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影片桃姐的艺术创作

在香港电影发展到鼎盛时期时,商业类型的电影、娱乐类型的电影百花齐放,很多导演都在尝试不同类型的电影风格。许鞍华导演凭借着自己对文艺电影的执着追求,创作出一部部经典的文艺电影,用最真实的镜头反映社会的各种现状。文章从《桃姐》切入,首先对许鞍华的个人经历与故事背景进行梳理;其次较为细腻地分析了影片《桃姐》的创作特点,挖掘出《桃姐》在故事环境的营造、人物形象塑造、艺术手段等方面的独特之处;最后通过《桃姐》在艺术创作上的成功对今后中国文艺片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为中国文艺片的未来出路提供一定的借鉴,推动电影多元化发展的进程。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影片《桃姐》的创作背景1
二、影片《桃姐》的创作特点2
(一)典型故事环境的营造2
(二)平凡人物形象的塑造3
(三)多种艺术手段的运用3
三、从影片《桃姐》看中国文艺片的发展4
结语5
致谢6
参考文献7
论影片《桃姐》的艺术创作
引言
许鞍华导演作为“新浪潮”的代表之一,多年来凭借着自己对文艺电影的执着坚持,创作了多部经典作品。2012年3月上映的影片《桃姐》更是一连斩获威尼斯电影节、台湾金马奖、香港金像奖等多个重要奖项,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研究意义,为今后文艺片的创作和发展提供新的启示。因此,文章以《桃姐》为例,深入探究影片《桃姐》的创作特点。
一、影片《桃姐》的创作背景
城市与人的成长和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关系。许鞍华导演的作品中总是蕴含着对自己成长经历和文化背景的感悟,让人感同身受。导演的自身经历和文化背景往往都会对他们的作品产生影响。[1]许鞍华导演在五岁之前生活在澳门,由外公外婆抚养。她的外公出生在大陆,所以她从小耳濡目染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上小学后又迁回香港,在香港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和比较文学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硕士学位,最后去英国深造,在伦敦学习电影。等到她完成学业之后回到香港参加了工作,并留在了香港。由于香港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英国殖民地,从而形成了一种相对矛盾的本土文化,当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英国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殖民地文化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时候,又形成一种多元的独特文化。也正是由于这种文化背景,导演认为好的作品就会充斥着个人色彩,一定会有个人经历在里面,虚构的故事是很难拍好的。[2]正如许鞍华导演与香港这个城市息息相关,在她的摄影机中表达的是香港本土熟悉的人和事,这一点在《桃姐》这个影片中反映得淋漓尽致。
《桃姐》是一部通过李恩霖的故事改编而成的电影,通过展现主仆二人简单、平凡的生活主线,描绘和刻画了普通香港市民的日常生活。用真挚诚恳的态度探寻生老病死、人间亲情、感恩反哺、平等尊严等残酷的现实问题。影片中许鞍华导演采用纯白描的手法,将社会问题融入到故事中表现出来,更容易征服人们的内心,值得观众去思考和回味。
电影的主要故事背景是一个平凡的主仆情感故事,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设置,没有激烈的冲突矛盾作为看点。主人公桃姐是为了梁家服务了十几年的女仆,她陪伴着家里的小主人成长。罗杰长大了从事电影行业小有成就,到五十多岁了仍然没有成家,但是桃姐仍旧陪在他身边照顾他的生活起居,甚至成为了一种理所应当的事情。然而好景不长,一次她为罗杰做完一桌饭菜,在等他回来的时候晕倒在地被诊断为中风。罗杰到医院看桃姐时,桃姐却向他提出了辞职要去老人院生活。为了不给罗杰添麻烦,桃姐即便是不适应老人院的生活也坚持着不说。罗杰工作得闲就到老人院看望桃姐,带她去附近的茶餐厅吃饭,主仆闲话家常如母子一般,惹得院友们纷纷羡慕,桃姐这才开心起来。慢慢地,桃姐也在老人院交了几个朋友。罗杰还特意邀请她一起参加电影首映式,桃姐刻意翻出自己珍藏多年压在箱底的旗袍,将头发烫了卷还抹了口红。在首映会上桃姐大开眼界,见了各路明星和导演。散场后两人谈笑着走回家,言语中满是温馨。然而这样的温馨并没有持续多久,桃姐在老人的朋友们渐渐离散,她自己也逐渐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身体各项机能也开始衰退。
电影中的桃姐与罗杰早已超越了主人与仆人的关系,有着如母子一般心有灵犀的感动。
二、影片《桃姐》的创作特点
(一)典型故事环境的营造
《桃姐》的故事之所以引人入胜,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为我们营造了典型的故事环境。它的剧情不追求其他影片那种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而是在平淡简单的叙事中流露出浓烈的情感,这一情感是依靠平凡生活的故事环境所衬托而爆发出来的。这一故事环境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且真实的,即使观众没有亲身经历过也不会觉得有陌生感,生活化的场景更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桃姐》对于故事环境的营造还是很成功的,影片的故事细节偏于平淡,一个大家族中的仆人与小主人互相陪伴着成长,在移民的大环境下桃姐将所有的青春都奉献给梁家。也正是这种平凡的生活故事使得《桃姐》获得了大成功。我们在观看这部电影的同时会产生很强的代入感,甚至能找到自己的生活的真实现状。因为导演塑造的故事环境太过真实,几代人的家庭仆人与小主人,老人的生活,种种环境都非常典型,有点像生活日记。老人院中的老人们童心未泯,充满着欢声笑语,在这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又巧妙地加入了老人们终将面对生离死别的无奈,重归社会现实。从桃姐身上我们可以联想到自己身边的老人,这个简单朴实的老人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梁家,却也不求回报。并且在很多人的不理解中忍耐着,最后为了不给主人添麻烦而独自去到老人院,这些优点正是许多中国老年妇女生活的真实环境的刻画。虽然影片讲述的是一个老人的生离死别,看完后却如阳光般温暖了我们的心灵,在我们身边虽说没有像桃姐这样的人,但却有着像桃姐一样需要被照顾的至亲。许鞍华导演用简单的故事情节,平凡的生活中蕴含着纯粹的人间真情,给很多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展现出最真实的感情。
(二)平凡人物形象的塑造
许鞍华导演用她独特的女性视角,塑造了许多不同类型的经典女性形象。在《桃姐》中导演将桃姐塑造成一个一生勤劳坚强、独立执着的人物形象,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也体现出她自己对生活态度的领悟以及生活本质的追求。桃姐代表了老人这一社会群体,直逼我们正面面对老龄化的问题,用以小见大的方式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人间的人情冷暖,为我们揭示了酸甜苦辣的平民生活。大城市的小人物,看似微不足道,但他们也是一群值得关心的人有故事的人,导演将镜头聚焦身边的人和事,更容易引发共鸣,温暖你我。这就是影片《桃姐》中一个典型特征——对于平凡人物细致的形象刻画。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byzy/9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