻合口远侧0.5cm左右处横行切开并剥离1.5cm左右食管纤维层.肌层,于断粘膜层远端形成裸露的食管粘膜层约1.5cm,同时,在预定吻合口处将管状胃顶部胃壁浆肌层切开约3cm×2cm,切开粘膜层,采用丝线间断缝合4道以包埋吻合口.术后,追踪复查患者吻合口状况,了解吻合口周围粘膜充血程度,记录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随访1年,记录患者1年存活率.2.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康复出院,术后未见吻合口狭窄.反流性食管炎.胸围综合征.切缘癌残留等并发症发生,本组患者出现吻合口瘘者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0%(1/25),术后随访1年,本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96.0%(24/25).3.讨论食管癌切除食管重建术对患者机体最大的生理结构干扰为降低胸胃张力,因扩张压迫导致心肺功能减退,减弱胸胃失神经支配,导致胃食管反流,对患者术后生存质量造成影响[2].这就要求手术时采用尽可能符合患者生理功能的术式.研究采用切除胃小弯的管状胃,其优势在于:①切除了胃小弯组织,切除了胃泌酸面积,增加了胃大弯侧血运,确保吻合口良好的血供,降低了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另外,管状胃容积减少,因此胃液潴留较少,减轻了胃食管反流.②管状胃上窄下宽的结构更加接近原食管,相当于正常的生理通道,这就促使食物蠕动加快.减少了食物在胸胃中滞留的时间,降低了胸胃综合症.反流的发生率.③吻合口瘘是手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致死率极高[3].管状胃代食管替代长度更长,确保了吻合口顺利吻合,避免吻合口张力过大,降低了吻合口瘘发生率,术中采取左颈部吻合,及时出现吻合口瘘,及时处理也可降低死亡率.④根据资料,胸段食管癌胃小弯区域约有10%~30%的淋巴结受累[4].切除胃小弯侧淋巴脂肪组织,可提高腹腔淋巴结的清扫程度,降低了术后局部淋巴结复发与远处转移的发生率.⑤相对于全胃代食管,管状胃容积小,对患者呼吸功能影响较小,有利于术后肺叶复张.肺叶的良好复张能够有效的降低胸内粘连.继发性胸腔感染的发生率[5].根据研究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康复出院,术后1例患者出现吻合口瘘,发生率为4.0%,患者1年生存率为96.0%,证实了应用切除胃小弯的管状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综上所述,食管癌切除食管重建术中应用切除胃小弯的管状胃符合生理解剖结构要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预后良好.参考文献[1]王立杰,吴骏,张建鹏,等.两种不同方法制作管状胃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2):9-11.[2]蔺瑞江,胡文滕,骆伟,等.管状胃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和生活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4,14(8):950-957.[3]茹玉航.管状胃对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癌症杂志,2013,28(4):376-378.[4]田烨,周凌霄,任光国.1208例食管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风险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15):1924-1927.[5]何晓峰,史敏科,等.管状胃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6,23(2):187-190.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byzy/27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