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多尼采蒂歌剧爱的甘醇的人物塑造
: 歌剧是一门独特的西方舞台表演艺术,在几个世纪中一直以其音乐性、戏剧性、舞台性等特性备受人们青睐。本文多角度、多层次地对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盖塔诺·多尼采蒂的作品《爱的甘醇》里面的人物塑造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先从多尼采蒂的歌剧《爱的甘醇》的产生入手,重点研究了作曲家其人,这部歌剧的产生过程。着重研究了该部歌剧人物塑造的几种主要手法。研究了该歌剧对后世歌剧发展的主要影响。期望该研究能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多尼采蒂歌剧《爱的甘醇》的产生 1
(一)作曲家多尼采蒂 1
(二)多尼采蒂歌剧《爱的甘醇》的产生背景 2
二、多尼采蒂歌剧《爱的甘醇》的人物塑造 2
(一)多尼采蒂歌剧《爱的甘醇》里男主人公内莫雷诺的人物塑造 2
(二)多尼采蒂歌剧《爱的甘醇》女主角阿迪娜的人物塑造 3
三、多尼采蒂歌剧《爱的甘醇》中人物塑造的意义 4
(一)人物塑造对歌剧舞台的影响 4
(二)人物塑造是阐释歌剧剧情的基础 4
(三)人物塑造充分展现歌剧的独特魅力 5
结论 5
致谢 6
参考文献 6
论多尼采蒂歌剧《爱的甘醇》的人物塑造
引言
一、多尼采蒂歌剧《爱的甘醇》的产生
(一)作曲家多尼采蒂
多尼采蒂,是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乐派的典型代表,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与G罗西尼、V贝利尼并称为美声学派三巨头。他的一生作品丰富,以快速、高产著称,一生当中共创作了多达75部的作品,作品无论从风格、类型还是题材上都带有着鲜明的特色,作品的类型多样,涉及弥撒曲、康塔塔、弦乐四重奏、管弦乐等多种类型,其代表作品有音乐滑稽剧《夜剧》、《唐帕斯卡莱》、法国喜歌剧《军中女郎》、《里塔》以及本文所研究的意大利歌剧《爱的甘醇》等。
多尼采蒂1797年11月29日出生在意大利的贝加莫,从小热爱音乐,14岁进入意大利的博洛尼亚音乐学院开始学习作曲,凭借其过人的天赋,20岁被威尼斯一家歌剧团签约,并在25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岁开始受聘于那不勒斯新剧院,38岁时担任那不勒斯皇家音乐学院的教授,40岁担任那不勒斯皇家音乐学院的院长。多尼采蒂的一生很短暂,仅仅51岁便离开人世,在繁杂的剧本创作过程中积劳成疾,高强度、高负荷的工作对他的身心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并且在家庭关系上,自他的妻子去世之后,多尼采蒂受到了极大地创伤。朝鲁写到:“妻子的去世影响了他的创作激情和热情。”[1]这也许是对多尼采蒂艺术成就的一种解释。
(二)多尼采蒂歌剧《爱的甘醇》的产生背景
欧洲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时候,欧洲社会不断地发生着革命和复辟的风潮。这种气氛感染了意大利,此时意大利的政治形势也比较动荡,这一时期人民的民族意识和独立意识开始觉醒。致力于为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统一而作斗争。反射在艺术领域方面,这一时期意大利的正歌剧正逐渐走向衰退,而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不断地促进了这一时期人们创作的作品丰富。同时伴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也促进了意大利浪漫主义文学诗歌的发展和繁荣。