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白毛女中喜儿的角色塑造研究

摘要:歌剧《白毛女》是一部里程碑式的民族歌剧,剧中喜儿这一角色在歌剧情节发展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本篇论文通过音乐设计、舞美设计、舞台表演等方面对歌剧《白毛女》中喜儿的人物形象塑造进行了探讨研究,在音乐设计中着重论述了主要唱段以及音乐特点,在舞美设计中主要说明了舞台道具的作用,在舞台表演中主要论述了演员通过表演对角色形象进行深入塑造。通过观察喜儿这一角色的塑造在余论中得到对旧社会生活环境和社会因素的思考问题,就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 1
引言1
一、音乐设计对角色的感情抒发1
二、舞台设计对角色的形象包装3三、舞台表演对角色的内在表达3
四、余论4
致谢6
参考文献7
歌剧《白毛女》中喜儿的角色塑造研究
引言
引言
一、音乐设计对角色的感情抒发
音乐设计在歌剧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段音乐可以轻而易举的塑造人物,而舞台设计作为舞台上的重要组成部分,舞美和人物角色的造型,也是塑造人物的一个重要因素。
《北风吹》唱段是河北梆子为基础,对《小白菜》加工改编而成,经过改编《北风吹》为3/4拍子,曲为三段体较规整。从前面的弱起乐段“我盼爹爹心中急,等爹回来心欢喜”这一句,既体现了喜儿孝顺、善良未经社会洗礼的女孩形象,又体现了对爹爹未归的担心,希望爹爹早点回家的急迫心理。在乐句的句尾中,又加了一句“欢欢喜喜过个年”,体现了喜儿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的渴望。[2]金铁霖教授在书中特别指出:“歌曲的歌词就是语言,声乐不仅谱曲出优美的旋律,还可以用歌词表达出作品的内涵,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因此声乐演员对歌曲意境以及歌词吐字的理解要求十分之高”[3]。无论从曲子的演唱风格还是演员的演唱,都塑造了天真、淳朴、孝顺的喜儿形象。
《我要活》(见图一)这首曲子,可以将其分为四段,第一段(1—10 小节)唱段表达了喜儿掏出魔爪,决心求生的心情。第二段(11—19)小节,唱段表达了喜儿复仇的心理,表明了喜儿烂了骨头也要报仇的决心。第三段(2028)从这里的演唱感情有了转变,从歌词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可以看出喜儿对未来到底该如何过活的一种茫然和不知道该躲向何处的那份迷惘以及不知所措。第四段(2937)喜儿的感情又再一次激愤起来,仿佛经过前面的回忆、犹豫、困惑、迷茫,她坚定了自己的决心,而“报仇”、“活”就是喜儿坚持下去的理由。“在旋律中多处用到了旋律大跳,不仅表达了喜儿时刻激昂的情绪,也表达了喜儿面对恶势力不低头的决心,所以在演唱此唱段时,一定注意气息的流畅,大跳要唱的稳定,在人物情绪激昂的同时更要注意演唱的方法。”[4]这时的喜儿愤恨的情绪由心而发,是喜儿向地主恶霸,向恶势力发出挑战的宣言书。

图一:《我要活》第一段110小节
