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血液检验标本的误差原因

摘要:目的分析血液检验标本的误差原因,制定相关对策提高血液检验质量.方法选取我院检验科150例血液检验结果出现误差的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相关检测资料,分析发生误差的原因并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对策.结果在150例出现误差的标本中,患者自身原因占比为17.34%,标本采集原因占比为20.00%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hbsrm.com 
,标本送检占比为32.67%,检验科检验占比为24.67%.结论在血液检验过程中应当强化全面质量管理意识,提高专业操作技能,规范操作行为,从而有效提高血液检验质量,降低检验误差率.关键字: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原因;防范对策;血液检验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辅助检查手段,其结果对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起到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1].而在检验过程中存在诸多因素影响到检测样本的质量,导致检测结果出现误差,对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方案的正确性带来影响[2].因此,查找分析血液检验标本产生误差的原因,制定相关防范对策,对于降低检验误差率,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本次研究着重分析血液检验标本产生误差的原因,并制定相关的防范对策,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检验科2017年1月—2018年1月血液检验结果出现误差的血液标本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相关样本检测资料,标本采集者中男80例,女70例;年龄19岁~66岁,平均年龄(42.2±2.6)岁.1.2方法从临床采集和检验科检验两个方面查找150例检验结果出现误差的血液标本的相关临床资料,临床采集依照标准操作规范,从患者自身情况.标本采集时间.采集部位.采集方式.标本外观.采集量及是否出现溶血等方面进行核对;检验科检验核对标本处理.存储等是否符合检验操作规范.2结果在150例出现误差的标本中,患者自身原因包括:采集前饮食不当.服用药物影响.采集前剧烈运动.采集时处于月经期及提供健康信息不实等,占比为17.34%;标本采集原因包括:采集时机不正确.采集部位不正确.患者采取姿势不正确.标本采集量不足.抗凝管选用不正确.标本未充分摇匀等,占比为20.00%;标本送检原因包括:标本剧烈震荡.送检时间过长.标本与交接单不符.运送过程温度不当等,占比为32.67%;检验科检验原因包括:标本处理方法不当.标本未凝固就检验.未能及时检验.检验试剂使用不当等,占比为24.67%.见表1.表1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原因分析3讨论3.1血液检验不合格因素临床血液检验是临床上经常采用的辅助检查手段,其检测结果对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4].而检测结果的精准度与标本质量密切相关,有统计数据显示,约有85%的血液检验不合格原因为标本质量差,其中主要包括患者自身原因.标本采集.标本送检和检验操作等方面的原因.而其中标本采集和送检因素占到65%以上,与本次研究结果基本相符[5].3.2消除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应对措施3.2.1建立健全完善的标本质量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及相关监督机制,明确岗位责任制,将标本质量管理责任落实到人.狠抓从标本采集到标本检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消除可能引起检验误差的各种影响因素,从而从整体上提高血液检验标本质量管理水平,有效降低检验误差的发生率[6].3.2.2对于发生上述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应当加强临床标本采集人员和检验人员对于血液检验标本全面质量管理的学习和教育,提高对强化标本质量管理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意识,增强全面质量管理意识,规范操作行为,提高专业操作技能,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严格遵守操作规范[7].3.2.3临床标本采集人员在采集标本前应当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详细了解其身体综合情况,掌握其用药情况和相关疾病史,叮嘱其采集标本前12h禁止饮食,不能进行剧烈运动,要保持相对平静的身心状态.采集标本时要仔细核对患者信息,询问是否处于空腹状态.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姿势和体位,按照规定选择合适的采集部位,使用捆扎带要松紧合适,捆扎时间不能过长,在真空管中见到血后立即松开.抽血速度不能过慢,避免血液出现凝块.使用专门的抗凝管,采集足量血液并充分与抗凝剂摇匀,然后立即送检[8].3.2.4标本送检过程中应当防止震荡出现溶血现象,注意密封避免发生污染,注意运送过程中低温保存,尽量缩短送检时间,与检验人员办理标本详细交接手续,按照规范填写交接单.定期对检验仪器设备进行调试维护,确保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3.2.5检验人员收到标本后立即按照规范进行处理,按照检验申请单的项目进行检测,正确使用检验试剂.如果不能及时检测,应当低温保存.对于不符合标准的血液标本,应当退回临床重新采集,并说明情况和要求.3.2.6定期对标本质量情况进行检查,对于出现的差错应当分析发生原因,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整改.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导致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主要存在于临床标本采集人员和检验操作人员自身,极大地影响到标本质量,以至于造成检测结果失真,甚至误导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消除影响因素,降低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率的关键在于有效确保标本质量.因此,加强标本质量管理,提高临床检验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专业技术,是防止发生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有效措施和根本保障.参考文献[1]朱铭.临床血液检验降低误差的关键性策略[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84):111-112.[2]孔祥富.降低临床血液检验误差的关键性措施[J/CD].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9):9633.9635.[3]赵彩妮.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建议[J/CD].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7,1(1):74-75.83.[4]何光红.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J/CD].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9):44-45.[5]曹炳航,师伟.影响血液生化检验质量标本误差的因素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9):9-10.[6]姜月红.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影响因素及防范方法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28):112-114.[7]滕敏.80例血液检查标本的误差原因分析及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9):131.135.[8]王晓燕.探究降低临床血液检验误差的关键性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30):23.31.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byzy/537.html

好棒文