这里集中的体现就是意大利歌剧的创作方面,可以说意大利的民族解放运动感染了、强烈影响了意大利的歌剧创作艺术家们。通过梳理整个意大利的歌剧史,可以发现这一时期的意大利歌剧主要集中于对人们生活题材方面的创作,而欧洲革命运动的思潮,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格局的发展,刺激了歌剧家们的创作激情,扩大了他们的创作范围。其中以贝利尼和多尼采蒂最具代表性,他们的典型作品就是在这一时期创作出来的。作品当中对于剧情结构的设计和情感的处理构成了早期浪漫主义的“半正歌剧”的典型特点。正如我国我国学者王超的观点:“意大利的民族独立思潮从根本上影响了意大利歌剧家们的创作。”[2]楚小利写道:“多尼采蒂的创作风格得到意大利甚至整个欧洲社会的关注和瞩目。”[3]
多尼采蒂的《爱的甘醇》作为美声派歌剧的杰出代表,凭借着朗朗上口的旋律和紧凑的故事情节设计,以及演员们高超的技巧,从首演之后一直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爱的甘醇》在伦敦进行完演出之后,当时收到了一致的好评,尤其得到了门德尔松的充分肯定和强烈推荐,他曾说:“如果我能写出这样的剧作,我会很欣慰。”[4]足以看出《爱的甘醇》影响之大。
二、多尼采蒂歌剧《爱的甘醇》的人物塑造
一部歌剧往往是由诸多人物角色完成,歌剧《爱的甘醇》主要有阿迪娜、内莫雷诺、贝尔科尔、杜卡尔马拉等角色,而最重要的主要是内莫雷诺和阿迪娜。本文着重进行这两位男女主人公的人物塑造。
(一)多尼采蒂歌剧《爱的甘醇》里男主人公内莫雷诺的人物塑造
内莫雷诺是本场歌剧的男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农家青年,他与漂亮富有的女地主阿迪娜相爱,却因为缺乏勇气和懦弱而总受到阿迪娜的奚落,同时也遇到了贝尔克雷这个强劲的情敌,内莫雷诺一直生活在惴惴不安之中。于是,当江湖医生杜卡马拉出现,将劣质红酒说成是“爱的甘醇”推销给内莫雷诺时,他用身上仅有的钱将良药买下,满心欢喜期盼神药带给他的幸福新生活。然而,他喝下药之后的种种表现却使阿迪娜更加失望,阿迪娜由此伤心离开。在歌剧的前半部分,多尼采蒂将内莫雷诺塑造成了一个极富有滑稽性的人物角色,他一方面苦于爱情的折磨、另一方面又缺乏表达和表现能力,进而做出了一系列让人匪夷所思、哭笑不得的举动。当阿迪娜走后,他一方面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另一方面又希望通过第二瓶“爱的甘醇”来解决自己和阿迪娜发生的问题。他央求阿迪娜一定要等到第二天早晨,他一点而也不为贝尔克雷赢得阿迪娜的芳心而担心,自信满满地认为自己第二天一早一定能变成一个十分有魅力的人,进而重新俘获阿迪娜的心。于是他唱《阿迪娜,请相信我》,这首曲子字里行间流露着内莫雷诺的信心,也由于内莫雷诺这底气十足的语音和唱调,为本场歌剧增添了滑稽和幽默的色彩。另外歌剧本身注重于对主人公心情和细节上的描写,结构和剧情发展紧凑,在帕瓦罗蒂的演唱当中,一开始就用分解式和弦表现了男主人公既向往又害怕见到女主人公的不知所措、小心翼翼的心情。同时,多尼采蒂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的格调柔和在一起,使作品既明快又典雅,在作品中经常出现一些高难度的部分。
肖云涛认为:“多尼采蒂的歌剧将传统的美声唱法和咏叹调结合在一起。” [5]可见通过对人声艺术的运用来增强艺术感染力,进而营造出完美的戏剧性效果。通过词里行间展现出人物的内心性格并通过音乐来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音乐来对人物形象进行塑造,是一种歌剧艺术中独到的表现技巧与表现手法。在多尼采蒂的歌剧作品中,大多是描写的是平民生活与爱情的题材,这一点在喜歌剧中尤其明显,多尼采蒂多数将男高音分配给为爱付出的年轻平民。《爱的甘醇》中的内莫雷诺正是如此,他憨厚而朴素,为了爱情折磨不顾一切。多尼采蒂为了展现内莫雷诺的多方面情绪,专门为他定制了一系列精美曲目,有的曲调委婉动听,旋律优雅,有的节奏明快。整场歌剧曲目对声音的控制、气息的流动,音色的统一要求严格。富有极高的演唱要求和表演要求。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多尼采蒂歌剧《爱的甘醇》的产生 1