《恨似高山仇似海》这一唱段,不仅仅是喜儿情绪的一个爆发点,更是对全剧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曲子一开始就采用了三连音节奏型,开场就给人急促、紧张的感觉。唱段中“路断星灭我等待”、“冤魂不散我人不死”、“老天爷睁眼我要报仇”这些近乎直白的歌词,直抒胸臆的表达了喜儿的悲愤情绪,并且可以看出喜儿想要报仇的坚定决心,从侧面也表现出喜儿在非人环境下的悲惨遭遇。曲子后半段是喜儿遇到黄世仁的情景,这一唱段是喜儿这几年深山痛苦生活和悲愤复仇心情的鲜明写照,将喜儿的情绪像爆发的洪水一样表达了出来,将悲愤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唱出了自己的恨和仇。“在唱段最后白话喊出来的几个“鬼”字的时候,演唱语气上我们要弱起开始,一层比一层强,一个比一个感情充沛,要带着无尽的报仇决心结束此曲。”[5]这种层层递进的方式既使歌曲力度更加深入,又使戏剧性的碰撞更加剧烈,成功塑造了一个内心因复仇而坚强的活着的喜儿形象。
《北风吹》作为歌剧开场曲,是未涉世喜儿角色形象的一个代表性作品。整首歌曲蕴含的感情是整部歌剧最单纯、鲜明的。从前奏“北风吹,雪花飘,雪花飘飘年来到”开始,一直到“带回家来包饺子,欢欢喜喜过个年”,旋律起伏有序,优美顺畅,歌曲韵律显得质朴而单纯。“爹出门去躲帐整七天,三十晚上还没回还”,这一唱段揭示出了剧中最基础的戏剧冲突——受迫害阶级的生活状况,同时也表达了期盼爹爹回家过年的急迫心理。
《我要活》这一唱段位于第三幕最后一场,这首曲子的作曲风格结合了秦腔的因素和朗诵呼号的成分,并且板胡为主旋律乐器,仅仅只有少许的副旋律,所以在演唱方面非常重要,歌曲中的“声”、“情”、“气”、“语”更是重中之重。作曲家们为了烘托喜儿这时候铁定报仇的决心,曲子还引进了河北梆子高亢、激越、悲忍唱腔的风格特点,与喜儿这时候的人物形象很贴合。
《恨似高山仇似海》穿插在原歌剧的具体情节之中,分成多段完成。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咏叹调,也是整部歌剧中篇幅最长,难度最大的歌曲。此歌曲不管在剧情还是演唱上都是歌剧的一个爆发点。《恨似高山仇似海》的腔调大部分采用了秦腔,并且在秦腔中运用了滑音和颤音,不仅准确的表达了喜儿的艺术情感的变化,更传神的表现了角色的内心世界。曲调中多次采用了“紧弹慢唱”结合方式,给观众一种雷雨交加的视觉效果,颇有戏曲的感觉在里面。歌曲中从最弱到强的大跳,给观众营造一种情绪上的跌宕起伏。最后一段主要是强调唱腔旋律,钢琴伴奏用和弦重音方式突出了三个鬼的旋律音,以强化唱腔旋律。
二、舞台设计对角色的形象包装
舞台设计包括了舞台上应有的一切,设备、灯光、舞美、安全系统等。舞台装扮作为塑造人物以及歌剧的视觉形象,只需要抓住一点细节,就可以将一个角色的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开幕雪花满天飞的大年三十夜,喜儿在家等爹爹,既体现了人情冷暖的旧社会现象又体现了喜儿淳朴、善良的品质。又比如白毛女洞的舞台设计,就把喜儿的困苦生活体现的更有真实感。
舞台灯光可以说是舞台上演员的再次塑造的必需品。剧情发展的时候,灯光可以随时随地的锦上添花。比如在喜儿演唱《北风吹》的时候,一个逆光,既可以勾画出人物、景称的轮廓,又可以增强立体感,使得观众身临其境的体会到风雪的情景。
演员的造型具有天然的装饰性,是我们对一个人最直观的外部印象。在“喜儿”被逼成“鬼”之前,她身穿大红棉袄、扎着单边马尾,给人的直接印象就是善良淳朴的农村女孩的形象,在被逼成“鬼”后,身着白衣、披头散发,给人凄凉、悲伤的感觉。在剧中造型不仅仅能体现装饰给观众带来的视觉冲击,还可以配合剧情的需要和角色心理特征的变化而改变形象,由此来构建具有多层次感的人物形象。
舞美的作用在舞台上也是很重要的,往往一个小小的舞美道具,既给了演员表演时的代入感,又给了观众看表演时的真实感。比如白毛女洞,看着这个山洞就给人热泪盈眶的感觉,这不仅仅只是一个山洞,还是一个人生活在非人环境下的家,更是喜儿在这深山老林中生活了三年的真实写照和悲惨生活的见证。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byzy/19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