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新医改形势下的中医文化管理建设思路
摘要:新医改形势给综合性医院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医科如何寻找和强化中医特色文化建设,是当前管理工作中的重点.文章对中医文化的建设与宣传.中医特色专科的构建.院内制剂的应用.中医诊疗技术的推广.中医内容与信息化建设的融合等内容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新医改形势下的中医文化管理建设思路.关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hbsrm.com
键字:新医改;中医;文化建设;管理;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为医院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管理者必须把握机遇,敢于面对挑战,充分发挥中医特色文化,才能突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及市场价值.从近年来的改革思路来看,国家对中医药研究和发展的支持力度逐渐增大,连续多年颁布了中医药条例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医药法等相关政策,为中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1,2].综合性医院应当把握这个时代的转折点,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技术,充分体现中医文化特色,建立更能体现中医药技术和价值的管理体系.就新医改形势下中医文化管理建设思路,进行了分析.1重视中医文化建设与宣传1.1中医文化建设文化建设是关系到医院生存.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宣传.教育则是文化的先行工作.管理层应当重视医院文化氛围的构筑,通过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团队建设来影响中医文化的建设.这就要求医院领导不但要熟练掌握中医文化建设规律,更要注重中医文化思想的传承,将中医文化与现代社会的时代信息相结合,形成医院的独特文化氛围.以文化为载体去带动教学.科研.保健和医疗工作,推动中医特色医疗服务工作的开展.管理层应当充分了解医院的服务群体,开展具有特色的服务内容,建设国医堂等多种特色科室,不要忽略内在文化与外在信息的有机结合,与当地群众的医疗需求紧密结合,才能保证市场的稳定性,从而为患者提供更符合需求的服务.1.2中医文化宣传文化最主要的特征是传播,重视中医文化的传承则是推动中医事业发展的必要基础.从文化价值角度来看待中医文化体系,不但能够丰富内容,更能够避免了技术评价对中医文化产生的质疑,从而构建多元化的医疗体系.由于目前现代医学是主流趋势,而中医文化则面临着巨大的考验,至今为止仍能听到大量关于中医科学性的议论,这其中青少年群体居多.因此,应当加强中医文化的宣传力度,针对不同群体制定不同的宣传策略,使群众明白中医同样具有严谨的理论基础和现代医学研究根据,使群众相信中医.选择中医.中医文化宣传应当顺应形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结合政策进行宣传,融入到群众的日常生活当中.医院管理层应当积极联合卫生部门举办一些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中医科普宣传活动,通过媒体进行文化传播,积极树立健康.科学的中医文化思想,为中医药的发展打下文化基础.2构建中医特色专科长期的临床疗效与经验总结,中医对于多种慢性病都有着明确的诊疗优势,医院应当明确思路,以此为突破口,建立优势病种的规范化诊疗体系,充分发挥中医药的先天优势.同时也要加强特色专科的建立,利用现代医学技术来完善中医药体系,不要盲目排挤或抗拒现代医学思想,将更多的现代化技术应用到中医专科建设中,将之转为中医专科的优势,从而推广中医药技术.将特色专科作为医院的品牌项目进行推广,善于发掘自身的潜力和优势,着重打造创新医疗服务,寻找中医院的发展主导项目.3加速中医制剂的研发与应用医院的自制药物是中医特色服务项目之一.院内制剂消除了传统汤药煎药.保存.携带不方便的问题,为患者提供了更便捷的服务,进一步增加了中医药在患者心中的分量.随着中医药技术的发展进步,中医特色优势受到群众的关注,近年来青蒿素的发现更是对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臂助[3].国家规定院内制剂只能在医院内部使用,但这并没有限制中医制剂的发展,反而为医院建设特色服务提供了条件.医院应当总结名老中医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形成的特色诊疗方剂,利用现代药物制剂技术,将不方便服用的汤药转为胶囊.片剂等,为患者提供方便,同时也体现了中医药的优势.4推广特色中医诊疗技术4.1推广中医外治法中医治疗包括内治法和外治法两大类,随着近年来关于中医未病先治思想的推广,越来越多的患者认识到保健的重要性,这也推动了推拿.针灸等外治法的发展.目前中医外治法已经广泛被用于儿科.妇科.骨科.皮肤科等临床疾病,甚至被用于癌痛的缓解和控制.小儿推拿.拔罐能够有效控制高热.呕吐.中医推拿可有效控制关节疼痛.中药坐浴可用于痔疮的治疗.中药熏洗则可被用于皮肤病的治疗,此外艾灸.火疗.针刺放血等技术的作用同样不容小觑[4].由此可见,中医外治法是中医药诊疗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但目前中医外治法的应用相对较少,治疗大内科疾病更多的是应用药物内服,导致中医外治法逐渐凋敝.管理者应当充分肯定外治法的作用,加强相关文化内容推广,做好技术培训,建立特色的医疗技术服务,增强中医文化内容,为患者提供更多的诊疗方案选择.4.2推广民间特色诊疗技术中医药诊疗技术的特点在于多种诊疗方法均能达到同样满意的疗效.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有云: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中医民间特色诊疗技术是各地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结论,虽然缺乏完善的理论体系,但同样具有不容忽视的疗效和作用.由于民间特色诊疗技术简单便捷,因此多数可在门诊应用,患者无需入院且成本较低,符合一部分患者群体的需求.但民间特色诊疗技术往往缺乏成熟.规范的理论体系,并不能作为标准化的诊疗方案进行推广.可逐渐将一些成熟的特色诊疗引入到慢性病的防治中,辅助推广中医特色技术,拓宽中医药技术的思路.5中医内容与信息化建设的融合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医院管理体系的构建也必须考虑信息化技术的引入.中医院也同样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并与中医特色诊疗服务相结合.在医院信息化体系的构建上,必须要考虑信息的获取和共享,要求信息管理体系不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更应当充分实现信息的反馈和统计,为医院的持续改革提供帮助.医院信息化的建设可方便患者信息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提高医疗工作效率.完善影像信息系统,提高检查效率.完善管理系统,实现信息的及时反馈.从患者角度而言,医院信息化管理实现了信息公开,方便患者从终端查询各项诊疗资料,这对于缓解医患关系,提升患者信任有着重要的意义[5].整个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应当充分考虑各方面的需求,以服务患者为中心目标,最终实现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6结语综上所述,中医文化管理建设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管理者应当充分重视文化宣传和氛围的构筑,相应政策,结合当地卫生管理部门,做好中医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加强相关项目的资金投入,培养综合性技术人才,大力推动医院信息化建设,最终使医院走上良性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参考文献[1]唐小霞.中医文化的新媒体传播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5.[2]安杰.中医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15):23-25.[3]张晓东,郑凯军,潘丽雯.广东:斥资3000万扶持院内制剂[N].中国中医药报,2015-07-30(01).[4]刘红星.突出中医特色弘扬外治疗法[G].中医药学术发展大会论文集,北京:中华中医药学会,2005.[5]赵晨,商洪才,王燕平.民间中医特色诊疗技术防治慢性疾病的优势与评价思路[J].世界中医药,2017,12(6):1226-1229.
键字:新医改;中医;文化建设;管理;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为医院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管理者必须把握机遇,敢于面对挑战,充分发挥中医特色文化,才能突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及市场价值.从近年来的改革思路来看,国家对中医药研究和发展的支持力度逐渐增大,连续多年颁布了中医药条例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医药法等相关政策,为中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1,2].综合性医院应当把握这个时代的转折点,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技术,充分体现中医文化特色,建立更能体现中医药技术和价值的管理体系.就新医改形势下中医文化管理建设思路,进行了分析.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byzy/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