(一)作曲家多尼采蒂 1
(二)多尼采蒂歌剧《爱的甘醇》的产生背景 2
二、多尼采蒂歌剧《爱的甘醇》的人物塑造 2
(一)多尼采蒂歌剧《爱的甘醇》里男主人公内莫雷诺的人物塑造 2
(二)多尼采蒂歌剧《爱的甘醇》女主角阿迪娜的人物塑造 3
三、多尼采蒂歌剧《爱的甘醇》中人物塑造的意义 4
(一)人物塑造对歌剧舞台的影响 4
(二)人物塑造是阐释歌剧剧情的基础 4
(三)人物塑造充分展现歌剧的独特魅力 5
结论 5
致谢 6
参考文献 6
论多尼采蒂歌剧《爱的甘醇》的人物塑造
引言
一、多尼采蒂歌剧《爱的甘醇》的产生
(一)作曲家多尼采蒂
多尼采蒂,是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乐派的典型代表,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与G罗西尼、V贝利尼并称为美声学派三巨头。他的一生作品丰富,以快速、高产著称,一生当中共创作了多达75部的作品,作品无论从风格、类型还是题材上都带有着鲜明的特色,作品的类型多样,涉及弥撒曲、康塔塔、弦乐四重奏、管弦乐等多种类型,其代表作品有音乐滑稽剧《夜剧》、《唐帕斯卡莱》、法国喜歌剧《军中女郎》、《里塔》以及本文所研究的意大利歌剧《爱的甘醇》等。
多尼采蒂1797年11月29日出生在意大利的贝加莫,从小热爱音乐,14岁进入意大利的博洛尼亚音乐学院开始学习作曲,凭借其过人的天赋,20岁被威尼斯一家歌剧团签约,并在25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岁开始受聘于那不勒斯新剧院,38岁时担任那不勒斯皇家音乐学院的教授,40岁担任那不勒斯皇家音乐学院的院长。多尼采蒂的一生很短暂,仅仅51岁便离开人世,在繁杂的剧本创作过程中积劳成疾,高强度、高负荷的工作对他的身心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并且在家庭关系上,自他的妻子去世之后,多尼采蒂受到了极大地创伤。朝鲁写到:“妻子的去世影响了他的创作激情和热情。”[1]这也许是对多尼采蒂艺术成就的一种解释。
(二)多尼采蒂歌剧《爱的甘醇》的产生背景
欧洲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时候,欧洲社会不断地发生着革命和复辟的风潮。这种气氛感染了意大利,此时意大利的政治形势也比较动荡,这一时期人民的民族意识和独立意识开始觉醒。致力于为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统一而作斗争。反射在艺术领域方面,这一时期意大利的正歌剧正逐渐走向衰退,而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不断地促进了这一时期人们创作的作品丰富。同时伴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也促进了意大利浪漫主义文学诗歌的发展和繁荣。这里集中的体现就是意大利歌剧的创作方面,可以说意大利的民族解放运动感染了、强烈影响了意大利的歌剧创作艺术家们。通过梳理整个意大利的歌剧史,可以发现这一时期的意大利歌剧主要集中于对人们生活题材方面的创作,而欧洲革命运动的思潮,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格局的发展,刺激了歌剧家们的创作激情,扩大了他们的创作范围。其中以贝利尼和多尼采蒂最具代表性,他们的典型作品就是在这一时期创作出来的。作品当中对于剧情结构的设计和情感的处理构成了早期浪漫主义的“半正歌剧”的典型特点。正如我国我国学者王超的观点:“意大利的民族独立思潮从根本上影响了意大利歌剧家们的创作。”[2]楚小利写道:“多尼采蒂的创作风格得到意大利甚至整个欧洲社会的关注和瞩目。”[3]
多尼采蒂的《爱的甘醇》作为美声派歌剧的杰出代表,凭借着朗朗上口的旋律和紧凑的故事情节设计,以及演员们高超的技巧,从首演之后一直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爱的甘醇》在伦敦进行完演出之后,当时收到了一致的好评,尤其得到了门德尔松的充分肯定和强烈推荐,他曾说:“如果我能写出这样的剧作,我会很欣慰。”[4]足以看出《爱的甘醇》影响之大。
二、多尼采蒂歌剧《爱的甘醇》的人物塑造
一部歌剧往往是由诸多人物角色完成,歌剧《爱的甘醇》主要有阿迪娜、内莫雷诺、贝尔科尔、杜卡尔马拉等角色,而最重要的主要是内莫雷诺和阿迪娜。本文着重进行这两位男女主人公的人物塑造。
(一)多尼采蒂歌剧《爱的甘醇》里男主人公内莫雷诺的人物塑造
内莫雷诺是本场歌剧的男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农家青年,他与漂亮富有的女地主阿迪娜相爱,却因为缺乏勇气和懦弱而总受到阿迪娜的奚落,同时也遇到了贝尔克雷这个强劲的情敌,内莫雷诺一直生活在惴惴不安之中。于是,当江湖医生杜卡马拉出现,将劣质红酒说成是“爱的甘醇”推销给内莫雷诺时,他用身上仅有的钱将良药买下,满心欢喜期盼神药带给他的幸福新生活。然而,他喝下药之后的种种表现却使阿迪娜更加失望,阿迪娜由此伤心离开。在歌剧的前半部分,多尼采蒂将内莫雷诺塑造成了一个极富有滑稽性的人物角色,他一方面苦于爱情的折磨、另一方面又缺乏表达和表现能力,进而做出了一系列让人匪夷所思、哭笑不得的举动。当阿迪娜走后,他一方面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另一方面又希望通过第二瓶“爱的甘醇”来解决自己和阿迪娜发生的问题。他央求阿迪娜一定要等到第二天早晨,他一点而也不为贝尔克雷赢得阿迪娜的芳心而担心,自信满满地认为自己第二天一早一定能变成一个十分有魅力的人,进而重新俘获阿迪娜的心。于是他唱《阿迪娜,请相信我》,这首曲子字里行间流露着内莫雷诺的信心,也由于内莫雷诺这底气十足的语音和唱调,为本场歌剧增添了滑稽和幽默的色彩。另外歌剧本身注重于对主人公心情和细节上的描写,结构和剧情发展紧凑,在帕瓦罗蒂的演唱当中,一开始就用分解式和弦表现了男主人公既向往又害怕见到女主人公的不知所措、小心翼翼的心情。同时,多尼采蒂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的格调柔和在一起,使作品既明快又典雅,在作品中经常出现一些高难度的部分。
肖云涛认为:“多尼采蒂的歌剧将传统的美声唱法和咏叹调结合在一起。” [5]可见通过对人声艺术的运用来增强艺术感染力,进而营造出完美的戏剧性效果。通过词里行间展现出人物的内心性格并通过音乐来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音乐来对人物形象进行塑造,是一种歌剧艺术中独到的表现技巧与表现手法。在多尼采蒂的歌剧作品中,大多是描写的是平民生活与爱情的题材,这一点在喜歌剧中尤其明显,多尼采蒂多数将男高音分配给为爱付出的年轻平民。《爱的甘醇》中的内莫雷诺正是如此,他憨厚而朴素,为了爱情折磨不顾一切。多尼采蒂为了展现内莫雷诺的多方面情绪,专门为他定制了一系列精美曲目,有的曲调委婉动听,旋律优雅,有的节奏明快。整场歌剧曲目对声音的控制、气息的流动,音色的统一要求严格。富有极高的演唱要求和表演要求。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byzy/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